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器乐——精选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器乐
一、结构
1、器乐概述
2、欣赏曲目
*独奏
*合奏
3、思考题、问答题、参考书目
二、内容
1、器乐概述
我们将器乐作品分为丝竹、吹打和锣鼓三在类。
丝竹乐是这三类中的第一类,这三类的点是根据乐队的编制特点。
丝竹乐中我们将北京弦套十三套和梁鼓子曲归丝竹类来讲解,这二类音乐的乐队中使用的乐器右手琵琶、三弦和二胡为主。
这些乐器都是丝弦乐器。
丝竹乐与西方乐队分类中的弦乐队十分相似。
西方的此类乐队。
英文叫做“Qchestra”。
器乐中第二类叫做吹打。
这是管乐队的编制,乐队中的管子、笛子、笙、唢呐为主奏乐器,这类乐队与西方的管乐队具备许多共同处。
乐手可以边吹边走,适合仪仗庆典,游行,器乐中的第三类是打击乐队,以鼓锣为主,加入一、二件管乐器如唢呐。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乐种”概念是一个未加严格限定的概念,它的使用是描述性的,而非严格的科学意义。
乐种大致包含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乐队,即乐队的组合和使用的乐器。
不同的乐种首先是历史沿革中形成的乐队编制,每一个乐种的乐队都有自己的鲜明特征和传统,包括自己特有的乐器、编制、演奏风格。
乐种的第二个要素是曲目。
每个乐种均有一套保留曲目或曰代表曲目。
这些曲目构成了该乐种的实体。
第三,每个乐种最初成形时多是以地区为界限的,如江南丝竹、广东音乐、山西八大套、河南曲子牌头,都是以省份命名的。
本文使用乐种的概念更接近“流派”一词的含义,或乐派。
若考察分析现存不同乐种的乐队编制和乐器的种类,它们往往大同小异,再看相对固定的不同乐种的代表作往往亦相互借用。
不同乐种之间的区别往往多是由于地区的距离造成的,这有点像西方古典十八、十九世纪时不同国家的古典音乐的区别,如维也纳古典乐派、俄罗斯古典乐派或北欧民族乐派,这些乐派各有自己鲜明的风格特征。
同时,又具有共同的古典音乐的共性,所以本文使用的乐种的概念,事实上并无法严格区分这些乐种的音乐。
现存乐种大致可以按照乐队的编制分为以弦乐器为主的弦索、丝竹类和以管乐器为主加上打击乐器形成的吹打类乐种,以及全部由打击乐组成的乐队演奏的锣鼓类乐种。
这三大类又可分为弦索、丝竹、鼓吹、吹打和锣鼓五类乐种。
类中又有一些现存的具有代表性的乐种,本乐材对上述五类乐种每种介绍二、三个人最具影响的乐种,共计不到二十种,每种又介绍一二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是“丝竹”乐的一个分支,即流行于江南的丝竹乐。
丝竹是指二类乐器,即丝乐器和竹乐器。
丝乐器指用丝弦的弓弦乐器如二胡、琵琶、中胡等,现在丝弦已被钢丝弦替代。
丝弦乐器是弦乐器的一种多用弓弦拉奏和弹拨。
西洋乐队中对应的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和吉它三类。
竹乐器是指用竹子为材料做成的乐器,如竹笛、笙、箫等。
竹乐器是管乐器,多吹奏。
严格说是竹管乐器,与西洋乐队中的铜管式木管乐器属同类,如小号、法国号、大管、黑管、双簧管之类。
江南丝竹是丝竹乐具有代表性的一类,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和上海地区。
江南丝竹乐队编制十分灵活,乐队以丝乐器和竹乐器为主体,配有一些打击乐器如鼓、
板、木鱼和铃等。
小到仅用一丝一竹二件乐器,如二胡和笛子组成乐队,大的乐队可以有数十人组成。
江南丝竹乐的传统曲目多长期流传于民间,如婚丧喜庆中使用的音乐。
这些音乐近一、二个世纪不断经过文人加工和改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已有了确定的乐队谱。
江南丝竹乐的本源和社会基础与我国大多数器乐品种相同,都是以民间的音乐生活为基础和江南的酒楼歌肆、人们的红白喜事。
江南丝竹的流派乐队繁多,曲目广泛,演奏技法相对成熟,擅长大型套曲(曲牌联缀)是我国器乐乐种中流传广泛的一支。
近数十年发生了一些变化,无论从经典曲目或乐队编制、乐曲演奏技法方面都企图有所创新,即继承和发展并举。
代表作品有所谓的“江南丝竹八大曲”:中花六板、三六、慢三六、慢六板、行街、云庆、四合如意欢乐歌。
此外,流行的还有老六板、快六板、快花六、柳青娘、霓裳曲等。
问答题:江南丝竹中的江南指哪些地区?
