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琐事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2.在熟读的基础上体味作者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的特点。

3.准确理解重点实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延伸相结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父爱、母爱,亲情无限。爱在文人笔下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朱自清的一篇散文《背影》,几十年来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感人至深。孟郊的一首《游子吟》唱出了无限的亲情,千古流传。是啊,亲情就是在这些日常生活的小事中缓缓地渗透出来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来展现对家人的那份深深的眷恋之情的。

文题解读:

项脊:地名,轩:小室。作者把自己的书斋名题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志:“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项脊轩志》是归有光散文的代表作。

作家介绍:

归有光(1506—1571),字煦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人,后徙居嘉定,世称震川先生,是唐宋派的代表作家。

关于唐宋派:

“唐宋派”是明代的一个主要文学流派,以明代中叶的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极力推崇和提倡唐宋八大家的散文。

教师范读全文,学生整体感知:

明确:文章通过记叙项脊轩这间“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的小小书斋,动情地回顾了

自己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和志趣并由此引出自己和亲人“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往事,表现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了怀念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厚感情。

学生自读全文,讨论整理重点字词:

垣墙..

周庭 前.

辟四窗 室仅方丈..

获凭几学书..

墙往往..

而是 通 假 字:而.

母立于兹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

一词多义 其制稍异于.

前 室西连于.

中闺 文言文中第二人称代词:尔 乃 汝 若 而

学生齐读全文,讨论梳理文章结构:

1、 叙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风貌。

2、 叙写项脊轩的变迁和家人间的轶事。

3、 再写“轩”的变迁和轶事。

4、 补写丧妻前后轩中的情形。

5、 补写轩中的枇杷树。

就全篇结构来看,前三段是文章的主体,后二段的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充实和补充。 教师再次朗读,讨论把握情感脉络:

第一段写喜。作者扣住恬静舒适的书斋生活展开描述,字里行间倾注了作者对“轩”的由衷喜爱。

第二段至第五段写悲。二、三段叙写“轩”的变迁和家人间的逸事,揭示了“悲”的表象,深化了“悲”的内涵,对“悲”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四、五段补写项脊轩的变迁和逸事,寄托了作者对往事、对亡妻的缅怀和眷念。

拓展延伸:

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情感仿写句子。

项脊轩见往事,悲喜参半

明确:南阁子思旧情,爱恨交加

托鄙陋之室禹锡寄仙龙传说议淡薄修业之洁志

明确:借项脊之轩有光写家庭变迁抒物是人非之悲情

比较阅读:

试将本文与刘禹锡的《陋室铭》作比较,说说两篇文章的主旨和风格有什么不同。 明确:《陋室铭》表达了一种清高恬淡、孤芳自赏的思想感情。

《项脊轩志》表达了对家世衰微的伤感,对已逝亲人的思念,流露出对自己功业无成的愧疚和慨叹。

《陋室铭》采用韵文形式,句式骈散相间,对仗工整新颖,语言自然流畅。 《项脊轩志》是志传体散文,文笔质朴、细密,多用白描。

课堂小结:

文章以“多可喜,亦多可悲”为主线,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琐细之事的叙述,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无论是结构上的精巧布局,还是表现手法上的准确运用,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们今后如何写抒情散文很有借鉴意义。

作业设计:

归纳整理文言文中数词的用法。

附:板书设计

1、修葺前后的不同风貌--------借景抒情--------喜爱

2、轩的变迁和家人间逸事-----叙理抒情--------悲痛

前-------------------------------欢乐 、补写轩中情形 轩中情形

后--------------------------------悲痛

4、补写轩中枇杷树---------------托物寄情-------眷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