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我的回顾 第1课时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我的回顾(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
2、了解爱因斯坦早年的选择,学习他那种执著追求的精神。
3、学习爱因斯坦的科学精神,探究其成功的秘诀。
【学习重点与难点】
1、理清行文思路,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体味本文准确,富有逻辑的语言。
2、学习爱因斯坦的科学精神,探究其成功的秘诀。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P52-55页内容,对生字生
词、作者的重要经历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
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
预习案
一、问题导学
1、速读全文,为本文划分段落。
2、在文中爱因斯坦回忆的是自己的少年时代,那么他是以什么为文章的内容和核心的?
3、当爱因斯坦还是一个早熟的少年时,他有没有一下子就决定走科学之路?请详细的阐述他
是如何走上科学之路的?
4、作者的宗教信仰在12岁那年突然终止的原因是什么?
二、知识梳理
1、作者简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美籍德裔犹太人,因为“对理论物理的贡献,特别是
发现了光电效应”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创立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
他创立了代表现代科学的相对论,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他的深
刻影响下与广泛应用等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是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
科学家、物理学家。
1999年(己卯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
纪伟人”。
2、课文简介
怀疑精神是由求实精神引申而来的,它要求人们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追问它“究
竟有什么根据”,而决不轻易相信一切结论,不迷信权威。
合理怀疑是科学理性的表现,著名
的科学方法论学者波普尔说:正是怀疑和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科学的历史就是通过怀疑,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的历史。
在科学理性面前,不存在终极真理,不存在认识上的独断和绝对“权威”。
怀疑精神是破除轻信和迷信,冲
破旧传统观念束缚的一把利剑。
没有合理怀疑,就没有科学创新。
马克思、恩格斯怀疑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学说,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达尔文怀疑“物种不变论”,创立物种
进化论;爱因斯坦怀疑牛顿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这篇《我的回顾》,就表现了爱因斯坦的怀疑精神。
本文是当代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晚年回忆录,是一篇自传体式的作品。
爱因斯坦并没有按照自己生长的时间顺序全面的叙述自己的一生,而是以自己科学观的形成和科学道路的选择发展为核心,将回忆与感受、自己生活的叙述和对于科学学科的哲理认识结合起来,生动而深入地坦陈了自己所经历过的科学之路和人生观念。
传记以第一人称手法写出,叙述活泼流畅,用语朴素。
某些比喻、反语的修辞手法,增加了文章的趣味。
3、基础知识
字音
讣告(fù) 卓越(zhuó) 桎梏(zhì ɡù)吞噬(shì) 毋庸置疑(wú yōnɡ)真知灼(zhuó)见深邃(suì)窒息(zhì)内疚(jiù)夭(yāo)折
词语
真知灼见:正确的认识,透彻的理解。
桎梏:脚镣和手铐。
比喻束缚人或事物的东西。
毋庸置疑:无须怀疑。
深邃:深奥。
(深)
夭折:未成年而死,这里比喻事情中途失败。
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如: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以致作出了错误的结论。
以至:①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②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如:他非常用心地写生,以至野地里刮起风沙来也不理会。
以致指不好的结果,以至指一般性的结果。
中止:指中间停止,终止:指结束。
讣告:①报丧;②报丧的通知。
三、预习自测
1、速读全文,为本文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交待写作缘由和目的
第二部分(2):回顾自己走上物理学研究道路的过程。
一层(2~5):12岁中止对宗教的信仰。
二层(6):12~16岁,对数学有了进一步认识,了解了科学研究的成果和方法。
三层(7):17岁时进入大学,选择物理学,并为之奋斗一生。
2、在文中爱因斯坦回忆的是自己的少年时代,那么他是以什么为文章的内容和核心的?
他并没有按照自己生长的时间顺序全面的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是一自己科学观的形成和科学道路的选择发展为核心,将回忆和感受、自己生活的叙述和对于科学学科的哲理认识结合起来,生动而深入地坦陈了自己所经历过的科学之路和人生观念。
3、当爱因斯坦还是一个早熟的少年时,他有没有一下子就决定走科学之路?请详细的阐述他是如何走上科学之路的?
没有,刚开始他选择了宗教,后来思想转变,才转向科学。
有宗教到物理学他的人生经历了两个转折:从宗教向科学的转变;从数学到物理学的转变。
4、作者的宗教信仰在12岁那年突然终止的原因是什么?
