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

合集下载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调整解读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调整解读
相比征求意见稿,《规划》愿景主要变化如下: 1)对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电耗水平的要求有所降 低,为高端电动车辆发展以及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预留
空间。 2)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由征求意见稿的
25%降至20%左右(与路线图2.0一致),发展目标趋 稳,不再激进的追求规模,更追求“质”的突破。若 按照路线图2.0预期的2025年汽车产销规模达3200万 辆,届时新能源汽车年产销将达640万辆。对于2035年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规划》与路线图2.0基本一 致。
4)对智能网联汽车的销量不再设置具体目标,而 2025年的商业化落地目标一致。目前行业对智能网联 汽车尚无统一明确的定义,提出销量目标确实意义不 大。《规划》还提出,要鼓励推动新能源汽车与信息 通信融合发展、发展一体化智慧出行服务等。
32
2021年 第 1-2 期 / 微信号 auto1950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化应用
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 C-V2X终端新车 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
应用
装备率达50%
深度融合
总体看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坚持纯电驱动的 战略不动摇,且发展目标趋稳,即2025年新能源汽车 销量占比下调5个百分点至20%。
对比一些欧洲国家,如挪威提出到2025年新车销 售100%电动化,英国计划2030年电动乘用车销量占比 要达到50%以上……《规划》制定的目标颇为保守, 但这是基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引导 性目标。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为4.7%, 2020年或将提升至5%,未来5年要提升至20%的占比, 意味着新能源汽车每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必须达到30%以 上,难度可想而知。国家、地方层面通过加大投资和 补贴力度正向拉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必不可少。

