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利弊观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金周利弊观综述
林蔚轩、李启花、曹常青、林婷婷
摘要:自1999年黄金周出现以来,关于它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为此,政府吸取了广泛的意见,对黄金周进行了改革。
没想到对于它的争论并没有停止,反而还有进一步扩大的声势。
本文将对改革以前对黄金周的利弊观和改革以后对政府取消黄金周的各种观点进行综述。
关键词:黄金周;利弊观;综述
一直以来对黄金周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黄金周对拉动经济的作用,黄金周对旅游资源以及餐饮业等商业的影响,是否应该废除黄金周。
本文将对这几个问题进行综述。
一、黄金周的含义及由来
(一)“黄金周分别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春节、劳动节和国庆三个节日的每个节日的连续七天休假。
国庆七天休假称为“十·一黄金周”,劳动节七天休假称为“五·一黄金周”[1]。
(百度知道)
(二)对于黄金周的由来,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是为了拉动内
需刺激消费的需要。
1999年,国务院公布了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从而形成7天的长假。
长假制度被视为是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一大举措,这也成为后来争议的一个源头。
当时,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国内政面临经济不景气、内需低迷的困境。
而黄金周似乎是一用即灵。
1999年的“十一”是第一个黄金周,据统计数字显示,全国出游人数达到2800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41亿元。
随即是2000部阿布黄金周的“井喷”。
当年的“十一”黄金周,旅游人数达到5980万人次旅游收入230亿元。
2000年6月,国务院办gontingzhuanfa1了国家旅游局等九部委《关于进一步发展加入旅游的若干意见》(国办46号文件),正式确立黄金周假日制度。
二、众说纷纭的黄金周
(一)正如前文所说,黄金周在一开始就显示了其拉动经济的突出作用。
八年过去了,黄金周对假日经济的拉动作用一直都比较明显。
1.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旅游学院刘德谦教授认为:“黄金周实施之前的几年,旅游人数一直徘徊不前,最高增幅只有1998年的%,其他年份的增长率多在3%左右,1997年只有%;而黄金周实施之后的几年,除了2003年因“非典”原因出现负增长以及2001年增长率为%之外,其他年份的增长率都在10%以上,“这说明大家
出游的机会多了,” [2]而正是黄金周,给了大家这样的机会。
2.不仅是旅游业,黄金周对商业和餐饮业的推动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
Maggie Yu指出:“黄金周期间,游客的大规模出行,不仅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还极大地刺激了餐饮业和商业的发展。
从2002年以来的黄金周期间,国家旅游管理部门所检测的100多家餐饮企业营业收入保持了平均15%以上的增长速度,监测的100多家商业企业营业收入平均增速在20%左右。
黄金周不仅是旅游业的黄金周,也成为了餐饮业和商业的黄金周。
”[3]
(二)但是这几年来,黄金周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甚至盖过了其优点。
社会各界对黄金周安排要求调整的呼声越来越高,一些全国人大代表,政协也多次呼吁要重视我国现行法定节假日安排存在的问题,建议对现行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
以下将从经济、政治、旅游、文化四个方面对黄金周的缺陷进行说明:
1.从经济的角度讲,曾淑萍认为:“在人们收入既定的情况下,黄金周经济只是在人们把平时消费积累后集中在黄金周爆发,它实际上更多的是有限的消费在不同时空的转移和替代。
其实黄金周经济的拉动作用并没有像人们所看到的那么显著,由黄金周所形成的短暂的消费热潮,对全年的总销售额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不仅如此,黄金周之后往往表现为假日消费的奇冷,因为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的消费总量是一定的,提前消费必然会使得某一时段出现消费低落,这样骤冷骤热的消费局面对经济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因为商家为了能在黄金周期间大量销售产品,大量进货,积极促销。
各种竞争在所难免,从
而降低了商家的利润空间。
而消费者在短期内集中消费,在一定范围内造成了供需矛盾,需求旺盛而供给有限,必然导致消费者所购买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下降,消费者权益受损。
”[4]
2.从政治的角度讲,伍慧玲认为:“黄金周会造成社会生产秩序的混乱。
像服务行业诸如银行放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而商家的服务员则适应不了这种过度劳累,“假日综合征”导致很多部门劳动者工作效率下降。
同时,政府部门在“黄金周”放假,要办的事一律只能等到“黄金周”以后,打乱了正常的期日,影响公民的生活预期。
”[5]
3.从旅游方面讲,伍慧玲也认为:“黄金周会造成旅游拥挤和社会资源浪费。
在黄金周期间,海陆空的客运量不断攀升,给有限的交通运输带来很大压力。
特别是对于景区来说,更是不堪重负,让人为那些不可再生的人类文化遗产的命运感到担忧。
而饭店、宾馆为接待“黄金周”客人扩展的规模在“淡季”只能闲置,交通运输等服务部门的基础设施有的要到黄金周才能派上用场。
游乐场所的娱乐活动排长队,消耗人的时间和精力。
旅游景点门票涨价,宾馆饭店价格上涨,政府公共管理费用增加等等。
这些情况从实质上说没有有效整合资源、增加了消费成本,从根本上不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