“丝竹”是哪些乐器?笛子、二胡、琵琶、笙
请罗列“八大曲”中的三首乐曲的曲名。
三六、慢三六、行街、中花六板
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是我国民间器乐的乐种之一。
它流行于珠江三角州一带,这种音乐在二十世纪初从它的发祥地广东流传至全国和海外华人社区,被外地区的人称为广东音乐,后这一称谓被广泛采用。
广东音乐的主要来源是粤剧中的乐队作品如开场、过场,烘托曲即序曲、间奏曲一类,这类曲目如《一锭金》、《梳妆台》、《柳青娘》等,这类曲子传统上称作“过场谱子”、“小曲”。
乐队中使用的乐器以所谓的“五架头”为主,这五种乐器是二弦、三弦、提琴、月琴和横箫(笛)。
本世纪二十年代以后乐队使用的乐器有新增,高胡、琵琶、扬琴、秦胡、椰胡、洞箫、中胡、大阮。
五十年代后,为了声部的宽广,还用了西洋乐器大提琴。
乐队中的独奏乐器多用琵琶、扬琴、唢呐等。
演奏中大量使用即兴成分,俗称“加花”,是一种对骨干旋律的修饰手法,以各种惯用的装饰音群,形成了固定音型。
除“加花”外,“冒头”和“迭尾”也是常用的作曲手段。
冒头亦称“先锋指”,用在句首起引导和连结作用;迭尾顾名思义是扩展句尾长音的技法,使结束变得丰富多变。
广东音乐曲调优雅、流畅,独奏乐器如高胡等音色富于特点,听起来与中原一点的音乐比较,明显更接近东南亚国家一带如越南带音乐的味道。
广东音乐的曲目从这一乐种的形成起一直在变化,基础是传统的粤剧过场音乐。
大量吸收了各省的不同乐种的名曲,目前广为流传的曲目是五十年代以后的创作改变曲。
如:“旱六雷”(严老烈)、“鸟投林”(易剑泉)、“赛龙夺锦”(何柳堂)、“平湖秋月”(吕文成)、“孔雀开屏”(何大傻)、“狮子滚球”(丘鹤俦)。
问答题:
1.广东音乐的“五架头”指哪些乐器?请举一二。
三弦、月琴、笛
2.请举三首广东音乐的曲目。
旱六雷、鸟投林、平湖秋月
西安鼓乐
西安鼓乐是民间器乐的一乐种,流行于西方地区,由此得名。
西安鼓乐的来源可能是宋词和
无杂剧曲牌,以南北曲为主体,也有小调、民歌等,可能明末清初已形成。
中国乐器简介
中国现有各类乐器乐500种,在乐队中常用的乐器有数十种。
古代乐器现存的主要有埙、笛、鼓、哨等。
据考古实物我国最早的乐器可能属于新石器时代。
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墓出土20余根骨笛,这些骨笛的材料据碳十四测定约有7~8千年历史。
这是否能说明,这些骨笛做为乐器,出现在新时器时代,需要进一步考察。
经古代的丝绸之路,众多中东乐器或西方乐器传入中原,这些外来乐器包括琵琶、扬琴等已成为中国民族乐器中的重要成员。
中国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古琴,孔子能琴。
现存的中国古典乐曲中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多是琴曲。
按照演奏方法,乐器可以分作管乐器、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三种。
弦乐器中又可分为拉弦乐器和弹拨乐器。
管乐器中有陶埙、管子、笛子、唢呐、笙等;拉弦乐器中有二胡、京胡、板胡、高胡等。
弹拨乐器有古琴、古筝、琵琶。