江苏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

江苏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

江苏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十二个产业关键技术与重点项目一、新能源产业二、装备制造业三、电子信息产业四、石化产业五、汽车产业六、船舶工业七、钢铁产业八、物流业九、纺织工业十、有色金属产业十一、轻工业十二、奶业一、新能源产业(一)新能源产业关键技术1.低成本、低能耗、高质量高纯多晶硅材料制备技术与设备.2.非晶硅/微晶硅、碲化镉、铜铟镓硒等薄膜太阳能电池.3.太阳能光伏电池清洗、刻蚀、扩散、涂膜、丝网印刷、分拣等关键制备.4.太阳能光伏电池原料及组件生产制造地关键设备.5.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集成地关键技术与设备.6.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及产品.7.面向海上、陆地2兆瓦及以上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偏航轴承、发电机、逆变器等关键部件;风力发电机组用叶片及专用玻璃纤维等关键配套材料.8.兆瓦级以上风力发电组用变流、变浆、监控等智能化系统、并网控制系统.9.生物质循环流化床气化炉及系统.10.生物质(秸秆)成型及成型燃料关键技术与设备.11.核电用大型铸锻件、主管道、核级泵阀、核级电缆、核电用高压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等关键技术.12.压力容器、蒸发器、稳压器和安注箱等核电设备技术.(二)新能源产业重点项目1.协鑫江苏中能、江苏顺大、连云港中彩和镇江大全等企业地高纯多晶硅生产线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形成产能3万吨/年.2.无锡尚德、常州天合、南京中电光伏、扬州晶澳、苏州阿特斯、南通林洋和徐州艾德等企业地1000兆瓦及以上太阳能生产线建设和苏州百世德等500兆瓦太能能薄膜电池技术研发和生产项目,形成10000兆瓦/年左右.3.镇江辉煌太阳能、常州亿晶、江阴海润等企业1000兆瓦多晶片和单晶片建设和扩产项目,形成产能10亿片/年.4.中盛光电、江苏兆伏、国电南瑞、中环工程、南京冠亚和南自通华等企业地大功率光伏发电系统平衡部件、逆变器、光伏控制器和蓄电池等集成系统设备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常州华盛天龙、无锡南亚和苏州库特勒地生产与检测设备等国产化项目.5.常州新誉、盐城华锐、金港机电、无锡宝南、福天诺德文德、国电联合动力等一批整机厂地兆瓦以上风电机组研发和生产项目,形成产能3000台/年.南京高齿、南京长风新能源、常州轨道车辆牵引传动技术中心、文德新能源、吉鑫风能、常州天山重工、无锡桥联重工、连云港中复连众等企业大容量风能发电机组及大型轮毂铸件、回转支承、齿轮箱、偏航器变频控制系统等风电机组关键零部件生产线改造项目.6.国电南瑞、宝胜电气和上上电缆等企业地控制系统和专用电缆生产项目.中国国电、南京高齿、南京长风、阳光重工、南京汽轮机无锡桥联风电等企业地风力发电机风电设备制造基地、风力发电关键部件生产项目.7.中国建材、中复连众、协鑫阜宁汉德风能、无锡瑞尔等企业地万吨碳纤维基地及大型风力发电复合材料叶片装备铸造、发电机组专用叶片和玻璃纤维、竹质材料等关键配套部件和材料地研发和产业化.8.无锡华光锅炉、太湖锅炉、永林油脂化工、清洁生物能源和强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地秸秆直燃锅炉、生物质循环流化床气化炉及系统和生物质能源地研发与产业化项目.9.国家核电技术、宝钢和中广核、银环精密钢管、华阳金属管件、神通阀门、巍华精密合金、溧阳上上电缆等企业地核级海绵锆、百万千瓦级核电系列用管、核级不锈钢无缝管、核电用电缆、不锈钢管道配件、核电用钛合金管道配件和核动力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用I-690管材等关键零部件地开发及制造项目.二、装备制造业(一)装备制造业关键技术1.工程机械结构参数优化和系统集成技术、工程机械配套关键零部件可靠性技术、工程机械大型结构件制造技术及工程机械电、液系统智能化精确控制技术.2.500kV以上交直流输变电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800kV以上交直流输变电设备关键技术.3.电网和系统保护技术、无功补偿技术、电网就地调峰技术.4.低热值燃蒸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空冷发电技术.5.轨道交通售检票系统.6.大功率牵引内燃机车动力装备关键技术.7.中高档数控机床模块化设计技术、高刚性机床部件制造技术、高速精密机床关键件制造技术、数控系统匹配技术、直接驱动技术.8.静电布袋除尘技术、脱硫脱销技术.9.大型生物法水处理技术.10.内燃机节能减排降噪技术.11.大马力拖拉机制造技术.12.超导电缆生产技术.(二)装备制造业重点项目1.徐工、常林股份、昆山三一重工、中天仕名(徐州)重机、腾跃机械、镇江液压件厂等企业机电液一体化、大吨位、高可靠性大型工程施工机械及关键零部件开发制造项目.2.常柴、常发、常州东风农机、悦达盐拖、清脱农业装备、江淮动力、东洋插秧机等企业新型大马力、高可靠性农用动力以及农用机械开发制造项目.3.常州西电变压器、南京汽轮电机、华鹏集团、南通晓星变压器、宜兴远东、宝胜、上上、曙光电缆、无锡市透平叶片、无锡开普动力、吴江变压器、盐城中联电器、南京大吉铁塔及南瑞继保等企业超高压(特高压)大容量交直流输变电设备、清洁高效发电设备及部件,新技术、高参数电力设备及控制系统开发生产项目.4.南车铺镇城轨车辆、南车戚墅堰机车、蒂森克虏伯(中国)公司、金创集团、迅达电磁线等企业地新型高速列车、城市轻轨、地铁车辆以及机车内燃机等轨道交通装备及关键部件开发生产项目.5.徐州华远燃料控制、科林环保设备、科行环境工程、天雨环保、宜兴一环等企业城市污水处理、烟气除尘脱硫设备、洁净燃烧系统设备、生物质发电成套设备、高危垃圾处理等新型环保设备开发制造生产项目.6.亚威机床、南京数控机床、扬州锻压机床、扬州金方圆机床、苏州新瑞、无锡开源机床、昆山华辰机床、昆山华恒焊接、南京工艺装备厂、恒力组合机床等企业大型精密、高速、高性能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柔性制造单元、组合机床及关键零部件开发制造项目.7.常州宝菱重工、溧阳中材重型机械、瑞安特机械、宝银特种钢管、南通振华港机、信得石油机械、金石机械等企业大型成套冶金设备、水泥成套设备、核电设备、无缝钢管用芯棒以及关键零部件项目.三、电子信息产业(一)电子信息产业关键技术1.软件领域.基于Linux操作系统地办公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基础软件,软件测试、架构技术.2.集成电路领域.SoC设计平台与IP重用、超深亚微米级芯片制造工艺、高密度集成电路封装和测试、无线射频技术.3.新型显示领域.TFT-LCD、PDP、OLED面板、模组制造、整机设计及背光、彩色滤光片等配套材料制造技术.4.计算机和通信领域.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及下一代通信技术协议、芯片、核心设备及整机制造技术,笔记本电脑、高性能服务器、并行计算机、海量存储设备等研发和制造技术,信息安全技术.5.新型元器件领域.光电子集成器件、光线预制棒、传感器、新型电力电子器件、高端功率器件和电路制造技术、微机电系统技术,大功率高亮度LED芯片制备与封装技术.(二)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项目1.大规模集成电路扩能项目.推进8-12英寸、65-45纳米集成电路生产线建设,重点扶持无锡海力士、华润上华等一批芯片生产企业,形成产能250万片/年.2.平板显示产业升级项目.推进6代及以上薄膜液晶显示(TFT-LCD)等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建设,重点扶持龙腾光电、张家港彩虹、昆山维信诺、南京华显等面板生产企业,形成产能180万片/年.3.第三代移动通信培育项目.推进第三代通讯网络、城市宽带无线上网工程建设,重点借助电信运营商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培育新地增值服务.移动通信系统逐步由当前地第二代通信系统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演进.4.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品牌化项目.推进笔记本电脑、高性能服务器、并行计算机、海量存储设备等产品发展,重点支持梦兰科技、福中电脑、众志网络计算机等企业发展,加快国产CPU产业化,打造自主品牌.建成国际重要地计算机及网络设备设计生产基地.5.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增强项目.推进光电子集成器件、光线预制棒、传感器、新型电力电子器件、高端功率器件和电路地研发及产业化,重点扶持亨通、通鼎、中天、南京汉德森、南瑞、稳润广电、瑞声科技、可成科技等骨干企业,促进元器件地片式化、微型化多功能化,以适应新一代数字技术产品发展地需要.6.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项目.建设省骨干网和宽带城域网地(IP/ASON)双平台、下一代业务运营支撑系统(NGBOSS),加强终端技术地应用研究.四、石化产业(一)石化产业关键技术根据石化产业技术相互关联性、多样性、可变性特点,在全省十大石化行业推广应用10 0项关键技术.1.有机原料.重点推广应用新型化学合成技术、C1化学合成和羰基化学合成技术和催化技术等.2.盐化工和氯碱.重点推广应用节能降耗技术、离子膜法烧碱技术、金属阳极隔膜法烧碱节能配套技术、氧氯化法PVC技术等.3.精细化工.重点推广应用柔性生产装置技术、原子经济反应工艺技术、新型高效精馏技术、化工耦合集成技术、新型单元反应技术等.4.化工新材料.重点推广应用纳米材料制备技术、功能聚合物技术、通用塑料改性和加工技术,有机硅、有机氟、碳纤维及延伸产品和纳米材料地高性能、多功能研究应用技术等.5.橡胶制品.重点推广应用大型工程轮胎应用技术、汽车等装备制造业配套高端零部件加工技术、高级轿车和轻卡子午线轮胎技术、低断面,无内胎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技术、子午线轮胎翻新技术等.6.化工化境保护.重点推广应用“源头”治理技术、环境友好催化技术、绿色化溶剂技术、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等.7.石油化工.重点推广应用新型催化技术、新型分离技术、节能降耗环保技术、精细加工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8.生物化工.重点推广应用生物催化与转化技术、化学与生物耦合制备技术、生物产品地分离与提纯技术、工业酶规模化表达体系技术、可再生资源开发和利用技术.9.化学肥料.重点推广应用先进地煤气化技术、吸附法净化制氨原料气中二氧化碳技术、大颗粒及缓释尿素生产技术等.10.新型农药.重点推广应用低毒、高效、低残留新型化合物技术、组合化学技术、生物酶拆分技术、转位技术、酶反应器技术、定向合成技术等.(二)石化产业重点项目1.扬子石化乙烯三轮改扩建项目和炼油改造工程.2.扬巴二期扩建项目.3.金陵石化油品质量升级及改造工程.4.中海油泰州沥青润滑油项目.5.实联化工(淮安)江苏公司年产100万吨联碱项目.6.索普集团醋酸及衍生产品二三期扩建项目.7.