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赵博生同志石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念赵博生同志石碑
作者:周景春
来源:《党史文苑》2022年第08期
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展厅内,陈列着一块纪念赵博生同志的石碑。

石碑为青石板,纵110厘米,横65厘米,厚4厘米。

碑文为竖写阴刻,行书繁体字,计33行,共601个字。

这是1933年8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纪念赵博生同志特意制作的,镶嵌在当年建成的纪念建筑物“博生堡”内墙之上。

碑文如下:
“赵博生同志是宁都暴动的领袖,是坚决领导转变和创造红五军团为铁军主要负责同志之一。

宁都暴动一周年,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下令加奖,并表扬以荣誉的红旗奖章。

远在中国大革命时代博生同志,就接受了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和领导,故他虽历任白军中旅参谋长及旅长等高级军职,但异常刻苦自励不存一钱,痛恨国民党的背叛革命决心为工农解放,常对人说,我每天都准备死,虽在未死時活一天就要坚决奋斗为工农劳苦群众谋利益一天。

一九三零年冯阎蒋军阀混战后,他在陕西率特务旅之一部欲南入汉中谋革命出路。

结果失败,以后曾二次找共产党接头。

一九三一年七月遂在宜黄加入共产党,勇敢坚决的在共产党领导之下领导廿六路军士兵两万人举行了伟大光荣的宁都暴动,竖起了辉煌的苏维埃红旗,红五军团成立后,博生同志历任五军团十四军十三军军长,五军团副总指挥兼参谋长。

一九三三年一月八日,我(红)一方面军与敌主力决战于金溪南城之间,(击)溃敌人廿九、九十、十四各师,消灭及半数,红五军团在左翼吸引钳制三倍于我之敌于张员庙,博生同志亲临前敌肉搏冲锋,自七时至十六时战局将终,与敌相距只百余米远,(子)弹中博生同志右额不出,遂作了伟大胜利中壮烈的牺牲,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下令追悼博生同志,改宁都县为博生县,永远纪念博生同志。

记着呵,博生同志是为苏维埃政权为工农争解放而死,在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枪火之下的呵!博生同志虽死,他的光荣牺牲将永远照耀和深印于千百万工农劳苦群众心坎里!”
碑文概述了赵博生同志为工农劳苦群众解放英勇奋斗的一生,以及他牺牲的时间、地点、经过,号召广大工农劳苦群众永远铭记赵博生同志。

赵博生(1897—1933),河北省黄骅县人,1917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先后在皖系、直系、奉系军队中任职。

1924年冬转入冯玉祥的西北军,参加过北伐战争。

其间受共产党人刘伯坚等的影响,倾向革命。

所以他虽然在国民党队中先后担任团、旅、师、军参谋长、特种兵旅旅长等高级军职,但他异常刻苦自励不存一钱,痛恨国民党的背叛革命,常对人说,我每天都准备死,虽在未死时活一天就要为工农劳苦群众谋利益一天。

1930年,蒋冯阎军阀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兵败下野,西北军残部被蒋介石收编,改编为第二十六路军。

赵博生痛恨军阀混战,不愿屈从,率领部分部队计划到陕西汉中开辟革命新路,建立一支真正为老百姓打仗、为救国救民而战斗的爱国军队,但遭到土匪袭击而失败。

赵博生虽然身处国民党军队中,
但其思想进步,倾向革命,支持共产党,时刻想着为工农劳苦大众谋利益。

后来他被调到江西“剿共”后,凡是以“赤匪”罪名抓到的老百姓送到他的部队后,他都设法予以释放。

西北军残部改编为第二十六路军后,孙连仲担任总指挥,赵博生在未能开辟革命新路后,接受了孙连仲的邀请,担任该部参谋长。

不久,第二十六路军被蒋介石调到江西去“剿共”。

但是部队连遭失败,而蒋介石不仅克扣他们的军费物资,连战斗减员和枪支弹药损耗也不给补充,使该部官兵思想混乱、军心动摇。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驻扎在江西宁都县城的该部官兵对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大为不满,纷纷向总指挥孙连仲要求返回北方抗日。

孙连仲迫于官兵压力,向蒋介石发出请求北上抗日的电报,并且未等蒋介石复电,便下令部队离开宁都城,向北开拔。

蒋介石对此极为恼怒,急电孙连仲,严词责令他们坚守本土,“死也要死在宁都”,并将自己的嫡系部队摆在他们北面,挡住第二十六路军北返之路。

此时,第二十六路前有红军,后有国民党中央军,进退维谷,总指挥孙连仲借故离开部队,到南昌“养病”去了。

孙连仲离队时将第二十六路军指挥权交给赵博生。

在孙连仲离开部队之前,赵博生已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赵博生和中共地下特支利用这一时机加紧开展兵运工作,筹划起义。

赵博生亲自找到第二十六路军第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第七十四旅旅长季振同密谋商议,争取他们共同参加起义,并很快做通了他们的工作。

在对起义各项工作进行认真研究和周密部署后,1931年12月14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赵博生与季振同、董振堂等率领第二十六路军17000余人在宁都举行起义。

起义部队加入红军后,改编为红五军团,赵博生先后任军团参谋长、副总指挥兼第十四军军长。

宁都起义的胜利,给了蒋介石和国民党南京政府以沉重一击,极大地动摇国民党军队军心,解除敌军对红都瑞金的严重威胁,迅速壮大红军力量,使中央红军主力由3万余人骤增到近5万人。

宁都起义后,赵博生系统学习政治理论和军事知识,认真研读大量无产阶级革命书籍,思想更加成熟,信念更加坚定。

他对周围的同志说:“我虽然在青年时代就立下了救国救民的大志,苦于没有引路人,自己摸索,奋斗了几十年,结果不是被人欺骗利用,就是孤军奋战,以失败告终。

今天才算找到了出路,重见了光明。

我赵博生愿将后半生为全国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竭尽微薄之力。

”赵博生用生命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1933年1月8日,红一方面军与敌主力决战于江西金溪南城之间,红五军团在左翼吸引钳制三倍于我之敌,赵博生亲临前线指挥,并在战斗关键时刻率部冲锋,与敌相距只百余米远,不幸右额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6岁。

为了纪念赵博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将宁都县改为博生县,并在瑞金叶坪红军广场红军烈士纪念塔旁建造了博生堡。

毛泽东主席得知赵博生牺牲后说“赵博生是坚决革命的同志”,并在1938年在延安与部分参加宁都起义的同志合影时题词:“以宁都起义的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
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后,博生堡被国民党部队拆毁,当地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保留下这块纪念赵博生同志石碑。

新中国成立后,群众将石碑捐赠给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责任编辑 / 陈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