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量对西农585小麦生长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17
播种量对西农585小麦生长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刘佳熠1苏丹2李晓荣3龙小惠2杨美悦1宋璐1马晓红2
刘喆1常辉1于艳梅1
(1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西安710061;
2西安市临潼区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陕西西安710600;
3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陕西西安710003)
摘要为研究播种量对优质强筋小麦西农585生长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在固定播期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播种量(分别为86、129、172、215、258kg/hm2)试验。

结果表明:播种量对小麦越冬期的单株分蘖、次生根数以及拔节期的叶龄、次生根数影响显著;对不同生育时期群体影响显著,且群体基本苗数、冬前最大茎蘖数、春季最大茎蘖数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对株高、穗下第一节间长、基部第一节间长、基部第二节间长的影响不显著,对穗长影响显著;对产量、成穗数和千粒重影响明显,且产量和成穗数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播种量为172kg/hm2时,产量最高,成穗数最多。

由此表明,播种量对西农585小麦生长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较大,西农585在关中灌区生态条件下适宜播种量为172kg/hm2左右。

关键词小麦;西农585;播种量;产量;农艺性状
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3)17-0001-04
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17.00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Effect of Seeding Rate on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Traits of Wheat Xinong585 LIU Jiayi1SU Dan2LI Xiaorong3LONG Xiaohui2YANG Meiyue1SONG Lu1MA Xiaohong2
LIU Zhe1CHANG Hui1YU Yanmei1
(1Xi′a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Xi′an Shaanxi710061;
2Lintong Distric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ervice Center in Xi′an City,Xi′an Shaanxi710600;
3Shaanxi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Xi′an Shaanxi710003)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eeding rate on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traits of high-quality and strong gluten wheat Xinong585,on the basis of fixed sowing date,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different seeding rates(86,129,172,215,258kg/hm2).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eding rate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number of tillers and secondary roots per plant in overwintering period,and the leaf age and secondary roots in jointing period;it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opulation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and the basic number of seedlings,the maximum number of tillers before winter,and the maximum number of tillers in spring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eeding rate; i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plant height,length of the first internode under ear,length of the first internode at the base, length of the second internode at the base,but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ear length;it had obvious effect on yield,the number of ears and1000-grain weight,and the yield and the number of ears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eeding rate.When the seeding rate was172kg/hm2,the yield and the number of ears were the highest. Therefore,the seeding rate has a greater effect on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traits of Xinong585.The suitable seeding rate of Xinong585is about172kg/hm2under the ecological conditions of Guanzhong irrigation area.
Keywords wheat;Xinong585;seeding rate;yield;agronomic trait
第一作者刘佳熠(1995—),男,助理农艺师,从事粮食作物的新技术推广工作。

E-mail:
收稿日期2022-12-23
1
202317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在维护我国粮食安全中起重要作用[1]。

小麦的产量受品种遗传性状和栽培措施的综合影响,要不断提高小麦的产量,不仅需要培育优良的品种,还需要采用适宜的栽培措施[2]。

只有通过良种良法配套,才能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达到小麦稳产高产的目标[3]。

调整播种密度是协调小麦个体和群体生长发育矛盾的重要栽培措施[4]。

播种密度不仅会对小麦群体结构产生直接影响,还会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产生影响[5-6]。

适宜的播种密度有利于小麦合理群体结构的构建,可增强小麦植株对光、热、水等资源的吸收利用,进而通过产量三要素的协调发展来发挥小麦产量潜力[7-9]。

已有许多学者报道了播种密度对小麦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但受品种特性、栽培措施等因素影响,许多研究结果不尽相同。

胡学军等[10]研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播种密度越大,小麦的基本苗数、各生育时期的总茎蘖数及有效穗数越多。

刘莹等[11]研究表明,播种密度对小麦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有显著影响,但对千粒重和产量无显著影响。

王安邦等[12]研究显示,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三要素均有显著影响,且产量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然而,郭瑞等[13]研究发现,小麦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减少的趋势。

西农585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育成的国审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具有矮秆抗倒、分蘖力较强、抗寒抗病能力强、播期弹性大、田间综合表现好等优点,且近几年在西安市示范应用面积逐步加大。