亚邦集团高品质分散染料、还原染料扩建项目.8.常隆化工农药及中间体项目.9.中化大丰石化新材料项目.10.中海油新沂新能源项目.11.道康宁(张家港)公司有机硅深加工项目.12.梅兰长江化工高档甲烷氯化物项目.13.徐州禄恒能源化工年产10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14.汉邦(江阴)石化年产60万吨PTA项目.15.南通蓝星化工PBT、苯酸丙酮项目.16.滨海康杰化工电子化学品项目.17.南通醋酸化工食品饲料添加剂及氰基吡啶衍生物项目.18.连云港、南通、常州炼化一体化项目.五、汽车产业(一)汽车产业关键技术1.整车设计及优化技术.2.汽车发动机优化设计.3.电动汽车先进动力电池系统.4.电动汽车电机及驱动系统.5.混合动力汽车专用动力耦合及传动装置技术.6.汽车自动变速箱关键技术.7.柴油机电控系统、共轨系统.8.汽车电子技术.9.汽车轻量化材料应用技术.10.车身激光焊接技术.11.大型模具制造技术.(二)汽车产业重点项目1.南起、东风悦达起亚、长安、上海大众南京和仪征分公司等企业地轿车、MPV、S UV新车型、混合动力乘用车及关键零部件、南京依维柯商用车升级换代等项目,以及丰田(中国)研发中心项目.2.苏州金龙、中大、亚星、常隆客车、南通中信国安等企业大型、环保、安全舒适公路客车、豪华旅游车、低地板城市客车、新能源客车等研发制造项目.3.南京徐工汽车中重型卡车升级换型,精功镇江汽车豪华长头物流车、新能源(天然气)重卡及底盘,英田新型轻卡等项目.4.徐工重型、扬州中集通华、徐州海伦哲、常熟华东汽车、常州佳卓特种汽车、溧阳28所系统装备等企业围绕汽车起重机、登高消防车、抢险救援车、混凝土车、集装箱车、罐式车、高空作业车、安全运钞车、马术专用车、马文化旅居车、应急通讯车、应急电源车等产品提升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巩固江苏地专用车优势,实施专用车(商务车)改造提升项目.5.南京奥特加冷机、一汽无锡柴油机、无锡威孚高科、春兰集团、南京嘉远电动车船、无锡鹰贝汽车零部件、常州星宇车灯、常熟市骑车饰件、博世汽车苏州、扬州杰信车用空调、亚普汽车部件、镇江宝华半挂车配件、彤明高科汽车电器、盐城摩比斯汽车零部件、飞船等企业围绕新能源汽车配套需求和提升零部件发展水平、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地要求,实施高校准、高技术地汽车关键零部件开发制造项目.六、船舶工业(一)船舶工业关键技术1.基础技术.推进、操控、减振、降噪、结构设计计算等基础技术;船舶线型和综合性能快速优化设计系统及船舶性能和结构数据库.2.应用技术.以数字造船、绿色造船、精益造船、标准造船为内容地现代造船技术;以ERP为主地企业信息化管理(MIS)技术.(二)船舶工业重点项目1.熔盛重工大型远洋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基地.2.安泰动力500万马力低速柴油机项目、中远和川崎重工300万马力低速柴油机项目、镇江中船柴油机技改项目.3.中远船务启东海洋工程装备基地、新时代海洋工程装备项目、启东大江船舶海洋工程装备项目、新扬子海洋工程装备项目.4.中海工业江苏公司大型远洋船舶生产项目.5.南京中船绿洲机器公司船舶配套设备生产能力提升项目.6.亚星锚链深水石油钻井平台超高强度(R5级)系泊链项目.七、钢铁产业(一)钢铁产业关键技术1.技术研发领域(1)前沿技术和关键产品生产技术.主要包括非高炉炼铁技术、连铸薄带技术、高效低成本纯净钢生产技术、大型板坯连铸技术、钢渣综合利用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重点为百万千瓦火电及核电用特厚板和高压锅炉管、25万千伏安以上变压器用高磁感低铁损取向硅钢等高端品种生产技术.(2)自主集成重大装备和首台首套设备.主要包括千万吨级钢铁企业地设计、制造和系统耦合技术,中厚板调质热处理及热轧和冷轧宽带钢关键技术及装备,重大装备国产化依托工程,首台首套设备.(3)成熟应用技术.主要包括高强度钢筋、汽车板、造船板等产品生产应用技术.2.技术引进领域(1)高端产品生产技术.主要包括高磁感取向硅钢、耐高温高压腐蚀电站用钢、高性能调质热处理中厚板、高强度轿车板等生产技术.(2)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工艺技术.主要包括焦炉煤调湿、大型热电联产、循环水及中水回用和海水淡化等工艺技术.3.工艺技术装备升级领域(1)关键钢材品种.主要包括高速铁路用钢、高牌号无取向硅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性能调质热处理钢、抗腐蚀抗大变形管线钢、高强度高档次机械用钢、轿车用钢、工磨具钢、海洋工程装备用钢、桥梁斜拉索用钢、电力用钢、高强度建筑用钢、高档精密不锈钢薄板带、特殊大锻材、特殊质量要求地高级无缝钢管等产品及技术.(2)高强度钢筋和节材型建材.主要包括淘汰强度335Mpa热轧带肋钢筋,对建筑物基础工程、重点工程强制使用强度400Mpa以上钢筋,采用超细晶粒或微合金化等工艺对建筑钢材生产线进行改造提升,促进建筑钢材升级换代.(3)可循环工艺和节能减排工艺技术.主要包括在现有企业和国家核准地新建钢铁企业建设中推广高温高压干熄焦技术、烧结余热利用技术、烧结烟气脱硫技术、高炉和烧结工序系统工艺技术、高炉炉顶余压发电技术、干法除尘技术、转炉煤气干法除尘及回收利用技术、铸轧一体化技术、综合能源管理技术,以及沿海企业采用风力发电等清洁新能源.(4)低品位难选冶金矿产资源采选冶炼.主要包括利用共生、低品位、难选冶地褐铁矿、高磷铁矿、菱铁矿等深部开采和选冶技术,钒钛、硼铁资源综合利用技术.(5)焦化附产和辅料.主要包括焦化产品回收,铁合金、炭素和耐火材料等产品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及应用.(6)信息化和自动化.主要包括自主开发应用钢铁生产工艺自动化控制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技术.(二)钢铁产业重点项目1.宝钢梅山公司淘汰落后炼铁炼钢轧钢系统及配套设施,建设大型先进冶炼装备“结构调整及工艺装备升级工程”.2.沙钢制气、焊管、2万吨轧辊、专用板热处理、废钢加工、宽厚板及研究院建设“工艺升级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工程”.3.南钢结构调整配套项目和“十一五”宽厚板项目.4.锡钢搬迁改造升级项目.5.中天钢铁收购兼并企业、淘汰落后设备、余热余压发电、焦化系统改造、环保设施完善项目.6.沙钢集团淮钢公司100万吨大棒材及20万吨大型铸锻件项目.八、物流业(一)物流业物流布局1.物流区域空间布局四大物流区域空间布局为:宁镇扬物流区域、苏锡常物流区域、通盐泰物流区域、徐连淮宿物流区域.(1)宁镇扬物流区域.以南京市为中心,包括镇江、扬州2市,辐射南京经济区内苏浙皖赣18个城市,以重化工、汽车制造、电子等基础产业为主,促进产业发展与资源条件相协调.(2)苏锡常物流区域.包括苏州、无锡、常州3市,附属长江三角洲内其他各市.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以高新技术开发和先进制造业为中心,是省内最重要地开放型经济发展基地.(3)通盐泰物流区域.包括南通、盐城、泰州3市,辐射省内沿江沿海及苏北各市.以新能源、石化、冶金、造船、纺织、医药、海洋产业为主,实现江海联动,是新兴地基础产业基地、重要地海洋集聚区、良好地生态功能区和新地经济增长极.(4)徐连淮宿物流区域.以徐州和连云港两市为中心,包括淮安、宿迁2市,辐射淮海经济区内鲁豫皖其他各市.重点发展资源加工、重型装备制造、煤炭、建材、石油化工和医药产业,未来将成为全省新兴地制造业密集区域.2.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1)南京物流枢纽城市功能定位: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物流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发展重点:一是凭借全国性物流结点城市地位、独特地区位条件、多样地联运方式和强大地两港依托,开展航空物流和集装箱多式联运等服务;二是依托商贸中心城市地地位,大力发展区域商品配送物流;三是借沿江大开发之际,全力打造为石化等沿江产业服务地特色物流;四是发挥沿江港口优势,大力发展口岸物流,打在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2)苏(苏州)锡(无锡)常(常州)物流枢纽城市群功能定位:长三角及华东地区重要地区域性物流枢纽群、全省现代物流示范区.发展重点:苏州宜设置为区域性国际物流为主地物流枢纽城市,依托港口、开发区和多层次地保税功能区域,加快发展以保税物流为特征地口岸物流,全力提升全市物流业地国际竞争力,成为我省发展国际物流地排头兵.无锡宜设置为以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并重地物流枢纽城市,在物流业发展中紧紧围绕产业联动,以港口、口岸等综合物流园区为重点,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常州宜设置为以区域性国内物流为主兼顾国际物流地物流枢纽城市,突出产业集聚区及专业商品交易市场地优势,大力发展配套物流,吸引周边与苏北地区及国内其他地区货物在常州集散中转.(3)南通物流枢纽城市功能定位:全省重要物流枢纽城市和江海联运枢纽.发展重点:一方面以港口物流为主要切入点,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加快发展江海河联运,促进沿江经济联动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南通重大装备制造业和现代家纺业等特色产业地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区域性地特色行业物流.(4)徐州物流枢纽城市功能定位:淮海经济区重要内陆物流枢纽城市.发展重点:利用综合运输枢纽与商贸中心相重叠地地位,整合现有地运输和仓储资源,大力发展零担快运和公铁水联运等区域性物流,充分发挥特有地区位和内陆综合运输枢纽及京杭大运河地优势,打响淮海经济区物流枢纽牌子.(5)连云港物流枢纽城市功能定位:新亚欧大陆桥重要物流枢纽城市.发展重点:以港口为中心,以新亚欧大陆桥为主轴,建设以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为主地现代物流网络体系.一方面充分利用新亚欧大陆桥快捷、廉价及海铁联运地优势,将中西部资源吸引到连云港集散;另一方面重点打造“一体两翼”地组合型深水大港和区域性国际空港,不断提高物流辐射能力.3.重点物流基地(园区)(1)临港物流基地(园区).南京龙潭物流基地、南京空港物流园区、太仓物流园区、江阴长江港口综合物流园区、三江现代物流中心、如皋港现代物流基地、大丰港物流基地、泰州高港综合物流园、吕四港物流基地、金港湾国际物流园、宿迁港物流园、常州录安洲物流园区、扬州港口物流园、徐州港物流基地.(2)综合性物流基地(园区).南京丁家庄物流基地、泰州市城北物流园区、盐城市现代物流园区、无锡西站物流园区、无锡市锡山通江物流基地、常州市城西物流园区、扬州市公铁水联运物流集聚区、淮安金网物流基地、苏浙皖物流中心.(3)专业化物流基地(园区).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物流基地、叠石桥物流园区、亚邦医药物流园区、扬州长江石化物流中心、湖塘纺织物流园、扬子江冶金物流中心、淮通物流园、江阴-靖江工业园区物流园区、邹区灯具物流中心、惠龙港国际钢铁物流基地、南通沿江洋口港LNG石化物流基地.(4)商贸物流基地(园区).南京幕燕金属物流中心、徐州淮海综合物流园区、凌家塘农产品物流基地、徐州海荧汽车工程机械配件物流基地、无锡朝阳农产品物流基地、华东五金城物流基地、扬州广陵商贸物流园区.。

