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化学提升突破专题十三 “滴定”曲线类图像探究(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3 “滴定”曲线类图像探究

——探究中敢于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滴定曲线类图像题是近年高考的热点之一,一般包括起始点、水平段、突跃段和过量段等关键信息,主要涉及酸碱中和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

酸碱中和滴定是中学化学最重要的定量实验之一,其滴定曲线图像不但能直接体现反应过程、反应体积、溶液酸碱性等功能,而且还隐含着考查数形结合、微观粒子与宏观性质相结合思想的功能。

1.【2019•新课标Ⅰ】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

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b点的混合溶液pH=7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答案】C

【解析】A项、向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两者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溶液中Na+和A2—的浓度增大。由图像可知,溶液导电性增强,说明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故A 正确;B项、a点和b点K+的物质的量相同,K+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不明显,HA—转化为A2—,b点导电性强于a点,说明Na+和A2—的导电能力强于HA—,故B正确;C项、b点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邻苯二甲酸钾为强碱弱酸盐,A2—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

呈碱性,溶液pH>7,故C错误;D项、b点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溶液中c(Na+)和c(K+)相等,c点是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得到邻苯二甲酸钾、邻苯二甲酸钠、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则溶液中c(Na+)>c(K+),由图可知,a点到b点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大于b点到c点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则溶液中c(K+)>c(OH—),溶液中三者大小顺序为c(Na+)>c(K+)>c(OH—),故D正确。故选C。

【素养解读】本题考查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试题侧重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注意正确分析图象曲线变化,明确酸式盐与碱反应溶液浓度和成分的变化与导电性变化的关系是解答关键。

2.【2019·武汉市武昌区高三五月调研考试】室温下,用0.100 mol·L−1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均为

20.00mL0.100 mol·L−1的HCl溶液和醋酸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表示的是滴定醋酸的曲线

B.pH=7时,滴定醋酸消耗的V(NaOH)>20.00mL

C.V(NaOH)=20.00mL时,两份溶液中c(Cl-)>c(CH3COO-)

D.V(NaOH)=10.00mL时,醋酸中c(Na+)>c(CH3COO-)>c(H+)>c(OH-)

【答案】C

【解析】A. 未滴加NaOH溶液时,0.1mol/L盐酸pH=1,0.1mol/L醋酸pH>1,所以滴定盐酸的曲线是图Ⅰ,故A错误;B. V(NaOH)=20.00mL时恰好生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若pH=7,则加入的氢氧化钠

溶液体积应该稍小,即V(NaOH)<20.00mL,故B错误;C. V(NaOH)=20.00mL时,二者反应生成氯

化钠和醋酸钠,醋酸根发生水解,浓度小于氯离子,即c(Cl−)>c(CH3COO−),故C正确;D. V(NaOH)=10.00mL时,与醋酸反应后得到等浓度的醋酸和醋酸钠的混合溶液,由于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则c(H+)>c(O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CH3COO−)>c(Na+),溶液中正确的离子浓度大小为:c(CH3COO−)>c(Na+)>c(H+)>c(OH−),故D错误;故选C。

【素养解读】本题考查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及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图象曲线变化的含义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像是近年高考化学高频试题,也是考试大纲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和学科核心

素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考核的重要载体,此类题试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涉及微观粒子探析、定性与定量分析、电解质平衡理论、守恒思想及数形结合识图用图能力等,是学生常见的失分“痛点”,试题讲解教学中要强化电解质平衡理论相关知识点,注重图像试题分析方法及解题技巧的提升训练,构建解题模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认识辨析曲线突破数形结合问题

读图能力是解题的核心,从图像横纵坐标物理量,从数学函数关系分析曲线的形状和走向,结合电解质的相关概念或理论,对试题的题给条件和图像进行深度分析,解决问题。图像主要包括滴定量为横坐标pH为纵坐标的图像、横纵坐标均为对数的图像、

二、巧用“四点”突破曲线定性和定量分析问题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中的起点、滴定终点、中性点(25℃pH=7)、交点是解题的出发点.起点是未滴定溶液,其pH可确定酸碱溶液的强弱或计算溶液的Ka/Kb;强酸与强碱相互滴定曲线滴定终点与中性点重叠(醋酸Ka与氨水Kb相等,曲线滴定终点与中性点重叠),强(弱)酸与弱(强)碱的滴定,滴定终点与中性点不重叠;任意点中微粒浓度大小比较必须确认溶液中溶质成分及比例,溶液的特性如中性、弱酸酸式根的电离程度与水解程度的大小等。

三、变式强化突破解题模型构建问题

变式训练是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能深度检测学生掌握情况,课前预设若干个变式根据学生情况加以选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典例1】【2019·四川省遂宁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常温下,用0.1mol/L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00mL、浓度均为0.1mol/L的HX、HY溶液,pH随NaOH溶液体积变化如图。下列结论正确

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