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一单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一单元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一单元
《左传》文选
《左传》简介: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但又经过了后人的增益。
其最后成书年代大约在战国中期。
西汉后期古文经学家认为它是解释鲁史《春秋》的,遂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也是一部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散文名著。
它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春秋时期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3年)二百七十年间各诸侯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面貌。
《左传》善于描绘纷纭复杂的历史事件(特别是大规模的战争),能生动地刻画人物的情貌与性格,记述外交辞令也颇具文采,这对后代文学、史学和语言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
自东汉以来,《左传》的注本很多,现在最通行的是《十三经注疏》中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的《春秋左传注疏》。
清洪亮吉的《春秋左传诂》、近人王伯祥的《春秋左传读本》(选注)和今人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
年)
“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左传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题目是根据《春秋》经文后加的。
它生动地记叙了春秋初期郑国统治者母子兄弟之间为争夺权势而骨肉相残的历史事件。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於武
公,公弗许。
郑伯:指郑庄公。
郑是国名,姬姓,伯爵,在今河南新郑县一带。
克:战胜。
段:庄公的弟弟共叔段。
鄢:郑地名,在今河南鄢陵县境。
初:当初。
郑武公:郑庄公的父亲姬掘突,郑国第二代君主。
武是谥号,公是当时国君的通称。
下文“庄公”等同此。
申:国名,姜姓,侯爵,在今河南南阳市一带。
武姜:武公妻姜氏。
共(gōng)叔段:名段。
共是国名,在今河南辉县市,是段的出奔地。
叔是当时兄弟间的排行。
古代以“伯、仲、叔、季”序兄弟,“叔”实指时是老三,但有时只表示年少或排行在末。
段是庄公的弟弟,后出奔共,所以称共叔段。
寤(wù)生:逆生,婴儿出生时脚先出来。
寤,通“”,逆,倒着。
惊:使受惊。
使动用法。
遂:副词,于是,就。
恶(wù):讨厌,憎恶。
亟(qì):副词,屡次。
弗(fú)许:不答应。
弗,否定副词,略同于“不之”。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
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及:到了。
即位:就位,指就任国君之职。
制:郑地名,在今河南荥阳县汜(sì)水乡西,又名虎牢。
原为东虢国领地,郑灭东虢后属郑。
严邑:险要的城邑。
邑,古代人群聚居地的泛称。
虢叔:东虢国的国君。
死焉:死在那里。
焉,相当于“于彼”,其中“彼”指代制地。
佗:同“他”,别的。
唯命:“唯命是听”的省略。
唯,副词,
只。
京:郑地名,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南。
使居之:[庄公]使[共叔段]住在那里。
大(tài):同“太”。
古太、大不分,太字常写作“大”。
祭(zhài)仲:郑大夫。
都城:都邑的城墙。
雉:量词,古代城墙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百雉就是城墙高一丈,长三百丈。
参国之一:国都的三分之一。
参,三。
国,国都。
参国就是把国都分成三份。
古制,侯伯国都的城墙长三百雉。
三分之一就是百雉。
不度:不守法度。
度,法度。
非制:违背(先王的)制度。
不堪:不能忍受,这里指失去君位。
欲之:想要这样。
焉辟害:哪里能躲避开祸害?焉,疑问代词,哪里。
辟,躲避。
这个意义后来写作“避”。
何厌之有:等于说“有何厌”。
厌,满足。
之,代词,复指动词“有”的前置宾语“何厌”。
“何之有”是以宾语前置的形式表示反问的固定结构。