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

动力电池可行性报告一、“新兴产业”--- 新能源汽车政策1、国内“七大新兴产业”宏观政策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先导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换具有决定性的促进、导向作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引导科技进步的能力,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产业安全。

七大新兴产业,是指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及中央和地方的配套支持政策确定的7个领域(23个重点方向),“新七领域”为“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

标志着新兴战略产业框架已成定局。

国家将进一步通过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来带领经济整体一次飞的腾跃。

自本世纪初,国家的宏观调控在新兴产业加大了相关的力度及政策引向,鼓励开展新能源示范推广力度。

2010年9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会议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必须坚持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深化体制改革,以企业为主体,推进产学研结合,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会议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任务和扶持政策。

(一)从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出发,现阶段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

(二)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建设产业创新支撑体系,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发展。

(三)积极培育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计划的通知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计划的通知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6.17•【字号】苏府[2009]109号•【施行日期】2009.06.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计划的通知(苏府〔2009〕109号)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现将《苏州市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苏州市人民政府二○○九年六月十七日苏州市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计划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支柱产业。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落实市委、市政府“坚定发展信心,积极抢抓机遇,合力攻坚克难”的发展战略思想,与国家和省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发展规划相衔接,促进我市装备制造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务院《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11号)、省政府《江苏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苏政发〔2009〕75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苏州市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计划》。

计划期为2009~2011年。

一、发展现状(一)产业概况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我市现有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2121家,从业人员56.33万人,2008年实现工业产值3314.03亿元,增长17.22%,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259.23亿元,同比增长13.7%,实现利润220.58亿元,同比增长3.64%,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在苏州市装备制造业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优势明显,两个行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装备制造业的近60%。

从发展趋势看,装备制造业将是苏州市今后相当长时期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方向和支撑产业。

2.大型骨干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

“双碳”目标下的汽车产业政策

“双碳”目标下的汽车产业政策

“双碳”目标下的汽车产业政策作者:邹宛桥石红祝月艳常维来源:《汽车纵横》2021年第10期本文对双碳目标提出至2021年7月出台的58条政策,进行了梳理;对宏观综合、供给侧管理、需求侧政策、地方政策以及关联行业政策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双碳目标不仅是我国作为独立自主的政治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应对世界气候变化问题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更是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自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开始,双碳目标正式纳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地方层面,上海市、重庆市、江苏省、四川省已先后出台双碳目标相关实施计划、工作方案等。

国家政策综述汽车去碳化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温室气体减排的关键领域,也是提高能源效率与节约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主要从鼓励技术发展、促消费、扩大新能源汽车在公共领域适用范围三方面出台相应政策,对汽车碳中和进行支持。

首先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及配套基础设施发展。

为提高应对气候变化风险能力,落实温室气体排放政策措施,2008年3月28日,国务院同意发改委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涉及汽车产业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在研究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和加快淘汰高油耗车辆的财政税收政策。

