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康创作哲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易斯康创作哲学
关于路易斯·康的建筑哲学
摘要:路易斯·康在现代建筑的开展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杰出的现代建筑大师的路易斯·康更被人们称为“建筑诗哲”,他的建筑哲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建筑突出的个人特色和风格,标志着建筑多元化时代的到来,本文旨在通过对路易斯·康建筑哲学的深入探讨,以求剖析其建筑哲学思想的价值和意义。

19世纪50年代,耶鲁大学艺术画廊的扩建工程使康脱颖而出,成为举世瞩目的建筑师。

19世纪60年代康的设计到达成功的顶峰。

康的设计作品有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因此形成了他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

在康的哲学思想里包含着各种哲学观念的影响因素,比方其中囊括了德国古典哲学和浪漫主义哲学,又表达了现代主义的建筑观以及东方文化的哲学观,例如中国的老庄学说。

二.古典哲学对路易斯·康设计的影响康曾经说过:“一个伟大的建筑,必须从不可度量开始,经过了可度量的过程,而最终又必须是不可度量的展示。

”古典主义建筑所展示的正是“不可度量”的精神和品质,当人们处于埃及金字塔,古罗马斗兽场以及帕提农神庙之前,都会难以抑制内心的冲动,心潮澎湃,体验到这些古迹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

康在欧洲考察古典建筑的一年多的时间里,被这些古典建筑的恢弘气势,精确比例以及和谐的美感所深深折服,因此在康的设计中古典的元素随处可以,例如,康的屈灵顿犹太文化中心游泳池其四棱形的屋顶,让人联想起有亲切感的屋顶的建筑形象,理查德实验楼那一个个高耸的小塔楼给人以哥特时代的悠悠韵味。

清晰的轴线构图可以说是贯穿了康在60年
代之时所做的几乎所有的建筑设计,并且所有的建筑作品都有着浓重的古
典构图手法的色彩。

在康的代表性建筑——萨克尔生物研究所中就有着强
烈的轴线关系,两座形体完全一致的研究楼遵循着中央庭院的中分线进行
对称,同时这样一条轴线也可以说是代表着整个建筑群体的重心。

而其旁
的住宅区,那么是因地形展开具有欧洲中世纪村镇的形态。

所以从康的作
品之中我们是极易体验到古典建筑的精髓,带给我们内心强烈的震撼。

此外具有古典韵味和具有永恒象征意义的空间在康手中的处理也是分
外出彩的,这源自于罗马万神庙对康的深刻的影响和启迪。

对于罗马万神
庙顶部采光的圆顶,康从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称赞其为“世界中心性
的表达”和“最卓越的光源”。

所以从此,光在康的建筑作品之中有着举
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建筑对光的运用方式也是不尽相同,带给人生理和
心理上的双重享受。

在康的眼中,光是人间和神界进行对话的语言,更是
展现了人性和神性的共同作用。

三.路易斯·康的创作哲学3.1追索“式”康曾经说过:“不满足需
求是不光荣的,毋庸多言,当你被带到人世间来之后,一切需求皆应得到
满足。

然而,愿望的重要性无可伦比地远甚于需求。

”这可以理解为,对
于建筑来说,其艺术精神的追求相比其物质追求始终占据着最为重要的作用。

康是一个德意志文明的后裔,所以理所当然地把叔本华和海**尔等人
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作为自己理解人,社会,自然,乃至宇宙的主要工具。

在康的眼中,建筑是一直存在或者已经存在于纸面表达以及实体存在之前
的想法。

因此康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皆从与“式”。

什么是“式”?在康
的理解之中这是一种只可会于心的观念。

追索“式”可以帮助建筑师了解
事物的本质,把握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康将追索“式”的方法归为两种,
一是发问,二是相信直觉。

将康的思想对照中国的传统的哲学思想,我们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异曲同工之处,换而言之,我们可以理解为中国古时的哲学思想是康的“式”的思想的根基和启蒙。

在《道德经》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始,有名万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老子所说的“道”,即是康称之为的“式”。