不如早点安排他一个地方,不要让[他的势力]滋长蔓延。
为之所:双宾语结构。
为,动词,这里是安排的意思。
之,代共叔段,作“为”的间接宾语。
所:处所,作“为”的直接宾语。
无:通“毋”,不要。
图:图谋,这里指设法对付。
蔓草:蔓延的野草。
犹:副词,尚且,还。
况:连词,何况,表示递进。
宠:尊宠,尊贵,指地位高。
不义:指不义的事情。
毙:扑倒,向前跌倒。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词义略同于“您”。
姑:副词,姑且。
之:代词,指共叔段自毙之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浚厚将崩。
”
既而:不久。
副词性固定结构,常用来表示一件事过去不久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鄙:边邑。
贰于己:意思是使原来属于郑庄公管辖的西部、北部边邑也同时臣属于自己。
贰,两属,同时臣属于二主。
公子吕:郑大夫。
下文出现的“子封”是他的字。
国家承受不了这种两属的状况,您打算对这件事如何处置?若之何:动词性固定结构,对怎么样(处置)。
[如果您]打算[把郑国的君位]让给大叔,[那么]请允许我去侍奉他;如果
不给他,那么就请除掉他。
与:给予。
事:侍奉,服侍。
不要让百姓产生二心。
生民心:使民生心。
生,使动用法。
无庸:不用,用不着。
庸,用。
自及:自己赶上[灾祸],即自取灭亡。
及,赶上。
公叔段又收取原来两属的地方把[它们]作为自己的城邑,[领地扩大]到了廪延.。
贰:指从前两属的地方(西鄙北鄙)。
廪延:郑地名,在今河南延津县北。
厚:本义事山陵高大,这里指土地扩大,实力增强。
众:指老百姓。
不义不浚褐付怨君不义,对兄长不亲。
浚同“昵”,亲近。
一说客ā梆ぁ保有黏合、凝聚之义,意思是多行不义,就不能团结民众。
崩:山塌,这里指崩溃。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
段入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完:修葺(qì),这里指修葺城郭。
聚:聚集,这里指聚集百姓。
缮:修缮,修理制造。
甲兵:铠甲和武器。
具:准备好。
卒:步兵。
乘(shèng):兵车。
郑:指郑国的都城新郑。
夫人:指武姜。
启之:为他打开城门,即作内应。
启,开门。
其期:指公叔段偷袭国都的日期。
帅:率领。
车二百乘:兵车二百辆。
春秋时车战,乘是军事组织单位。
一乘有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以:连词,表示目的。
入于鄢:指逃跑到鄢地。
诸;“之於”的合音字。
其中“之”代公叔段。
五月辛丑:隐公元年五月二十三日。
辛丑是古人用以纪日的干支。
出奔:特指逃亡国外。
奔,快跑。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置(zhì):安置,这里有放逐的意思。
城颍:郑地名,在今河南临颍县西北。
誓之:向她发誓。
黄泉:地下的泉水,呈黄色。
这里指墓穴。
这句是说只要不死我们就不再见面了。
悔之:对此感到后悔。
之,指把姜氏放逐到城颍并发誓的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於公。
公赐之食。
食舍肉。
公问之。
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
”遂为母子如初。
颍考叔:郑大夫。
颍谷;郑地名,在今河南登封县西南,是郑国的边邑。
封人:管理疆界的官。
封,疆界。
有献于公:对庄公有所进献。
赐之食:双宾语结构,赏给他吃的。
下文“语之故”、“告之悔”结构同此。
舍:舍弃。
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巍保今又简化为“舍”。
小人:颍考叔对自己的谦称。
尝:辨别滋味,这里是“吃”的意思。
羹:带汁的肉食。
请允许我把[这些肉]送给他。
遗(wèi):送给,赠与。
尔:你。
(yī):句首语气词。
作用略同于“惟”。
独;副词,惟独,偏偏。
敢:表敬副词,有大胆、冒昧的意思。
何谓:即“谓何”,说的是什么。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而前置。
下文“何患”结构同此。
语(yù):告诉。
故:缘故。
悔:后悔,指自己后悔的心情。
您在这件事情上忧虑什么呢?患:担心,忧虑。
焉:于此。
阙:通“掘”,挖。
隧:隧道。
这里用如动词,挖隧道,充当状语。
其:句首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
不然:不是这样。
然,指示代词,指代黄泉相见。
之:代颍考叔的意见。
入:指走进隧道。
赋:赋诗,这里兼指创作和朗诵。
其乐也:那快乐啊。
其,指示代词,那。
也,句中语气词,用于主语后表提顿。