二是加速淘汰高耗能的老旧汽车,加快发展柴油车、大吨位车和专业车,推广厢式货车,发展集装箱等专业运输车辆,推动《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国家标准的实施。

三是加强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在技术转让和合作需求部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技术;提及洁净燃气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燃料电池和氢能技术在中国的应用与推广。

为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2021年1月11日,生态环境部出台《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汽车产业提出以下几点要求:一是鼓励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制定达峰专项方案;二是加大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力度,推动“公转铁”“公转水”和多式联运,推广节能和新能源车辆;三是推動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改革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改革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改革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6.26•【字号】苏政办规〔2023〕8号•【施行日期】2023.07.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改革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苏政办规〔2023〕8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修订后的《关于支持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改革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6月26日关于支持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改革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和推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省产研院)改革发展,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出如下政策措施。

一、省产研院独立法人性质的专业研究所、产业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公司使用财政资金取得的科技成果,不涉及影响国家安全、国防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等事关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归相应院所、公司所有;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可依法依规自行处置,不需履行相关报批手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主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奖励,计入当年单位工资总额,不作为工资总额基数;对于职务科技成果,省产研院可按规定赋予完成科技成果的科研人员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

鼓励国内外科技成果到省产研院进行二次开发、转移转化,省科技计划项目或专项资金建立专门渠道给予优先支持。

省产研院及专业研究所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并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形式给予个人奖励时,获奖人可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取得按股份、出资比例分红或转让股权、出资比例所得收入时,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江苏重点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纲要解读

江苏重点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纲要解读

江苏重点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纲要解读经过5个多月的紧张对接,江苏省政府新近发布了新能源、电子信息等11个重点产业的调整与振兴规划纲要,加之仍在制定中的医药及生物技术、环保等两份产业规划,覆盖江苏主导产业、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13份规划,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

透过《规划》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三年后江苏工业的发展前景:经过这一轮“强筋壮骨”,在全国重点产业竞争的“强者俱乐部”中,江苏的席位更为重要。

万亿规模的产业增加到电子信息、石化等7个;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产业布局日趋合理,技术更加先进,更多“江苏制造”的品牌将全新问世。

“第一时间”对接——找准产业发展新路标“国家10个重点产业规划出齐,江苏的重点产业规划也基本出齐,与国家动作紧紧合拍——这在全国是最早的。

”江苏省发改委主任毛伟明说。

作为刺激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在国务院制定出台10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同时,江苏省政府成立专门班子,结合江苏实际加紧对接,规划纲要涉及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新能源、医药及生物技术和环保等13个重点产业。

入围产业除与国家“大盘”吻合外,还增添了新能源、医药及生物技术、环保等几张具有江苏产业特点和优势的“新面孔”。

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使得包括江苏工业在内的实体经济遭受不利影响。

市场需求萎缩、订单减少,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盈利能力下降……这是江苏近10年来从未有过的。

工业是江苏经济的主体,在江苏省GDP中的占比超过50%,按照这几年来的发展经验,要实现今年经济增长10%的目标,工业增长率应达到12%。

所以,必须着眼当前危机,解决工业面临的新难题,以实现“保增长”的目标。

江苏省委常委会明确指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在工业。

列入规划的13个重点产业在江苏省工业中的占比超过了80%。

可以说,这些产业稳定了,江苏省工业的“大头”就稳住了,江苏经济的基本面稳住就有了保证。

制定规划更深层的考量在于:这一轮危机过去了,江苏工业又将走出怎样的发展路径?这是规划编制的又一重点,那就是与“调结构、上水平”紧密结合起来,加快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着眼全球背景,做强江苏工业。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3.20•【字号】苏政发〔2017〕25号•【施行日期】2017.03.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其他规定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苏政发〔2017〕25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促进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大力振兴实体经济,现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引导企业加快制造模式创新(一)推进智能制造建设。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牵头或参与智能制造标准制定、承担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项目、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资金支持。

打造智能制造产业生态链,深入实施企业制造装备升级计划,鼓励企业建设示范智能车间、工厂,对省级优秀示范智能车间给予50-150万元奖励。

组织举办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推动智能制造供需对接,培育一批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对符合条件的给予一次性奖补。

(二)提升互联网化水平。

深入实施企业互联网化提升计划,对企业研发设计协同化、生产管控集成化、购销经营平台化、制造服务网络化等重点环节提升项目,按投资额或固定资产贷款额给予不超过1000万元补助或贴息支持。

支持企业探索网络型组织、柔性管理、绿色管理等基于互联网的经营管理新模式,培育互联网创新示范企业,实施“互联网+小微企业”行动计划,发挥“江苏工业云”“e 企云”等云平台作用,健全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中小微企业互联网化提升。

(三)发展服务型制造。

建立服务型制造评价指标体系,搭建服务型制造智力支撑平台和产业推广平台,发展总集成总承包、个性化定制、在线支持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品牌管理、创意服务、融资租赁服务等业态。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1.06•【字号】苏政办发〔2021〕91号•【施行日期】2021.11.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新能源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21〕91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1月6日江苏省“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为抢抓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推动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国办发〔2020〕39号)和《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形势分析(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培育新兴领域,壮大重点企业,聚焦关键环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汽车产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产业规模全国领先。

“十三五”期间,在全国汽车消费结构持续转型、节能减排法规趋向严格的背景下,全省汽车工业保持平稳运行。

2020年全省汽车产业规上企业2397家,实现营业收入7672.7亿元,全国占比9.4%。

其中,整车企业实现营收1705.9亿元,整车产量130.5万辆,全国占比5.2%,汽车零部件企业实现营收5966.8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2020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9.6万辆,全国占比7.0%。

产业链竞争优势突出。

整车产品特色明显,理想增程式SUV、海格纯电动大巴、开沃纯电动大巴、徐工重卡等销量位居细分市场前列。

零部件产业配套齐全,2020年“三电”系统实现营收超700亿元,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全年内销动力电池产量33.6GWh,全国占比40.3%,居全国第一。

高质量建设江苏现代产业体系

高质量建设江苏现代产业体系

高质量建设江苏现代产业体系作者:丁荣余来源:《唯实》2022年第05期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更加坚决彻底地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加快实现江苏发展的凤凰涅槃。

要求江苏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高质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跨过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的坎,实现产业发展根本性突破。

这也是江苏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江苏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现实应对。

具体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工作。

发展科创经济发挥江苏科教资源富集、制造业基础深厚两大突出优势,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和要素,充分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不断提高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的黏合度、整合度、融合度,聚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创业经济体系,塑造与上海、广东、浙江等地不同的创新特色。

重点发展科创型企业。

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鼓励以成果转化、技术创新为主导的创业,孵化培育一大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创型新生企业,把创新种子广泛播撒到江苏各经济集聚区。

江苏已有67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大部分是细分行业的“潜力股”,可给予更多政策扶持,支持科创板上市企业加快发展、提升能级,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支持开发园区从产业园升级为科创园。

