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缺答案.pdf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南开中学高2015级高三下3月月考
语文试题
语文试卷共3页.考试时间150分钟.第1至5题、第7至9题为选择题,24分;第6题、第10至21题为非选择题,126分.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1至6题、第7至9题时,必须使用2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6题、第10至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股份制屯积居奇打寒颤(zhn)余勇可贾(g)
B.霓虹灯 动辄得咎 送给养(j) 危如累卵(li)
C.乐陶陶 斐然成章 拈花指(zhn) 揆情度理(ku)
D.结骨眼 如愿以偿 缉鞋口(q) 断壁残垣(yun)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换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B.武则天精心设计的无字碑,树立在乾陵的众多石雕中,它以其精湛的雕刻艺术,独特的风姿韵味,以及种种富于传奇色彩的传说故事而备受青睐。

C.既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绿色旅游”这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休闲方式,又怎能等闲视之?
D.文章并非以长为美。

有的文章虽短,但具有一孔之见,如柳宗元的《读论语》和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

3.依次填入下边三段话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1)中国古典美学讲和谐。

和谐不是同一重复,而是众多因素对立的统一,(2)外来文化的到来,给自己的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有助于作家(3)这几句话,好像枪膛里射出的一排子弹,使他的心灵受到猛烈叩击。

①可高度概括为阴阳统一,刚柔统一。

②可高度概括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感统一。

③吸取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形成更完善的文化知识结构和更广阔的文化视野。

④形成更完善的文化知识结构和更广阔的文化视野,吸取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

⑤这几句话,好像落在身旁的重磅炸弹,使他的头脑受到剧烈震动。

⑥这几句话,好像重磅炸弹落在身旁,使他的头脑受到剧烈震动。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4-6小题
史景迁的《太平天国》与其他太平天国著述不同,既非一部巨细靡遗的通史。

也无意阐述这场运动的宗教信念,他对洪秀全的精神世界更有兴趣,称洪秀全及其信徒是在一种“天启式的灵视”之中步入这场十九世纪的大浩劫运动的。

后来他的学生裴士锋写了《天国之秋》,该书对太平天国的基本定位是,它既不是叛乱,也不是革命,而是一场“内战”。

裴士锋说,农民起义、革命、内战,这些术语的选择反映的是历史学家个人的对错判断。

如栗把这场运动称之为“叛乱”,毫无疑问是暗示着太平军是罪犯。

如果称之为“起义”或“革命”,那就是认为太平军是对政府残酷统治的反叛.而用“内战”这个概念,它能准确描述这场中国内部战争的规模和力量对比。

装士锋在写作中最关心是,在这场内战之中,西方人视域中对这场战争有何认识和看法:这场内战纳入到当时的全球文化视野中,又是什么样的?“撰写此书的目的之一,是协助恢复中国十九世纪时在世界上应有的位置。

大清帝国透过贸易深深融入世界经济,因此,中国这场内战与地球彼端的欧美有千丝万缕的纠葛,受到外界印时的关注。


他的一个重要论点是,太平天国与当时的美国内战南北战争,都是十九世纪不可忽视的战争。

对英国尤其重要,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是英国当时最重要的贸易市场。

书中另外一个核心的观点就是,英国不该跟清王朝合作,打败太平天国。

按照当时首相帕麦斯顿的说法,英国介入镇压太平军,重启中国贸易,可以大大弥补在美国内战中的经济损失:否则。

清王朝很可能早被代替。

但是这种观点仍然会受到质疑,就算太平天国代替了大清帝国,是否就意味着他们会向全球市场开放?虽然他们有着相似的宗教,但是太平天国的宗教与西方的基督教教义有着本质的区别,洪秀全在战争后期的
一系列行为已经证明了,他不是一个真正的信仰者,他不过是利用这种肤浅的中国式的教义来完成自己神化地位,他与其他闭关锁国的中国人并无多大不同。

与文景迁不同,襞士锋是从太平天国的中后期开始涉入,选取的是第二号人物干王洪仁开,对其他诸王提及很少.洪仁歼的特殊性在于,很多传教士意识到干王就是他们曾经交往的那一位传教士助理。

他们以为这是一次可以把基督教传到内地的好机会。

这种源于同一信仰的同情。

影响了西方人对当时大清帝国和太平天国的不同看法。

但也正是这样的一群传教士,当他们深入到中国内陆之后,他们才意识到。

洪秀全的基督教绝非他们认同的西方基督教。

而是一群乌合之众组成的军队。

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与腐败的大清帝国并无二致。

裴士锋写到:“事实表明,首相帕麦斯顿认为,英国出手助清廷对付太平天国,将提升英国在华的利润,后来的发展的确如他所料,只是原因并非他所认为的那些。

事实上促进英国对华贸易的不是和平的降临。

而是战争的继续……讽刺的是,任何人——特别是帕麦斯顿——都未能体察到,让中国恢复安定其实从不符合英国的利益。

”战争所带来的利益远远高于和平时期。

所谓战争不但是政治的继续,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当然,只要不是自己国家的的战争就好一别的地方的战争总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利润,这也许就是战争永无休止的缘由。

