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秋瑾《满江红》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意在表明自己素有的济世情 怀。“肝胆”指关注世事、关心民生的诚心,以及为之 奋斗的勇气;“因人常热”就是热血未冷,主要指对封 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词的最后几句,感慨知音难遇,抱负难以施展。
词的结尾,发出了莽莽红尘知音难觅的叹息,无限的悲 情与惆怅,尽在滚滚沾衣的泪水之中。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既道出了命运的不公,也表现 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词的下片转为抒情,格调高昂激越。“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这一组三字短句斩截有力,通过身与 心得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 气概,表现出“鉴湖女侠”的“竞雄”精神。
词的上片从客居京华写起,点明时值中秋佳节。北国的秋天,
明净如洗,“秋容如拭”“拭”字写秋色澄明,然而美好的节日, 明丽的秋景,都不能抹去国难心愁,乐景反增悲哀。
词人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又反思八年婚姻的“风 味”。家事国事,交织心中。这让她更加思念故乡也痛恨自己是 女儿之身,不能走出家庭,为挽救名族危亡尽心尽力。
王家虽锦衣玉食,但志
趣高尚、性格刚烈的秋
瑾并不喜欢过养尊处优
的生活,更受不了封建 家庭的种种束缚。比自 己小两岁的丈夫王廷钧, 在志趣、爱好上也与自 己毫无共同之处。她叹 息道:“琴瑟异趣,伉 俪不甚相得。”王廷钧 一不好读,二不务正业, 每天游手好闲,吃喝玩 乐。
秋瑾的革命志向与理想, 不仅得不到丈夫的理解 与支持,反而遭到他的 训斥:“这是男人的事 情,你休胡思乱想。” 秋瑾也不示弱:“我要 去寻求真理,女人也有 救国救民的责任。”两 人吵得互不相让。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 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 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 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 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 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 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 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 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 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王廷钧知道秋瑾是个说得到做 得到的倔强女性,要说服她是 不可能的,只好采取卑劣手段, 乘秋瑾不备,偷偷将她的珠宝 和手饰及积蓄全部窃走,妄图
以此来阻挠她赴日。秋瑾变卖 1906年冬秋瑾听说王廷钧 了仅剩的财产和衣物,加上吴 纳妾的消息,反而高兴, 芝瑛等人的资助,于1904年4 觉得有了与王廷钧脱离关 月只身东渡日本,从此迈出了 系的理由。于是,她给大 她人生道路上的关键一步。 哥秋誉章写了一封信,请
这首词是言志之作,表 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 云志向。
秋瑾是著名的近代民主革命 志士。1875年生于绍兴的一 个典型的小官僚地主家庭。 其父秋寿南曾任湘乡县督销 总办。秋瑾兄妹四人,秋瑾 稍大即入家塾,受封建教育, 念的是《三字经》、《百家 姓》、《神童诗》等,但她 爱读的却是诗词、明清小说 和笔记传奇。
秋风秋雨愁煞人
(1877-1907)
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璿xuán卿 (璇卿),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祖 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 建厦门。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 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 文练武,喜男装。
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积极投身革 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 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 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 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 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 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32岁。丈夫 是双峰县荷叶乡神冲富绅之子王廷钧, 字子芳。
思想感情:“青衫湿”是借用白居易《琵琶行》 的最后一句,寄寓颇深。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 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 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赠蒋鹿珊先生言志