我们不可否认建筑艺术确实被时代所制约,然而我们也必须清楚意识到建筑艺术又有着某种超越时代的“道”。

它是具有一种永恒的美感,有如我们的自然一般,不随时间的流逝而消逝。

因此康得出了“静谧”和“光明”这两个抽象的词语,作为他所说的追索“式”的概括。

康所说:“静谧并不是十分十分安静。

这是一种称之为天光,无暗的东西。

无光,无暗。

存在的愿望,表达的愿望。

”“我转向光明,它是所有存在事物的造就者。

按照愿望,按照法那么造就。

可以说光明,一切存在的造就者,也造成了物质,物质产生了阴影,阴影属于光明。

”我们很容易看出,在康的创作哲学中有着深深“意志哲学”的烙印,人和世界的本质是意志的,万物的存在皆是意志存在的结果,所以说我们想要一样东西并不是因为发现了需要它的种种理由,而是因为我们需要它才发现了种种理由可以说服我们需要它。

基于对康的言论的理解,在做砖石设计之时就要明确砖的真实想法和愿望,砖会说:“恩,我喜欢做个券。

”你说:“不过,券不容易做,花费也多。

我认为你可以用混凝土穿过你的洞口,这是一样的。

”砖说:“我明白的,但是你要明白喜欢券。

”这就说明我们需要尊重建筑的意志,建筑材料的意志,并且认真的坚持下去,这是对于建筑精神的尊重。

借助“光明”,康赋予建筑以人格化的魅力,光明给予建筑存在的生命,而静谧那么是一种不可度量的品质,更是光明实现的推动者,是光明
的物质化,这也正是康所说的与砖对话的实质精神的存在。

康善用砖石营
造丰富多变的光影效果,展现建筑的意志。

3.2建筑的形式与设计康曾说过:“当个人的感觉转变成为宗教〔不
是指某个宗教,而是本义的宗教〕,思想引导向哲学之时,智慧就为理解
所开放。

理解什么可能是特定建筑空间的存在意志。

理解是精神、智慧间
最密切的和睦关系中,思想和感觉的结合,是事物愿意成为什么的源泉。

”这里所说的理解,在建筑上的反响变为建筑的形式,康所认为的形式含有
系统间的和谐,能感受到强烈的秩序,也是一个事物所具有能区别于其他
事物最为本质的特点。

打个比方,茶壶和茶壶之间是不同的,听起来有所
疑惑,但是细想,茶壶的特征是在形式上是由不可分割的三局部构成,壶盖,壶把子以及壶身,这是茶壶的普遍特征,但是到某一个茶壶又具有其
特殊的设计,如木质的,陶制的还是紫砂制的,所以可以说形式并不是属
于个人的,但是设计却是可以属于设计者的。

康所理解的设计是物质化的,建筑师所做出的设计是可以正确引导群众对于形式的适宜认知,而我们所
说的建筑正可以表达康所阐述的形式和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这种相互
关系也赋予了建筑独特的魅力。

康的第一唯一神派教教堂设计初期,康在构思草图之时,在纸的中心
打入了一个问号,一圈围廊环绕着礼拜堂,作为休憩所用,走廊又环绕围廊,学校又环绕走廊,这便是康的教堂的建筑形式,但我们要明确这非设计,因为所谓设计是针对各种不同情况而进行的讨论和修改,最终所形成
的建筑方案。

四.路易斯·康的创作哲学在设计手法上的反响4.1空间单元的别离
和统一在康的耶鲁大学艺术馆之前的作品,根本为矩形构成,其在长方体
的内部多运用纯形态的东西,在耶鲁大学艺术馆设计之时,康开始从重视
空间的轮廓向注重空间的支撑方向变化,并且运用了“双重网格”即辅助
网格和主要网格,使柱子成为分隔空间的工具。

其后正方形的单元开始被
有意识的被强调起来,康在设计理查德实验楼时这一概念已经相当明确。

用“双重网格”和静态构图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各个空间单元得以独立,
摆脱了密斯的“水平板式空间”,使空间单元=结构单元。

再将空间单元分解之后,康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些被分解的空间
单元,有效的统一起来,只有如此空间才能表达出应有的秩序感和层次感,所以康设定了空间的中心,而并非实体的中心。

康在大空间和中庭周边布
置以独立的空间单元,求得整体上的一统,如第一唯一神派教教堂。

这种
空间上的秩序正是符合康所认为的世间万物都存在一种内定的“秩序”,
而空间中的各种序便决定了空间中的各种元。

4.2双重皮肤康的建筑的双层皮肤是在现代建筑设计之中,原本
作为薄且无存在感的墙壁,通过一定的厚度感从建筑之中脱离出来,单独
设置。

这样的设计使墙壁并不具有实质性的构造作用。

康再在墙壁之上设
计出不同形状的孔洞,使得光透过孔洞,表达出的光影能增加建筑的进深
感和透明感,也具有一定的生态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建筑造型的象征性意味。

