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二+必修三部分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我国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国家的性质又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4、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5、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1)广泛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广泛。
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6、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7、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人民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统治阶级的民主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8、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2)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3)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10、如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①扩大社会主义民主②实行依法治国③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④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⑤改善民生,推进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1、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
2、政治权利和自由: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③监督权
4、政治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它权利的重要保证。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依法统一原则。
①我国权利与义务是统一、二者不可分离。
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②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③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三、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
1、政治生活中的信念:崇尚民主和法制。
2、政治生活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
1)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2)需要学习政治知识3)贵在实践。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一、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1、各种选举方式的区别
选举方式含义优点缺点
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2、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决定。
3、选举方式选择依据:社会经济制度、国家性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物质生活水平,公民文化水平
4、选民参加民主选举的素养,即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5、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项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6、怎样行使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7、只有每个人都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投出自己的一票,才能选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真正实现民主选举的预期目的。
二、民主决策:做出最佳的选择
1、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市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2、民主决策方式: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使决策反映社情民意
2)专家咨询制度专家学者李由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
3)社会公示制度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市民与参加民主决策前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4)社会听证制度队同公民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听证会决策机关拟定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听证的目的是为了决策利民
3、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不同方式直接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4、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重大意义:
①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决策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科学性,避免决策片面性。
②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同时,参与民主决策的实践,也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
三、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1、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自己的事情,使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2、村民委员会,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3、村民自治的内容:
①自己选举当家人,使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
②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和管理。
③村民自制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使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行为,用民主办法管理村里事务的有效途径。
④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
居民委员会
4、居民委员会,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
5、作用: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6、《中国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干部有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和质询。
7、意义: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微观反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8、以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四、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1、民主监督方式:
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
相同点①都是实行民主监督的方式,在民主监督中发挥重要作用
②意义: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③不论哪种方式,都要遵守法律法规,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
2、公民行使监督权时: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负责任地实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力,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一、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1、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3、政府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
4、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帮助,监督政府行为,使我们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二、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1、宗旨: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2、原则: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1..政府依法执政的原因
1)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2)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权威
3)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5)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原则
2、如何依法行政?
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2)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
3)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5)处理好权责关系,做到①有权必有责②用权受监督③侵权要赔偿
6)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二、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1、权力监督的必要性
1)权力是把双刃剑。
2)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3)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①切实保障广大人民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真正约束掌权者行为;
②要实现国家政治生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掌权者办事具有可遵循的统一规范,确保权力按法律行使,合理运行。
4)行政监督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群众通过法定渠道(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府内部(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等。
5)国家性质,政府性质
2、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
1)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2)防止滥用职权,保证清正廉洁;
3)更好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决策;
4)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3、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制政府的基本要求。
4、如何树立政府权威?
1)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保持和谐关系
2)要有良好的业绩
3)重品行,做表率,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1、人民代表大会
性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职责: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其它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
2、人大代表
产生:由民主选举产生。
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权利:提案权,表决权,质询权,审议权
义务:①协调宪法和法律的实施②听取反映人民权重的意见和要求
③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地位: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实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关系:地方上,划分中央和地方两个国家机构,发挥两个积极性
同其他国家机关:一府两院由其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
同人民:代表有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为什么要坚持?
①优越性: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业和民族团结。
②国家性质③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为何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①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④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
1)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2)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3)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①科学执政: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依法执政时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②民主执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③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化法制化规范化。
二、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
2、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于党在新世纪新阶段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三个代表”
①内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a、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b、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创造性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③地位: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④关键:坚持与时俱进。
⑤核心:坚持党的先进性。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5、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试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6、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的执政权力来自人民,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广大人民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7、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民主党派的性质: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它们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形成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①形成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②政治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政权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4、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优越性
①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②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③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④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宗教政策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①民族团结
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原则。
②共同繁荣
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2、三原则的关系?
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3、怎样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我们应该珍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
(2)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3)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
(4)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付诸行动。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机关。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①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②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6、我国的宗教政策有哪些?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有政策(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4)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7、弘扬科学精神的原因?怎样弘扬科学精神?
原因:(1)我国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也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坚持不懈地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
(2)中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振兴中华的光荣历史使命。
怎样(1)我们要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2)不断提高科学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创造美好人生。
8、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含义、原因、要求、根本特点?
含义:就是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原因:(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2)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越发展,民主也越发展。
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
要求:(1)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建设政治文明涉及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等方面,是一个广泛的系统工程。
(2)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这是我国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9、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1、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义务。
2、国际组织的作用?
①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②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③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
3、联合国的宗旨、原则、作用?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作用:①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②局限性:如何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面临诸多挑战,改革任重道远。
4、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发挥重要作用。
5、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
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①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既存在某些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和对立
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可能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
至冲突。
③由于各国的国家性质与追求的国家利益不同,执行的对外政策不同,国家间矛盾和利益交织,
使国际关系纷繁复杂。
影响因素:国家力量
①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是含为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
③是衡量一个国家杂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
6、为何要坚决维护我国的利益?
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
②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③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际礼仪,并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7、和平问题的影响因素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2)民族、宗教矛盾,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3)西方国家对这些纠纷插手和利用(4)国际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
8、怎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
(1)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改变旧的国际秩序
(3)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9、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内容?
(1)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3)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
(4)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