打击乐器有鞭鼓、锣、钹、石蹴、编钟等。
以下对这些乐器简单介绍。
《诗经》中有许多关于乐器的记载,到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时期已经有了“八音”的乐器分类法,即将乐器按照制作材料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种。
至今为止,最重大的乐器考古出土是今湖北随县枣阳,曾侯乙墓出土的124件乐器。
这些乐器主要用来组成一个钟鼓乐队,包括编钟64件、编磬32枚及鼓。
这套乐器已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
弦乐器
*二胡
二胡字面的意思是二根弦的胡琴。
胡一般指我国西北方的少数民族,如蒙古族。
二胡作为一种汉族乐器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变种,如京胡、粤胡、板胡等。
二胡用于度定弦。
华彦钧(阿炳)(1893~1950)
二泉映月
听松
寒春风曲
刘天华(1895~1932)
光明行
中吟
*板胡
板胡又叫秦胡、瓢、胡呼。
板胡是随中国古代戏曲中的秦腔和梆子腔的兴起而流传开的。
板胡传统上主要用于北方梆子戏的最重要的伴奏乐器,同时也在北方的民族器乐合奏中担任主奏乐器。
板胡分高音、中音和次中音三种。
高音板胡用于河北梆子、豫剧、哈哈腔的伴奏。
中音板胡用在秦腔、蒲剧的伴奏中。
晋剧、上党、梆子用次中音板胡。
板胡用四度定弦和二胡的五度定弦不同,音量在拉弦乐器中较宏大,音色明亮。
代表曲目
大起板
秦腔牌子曲
吹奏乐器
吹奏乐器是乐器家族中最古老的一类。
这里介绍以下六种:埙、箫、管、笛、唢呐、弦。
*埙(插图)
或许是最古老的乐器。
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一个陶埙,是目前所知年代最久远的中国乐器实物。
稍晚一些的西安半坡仰韶文化、河南郑州二里岗商代遗址和辉县琉璃阁殷墓都有埙出土。
埙的形状早期不定形,后世埙均为平底卵形。
有一孔、二孔和多孔埙。
质料有陶、石、骨等。
埙是一种吹奏旋律乐器,用于宫廷雅乐和民间音乐。
音色古朴,力度多度,表现力丰富。
*箫(插图)
吹奏乐器,和笛子不同,竖吹。
汉代石刻中已有吹箫的记录。
古代箫多用竹制成,也有石制箫,长约80厘米。
箫可用作独奏乐器,也用在丝竹乐合奏中,或与古琴合奏。
箫音量小,音色暗淡柔和,擅长表现怀古、沉思的情绪。
*管子(插图)
管子是一种中东阿拉伯乐器,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4世纪的石刻中有管子演奏者的形象。
管子分为单管、双管和喉管三种,最常用的是单管。
广东音乐中用喉管,喉管管嘴和管身都较长。
双管是由二个相对独立的管子组成。
管子是鼓吹乐中的主奏乐器,曲目广泛,如小二番、放驴、普庵咒。
乐曲赏析
“小二番”
双管曲“江河水”
*笛子
吹奏乐器,最流行的乐器之一。
笛和箫是同类乐器,南北朝以后二者的名称的区分才确定下来。
古代将笛称为横吹和箫区分开来。
笛在长河马王堆墓中有二件实物出土,说明最晚在公元前二世纪,笛已在中原普及。
笛分为南方和北方二大类,北方笛子称为梆笛,主要用来演奏戏曲音乐。
南方的笛子称为曲笛。
“五梆子”