作为康在建筑上使用双层皮肤的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萨尔克生物学研究
所的社区中心,这样的设计与当地的炎热气候相匹配,因而在类似地区这
种做法十分流行。

双重皮肤的设计除了表达其生态意义以外,更是表达了康对光的崇拜,对光娴熟的运用,赋予了建筑的独特魅力。

正如他所理解的如果没有光的
存在,所谓的空间也不复存在,在每一扇窗前都有一片相对独立的墙,这
面墙从面向天空接受日光,产生丰富的光影效果,同时又使窗户的眩光减
轻。

康的“双重皮肤”,使结构在光之下愈发清晰,多变的光影效果令人折服。

五.路易斯·康的创作哲学在建筑作品上的表达5.1印度经济管理学院该设计工程的用地为66公顷,康从建筑所在地的文化宗教背景以及经济条件出发,将整个建筑的造价控制的十分低廉,外部的主题形象为朴素的清水砖,康将整个建筑群体逐层抬高,因为当地闷热的气候,这样的做法有利于通风,同时创造了一片人工湖,用于整体的区分。

整个学校的校舍成矩形关系,东南与西南侧为教室,围绕图书馆展开,与此隔水相望为教职工宿舍,也呈45°角斜置,再外围为绿化带,然后是工作人员的住所。

康对于这所学校的设计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其对建筑秩序和几何形式等结构主义哲学思想的深入思考。

在20世纪,结构主义作为西方世界的重要思想思潮,对康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结构主义的哲学观是:世界是由万物之间的结构关系构成,而并非各种元素,因此事物只不过是各种关系的支撑表现。

结构作为世界的构本钱质,其构成的复杂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难以觉察,各种关系是表现事物深层次关系的表达。

康对于结构主义中结构与元素的概念,将其称之为“序”和“元”,“各种序决定了设计的各种元”,序即为存在于万物之中的秩序。

康的“形式启发功能”的理念,使其对于形式的理解具有结构主义的系统观念。

上文所说的三个分区作为整个学校的重要组成局部,其三者是具有明确的等级体系,随着外围的向外延伸,其建筑的私密性也是在不断的加强的。

康所设计的人工湖对于学生宿舍和教职工宿舍进行了分隔,学生宿舍应该和教学区紧密相连,因为其也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与康的另一观点“教育应该是非正式的”相一致,学院的各个局部之间之所以被认为
是一个整体是因为那条45°的控制线,整个建筑群体沿着控制线向外布置,整体而统一。

其学生宿舍在整体的布置之中也显现出了均质性的特征,不同的元素
之间互相依赖,实现了秩序上的和谐。

5.2金贝尔艺术博物馆金贝尔美术馆于1972年正式建成开馆,
位于美国福特沃斯市,建筑的西侧地势较高因而处理成了步行的入口通道,在南北两翼的前端各设置了一个前廊,同时在南北两块低下半层的室外空地,靠近道路的北边空地做成停车场,南边的做成花园,供人们休憩使用。

参观艺术馆的公众可以通过缓和的台阶形坡道到达入口广场,再从两个不
同方向上的入口进入艺术馆。

整个建筑的材料运用混凝土,建筑安静朴素
的伫立在一片风景优美的公园之中,简单的造型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严肃和
刻板。

康的金贝尔艺术馆是采用组合元进行设计的典范,即艺术馆是通过一
个个相同的标准结构元组合形成。

它的结构元是以一个四根柱子支撑的摆
线型拱壳。

同时在壳的中央留一条纵长的采光缝,在外表上,艺术馆的形
象是严谨且对称的,然而内部的空间却是丰富多样的,是因为光线从顶部
进入场馆之中并产生一系列漫射的作用,且又到达了人们在参观场馆之时
既不受眩光的干扰,又不至于与外界完全的脱离。

原本单一的光又可以进
一步细分为自然的光和进入室内的光,自然的光生机勃勃,室内的光温婉
动人。

正如康所说,“我们是光所养育的。

由于有日光才能觉出四季的变化,我们只认知这个由日光唤醒的世界,因此可以认为物质是消耗掉的光。


我而言,自然光是唯一的光,因为它有情调,——它提供应了我们共识的
根底,它使我们能接触到永恒。

自然光是唯一能形成建筑艺术的光。

”可以说金贝尔艺术馆正是展现了康对于所谓的静谧和光明的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