融融:形容和睦快乐的样子。
出:指走出隧道。
(yì yì):略同于“融融”,形容舒展快乐的样子。
于是作母亲作儿子的又像当初一样了,即恢复了母子关系。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
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君子:指有道德或有地位的人。
这里是作者直接发表议论时所假托的评论者。
纯孝:纯厚的孝。
一说大孝。
《尔雅释诂》:“纯,大也”。
施(yì):延伸,扩展,这里指影响。
诗:指《诗经》。
引诗见《诗经大雅既醉》。
孝子[的孝啊]没有穷匮,永久地[把它]给与你的同类。
匮(kuì):穷尽。
锡:通“赐”,给予。
尔:指孝子。
大概是说这种情况吧。
其:句首语气词,表示委婉的推测语气。
是:这,指代颍考叔“爱其母施及庄公”这种情况,作动词“谓”的前置宾语。
之:代词,复指“是”。
齐桓公伐楚(僖公四年)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召:’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师进,次于陉。
本文所记为春秋前期齐楚两个强国之间的一场军事和外交斗争。
齐桓公为称霸天下而伐楚,但楚也毫不示弱,齐终未达目的。
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
齐属侯爵,故文中称齐侯。
僖公四年即公元前656年。
以,介词。
参加这战役的有鲁、宋、陈、卫、郑等国。
师,军队。
蔡,国名,姬姓,在今河南省汝南、上蔡等地。
溃,溃败。
楚君派[使者]跟诸侯之师说。
楚子,楚成王。
楚属子爵,故称楚子。
这是春秋笔法,实际上楚已僭称王了。
与,介词,跟,和。
处(chǔ),居住。
寡人,谦词,君王自称,意思是“寡德之人”。
齐临渤海(古人称为北海),楚境不到南海,这里只是甚言其远。
马牛牝牡相诱也不相及(依孔颖达说)。
唯,句首语气词。
风,放,指牝牡相诱。
这是譬喻两国相距甚远,一向互不相干。
不虞,不料。
涉,本来是水过河的意思,这里当进入讲。
不说齐进攻而说涉,是委婉的辞令。
管仲,齐大夫,姓管,名夷吾,字仲。
(shào)康公,周成王时太保(官名)召公](shì),因其封地在
召(今陕西岐山县),所以称召公,“康”是他的谥号。
先君,后代君臣对本国已故君王的称呼。
大公,即姜太公,名尚,齐之始祖。
大(tài),后来写作“太”。
五侯,即公侯伯子男五等爵。
九伯,九州之长。
“五侯九伯”在这里泛指所有的诸侯。
女(rǔ),你,后来写“汝”。
实,句中语气词,表示命令或期望。
征,讨伐,这里指有征伐之权。
夹辅,辅佐。
履,践踏,这里指足迹所践踏的地方,即齐国可以征伐的范围。
海,指黄海渤海。
河,黄河。
穆陵,地名,即今山东临朐(qú)县南的穆陵关。
无棣,齐国的北境,在今山东无棣县附近。
茅,菁茅,楚地特产。
包茅,裹成捆儿的菁茅。
入,纳,这里指纳贡。
周王的祭祀用品供给不上。
共,供给,后来写作“供”。
没有用来缩酒的东西。
缩酒,渗酒,祭祀时的仪式之一:把酒倒在束茅上渗下去,就像神饮了一样(依郑玄说,见《周礼甸师》注)。
我来索取它。
是,代词,指包茅,“征”的宾语。
征,索取。
下文“寡人是问”结构同此。
周昭王晚年荒於国政,人民恨他,传说当他巡行到汉水时,当地人民故意弄了一只用胶黏的船给他,行至江心,船解体,昭王溺死。
征,行,这里指巡狩。
复,回。
按:这都是齐进攻楚的藉口。
问,指责问。
寡君,臣子对别国人谦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敢,谦词,等於说“岂敢”。
)您还是到水边去问吧!其,表委婉的语气词。
诸,之於。
水滨,水边。
次,军队临时驻扎。
陉(xíng),山名,在今河南偃城县南。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
,寡君之愿也。
”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屈完,楚大夫。
如,往,到……去。
召(shào)陵,地名,在今河南偃城县东。
齐侯把诸侯之师陈列出来。
按:这是向楚示威。
乘(chéng),乘车。
难道为了我?[只是为了]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
按:这是虚伪的外交辞令。
不谷,不善,诸侯的谦称。
两个“是”字都是代词,复指提前的宾语。
同好(hào),共同友好。
承蒙您向我国社稷之神求福,意思是您不毁灭我国。
惠,敬词,意思是您这样做是表现了您的恩惠。
徼(jiāo),求。
敝邑,谦称自己的国家。
社,土神。
稷,谷神。
辱,谦词,意思是您这样做使您蒙受了耻辱。
收,收容。
众,名词,指众将士。
御,抵挡。
绥(suí),安抚。
楚国拿方城当作城墙。
方城,山名,在今河南~县南。
“方城”是“以”的宾语,提在“以”前。