“鹧鸪飞”
*唢呐(照片)
唢呐是一种外来乐器,唐代乐俑尚存一吹唢呐的实物。
一般认为金、元时期唢呐在中原流传开来。
唢呐分高、中、低三种,音域约二个八度。
演奏技法丰富,音色多变,音量宏大,富于喜庆,曲目丰富,如百鸟朝凤、将军令、小开门、大合套、一枝花、大得胜、满堂红等。
百鸟朝凤
*笙
笙和琴一样是汉民族的古老乐器。
笙是簧管乐器,多声和声乐器。
《诗经》中有数处关于笙的记录。
甲骨文中有“笙”字,与“和”字相通。
历史上在宋代以前笙和竽同类,二十二簧、二十三簧、三十六簧的称为竽;十九、十七、十三簧的称为笙。
笙是我国乐器中少有的能演奏多声的乐器,与唢呐、管子等组成乐队时,可以独奏,也可以用做伴奏乐器。
作品有“晋调”。
弹弦乐器
*古琴
古琴艺术是我国音乐文化的代表,孔子可以演奏古琴,《诗经》、《尚书》中都有古琴的记载。
《列子·汤问》中关于“知音”的典故也是关于古琴。
伯牙是位古琴演奏的高手,钟
子期是位欣赏家。
“高山”、“流水”、“阳春”、“白雪”这些都是琴曲。
古琴的演奏技法具有伟大的传统,乐器研制有多种,音色十分丰富,音色古朴、柔和。
《流水》
“流水”一曲是现有我国或世界上最古老的初记录下来的音乐。
但这首乐曲目前能看到的版本是1425年出版的《神奇秘谱》。
这个版本与孔子时代的琴曲流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考证。
“流水”一曲由美国的太空飞船1977年8月20日,“航行者”号首次将人类的音乐在太空播放。
音乐作品赏析
“流水”
流水一曲分为九段,第一段是引子,二、三段是第一主题,第四、五段是第二主题,第六、七、八段是进一步的展开。
整个乐曲企图描写流水的气势和多变。
谱例
《梅花三弄》
(一)澶山夜月
(二)一弄叫月声入太霞
(三)二弄穿云声入云中
(四)青鸟啼魂
(五)三弄横江隔江长叹声
(六)玉箫声
(七)凌云戛王
(八)铁笛声
(九)风荡梅花
(十)欲罢不能
曲式结构引子ABACADEDF尾声
见于《神奇秘谱》(1425),据说是晋国桓伊创作,原本是一首笛曲,据今有一千五百年以上。
全曲共十段,每段有标题:
代表作:高山流水汉宫秋月平河落雁将军令认平年昭君和番昭君怨千里缘渔舟唱晚上楼下楼大八板柳青娘闹元宵
*古筝
古筝和古琴一样是为数有限的右原一代古代乐器,据司马迁《史记·列传》卷87中《李斯谏遂客书》记载公元前2世纪,先秦时代,在秦国古筝已流传开了。
筝的出现可能早于《史记》记载的记录数百年或更早。
与筝同类的乐器还有瑟。
瑟多用于宫廷祭祀,筝多用于宫廷音乐,如汉代、魏晋和盛唐时期的古廷音乐。
古筝在民间流传广泛,用于独奏和分奏在酒肆、歌楼中十分流行。
筝有12、13、16、21、25弦的排列,各弦以五声音阶的顺序排开,很像钢琴的半音阶排列。
筝的表现力十分丰富,流派、名曲繁多,主要流派有中州古调、齐鲁琴曲、杭滩丝竹、汉皋古谱(客家筝)、韩江丝竹(潮州)和闽南筝派等六大流派。
*琵琶
琵琶是一种弹拨乐器,它可能是秦代中国的一种叫做鼗的弹拨乐器和西域胡中的一种乐器即琵琶结合的变种。
这种乐器是弹拨乐器中演奏技巧最发达的乐器之一。
琵琶的演奏技巧是中国乐器的代表,技艺炉火纯青。
定弦是四根弦中第一根(最低的弦)和第二根弦之间是五度,第二、三弦之间是大二度,第三、四弦之间是纯五度。
宋代以后梨形音箱和四弦十四柱的形制沿续至今。