且为他日成功之鸿爪也
画工须画云中龙,为人须为人中雄。 豪杰羞伍草木腐,怀抱豈与常人同? 久闻吾浙有蒋子,未见音容徒仰企。 何幸湖山获订交? 高谈宏论惊人耳。 不惧仇人气焰高,频倾赤血救同胞。 诲人思涌粲花舌,化作钱塘十丈涛 风潮奔腾复澎湃,保守急进本无派。 协力同心驱满奴,宗旨同时意气洽。 危局如斯敢惜身? 愿将生命作牺牲。 可怜大好神明胄,忍把江山付别人! 事机一失应难再,时乎时乎不我待! 休教他人锁键牢,从此沉沦汉世界。 天下英才数使君,据鞍把剑气纵横。 好将十万头颅血,一洗腥膻祖国尘。 我欲为君进一箸,时机已熟君休虑。 成功最后十五分,拿破仑语殊足取。 霹雳一震阴霾开,光复祖业休徘徊。 他年独立旂飞处,我愿为君击柝来。
1903年王纳资捐得户部主 事,秋瑾随王去北京居往。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 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 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 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 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 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 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 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 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 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1895年,19岁的她跟随 秋瑾对于这桩婚事十 做官的父亲秋寿南来到 分不满,但在封建社 湖南省湘潭县。秋寿南 会里,儿女的婚事只 在当地结识了湘潭首富、 能依从父母之命,媒 曾国藩的表弟王殿丞。 妁之言。1896年4月 王见秋瑾生得秀美端庄, 20日,王家彩銮花轿 聪慧可爱,就托媒人送 吹吹打打把秋瑾迎了 礼给儿子王廷钧提亲。 过去。
终于在1981年9月,将
秋瑾遗骸葬于杭州西泠
风雨亭
桥畔,修了墓地,同时
古今中外名人迁墓屡有,然如秋 瑾那亭,命名 为风雨亭。
见,名副其实迭尽风雨沧桑。
秋瑾墓
秋瑾墓依山面湖,松柏环 列,掩映在四季常青中。
秋瑾墓位于在杭州市区白 堤尽头西泠桥畔。墓正面 有大理石墓碑,上刻孙中 山亲笔题词“巾帼英雄” 四字。背面立有吴芝瑛、 徐白华所书的墓志铭原石。
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 很多诗词。现在《秋瑾 集》收存诗、词、歌二 百二十多首,另有集外 佚诗约十五首,攻二百 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 东渡日本为界,其诗作 可分为前后期。
前期:1891-1904 后期:1904-1907
前期主要是咏物写景、 感事抒怀、思念亲友之 作。 后期主要是抒 发立志改天换地的革命 豪情,充满了对祖国前
轩亭口秋瑾广场
秋瑾绝命诗
“鉴湖女侠”秋瑾生前曾有 遗愿给她的好友徐自华: “埋骨西泠,与岳武穆相 邻。”然而残暴清廷竟容不 下三尺孤坟,短短七年里, 灵柩辗转于绍兴、杭州、湘 潭,迁移了七次,直至辛亥 革命胜利,民国建立,终于 遂了“埋骨西泠”的遗愿。 不料新中国建立后,又遭遇 四度搬迁。
在十余次的迁坟过程中, 秋瑾的好友吴芝瑛、徐 自华费劲了心思。
拓 展 赏 析
《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 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 洒去犹能化碧涛。
光绪三十三年正月(1907年2月), 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办。不久与 徐锡麟分头准备在浙江、安徽两 省同时举事。联络浙江、上海军 队和会党,组织光复军,推徐锡 麟为首领,自任协领,拟于7月6 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因事 泄,于7月13日在大通学堂被捕。 7月15日,从容就义于浙江绍兴 轩亭口。被捕后没有一句供词, 只留下一纸,上书“秋风秋雨愁 煞人”七个字。
途的深切忧虑。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 随夫入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 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 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 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 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 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 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 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 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大哥代她办理离婚。秋誉 秋瑾在日本三年,两人从无书 章几经奔波,由于王廷钧
信来往,夫妻关系名存实亡。 的阻碍,离婚之事未成。
秋瑾又是中国近 代文学史上杰出 的女才子,其诗词 既有女子的“柔 婉细腻”,又有男 儿的“豪迈劲 爽”,刚柔相济, 阴阳相和,体现了 一种“中和之美” 和独具魅力的 “女性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