基于此,本研究以西农58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种量对该品种生长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以期为确定西农585的最佳播种量及大田生产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油槐街道南杨村试验示范基地进行,前茬为玉米,地面平整,排灌方便,土质为塿土,土壤pH值7.5,有机质含量16.4g/kg,碱解氮含量83.2mg/kg,有效磷含量18.9mg/kg,速效钾含量169mg/kg。

1.2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5个播种量处理,分别为86、129、172、215、258kg/hm2。

4次重复,共20个小区,小区面积13m2(4.00m×3.25m)。

播期为2019年10月13日,播种方式为人工点播,行距为25cm。

1.3田间管理
试验地小麦全生育期施尿素435kg/hm2、过磷酸钙1245kg/hm2、硫酸钾240kg/hm2、腐熟有机肥45000kg/hm2,其中50%的氮肥和全部的磷肥、钾肥、
有机肥作底肥,50%的氮肥在拔节后期追施。

2019年11月20日结合冬灌追施尿素75kg/hm2,2020年2月22日结合春灌追施尿素142.5kg/hm2,3月6日喷施除草剂满秋(双氟磺草胺+二甲四氯异辛酯),5月1日开展“一喷三防”,喷施10%高效氯氰·噻虫嗪450mL/hm2+ 37%戊唑醇·咪鲜胺悬浮剂450mL/hm2+飞防助剂150mL/hm2,防治条锈病、赤霉病、蚜虫。

采用太阳能频振杀虫灯对地下害虫进行物理防治。

试验地小麦于6月4日收获。

1.4测定项目与方法
待各处理的小麦均出苗后,调查基本苗。

在越冬期调查各处理小麦的叶龄、单株分蘖、单株次生根数、冬前最大茎蘖数,在拔节期调查各处理小麦的叶龄、单株分蘖、单株次生根数、春季最大茎蘖数,在成熟期调查各处理小麦的株高、穗长、穗下第一节间长、基部第一节间长、基部第二节间长。

收获时,测定成穗数、穗粒数,同时各处理实收13m2,脱粒风干后称重,测定千粒重及产量。

1.5数据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Excel2016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对小麦叶龄、分蘖及次生根的影响
播种量对西农585小麦叶龄、单株分蘖及次生根的影响如表1所示。

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越冬期小麦叶龄先增加后降低,变幅为4.73~5.00叶,其中播种量172kg/hm2处理的叶龄最大,为5.00叶,不同播种量处理间小麦叶龄差异不显著。

拔节期不同播种量处理间小麦叶龄差异明显,变幅为5.88~7.65叶,播种量86kg/hm2处理的叶龄最大,为7.65叶,显著大于播种量129、215、258kg/hm2处理,但与播种量172kg/hm2处理差异不显著。

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越冬期小麦单株分蘖先增加后减少,变幅为1.45~1.98个。

其中,播种量172kg/hm2处理小麦单株分蘖最多,为1.98个,且显著多于其他
2
播种量处理。

拔节期各播种量处理间小麦单株分蘖差异不显著,为3.00~3.98个,其中播种量86kg/hm 2处理小麦单株分蘖最多,为3.98个。

越冬期各播种量处理间小麦次生根数差异明显,变幅为1.55~2.05条/株,其中播种量172kg/hm 2处理的次生根数最多,为2.05条/株,显著多于播种量129、258kg/hm 2处理,分别多22.02%和32.26%;播种量
86、215kg/hm 2处理的小麦次生根数显著多于播种量258kg/hm 2处理,均多29.03%。

拔节期不同播种量处理小麦次生根数差异明显,变幅为5.13~7.60条/株,其中播种量86kg/hm 2处理的小麦次生根数最多,为7.60条/株,显著多于播种量215、258kg/hm 2处理,分别多48.15%和42.06%。

综上所述,播种量对西农585小麦越冬期的单株分蘖、次生根数和拔节期的叶龄、次生根数有明显的影响。

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越冬期小麦叶龄、单株分蘖整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播种量172kg/hm 2处理的叶龄最大、单株分蘖和次生根数最多。