——节选自思郁《: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内战”》
4.下列对裴士锋观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学家个人的判断影响了他们对于历史术语的选择。

太平天国与清朝统治者之间的战争无关正义。

B.十九世纪时,中国在世界上并非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相反,透过贸易,中国无意中对大洋彼岸的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C.英国首相帕麦斯顿认为英国应该介入镇压太平军,以重启中国贸易来弥补英国在美国内战中的损失。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D.西方传教士们因为洪仁的过往身份以及在内地传教的需要,对太平天国抱有极大的同情之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国的决策。

5.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国内大部分关于太平天国的论著,要么只是详细记录历史事件,要么只着重阐述这场运动中的思想理念。

B.《天国之秋》的写作目的之一是,反映西方人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真实看法和认识,以协助恢复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C.洪秀全对于基督教的认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在太平天国后期,他运用“西学中用”的理念,借基督教来神化自己。

D.为谋求更多的经济利益,让其他国家处于战争状态是象英国这样的帝国更好的选择。

6.裴士锋与史景迁虽是师徒,但他们关于太平天国的论著却有诸多不同。

请根据文章概括两者在哪些方面存在不同。

(5分)
答: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9题
注:①无禄:不幸。

②即世:去世。

③胤:后代。

④疆埸:边境。

⑤迭:侵犯。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侯使吕相绝秦 绝:断交
B.亦悔于厥心 厥:他的
C.秦师克还无害 克:攻克
D.又欲阙翦我公室 阙:损害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庶抚我乎/君亦不惠称盟/利吾有狄难/入我河县/焚我箕、郜
B.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庶抚我乎/君亦不惠/称盟利吾/有狄难入我河县/焚我箕、郜
C.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庶抚我乎君亦不惠/称盟利吾/有狄难入我河/县焚我箕、郜
D.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君亦不惠/称盟N/吾有狄难入我河/县焚我箕、郜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吕相认为,当年虞、夏、商、周的后代之所以到秦国朝拜,是晋文公为报答秦国的恩情而亲自东征的结果。

B.崤之战后,秦穆公曾经与楚成王共谋攻打晋国,因为楚成王不幸去世,晋国才免去了一场战争之祸。

C.当朝秦君因为晋景公的去世,背弃了之前和晋国订立的盟约。

其小人行径遭到了狄和楚国的厌恶和背弃。

D.在吕相口中,秦国自穆公始,历代国君可谓十恶不赦;晋国自文公始,历代国君可谓光辉高洁。

这未必是事实,不过是吕相高明的说辞。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10.请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

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

(4分)
译文:②君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

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图利之。

(6分)
译文:1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西江月①
【宋】苏轼
注:①本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1)本词抒发了苏轼复杂的感情,请简要概括。

(4分)
答:(2)《西江月》中“新凉”一词甚妙,请结合诗句说明妙处。

(4分)
答:12.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中的句子。

(6分)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运用光影色彩搭配的手法描写山水之美的两句是:
(2)自居易《琵琶行》中表现乐曲声由顺畅转为断断续续的的两句诗是:
(3)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慨叹自己人生错误的两句是: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文,回答13-17题
(摘自《文汇报·笔会》有删改)
13.怎样理解文中“老鸟就会狠狠地啄咬小鸟,尽管小鸟用各种啼声对它献媚”这句话的含意。

(2分)
14.文章围绕着鸟的鸣唱展开,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4分)
15.请结合文意判断最后一段可否删去,并说明理由。

(6分)
16.请根据文意,概括“老鸟”的形象特点。

(4分)
17.文章题目“动人心弦的绝唱”在文中有何含义,请简要概括。

并就其中一点结合现实谈谈你的感想。

(7分) 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
18.下面一段话中有三个句子,其中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指出并针对语病进行修改。

修改后的句子需保持原意。

(4分)
有语病的句子是:(只填序号)(2分)
针对语病的修改:(2分)19.阅读下面的语段,然后回答问题。

(5分)
(1)请根据前后句子,在①中填入一句语意恰当的话。

(2分)
(2)下面三个填入②中的词语,请选出最恰当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3分)
A.送别 B.望断 C.看不见
最恰当的是: 理由:20.请用上“元宵”“夜色”“陪伴”三个词语写一段话来描述一个温馨的场景。

要求:运用两种以上修辞手法,不少于45个字。

(5分)
七、写作(本大题共60分)
2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