江苏的园区经济高度发达,但不少园区创新浓度和产业层次不够高,可以在这方面组织开展竞赛活动,树立明确的导向,促进更多园区提档升级,做强研发、设计、孵化、服务等功能,不断提高创新对园区发展的贡献度。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堵点。

过去五年,江苏高校的发明专利转让率只有16.08%,产业化率只有17.56%。

促使成果转化的关键在于使科研成果收益与个人利益紧密挂钩。

应鼓励研发机构采取团队控股、个人持股等模式,切实保障科研人员利益,解决好制约成果轉化的最大障碍。

依托省内有条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设概念验证中心,面向应用转化开展概念验证,提供技术熟化支持、商业模式设计、小试中试场地设备、金融资本和项目落地对接等服务。

培养一支懂技术、懂生产经营的复合型技术经纪人队伍,助推成果转化。

江苏江苏乐能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纳米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正极材料

江苏江苏乐能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纳米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正极材料

江苏省江苏乐能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纳米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江苏省财政厅一、项目概要1.项目简介走进乐能电池企业的生产车间,7条生产线正在快速地生产运转之中,另外有6条生产线正在紧锣密鼓地安装之中。

江苏乐能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乐能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经过6年的生产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已经突破诸多技术瓶颈,拥有11项国家发明专利,制造出目前全球量产粒径最小的纳米球形磷酸铁锂。

而且经过长期验证,乐能的高倍率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克容量、倍率性能、自放电性能、低温性能等多项指标,均排名全球第一。

新能源电池材料的方案设计、工艺改善、结果验证,研发投入巨大,在研发和产业化阶段,清洁发展委托贷款及时给予了“雪中送炭”式的支持。

2011年,清洁发展委托贷款投入2,000万元,帮助乐能公司度过最危险的研发期;2015年,清洁发展委托贷款投入6,000万元,除此之外,企业还获得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江苏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江苏省发改委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等累计2,000多万财政资金支持。

在上述资金的支持下,乐能公司度过了最艰难的产业化阶段,实现了火箭式发展。

2.业主简介乐能公司,坐落在丹阳市皇塘工业园A区,公司注册资本5,727.38万元,占地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新能源材料的研发及应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目前国际上少数几家专业生产纳米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公司之一。

从2009年白手起家开始,截至2015年底,公司总资产已经达到1.89亿,负债率32.18%,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8,086.70万元。

生产车间二、项目背景及优势1.项目背景当前,全球汽车工业正面临能源、环境问题的巨大挑战,特别是对于像我国这样一个缺油、少气、多煤的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实现向低碳发展转型,采取适应和减缓行动应对气候变化风险,保障经济以全新的模式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实施汽车能源动力系统变革,是多年来我国发展清洁汽车和电动汽车的战略总结。

说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说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工艺技术岗位
电子产品设 计与制造
质量检测岗位
产品设计岗位 生产管理岗位 技术服务岗位
二、人才培养模式
2.3校企融合
1
企业合作 顶岗实习
联合制定人才 培养方案
共同确定 课程标准
校内专任教师 企业兼任教师
二、人才培养模式
深度合作企业及校外实训基地 江苏海迅科技 上海晨兴 常州龙发电器 武进快克电子 苏州和讯电子 常州佳讯电子 江苏新科电子
七、专业规划与发展
1、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建立“校中厂”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 建立共建、共享、共赢的管理机制,用开放和创新来破解高职应用电子技 术专业的办学难题;
2、紧跟时代特色,大力推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光伏电子方向的建设,为 申报国家或省级“十二五”重点扶持专业积极准备; 3、建立毕业生延伸培训机制; 4、加大师资的培训力度,以适应21世纪电子技术新技术、新工艺、新产 品日新月异的变化局面; 5、在外延拓展的同时,增强专业的内涵建设;
江苏电子学会SMT分会
2.3校企融合
光宝科技 格林保尔 苏州博奇电子 ……
三、课程体系和改革
3.1课程体系
构建以“基于工作岗位,项目化课程为主体” 的专业课程体系
三、课程体系和改革
3.1课程体系
构建以“基于工作岗位, 项目化课程为主体,能力 递进” 的专业课程体系
三、课程体系和改革
3.1课程体系
行业证书
电子信息方向
电子产品设计与制造
二、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方向 主要就业岗位 设备操作岗位
2.2人才培养规格
主要职业能力
1、会常规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 2、会安装电子电路;3、会操作SMT设备; 1、熟悉电子产品生产工艺要求; 2 、会安排电子产品生产工艺; 3、能操作波峰焊、回流焊设备; 4、能操作SMT点胶机、丝印机、插件贴片设备; 5、能操作PCB板生产设备; 6、能操作AOI检测设备;7、了解一定的DFM技术要求及 规范; 1、熟悉电子产品质量检测的方法及规范; 2、能使用电子仪器仪表; 3、能操作飞针检测设备;4、能操作F/T测试设备; 5、熟悉FQC运行机制;7、操作AOI检测设备 1、能设计PCB电路板; 2、能用PROTEL、Quartus 、Keil 等开发软件; 3、能设计电源电路、放大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检测电 路等; 1、熟悉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及管理要求; 2、能安排生产任务及流程; 1、能维护生产仪器仪表; 2、能维护生产设备; 3、能操作BGA工作台;

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六要”

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六要”




震力
本上遵循两个思路,即自主创新
和节 能环保 。这也 是 国家整体 产 业 结 构调整 的重 要 思路 。
据 相 关人士 介绍 ,“ 十一 五 ”
提 出具 体指标 ,能源要 降低 能耗
2 %,污染 减少 1 %,这 些政策 0 0
会 直接 、间接地 影 响整个 汽车产 业 。不 同汽车 企业 的 自主创新 能
题 ,产业 重组 的话题 也再 次 引起 业 界关 注 。
理 ,企业 集 团竞 争优 势不 明显 :
二 是产 品结 构调整 相对 滞后 ,升
级 换代及 技 术进 步缓 慢 ;三 是 自
主开发能力较弱,过份依赖引进
技 术发 展产 品 ;四是零部 件 与整 车未 同步发 展 ,影 响整车 技 术水 平 提 高 。汽 车 产业 结构 调整 已箭 在 弦上 ,已经 成为 业 内相关 人士 的共识 。笔者 以为 ,推进 汽 车产 业 结 构调 整,应 在 “ 要 ”上 下 六
力 和 环 保 节 能 的技 术 突 破 决 定
行 业 之 一 。此 外 ,《 关于 加 强 汽 车 工 业 结 构 调 整 若 干 意 见 的 通 知 》也很 快要 出台 ,汽 车产业 结 构 调 整 从 来 没 有 像 现 在 这 样 得
到 如此 的关注 。从近 期管 理部 门
是 我 国汽 车产 业 发 展 战 略 调 整 的重要 时期 ,提 高企业 自主研 发 和 创 新 能 力 ,大 力 发 展 自主 品 牌 ;促 进汽 车产业 技术 进步 ,积 极 发展 节 能和新 能源汽 车产 品 : 加快产 品 结构和 组织 结构调 整 , 推进产 品结构优 化升 级是 “ 一 十 五 ”期 间行 业发 展 的主要任 务 。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5.15•【字号】苏政发[2009]74号•【施行日期】2009.05.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的通知(苏政发〔2009〕74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现将《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五月十五日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新能源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冲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发挥我省新能源产业优势,确保新能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优化升级,制定本规划纲要。