琵琶曲谱现存最古老的有一些唐谱,公元八至十世纪的琵琶曲以《敦煌琵琶谱》、《番假
谱》、《五弦谱》最为有名。
琵琶和古筝一样流派众多,分南北两大派。
琵琶曲从曲式结构上分套曲和小曲二类,套曲又分为文套、武套和大曲三种,这有点类似欧洲音种的夜曲、组曲之类的不同体裁。
名作赏析
《十面埋伏》
《霸王卸甲》
《阳春古曲》
《夕阳箫鼓》
2、欣赏曲目
独奏
*独奏笛子曲
喜相逢
来源:东北“二人台”过场牌子曲。
起源为民间乐曲,流行于内蒙
曲式:变奏曲,A A1 A2 A3。
1=F(2-5)4/4
编曲:冯子存
风格:欢快活泼
版本:《民族乐器传统独奏曲选集笛子专辑》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
音响:冯子存等
这是一首变奏曲,共四段(A,A1,A2,A3)A段由二个主题(a b)构成。
a的素材富于诉说性,亲切委婉。
b的素材与a构成对比节奏鲜明,在a和b的素材中音乐的发展手法多用变化重复。
主题的结构如下:
a(6小节)+a1(4小节)+a2(4小节)+a3(8小节)
b(4小节)+b1(4小节)
*独奏笛子曲
鹧鸪飞
来源:湖南民间乐曲。
丝竹乐传统曲目
曲式:《鹧鸪飞》有原板和花板二种,属变奏曲
编曲:陆春龄
风格:抄写鹧鸪鸟在天空高低远近的飞翔,及象征人的内心。
版本:《民族乐器传统独奏曲选集·笛子专辑》人民音乐1978
一九二六年《中国雅乐集》(严凡编)
一九六二年《民族器乐独奏曲选》
音响:陆春龄等
这首乐曲最早是一首箫曲,江南丝竹乐中也有此曲。
乐曲原本由原板组成。
花板是原板的,放慢加花,改变后的笛子曲,以花板为基础,进一步“放慢加花”。
这首乐曲是在一首简单的民间乐曲(母曲)的基础上“放慢加花”发展而来的,音乐发展的基本手法是变奏。
节奏放慢,旋律修饰和奏法的对比是三种基本的变奏手法。
*独奏笛子曲
五梆子
来源:华北器乐曲牌
曲式:A A1 A2 A3四段变奏曲式,五声音阶。
风格:旋律粗犷豪爽,北方梆笛的传统曲目,与南方曲笛对照鲜明。
版本
音响:冯子存等
这首乐曲旋律平稳,表达了安稳的情绪。
旋律行进的特点是以多用二度下行摸进,奏法多用花舌、抹音、垛音和历音。
整个四段音乐的发展是由慢到快,由弱到强,分四个层次,不断发展到高潮。
变奏的手法主要是旋律加花和奏法的对比,从而展示了四段乐曲的各自特点。
A平稳安详
A1诙谐风趣
A2活泼跳跃
A3激奋热烈
*独奏管子曲
柳叶青
来源:山西晋北民间乐曲《云中鸟》和《柳叶青》
曲式:三段体A B B1
编曲:展二文、李崇望
风格:淳朴乐观。
二板本:《民族乐器独奏曲选》人民音乐1980
音响
乐曲分三段第一段是山西晋北乐曲《云中鸟》(又名《月中鸟》)为基础,曲调缓和抒情。
“云中鸟”母曲共二十一小节,改变后的柳叶青第一段变化重复的手法扩展了尾部,使原曲的篇幅扩大,在高潮中收尾,段落清晰。
第二段的基础是民间乐曲《柳叶青》,运用了回旋的手法变化再现基础乐,统一全曲。
第三段是《柳叶青》的变奏,采用传统的“勿轮”手法,围绕中心长音,乐队对旋律加花,这在尾部推向高潮中是常见的。
*独奏管子曲
小二番
来源:民间乐曲,鼓吹乐传统曲目,全国各地流传。
曲式:2/4拍,三段体、徵、宫调。
采用变奏,第二段开始上四度移调,民间称翻调。
编曲:民间乐曲
风格:流畅且富于歌唱性
版本
音响
小二番与大二番相对而言,二番指乐曲变奏二次。