拔节期播种量86kg/hm 2处理的叶龄最大、单株分蘖和次生根数最多。

2.2
对小麦群体的影响
经田间观察,随着小麦的生长发育,不同播种量条件下的小麦群体变化趋势一致,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拔节期群体茎蘖数达到最大值。

播种量对西农585小麦群体的影响如表2所示。

不同播种量条件下,小麦基本苗数、冬前最大茎蘖数、春季最大茎蘖数呈明显差异,且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

各播种量处理小麦基本苗数为106.9万~301.1万株/hm 2,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增幅分别为58.56%、31.62%、19.36%、13.07%。

各播种量处理小麦冬前最大茎蘖数为265.3万~737.9万个/hm 2,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增幅分别为59.86%、55.86%、1.71%、9.76%。

各播种量处理小麦春季最大茎蘖数为561.2万~1223.0万个/hm 2,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增幅分别为34.39%、34.67%、 5.34%、14.31%。

随着播种量增加,成穗数呈先增加后减
少的趋势,变幅为555.0万~637.5万穗/hm 2,其中播种量172kg/hm 2处理的成穗数最多,为637.5万穗/hm 2,与播种量215kg/hm 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显著多于播
种量86、129、258kg/hm 2处理,分别多14.25%、11.26%、14.86%。

播种量258kg/hm 2处理的成穗数最少,为555.0万穗/hm 2。

由此表明,播种量对小麦不同生育时
期群体有显著的影响。

2.3对小麦株高、穗下及基部节间长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小麦株高、穗下第一节间长、基部第一节间长、基部第二节间长在不同播种量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播种量215kg/hm 2处理株高最高,为69.2cm ;播种量172kg/hm 2处理株高最矮,为67.3cm ,二者相差1.9cm 。

播种量215kg/hm 2处理穗下第一节间最长,为27.0cm ;播种量86kg/hm 2处理穗下第一节间最短,为24.2cm ,二者相差2.8cm 。

播种量129kg/hm 2处理基部第一节间最长,达到4.40cm ;播种量172kg/hm 2处理基部第一节间最短,为3.53cm ,二者相差0.87cm 。

播种量172kg/hm 2处理基部第二节间最长,为6.50cm ;播种量86kg/hm 2处理基部第二节间最短,为6.25cm ,二者相差0.25cm 。

不同播种量处理间小麦穗长差异明显,其中播种量172kg/hm 2处理穗长最长,为8.27cm ,显著长于播种量258kg/hm 2处理。

由此表明,播种量对小麦穗长有显著影响,对株高、穗下第一节间长及基部第一、二节间长影响不显著。

2.4
对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播种量对西农585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如表4所示。

各播种量处理间产量差异明显。

随着播种量
表1不同播种量对小麦叶龄、单株分蘖及次生根的影响注:表中同列数字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 <0.05)。

下同。

播种量/
(kg ·hm -2)
86129172215258
越冬期4.73a 4.78a 5.00a 4.90a 4.78a
拔节期7.65a 6.35b 6.55ab 5.88b 5.95b
越冬期
1.48b
1.50b 1.98a
1.53b 1.45b
拔节期3.98a 3.40a
3.68a 3.00a
3.05a -1越冬期
2.00ab
1.68bc
2.05a 2.00ab
1.55c
拔节期7.60a 6.30ab 6.48ab
5.13b 5.35b 表2
不同播种量对小麦群体的影响
播种量/(kg ·hm -2)
86
129
172
215
258
基本苗数/(万株·hm -2)106.9e 169.5d 223.1c 266.3b 301.1a 最大茎蘖数/(
万个·hm -2)冬前265.3c 424.1b 661.0a 672.3a 737.9a 春季561.2b 754.2ab 1015.7ab 1069.9a 1223.0a 成穗数/(万穗·hm -2)558.0b 573.0b 637.5a 627.0a 555.0b 5853
202317
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变幅为9879.5~ 12274.4kg/hm2,其中播种量172kg/hm2处理小麦的产量最高,达到12274.4kg/hm2,显著高于播种量86、129、215、258kg/hm2处理,分别高24.24%、19.80%、9.40%、15.35%。

播种量86kg/hm2处理产量最低,为9879.5kg/hm2,显著低于播种量172、215、258kg/hm2处理。

这表明增加播种量能显著提高西农585的产量,且随着播种量的增加,产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各播种量处理间成穗数差异明显,其呈现的规律与产量的规律一致。