规划期为2009-2011年。

一、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技术创新水平大幅提升。

2008年,实现产值近900亿元,光伏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

太阳能电池产量达1580兆瓦,多晶硅产量迅速增加,部分企业的电池转换效率位居世界前列。

已有290多家相互配套的关联企业,形成了从高纯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集成系统设备到光伏应用产品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涌现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重点骨干企业,8家光伏企业成功上市,近20家企业年产值超10亿元。

风电整机制造能力达100万千瓦,风电装备成套机组制造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风力发电机和高速齿轮箱、回转支承等关键零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

风力发电1.5兆瓦机组形成批量生产,2兆瓦机组试制成功,3兆瓦机组研制进展顺利。

生物质直燃锅炉、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核关键阀门等一批高新技术和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南京市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南京市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保障措施与政策跟进
建立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包括财政、税收、金融、科技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加强汽车产业发展的监管和评估,建立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对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
加大对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优化汽车产业发展的营商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 的环境保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智能网联汽车及车联网技术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汽车产业创新平台与人才引进
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 能力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 推动产学研一体化
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提升产业 整体水平
建立完善的技术转移转化机制, 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
产业布局与园区建设
产业布局:南 京市汽车产业 的空间分布和 规划,包括各 区域的功能定 位和产业特色
南京市汽车产业的优 势:具备完整的产业 链和强大的研发能力, 同时政府也给予了大 力支持和优惠政策
产业集群及产业链布局
产业集群:南京市已形成多个汽车产业集群,如江宁区汽车产业集群、溧水区汽车产业集群等。
产业链布局:南京市汽车产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包括零部件制造、整车生产、销售服 务等环节。
重点企业:南京市拥有一批重点汽车企业,如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长安汽车有限公司 等。
发展目标:到2025年,南京市汽车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成为全国领先的汽车产业基 地之一。
重点任务: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升级,拓展国际市场。
保障措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推进产业协同发展。
重点发展领域与方向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解读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解读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系列解读文章之一2009-04-14来源: 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观念转变推动汽车产业大发展吴松泉、黄永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产业政策研究室)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工业的产销规模、市场需求结构、产业管理体制、产业发展定位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等均发生了重大变化。

汽车已经大规模进入家庭,产销规模已经居全球第二位,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性产业。

回顾过去,可以发现,汽车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观念转变。

这三次观念转变,明确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和方向,使汽车工业走上了正确的发展轨道。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产业经历“三次观念转变” 第一次观念转变是“要不要发展轿车工业”,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

从1981年开始,“中国要不要发展轿车工业”、“如何发展轿车工业”成为政府和汽车行业争论的焦点。

国务院有关部门,不少省、市以及许多汽车企业、研究机构纷纷组织分析论证,专家、学者也积极参与讨论,献计献策。

与此同时,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都在积极筹划上轿车项目。

1984年7~8月,中央两次开会讨论轿车工业发展问题。

1987年8月,国务院确定了轿车工业发展战略,并决定建设三个大型轿车生产基地。

第一次明确了轿车工业的战略地位。

随后出台的有关产业规划、政策,围绕发展轿车工业,建立起包括本土化、厂点审批、产品认证、结构调整等在内的产业管理政策体系,为汽车工业加快发展建立起必要的政策基础。

通过这次观念转变,初步建立了我国轿车工业基础,汽车工业快速发展。

第二次观念转变是“轿车是否需要进入家庭”,时间是本世纪初。

当时,汽车主要是由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等集团用户购买,个人购买比例极低。

而且当时很多人反对轿车进入家庭,有人认为轿车代表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有些人也担心轿车普及会带来严重的资源、环境、交通等问题。

1994年4月,国务院公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提出鼓励汽车消费的原则。

在汽车进入家庭这一问题上,各方争议很大。

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一、概述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传统燃油车尾气排放的限制,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主流发展方向。

作为中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南京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介绍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二、政策支持南京市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鼓励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

政府提供土地资源、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各种扶持政策,吸引了大量汽车企业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

另外,政府还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研究机构合作,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协同发展。

三、企业布局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得到了一批知名车企的积极参与。

比亚迪、上汽、长安等国内大型汽车企业相继在南京建立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推动了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不少本土的新创企业也涌现出来,推出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产品。

四、产业链构建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构建是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南京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涵盖了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的生产,以及整车制造、充电设施建设、售后服务等相关产业。

南京的产业链完整性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为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科技创新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注重科技创新,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

许多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紧密合作,加强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目前,南京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机控制系统、智能网联技术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为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六、市场前景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市场上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销量逐年递增,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南京市场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消费市场之一,对新能源汽车需求旺盛,市场潜力庞大。

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有望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七、面临挑战虽然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展改革委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纲要(2009-2012年)的通知(苏政办发〔2010〕44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编制的《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纲要(2009-2012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四月七日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纲要(2009-2012年)为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提升我省汽车产业综合竞争力,实现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加快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战略部署,结合《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和《江苏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规划期为2009-2012年。

一、发展背景和现状(一)产业界定与特点新能源汽车是以电、氢、二甲醚等非常规车用燃料为动力来源,采用先进的动力控制技术、驱动技术和新型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也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以新能源汽车整车研发、制造为主干,新能源车用发动机、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车用附件(电转向、电空调、电制动等)关键部件为支撑,高强度轻质车用材料、电池专用材料等为配套,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为延伸,制造业为主、服务业为辅,相互配合、彼此促进的新兴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汽车技术、能源技术以及电子控制技术发展的结果,不仅具有技术水平高、投资规模大的特点,还具有技术领域广、带动范围大、社会影响深的特点。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可以推进机电能源技术协同发展,加速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二)发展背景与趋势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速,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国际原油供求矛盾逐步加深,全球气候变暖日益明显。

在此背景下,以节能减排为重要目标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并逐步形成以能源、机电新技术为支撑,多种新能源为动力,涵盖新能源汽车整车、配套部件、专用储能材料及相关服务等领域,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呈现快速突破、竞相发展的态势。

从全球来看,汽车大国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研发应用,市场领导地位基本确立。

美日德英法等汽车大国在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和整车设计、试验方面已形成一定积累,在技术保障、基础设施(比如燃料加注站、电池充电站等)方面也相继进行了区域性市场化实验。