管子曲常用移调的手法,即改变筒音的手法发展乐曲。
二番可以理解为改变筒音两音,即移二次调,一般常用四、五度翻调。
民族乐曲使用移调常带有各种变奏手法,而非简单的移调。
*独奏管子曲
江河水
来源:辽宁鼓吹乐笙管曲《江河水》
曲式:三段体A B A1
编曲:王不洛、朱广庆等
风格:哀怨
版本:《江河水》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
音响
此曲由辽南鼓吹同名曲牌改变而成,后又改变成二胡独奏曲广泛流传,曲调哀婉感伤,如凄如泣,开始有一段引子。
A段由4个乐句组成,起承转合。
B段使用A段的素材由原来的A语调转入A徵调做同主音转调。
*独奏唢呐曲
百鸟朝凤——《渔舟唱晚》no.5
来源:流行于中原一带山东河南等地,民间乐曲
曲式:共十四段,三乐章,第一部歌唱性、抒情,第二部模拟禽鸣,第二部热烈
编曲:任同祥、陈家齐等
风格:热烈欢快
版本:中央乐曲1974。
《民族乐器传统独奏曲选集––唢呐专辑》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
此曲是中国器乐曲目的代表作之一。
在全国影响较大,乐曲结构采用北宋时期“诸宫调”中的“缠达”结构共14段分三部分。
前边有引子,后边有尾声。
乐曲由三段体AB段的五次变奏组成:
前奏AB A1B1 A2B2 A3B3 A4B4 A5B5尾部。
乐曲的第一部分用了民间曲牌(抬花轿)。
第二部分即二个主题的六次演奏,包括五次变奏。
第一个主题伴奏的笙等乐器演奏无限反复,有固定低音的功能。
*独奏唢呐曲
小开门(开门)
来源:传统器乐曲
编曲:三段体(开门、新水令、排子娃娃)四牌连辍
风格:明快流畅,喜庆风趣
版本:《民族乐器独奏曲选》音乐出版社,1962年
音响
此曲牌是民间艺人传授技术的开手乐曲。
流传广泛,鲁西南的鼓吹乐中在“开门”为母曲的基础上,派生出“大开门”“五字开门”“六字开门”“大合套”“欢庆”等。
第一段“开门”曲牌速度中庸,节奏平稳。
第三段“新水令”曲牌来源于河北梆子,与第一段对比鲜明,节奏多变,抑扬顿挫,大跳多用,热情欢快。
第三段用河北梆子曲牌“梆子娃娃”,是第二段的发展,情绪进一步热烈、豪放、高潮、叠起。
*独奏笙曲
凤凰展翅
来源
曲式
编曲:胡天泉等
风格
版本
音响
*独奏笙曲
晋调
阎海登等演奏
*二胡独奏曲
二泉映月——《江河水》no.8《花好月圆》no.7《流水行云》no.12
来源:传统乐曲
曲式:六段体,引子A A1A2A3A4A5,变奏曲式。
编曲:华彦钧等
风格:抒情深沉
版本:1950年阿炳演奏,杨记谱,《民族乐器传统曲选二胡、板胡专辑》人民音乐1978。
音响:华彦君等
华彦钧艺名阿炳,1893-1950,江苏无锡人,随其父华清和道士音乐,二泉指无锡市惠
泉山的“天下第二泉”。
除二泉映月,阿炳的传世二胡曲还有“听松”和“寒风春曲”。
二泉
映月的曲式结构如下:
A(abc)A1(a1b1c1c2)A2(a1a2bc1c3c4)A3(a3b1c5c6)A4(a4b1c7c8)A5(a5b1c9)此曲
的展开是对乐段A的5次变奏。
每次变奏均重复已有的内容同时引进新的内容。
*二胡独奏曲
听松
来源:阿炳编曲
曲式:引子一段主段三段尾声
编曲:阿炳
风格:戏剧性强,豪迈奔放
版本:《阿炳曲集》音乐出版社