各播种量处理间穗粒数无显著差异。

播种量86kg/hm2处理穗粒数最多,为39.3粒;播种量172kg/hm2处理穗粒数最少,为36.7粒,二者相差2.6粒。

各播种量处理间千粒重差异明显,其中播种量129kg/hm2处理的千粒重最重,为49.1g,与播种量86kg/h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显著重于播种量172、215、258kg/hm2处理,分别重2.94%、6.51%、5.82%。

播种量215kg/hm2处理的千粒重最轻,为46.1g,显著轻于播种量86、129、172kg/hm2处理。

由此表明,播种量对小麦产量、成穗数和千粒重有显著影响,对穗粒数影响不显著。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对西农585小麦越冬期的单株分蘖、次生根数以及拔节期的叶龄、次生根数影响显著,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越冬期小麦叶龄、单株分蘖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播种量172kg/hm2处理的叶龄最大、单株分蘖和次生根数均最多。

测产结果表明,播种量172kg/hm2处理小麦产量最高。

播种量172kg/hm2处理小麦冬前发育较快,根系较发达,个体发育较好,有利于冬前壮苗的形成,促进小麦安全越冬,为后期籽粒灌浆奠定坚实基础,促进小麦产量的提高。

适宜的群体结构有利于增加小麦生物产量[14]。

本试验发现,不同播种量条件下,小麦群体基本苗数、冬前最大茎蘖数、春季最大茎蘖数有显著差异,且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

这与张立星[15]、赵建云[16]的
研究结果一致。

本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对株高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这与郑海泽等[17]的研究结果一致。

适宜的播种密度对小麦产量三因素协调发展起重要作用。

播种密度通过影响小麦群体结构的构建,进而影响田间的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条件,最终影响小麦产量。

本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对小麦产量、成穗数和千粒重有显著影响。

产量和成穗数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播种量为172kg/hm2时产量最高,达到12274.4kg/hm2,成穗数最多,达到637.5万穗/hm2。

刘素玲等[18]研究表明,适
宜的播种量范围内,小麦产量随播种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这与本试验的结果一致。

翟雅楠[19]研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播种密度会降低小麦产量,且播种密度对成穗数无显著影响。

这可能由小麦品种、生态环境、栽培技术措施、地力基础等不同所致。

本试验发现,不同播种量处理间穗粒数无显著差异,这与孙万荣等[20]的研究结果一致。

在播种量为172kg/hm2时,西农585产量最高,成穗数最多。

因此,在关中灌区适宜西农585的播种量为172kg/hm2。

参考文献
[1]曹燕燕,李雷雷,于蕾,等.播期播量对小麦新品种漯麦163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21,67(10):98-102.
[2]陈爱大,蔡金华,温明星,等.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镇麦168
籽粒产量与品质的调控效应[J].江苏农业学报,2014,30(1):9-13.
[3]刘芳亮,张保军,张正茂,等.播期和密度对普冰151小麦
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6,34(6):1-7.
(下转第7页)
表3不同播种量对小麦株高、穗下第一节间长及基部第一、二节间长的影响
播种量/(kg·hm-2)
86
129
172
215
258株高/cm
67.5a
68.4a
67.3a
69.2a
67.6a
穗长/cm
7.13ab
7.90ab
8.27a
7.70ab
6.95b
穗下第一节间长/cm
24.2a
26.5a
25.7a
27.0a
25.5a
基部第一节间长/cm
4.30a
4.40a
3.53a
3.95a
4.05a
基部第二节间长/cm
6.25a
6.30a
6.50a
6.45a
6.43a
表4不同播种量对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播种量/(kg·hm-2)86 129 172 215 258
产量/
(kg·hm-2)
9879.5d
10245.8cd
12274.4a
11220.0b
10641.0bc
成穗数/
(万穗·hm-2)
558.0b
573.0b
637.5a
627.0a
555.0b
穗粒数
39.3a
38.6a
36.7a
37.8a
37.5a
千粒重/
g
49.0a
49.1a
47.7b
46.1c
46.4c
4
地膜能显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进而提高作物的经济产量[3]。

