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投诉、举报三者的区别(回答需要列法律条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访、投诉、举报三者的区别(回答需要列法律条例)
信访,是指公民个⼈或群体以书信、电⼦邮件、⾛访、电话、传真等多种参与形式与国家的政党、政府、社团、⼈⼤、司法、政协、社区、企事业单位负责信访⼯作的机构或⼈员接触,以反映情况,表达⾃⾝意见,吁请解决问
题,有关信访⼯作机构或⼈员采⽤⼀定的⽅式进⾏处理的⼀种制度。
题,
法律依据:信访条例。
信访渠道:信访⼯作机构(信访局、办)、电⼦信箱、投诉电话等。
投诉是指:权益被侵害者本⼈对涉案组织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事实,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主张⾃⾝权利。
投诉⼈,即为权益被侵害者本⼈。
消费者投诉,是指消费者为⽣活消费需要购买、使⽤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与经营者之间发⽣消费者权益争议后,请求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调解,要求保护其合法权益的⾏为。
法律依据:⾷品药品投诉举报管理办法、中华⼈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协议、企业或部门的内部流程规定等。
投诉渠道:消费者投诉电话12315、质量监督投诉电话12365、价格举报电话12358、⽂化市场举报热线12318、国家旅游服务热线12301、邮政⾏业消费者申诉电话12305、保监会投诉12378、⾷品药品安全投诉举报12331、⼯信部申诉电话12300、⽹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12321。
如果上述举报渠道并没有你需要投诉的问题的渠道,那么消费者可以从各⼤企业的服务热线进⾏投诉。
举报:是指⾏为⼈向权⼒机关提供他⼈(单位、组织)存在不法⾏为的事实、证据或线索,要求权⼒机关追究不法⾏为⼈的责任。
举报法律依据:我国《宪法》、《⼈民检察院组织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都为了举报提供了法律依据。
《宪法》第41条规定:“中华⼈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作⼈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作⼈员的违法失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诬告陷害。
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
任何⼈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
《⼈民检察院组织法》第6条规定:“⼈民检察院依法保障公民对于违法的国家⼯作⼈员提出控告的权利,追究侵犯公民的⼈⾝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的法律责任。
”
《刑法》第254条规定:“国家机关⼯作⼈员滥⽤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申诉⼈、批评⼈、举报⼈实⾏报复陷害的,处⼆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刑事诉讼法》第84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民检察院或者⼈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对侵犯其⼈⾝、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有权向公安机关、⼈民检察院或者⼈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民检察院或者⼈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
对于不属于⾃⼰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控告⼈、举报⼈……”
《刑事诉讼法》第85条规定:“报案、控告、举报可以⽤书⾯或者⼝头提出。
接受⼝头报案、控告、举报的⼯作⼈员,应当写成笔录,经宣读⽆误后,由报案⼈、控告⼈、举报⼈签名或者盖章。
接受控告、举报的⼯作⼈员,应当向控告⼈、举报⼈说明诬告应负的法律责任。
但是,只要不是捏造事实,伪造证据,即使控告、举报的事实有出⼊,甚⾄是错告的,也要和诬告严格加以区别。
公安机关、⼈民检察院或者⼈民法院应当保障报案⼈、控告⼈、举报⼈及其近亲属的安全。
报案⼈、控告⼈、举报⼈如果不愿公开⾃⼰的姓名和报案、控告、举报的⾏为,应当为他保守秘密。
”
《刑事诉讼法》第86条规定:“⼈民法院、⼈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案,并且将不⽴案的原因通知控告⼈。
控告⼈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
举报渠道:政法部门,纪检部门,政府相应职能部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