目前,全球正常运行的100多辆燃料电池汽车、约6万辆纯电动汽车、150多万辆混合动力汽车,基本集中在发达国家。

从国内来看,新能源汽车技术及产品研发加速推进,示范应用开始起步。

一是技术创新步伐加快。

通过原始创新(包括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和委托开发)、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新能源汽车产品逐步面世,动力电池等领域单项技术的国际差距日渐缩小。

二是示范应用开始起步。

国务院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至2011年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

财政部、科技部联合部署,在全国13个城市启动示范应用并提供财政支持。

三是基地建设积极推进。

吉林省提出主要依托一汽集团加大研发投入,至20 12年建成1000辆混合动力客车和1.1万辆混合动力轿车基地。

湖北省规划在未来10年内培育8-10家整车企业和一批零部件企业,至2020年形成60万辆整车产能、800亿元产值,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50%,全省80%的公用车和40%的社会车辆使用“新动力汽车”。

山东省出台了《关于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至2011年形成5万辆产能,占当年新车的5%,至2015年形成30万辆产能,并且培育5家骨干企业。

客观分析,国内大批量生产所需的技术储备、市场化应用所需的基础设施尚不具备,总体上正处在以研发、试制、示范为主的初级发展阶段。

(三)发展现状与挑战我省新能源汽车整车加速研发试制,动力电池等关键部件相对领先。

据最新调查,全省现有新能源汽车企业31家,2008年新能源汽车领域(包括整车和关键部件)销售收入67.66亿元。

一是整车研发开始启动。

现有整车研发制造企业9家,正在研制开发新能源(纯电动)汽车11款,按研发阶段划分为:概念设计1款、功能设计2款、样品试制7款、小批量生产1款。

南京依维柯纯电动电力行业专用服务车已取得新能源轻型客车产品公告,并实现小批量生产和商业运用。

二是部件研发取得成果。

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研发制造企业14家(包括兼营的2家整车企业),注册资本7.58亿元,2008年主营收入48.56亿元,从业人员7118人,7家企业进入“小规模生产”研发阶段。

现有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研发制造企业5家,注册资本0.76亿元,2008年主营收入10.88亿元,从业人员3897人,现已全部进入“小规模生产”研发阶段。

电空调、电转向、电制动等电附件研发制造企业6家(包括兼营的1家整车企业),注册资本2.61亿元,2008年主营收入8.22亿元,从业人员2666人,分别有2家企业进入“样品试制”和“小规模生产”研发阶段。

全省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领域获得发明专利47件,已申请发明专利69件。

三是示范应用酝酿推进。

苏州、常州、南通等市依托本地新能源汽车研发基础,结合节能减排实践,正积极酝酿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

从当前情况看,我省新能源汽车发展仍然面临瓶颈约束。

一是企业规模较小。

25家关键部件企业注册资本不足11亿元,户均4400万元。

二是研发能力不足。

25家关键部件企业现有科研人员540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42人),仅占企业员工总数的3.9%;2008年研发支出1.29亿元,仅占当年主营收入的1.9%;23家各类研发机构中,国家级5家,省级11家,全部集中在关键部件领域。

三是质量不够稳定。

由于研发起步较迟,材料供应滞后,工艺装备有待优化,动力电池等部件和整车产品质量尚不稳定。

此外,成本高、价格高,即期市场需求小,影响了产业发展。

二、发展思路、发展原则和主要目标(一)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以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为契机,以重点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为重点,加强研发创新,加速更新改造,加大示范应用,努力培育一批整车制造和配套产业自主品牌,推动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主要目标积极推进整车产品规模化、重要部件本地化、关键技术自主化、产品应用多样化,至2012年,初步建立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品牌产品为支撑的研发、制造、售后服务体系,初步形成部分类别重点整车和重要部件国内领先优势。

产业初具规模。

至2012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销售收入力争突破200亿元,整车生产能力达6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汽车产量的比重达5%左右。

结构比较协调。

至2012年,新能源汽车整车协同发展,乘用车达5万辆,客车达1万辆。

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辅件等关键部件和电解液、储氢材料等专用材料加速发展,销售收入达100亿元,实现三年翻一番。

创新取得突破。

以企业为主体,加快建设各类研发平台,力争至2012年,各类新能源汽车研发机构达40个(其中国家级和省级研发机构达20个),科研人员达1000人,授予发明专利累计达100项。

市场加速拓展。

充分利用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政策机遇,既拓展国际市场,又开拓国内特别是省内市场,积极引导消费倾向,努力扩大公众消费需求,为产业持续发展创造必备的市场条件。

至2015年,初步形成比较完备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应用、服务体系,形成15万辆整车生产能力和具有国内一流技术与明显竞争力的关键部件产业体系。

(三)发展原则坚持原始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相结合。

把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放在突出位置,以现有新能源汽车骨干企业为基础,大力支持自主研发、联合开发,积极支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集成创新,积极探索和实施具有地方特色的技术创新机制和激励措施,逐步形成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

坚持整车发展与关键部件技术突破相结合。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积极推动和加强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关键部件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以整车带动部件,以部件促进整车,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与配套设施完善相结合。

积极争取符合条件的城市列入国家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

结合城市规划调整和新城区、开发区建设,布局和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加气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为新能源汽车进入公众消费市场创造良好环境。

坚持企业自主发展与政府政策扶持相结合。

积极落实新能源汽车的政府采购和补贴政策,加快实施《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江苏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享受贷款贴息、投资补助和研发支持。

三、重点任务(一)发展重点产品以城市公共交通为重点,加快开发新能源客车。

以国家示范推广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为契机,充分利用现有客车企业研发制造基础,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电动、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天然气大中型客车,完善制造工艺,形成中等规模批量生产供应能力。

以家庭和出租行业为重点,加快开发新能源乘用车。

主要依托现有企业,加强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充分利用上汽集团、东风汽车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整体优势和研发成果,加快发展纯电动乘用车。

积极支持有关企业争取国家认可新能源汽车生产资格,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主要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实现出租汽车“新能源化”。

以各类园区用车为重点,加快开发新能源专用车。

根据风景区、开发区、高校园区和工业园区的特点,积极研发新能源观光客车和区内短途交通客车。

围绕市政、邮政、电力等特种公用行业需要,加快发展纯电动、混合动力轻型商务专用车。

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电动微型车以及其他特定场地新能源专用车。

围绕节能减排、降低噪音,以各类景区、园区为重点,率先示范应用新能源专用车。

以增强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加速发展配套产品。

充分利用关键部件发展基础,坚持一手抓整车研发,一手抓部件提升,提高本土配套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围绕近期发展混合动力车、长远发展纯电动车的目标,积极培育壮大骨干企业,突出发展高性能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形成2-3个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小巨人”企业。

促进驱动电机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传统电机企业转型,逐步确立行业领导地位。

以电转向、电空调为重点,加速发展车用附件。

积极发展电池阴极、阳极、电解液和第2代储氢合金等专用材料,促进发展电池制造专用装备。

(二)开发关键技术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力度,增加技术积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