结构同上句。
池,护城河。
没有用它的地方。
盟,订立盟约。
宫之奇谏假道(僖公五年)
晋侯复假道於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玩。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
本文写晋侯向虞国借道,宫之奇看出晋的阴谋,力谏虞公。
他有力地驳斥了虞公迷信宗族关系和神权的思想,指出存亡在人不在神,应该实行德政,民不和则神不享。
这反映了当时的民本思想。
宫之奇,虞大夫。
谏(jiàn),用言语纠正尊长的错误。
假,借。
假道,借路,这里专指军队借路,通过别国领土。
晋侯,指晋献公。
复,又。
僖公二年晋曾向虞借道伐虢,灭下阳。
虞,国名,武王所封,为大(tài)王之子虞仲的后代,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北六十里。
虢(guó),国名,又名北虢。
文王封其弟仲於陕西宝鸡附近,号西虢。
北虢是虢仲的别支,在今平陆。
表,外面。
这里指屏障。
启,启发,这里指启发晋的贪心。
寇,凡兵作於内为乱,於外为寇。
玩(wán),习惯而不留心,等於说放松警惕。
一次已经算是过分了,还可以来个第二次吗?谓,通为(依王念孙说,见《经传释词》引)。
甚,厉害,过分。
其,语气词,加强反问。
辅,面颊。
车,牙床骨。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於盟府。
将虢是灭,何爱於虞?且虞能亲於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亢?亲以宠,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
宗,同姓,同一宗族。
晋、虞、虢都是姬姓国,同一祖先。
大(tài)伯、虞仲,大王的长子、次子。
昭,宗庙在左的位次。
古者昭穆相承,左为昭,右为穆。
大王於周为穆,穆生昭,故大王之子为昭。
不从,指不从父命。
大伯知道大王要传位给他的小弟弟王季,所以和虞仲一起出走。
是以,因此。
嗣,继承[王位]。
宫之奇认为大伯没继承王位是不从父命的结果。
虢仲、虢叔,虢的开国祖,王季的次子和三子,文王的弟弟。
王季於周为昭,昭生穆,故虢仲、虢叔为王季之穆。
当过文王的卿士。
卿士,执掌国政的大臣。
在王室有功勋,因功受封时的典策藏在盟府中。
盟府,主管盟誓典策的政府部门。
宫之奇以上这几句话是针对虞公的“晋,吾宗也”说的,意思是:如果说到同宗的关系,那么虢在姬姓中的地位比虞高,虢晋之间比虞晋之间亲,因为虢这一支是从王季那里分出来的,王季做了周君,而虞的祖先虞仲并没做周君,而且虢还是周的功臣。
[晋]将要连虢都灭了,对虞还爱什么呢?是,代词,复指提前的宾语“虢”。
再说晋之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吗?桓庄,桓叔与庄伯,这里指桓庄之族。
桓叔是献公的曾祖,庄伯是献公的祖父,桓庄之族是献公的同祖兄弟。
这
句话是一种特殊的倒装句法。
其,指晋。
之,指虞。
全句等於说:“晋之爱虞也,能亲於桓庄乎?”
桓庄之族有什么罪而把他们杀了?庄公二十五年晋献公尽诛同族群公子。
以为戮,拿[他们]当作杀戮的对象,等於说“把他们杀了”。
以,介词,后面的宾语省略。
戮,杀,这里用如名词。
唯,因为(参用王引之说,见《经传释词》)。
浚通逼,逼近,这里有威胁的意思。
至亲而以宠势相逼。
宠,在尊位。
“以国”后面承上省略了“俊弊帧
公曰:“吾享祀丰e,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物。
’如是,则非德
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享,把食物献给鬼神。
享祀,泛指一切祭祀。
丰,丰富,指祭品盛多。
e,通洁。
据,依(依王引之说,是《经义述闻》)。
据我,即依附於我,等於说保佑我。
之,指下面要说的一番道理。
鬼神不亲人,只依德。
实、是,都是代词,复指提前的宾语“人”、“德”。
下文“唯德是辅”结构同此。
惟,只。
德,指有德行的人。
所引《周书》早已亡逸,这两句今见於伪古文《尚书蔡仲之命》。
大意是:上天对於人没有亲疏的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
皇,大。
辅,辅佐,这里指保佑。
这两句也是《周书》上的,今见於伪古文《尚书君陈》。
大意是:黍稷并不是馨(xīn)香,光明的德行才是馨香。
黍,黄黏米。
稷,不黏的黍子。
黍稷在这里泛指五谷,为祭祀的物品。
馨,远处可以闻到的香气。
古人认为祭祀时鬼神前来享用祭品的香气。
惟,句中语气词。
这两句也是《周书》上的,今见於伪古文《尚书旅獒》。
今本《尚书》“民”作“人”,“”作“其”。
大意是: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并不改变(祭品是相同的),[但是]只有有德的人的祭品才算[真正的]祭品。