武军艳等[4]、孙淑兰[5]研究发现,在甘肃省冬油菜种植中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油菜产量。

张东昱等[6]
研究发现,在干旱地区春油菜生产中,采用地膜覆盖、土壤覆盖、农家肥覆盖栽培较露地栽培可分别增产50.94%、8.57%和4.34%。

唐黎葵等[7]研究发现,在高寒阴湿区
春油菜生产中采用起垄覆膜膜侧沟播模式,产量可达到4292.3kg/hm 2,较平作沟播模式增产38.63%。

本研究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全膜平铺穴播油菜和膜侧沟播油菜在生育期、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等方面均优于露地条播油菜,并且全膜平铺穴播油菜产量较膜侧沟播和露地条播分别增加848.48kg/hm 2和1353.53kg/hm 2,增产率分别为25.93%和48.90%;膜
侧沟播油菜产量较露地条播增加505.05kg/hm 2,增产率为18.25%。

由此表明,全膜平铺穴播和膜侧沟播均是一种高效的油菜栽培模式,完全可以替代当地传统的露地栽培模式,适合在当地规模化推广。

参考文献
[1]靳丰蔚,董云,王毅,等.甘肃省油菜种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甘肃农业科技,2022,53(5):15-19.
[2]张海强,杨霞,王立霞,等.临夏地区观赏型油菜新品种引种试验[J].甘肃农业科技,2022,53(2):28-31.
[3]曾秀存,陈其鲜,许耀照,等.地膜覆盖种植方式的土壤水效应及对春油菜生长的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2018,38(2):1-8.
[4]武军艳,孙万仓,杨杰,等.不同覆盖处理对甘肃中部地区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及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
究,2010,28(3):96-99.
[5]孙淑兰.天水市冬油菜品种布局及种植模式试验研究[J].农家参谋,2022(6):69-71.
[6]张东昱,赵东霞,闫志利,等.油菜不同地表覆盖栽培方式产量与效益的比较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19
(6):1313-1318.
[7]唐黎葵,杨霞,王平生,等.高寒阴湿区春油菜种植模式比较[J].甘肃农业科技,2013(2):23-24.图1不同处理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4500
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
处理
产量
/

k
g ·
h m
-
2

(上接第4页)
[4]吴建中,陈根祥,朱傅祥,等.扬麦14号小麦适期播种适宜密度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1):35-38.[5]蒋会利.播期密度对不同小麦品种群体茎数及产量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2,21(6):67-73.
[6]张一,陈献营,李金才,等.播期与密度对33°N 线旱茬麦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
(27):11699-11700.
[7]韩金玲,杨晴,王文颇,等.播期对冬小麦茎蘖幼穗分化及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1,31(2):303-307.[8]李红卫,李书岭,张志红,等.冬小麦光能利用率动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457-12458.[9]杨卫君,贾永红,石书兵,等.播期和密度对春小麦品种新春26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6,36
(7):913-918.
[10]胡学军,吴九林,刘宝法,等.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扬麦
13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0(7):66-67.
[11]刘莹,唐清,王立峰,等.播期和密度对襄麦D31籽粒产
量及品质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7,37(3):376-
381.
[12]王安邦,顾正中,周羊梅,等.不同播期和播种密度对小
麦新品种“淮麦44”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2021(3):46-47.
[13]郭瑞,黄晓高,温明星,等.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春性强
筋小麦镇麦12号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核农学报,2020,34(8):1834-1839.
[14]王小明,王振峰,张新刚,等.不同施氮量对高产小麦茎
蘖消长、花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
报,2013,22(5):1-8.
[15]张立星.播期、播量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D].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16]赵建云.播量对西农511小麦生长、产量及品质效应[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1.
[17]郑海泽,张红芳,梁志刚.晋南旱地小麦播种期和播种密
度对小麦个体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11,57(2):3-6.
[18]刘素玲,宋晓,吴欣,等.不同播量对小麦开麦21产量及
性状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5(3):148-150.[19]翟雅楠.小麦新品种西农805的密度调节效应[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20]孙万荣,霍成斌,李岩华,等.冬小麦带状撒播不同播期
和播量对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2):
48-51.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