A、由于读了通俗的科学书籍,他认为《圣经》里的故事很多不可能是真实的。
B、他的脑海里充溢了一种狂热的自由主义的思想。
C、怀疑所有权威,对任何社会环境里都会存在的信念怀一种怀疑的态度:“在我们之外有一个巨大的世界,它离开我们人类而独立存在,它在我们面前就像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谜,然而至少部分地是我们的观察和思维所能及的。
”“从思想上掌握这个在个人以外的世界,总是作为一个最高目标而有意无意的浮现在我的心目中。
”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1、P55页课后习题一。
参考答案:作者的宗教信仰突然中止的原因是他读了通俗的科学书籍,相信《圣经》里的故事有许多不可能是真实的,因而发现宗教是不可信的。
作者中止宗教信仰后,把眼光转向了离开人类独立存在的、“像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谜”的巨大的世界,他凝视深思这个世界,确立了“从思想上掌握这个在个人以外的世界”的人生最高目标,选择了一条探索未知世界、进行科学研究的道路。
思路小结:扣住文本“择读”,不难找到答案。
找到有关原文后,要作必要的概括,简明扼要地作答。
探究2、P55页课后习题二。
参考答案:作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逐”只是因为有个胃,是对物质生活享受的追逐,这种低层次的追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来说是毫无价值的,也不会带来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思路小结: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要联系上下文推究其含义。
探究3、P55页课后习题三。
参考答案:这段话说明:作者认为对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加以鼓励,而不是限制和扼杀。
强迫孩子学习某种东西不能增进他们观察、探索的乐趣,不能使他们健康地发展。
对这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可以从教育的目的、方法等角度深入探讨。
思路小结:这是一个开放的题目,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但一定要扣住文本,言之有理、有据。
二、总结整理
1、核心知识:
基础
2、典型方法:
梳理、积累
3、重点问题解决:
传主的重要经历、成功要领
训练案一、课中检测与训练(能在5分钟之内完成)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桎梏(ɡù) 诰命(ɡào) 充塞(sè) 内疚(jiù)
B.参与(yù) 与共(yǔ) 吞噬(shì) 卓越(zhuó)
C.说服(shuō) 游说(shuì) 信仰(yǎnɡ) 窒息(zhì)
D.强制(qiánɡ)强迫(qiǎnɡ)讣告(bù) 深邃(suì)
解析:D项,”讣”应读”fù”。
参考答案:D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应不因熟知而自满,不以熟知当真知,勇于追求真知灼见,不断探索和掌握真理,真正
成为新世纪称职的领导干部。
B.去年以来,保险公司与保户之间经常产生的理解分歧问题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一项有
利于保户的政策呼之欲出。
C.面对他的不幸遭遇,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你五十,我一百,二一添作五,不一会儿工夫,捐了三千多元钱。
D.有些人对民间剪纸瞧不起,认为这只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
种错误的观念。
解析:B项,“呼之欲出”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此处适用对象不对。
C项,“二一添作五”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是二分之一等于零点五的意思,比喻双方平分。
这
里不合语境。
D项,“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
与语境不符。
参考答案:A
二、课后巩固促提升
1、反思提升:熟记重点知识,反思学习思路和方法,整理典型题本。
2、完成作业:
(1)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我们之外有一个巨大的世界,它离开我们人类而独立存在,它在我们面前就像一个伟
大而永恒的谜,然而至少部分地是我们的观察和思维所能及的。
对这个世界的凝视深思,就像得到解放一样吸引着我们,而且我不久就注意到,许多我所尊敬和钦佩的人,在专心从事这项
事业中,找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从思想上掌握这个在个人以外的世界,总是作为一个最高
目标而有意无意地浮现在我的心目中。
有类似想法的古今人物,以及他们已经达到的真知灼见,都是我的不可失去的朋友。
通向这个天堂的道路,并不像通向宗教天堂的道路那样舒坦和诱人;但是,它已证明是可以信赖的,而且我从来也没有为选择了这条道路而后悔过。
①爱因斯坦为什么把世界比喻为“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谜”?
参考答案:因为这个世界无比广阔,其中有很多事物还有待人类去认识、研究;所以爱因斯坦说世界是“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谜”。
②“对这个世界的凝视深思,就像得到解放一样吸引着我们”句中“解放”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这里的“解放”指对世界的奥秘掌握得越多,就越不受它的束缚,就享有更多的自由。
③写出对“通向这个天堂的道路,并不像通向宗教天堂的道路那样舒坦和诱人”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句中的“天堂”指“从思想上掌握这个在个人以外的世界”。
要探索世界的奥秘,
认识事物的本质,掌握世间万物活动的规律,需要付出巨大的、艰苦的劳动,决不是“舒坦和
诱人”的事情;而对那些信仰宗教的人来说,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自然无需艰辛地探索、研
究了,相对来说就比较“舒坦和诱人”。
④末句中的“这条道路”指什么道路?
参考答案:指凝视深思世界,从思想上掌握世界,即从事科学探索与研究。
(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少年游
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①。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②。
【注】①蘅皋:长满杜蘅(香草名)的水边陆地②兰桡(ráo):指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①结合本词内容具体赏析“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三句。
参考答案:以哀景映衬哀情,借伤柳以伤别,加倍突出人间别离之频繁,别恨之深重。
②“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独自”二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结句“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独自一人倚在画船的船舷的画面;“独自”二字,笔力沉重,透露出一种孤寂难耐的情怀,充分表达了依依惜别的衷情,孤身飘零的苦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