,句中语气词。
冯(píng),即后来的“凭”,这里和“依”义近。
取,取得,指灭掉。
明德,使德明。
以,表目的的连词。
荐,献,这里指向神献。
馨香,指黍稷。
其,语气词,加强反问。
吐,指不食所祭之物。
宫之奇的意思是:晋国如果明其德,使享祀丰e,神也会保佑晋的,那么享祀丰e就并不能使虞幸免於难。
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
曰:“虞不腊矣。
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
师还,馆于虞。
遂袭虞,灭之。
以其族行,指率领全族离开虞。
虞国不能举行腊祭了。
腊,年终举行的一种祭祀,这里用如动词。
更(gèng),副词,再。
举,指举兵。
晋即以灭虢之兵灭虞,所以不需要再举兵。
此句下文略有删节。
十二月初一。
丙子,该月初一正逢干支的丙子。
朔,每月的第一天。
丑,虢公名。
京师,周的都城。
还,回来。
馆,公家为宾客所设的住处,这里用如动词,等於说住宾馆。
下文略有删节。
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於晋,且贰於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泛南。
佚之狐言於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烛之武,郑大夫。
晋侯,指晋文公。
秦伯,指秦穆公。
以,因。
其,人称代词,代郑。
晋文公为公子时逃亡在外,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以礼待他。
贰,参看《郑伯克段于鄢》“贰於己”注。
军,用如动词,屯兵。
函陵,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县北。
泛(fán),水名,指东泛,今已湮,故道在今河南中牟县南。
佚之狐,郑大夫。
郑伯,指郑文公。
辞,推辞。
壮,壮年。
不能做什么啦。
也已,略等於“矣”。
这是我的过错。
是,指示代词,作句子主语,指上文“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然,连词,表转折,等於说“然而”。
许之,[烛之武]答应了郑文公。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於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缒(zhuì),用绳子吊着重东西,这里指用绳子缚住烛之武从城墙上送下来。
既,已经。
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
敢,表谦敬的副词。
烦,麻烦。
执事,办事人员。
这是客气话,实际指秦伯本人。
越,超越。
以,表目的的连词。
鄙,边邑,用如动词。
秦在西,郑在东,晋在二者之间,所以说秦是越过一个国家,以辽远的郑国作为边邑。
其,指“越国以鄙远”事。
焉用,哪里用得着。
陪,增加[土地]。
邻,指晋。
舍,舍弃,不取(不灭掉),后来写作“舍”。
东道主,东方道上的主人(郑在秦东)。
“以”字后省略了宾语“郑”。
行李,外交使节。
共,供,供应。
乏困,本来行而无资叫乏,居而无食叫困,这里指使者往来时馆舍资粮的不足。
尝,曾经。
赐,恩惠。
为赐,等於说施恩。
晋君,在这里是间接宾语。
焦瑕,二地名,都在今河南陕县附近。
济,渡河,指晋惠公(文公之弟,比文公先为晋君)渡河归国。
版,打土墙用的夹版,这里指版筑的土墙,防御工事。
晋惠公依靠秦力得以回国为君,曾许以焦瑕作为报答,但回国后,就不承认了。
朝、夕,极言两件事距离很近。
以郑为东面的疆界。
封,疆界,用如动词。
肆,伸展。
[晋]如果不使秦受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要取得的土地呢?
唯,表希望的语气词。
图,考虑。
之,指“阙秦以利晋”。
说,喜悦,高兴,后来写作“悦”。
杞子等三人都是秦大夫。
戍(shù),驻扎,防守。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子犯,即狐偃,晋文公的舅父。
微,带有假设语气的否定副词,略同於“非”,等於说“假如不是”。
夫(fú),指示代词。
夫人,那人,指秦穆公。
重耳是靠他的力量回国的,所以这样说。
因,藉,靠。
敝,坏,这里指损害。
与,联合。
所与,同盟者。
知(zhì),后来写作“智”。
这里的“武”和上文的“仁”,都是上古时的抽象的道德观念。
其,表示委婉的语气词。
去,离开。
注意:“去”字跟现代的意义很不相同。
之,指郑。
晋灵公不君(宣公二
年)
“晋灵公不君”选自《左传宣公二年》(公元前607年),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