《民族乐器传统独奏曲选,二胡,板胡专辑》人民音乐,1978
音响:阿炳等
这首乐曲与作者的另一首二胡曲“二泉映月”比较二泉更富有情性,听松更富有戏剧性。
据阿炳说听松描写宋朝金兀术被岳飞打败,跑到无锡惠泉山下,躺在听松石上,心惊肉跳地
倾听宋兵马声的故事,“听松”对名“听宋”。
引子和尾声用D徵调,第一、二、三段用G
宫调,第二段是全曲的中心,第三段是第二段的扩展,与第一段前后呼应,尾声再现引子的
素材。
*二胡独奏曲
病中吟
来源:刘元华曲
曲式:三段体曲式
风格:伤感异样游离
版本:
音响:刘元华等
刘元华(1895––1932)近代中国二胡首派的创始人,病中吟作于1915––1918年,适逢
五四运动前夕,1920年刘元华在北大音乐传习所任国乐教师,“病中吟”原名“安适”,意
思是“人生何处去”。
表达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内心的彷徨与苦闷。
全曲分三段,第一段音
乐起伏较大表达了内心的不平静,第二段对主题音调多加发展,第三段再现了主题音调。
*二胡独奏曲
光明行
来源:刘元华曲,作于1931年
曲式:四段,另有引子和尾声,近行曲风格,小快板。
编曲:
风格:乐欢向上
版本:
音响:
“光明行”由二个主题段落组成,发展手法用循环行政重复。
第一段的第一主题是十分有个性的著名的顿号主题。
第二段引入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个性的形成对照。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变体,第四段是第二段的变体。
这种手法传说上称为“缠达”,即循环变奏。
调式上多用大三和弦的分解式发展旋律。
刘元华的二胡曲吸取了两方古曲音乐的一些原则,表现了较强的民族音乐的风格。
*板胡独奏曲
大起板
来源:河南曲子板头曲
曲式:十八板
编曲:何彬
风格:闹台,轰天动地
版本:《民族乐器传统独奏曲选二胡板胡专辑》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年
音响:刘明源等
这首乐曲的来源是河南曲子的开场曲,“河南曲子”的演出形式是“围地堆”和“高跷”。
在正式开演之前有一个“踩场|,作用是吸引人们围观,演员在板头曲的音乐中踏节奏飞舞,渲染气氛,然后开始正式演出。
板头曲原来曲附胡为主奏,是一个民间乐队作品。
后改曲板胡演奏。
全曲有四段,第一第二段以宫言为中心,第三段以徵言为中心,第四段力度用最强,进入高潮。
*京胡独奏曲
夜深沉
来源:根据昆曲《思凡》中,《风吹荷叶煞》曲牌改编。
曲式:原曲有十六句,改变曲只用了中间的四句为基础。
编曲:程君谋整理
风格:深沉
版本:《京剧曲牌》1959年中国戏曲研究院
音响:
夜深沉是所造的四句唱词中的开头三个字,原唱词如下“夜深沉,独自卧,起来时独白空,有谁人弧凄似我,似这等削发缘何。
”改编曲使用了加花、扩充、压缩和变新的手法,“展衍”是改编曲和主要发展手法之一,“展衍”又称“扯不断”式碎子,围绕中心音上下旋绕。
音型细小。
*独奏琴曲
流水——《平沙落雁》no.4《汉宫秋月》no.1
来源:《神奇秘谱》
版本:古琴曲集,第一集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