[5]
4.从文化的角度讲,谢元鲁认为:“文化多元化是当今世界的潮流,也是节假日调整的重要背景因素。
但中国的节日中,政治性节日占有大部分,民族传统假日比例太少。
而与此相比,香港的13个法
定节日中,民族传统节日有10个,占77%;德国的12个法定节日中,民族节日有9个,占75%;英国的8个法定节日中,民族传统节日占6个,占75%;日本的15个法定节日中,民族节日有10个,占67%。
中国大陆节假日的政治文化纪念意义远大于传统的民俗意义,这不符合文化多元化的潮流,也不利于健全文明的建设。
”.[6]
三、节假日调整引起的新一轮风波
面对专家学者从各个方面进行的抨击,面对群众越来越高的改革呼声,国家出台了新的放假方案。
一是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增加1天,由原来的10天增加到11天。
二是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增加了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传统文化影响力,同时将春节放假的起始时间调整为除夕,更加符合广大群众的文化和生活需要。
三是允许周末上移下错,与国家法定节假日形成两个七天的“黄金周”(春节和国庆节)和五个三天的“小长假”(元旦、清明、国际劳动节、端午、中秋),增加了假日的次数和扩展了节假日的分布。
方案中关于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为法定假日的举措,受到了一致好评,被公认为是尊重民意,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但是人们却对“五一”黄金周的存废意见不一。
虽然不少人认为取消黄金周是合理的,他们的观点与上文所说的批评黄金周的观点差不多,这里就不再列举。
但令人惊奇的是,支持保留“具有众多弊病”的黄金周的意见在这次论争中占了上风,他们指出那份有几十万人参加并对这次节假日调整地网上调查表带有欺骗性,并在那次投票的留言上议论纷纷。
(一)在另一个众多网友评论为较为公正的腾讯网的节假日调查中可以看出,超过一半人对取消黄金周是持反对意见的。
从广大员工的角度看,原因有两点:
1.黄栀梓指出:“在新浪网的调查中,%的网友反对取消“五一”长假,认为这样会导致广大企业员工的实际假日更少。
这是因为虽然我国115天的法定假日看起来并不算少,但实际上,企业员工能否享受到那么多国家法定假日还有很大疑问。
在许多企业中,员工们在“小长假”中很难休假,往往只能在“大长假”中才能有两三天的假日。
所以这次假日改革虽然看似多了一天假日,但很多员工能享受到的假日反而少了,这也是很多人反对取消黄金周的原因。
”[7]
2.楚钰指出:“据一项面对5000多人的网上调查显示,员工在假期时会有各种各样的“症状”,超过五成职场人在放假头两天很早起来,并且难以入睡。
接近40%的职场人会时不时想起工作的事情,难以安心休假。
31%的职场人不敢关闭手机,但听到手机声响,立刻内心会有抵触情绪并感到烦乱;还有约两成职场人干脆不敢开手机。
这些症状都被称为假日综合症。
健康专家指出,目前这种“小长假”,对不少患有假日综合症的白领来说,是很难彻底放下包袱,享受生活,所以目前把五一长假分拆开来的做法并不科学。
”[8]
(二)不仅不少企业员工反对取消黄金周,许多专家学者对此也持反对意见。
1.侯纯涛认为:取消“五一”长假,会加重“十一”、春节的出行压力,人们的旅游、探亲热情将在国庆、春节期间集中爆发,中国本
来就很繁忙的交通系统将不堪重负,出行难将是难上加难[9]。
2. 在众多旅游学的专家学者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王敬武的观点。
王敬武首先指出,不少认为应该取消黄金周的观点都是把黄金周看作假日经济,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研究得出的观点。
但旅游现象也是黄金周现象的主旋律,所以他认为对黄金周取舍的研究就一定不能缺少旅游理论的佐证。
他认为取消五一黄金周,使得文化矛盾更加隐蔽化:
(1)当国家拟定增加清明、端午和中秋节为法定假日,不可能以取消黄金周为代价。
因为前者是传统节日,是重要的遗产。
而后者是长途旅游为体现的新兴的文化,两者其实并不矛盾。
想在端午,中秋、清明这三个假期补回五一黄金周是将文化消失的矛盾转嫁为休假天数“未知”调整的矛盾,再者又平添一天休假,使得文化矛盾更隐秘化。
(2)五一假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因为春节,带薪假期和端午中秋等短假是无法替代它的。
春节长假期的主要功效是回家探亲团聚。
带薪休假难以保证家庭因素的完整性和休假时间的预约性。
民族节日当然是用来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精神,所以三者都无法代替五一满足人们旅游的需要。
(3)几年来的客观报道已在显示五一旅游者趋于成熟,各景区已经不像初始黄金周时期的人满为患,现在已经过度到理性旅游的发展阶段。
只要事物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就以为它有着生存的机遇和必要。
所以我们不应该取消五一假期。
[10]
关于黄金周的争论到现在为止还在持续着。
这是因为假日作为宪法赋予人们的权利,只要人们一天还有工作,关于假日的争论就永远不会结束。
参考文献:
[1] SunWRong、红黑星空、gailei1981等. 黄金周百度百科[EB/OL]. 2008年5月20日.
[2] 唐伟杰. 取消黄金周得失之辩:调查问卷自己制造支持率[EB/OL]. 2008年5月19日. Maggie Yu. 还原规律,理性休假——再见,黄金周[J]. 中国科技财富,2008年3期
[4] 曾淑萍. 黄金周的未来在哪里——假日调整前后的黄金周经济.[J] . 当代经济-2008年9期
[5] 伍慧玲. 黄金周”之利弊谈[EB/OL]. 2008年5月19日. 谢元鲁. 多元文化与文化空间变迁:节假日调整中看不见的手[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期
[7] 黄栀梓. “十一”长假不宜取消[J]. 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27期
[8] 楚钰. 六成上班族休假难安心[J] . 中国信息经济-2008年20期
[9]侯纯涛.取消黄金周利弊观[EB/OL]. 2008年5月19日. 王敬武. 由“五一”黄金周调整引发的理论思考[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