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案公开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案公开课
《点到直线的距离》教课设计
教课目的
(1)知识与技术:让学生起码掌握一种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点到直线
的距离公式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育学生察看、思虑、剖析、概括等数学能力;数形联合、综合应
用知识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能力和由特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勤劳思虑、勇于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引学生用
联系与转变的看法看问题,在团队合作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成功的体验。
教课要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及公式的应用
教课难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
教课方法:启迪指引法、议论法
学习方法:任务驱动下的研究性学习
教课工具:计算机多媒体、三角板
教课过程:
一、创建情境、提出问题
多媒体显示实质的例子:
如图 , 在铁路的邻近 , 有一大型库房,现要修筑一公路与之连结起来,那么如何设计能
使公路最短?
库房
铁路
这个实质问题要解决,要转变成什么样的数学识题?学生得出就是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师提出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并板书写课题:点到直线的距离。
二、师生互动、研究新知
,y )和一条定直线l: Ax+By+C=0,教师:假设在直角坐标系上,已知一个定点P( x
0 0
那么如何求点P 到直线l的距离d?请学生思虑并回答。
学生:先过点 P 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 Q,则 |PQ| 的长度就是点P 到直线l的距离d,将点线距离转变为定点到垂足的距离。
接着,多媒体显示以下 2 道题 ( 试试性题组 ) ,请 2 位学生上黑板练习(其他学生在下边
自己练习,每做完一题立刻讲评)
(1) 求 P( x0 ,y 0)到直线l: By+C=0( B≠ 0)的距离d;(答案:d y0 C )B
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案公开课
(2) 求 P( x0 ,y 0)到直线l: Ax+C=0( A≠ 0)的距离d;(答案:d x0 C
)A
第( 1)、( 2)题固然含有字母参数,但因为直线的地点比较特别,学生不难得出正确结论。
教师:依据以上 2 题的运算结果,你能获取什么启迪?
学生:当直线的地点比较特别(水平或竖直)时,点到直线的距离简单求得,多媒体显示并板书:
l
l
当A 0时, l : By C 0, PQ y0 y Q y0 C By0 C B B
当B 0时, l : Ax C 0, PQ x0 x Q x0 C Ax0 C A A
教师:当 AB 0 时,那么,而当直线是倾斜地点时,l : Ax By C 0,此时直线
含有多个字母则较难;, 固然有一些思路,但详细操作起来因计算量很大难以得出结果。
点
到直线的距离有没有运算量小一点的推导方法呢?我们能不可以依据方才的第
(1)、( 2)的启迪或许是从前学过的方法的启迪,借助水平、竖直情况和平面几何知识来解决倾斜即一
般状况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议论
学生们踊跃商讨;教师往返巡视,回答各研究小组的咨询
教师依据学生提出的方案,采集思路。
y
思路一:利用定义
①求垂线 PQ的方程(由 PQ⊥l以及直线l的斜率可知垂线PQ的斜率,点斜式)
②求交点 Q坐标(联立方程组求解)Q
③两点间距离公式O 上述方法固然思路自然,可是会碰到一只拦路虎——运算较为繁琐。
P(x0 ,y0) x
(思路一)解:直线PQ : y y0 B
x x0 , x x0,即 Bx Ay Bx0 Ay 0 A
由Bx Ay Bx0 Ay0
, x Q
B2 x0 ABy0 AC Ax By C 0 A2 B 2
x Q x0 B2 x0 ABy 0 AC A2 x0 B 2 x0 A Ax0 By0 C A2 B 2 A2 B 2
y Q y0 B
x x0 B
Ax
0 By0 C
A A2 B2
d x Q x0 2 y Q y0 2
1
A 2
B 2 Ax0 By0 C
Ax0 By0 C
A2 B2 A2 B2 教师评论:此方法思路自然,但运算繁琐。
假如没有小组想到此外一种思路,教师持续提出问题:依据过去求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图形结构方法,求线段长度能够结构图形吗?什么图形?如何结构?
思路二:利用直角三角形等面积法
如图,设A≠ 0, B≠ 0。
指引过程:
①点 P 的坐标的意义。
②过 P 分别作 x 轴、 y 轴的垂线。
③组成三角形,转变为求直角三角形高的问题。
④假如知道面积和底边,就能够求出高。
此刻
要求 RP、 PS、 SR的长度。
⑤两点间距离公式,转变问求R、 P、 S 的坐标。
多媒体显示、师生一同推导:
(思路二)解:设P x0 , y0 , Q x Q , y Q,R x R, y0 , S x0 , y S
Ax R By0 C 0 , x R By
C
; Ax0 By S C 0, y S Ax0 C
A B
RP x0
Ax0 By0 C x R A
PS
y 0
y S Ax 0 By 0 C
B
由 PQ
RS
PR PS , PQ
PR PS RS
而 RS
2
2
Ax 0 By 0
A 2
B 2
RP
PS
C
A 2
B 2
Ax 0
By 0 C B
2
A 2
PQ
AB
Ax 0 By 0 C
A 2
B 2
思路三:未来能够为利用三角函数、不等式、向量等方法求解。
各小组同学都运用了不一样的解法, 此类题解法灵巧多样,同学们要注意选择适合、最优的方法来解题,以便获得最正确成效。
说明:学生只初略学习了三角函数、不等式、向量等未学。
假如学生没有想到思路三,教
师提示做课后思虑作业题目。
教师发问: ①上式是由条件下 当 AB 0时 得出,对当A 0,或 B 0时 建立吗? (建
立) 1. 当 A=0, B 0 时, l : By C 0
此时,直线为: y
C 直线为平行于 x 轴(或重合于 x 轴)的直线
,
B
则: PQ
PS y 0
(
C y 0
C By 0 C Ax 0
By 0 C ) B
B
A 2
B 2
B
2. 当 A 0, B=0 时, l : Ax C
此时,直线为: x
C y 轴(或重合于
y 轴)的直线
,直线为平行于
A
则: PQ PR
x
C
x C
Ax 0 C
Ax 0 By 0 C
0 (
)
A 0
A A
A 2
B 2
②点 P 在直线 l
上建立吗?(建立)
③公式结构特色是什么?用公式时直线方程是什么形式?
由此推导出点 P(x 0, y 0) 到直线 l :Ax+By+C=0距离公式:
Ax 0By0 C
d合用于随意点、随意直线。
A2B2
三、变式训练、学会应用
练习 1 ( 学生登台展现)
1.求点 A( -2 ,3)到直线 3x+4y+3=0 的距离。
2.求点 C( 1, -2 )到直线 4x+3y=0 的距离。
3.点 P(-1,2) 到直线 3x=2 的距离。
4.点 P(-1,2) 到直线 3y=2 的距离。
5.点 A(a,6) 到直线 x+y+1=0 的距离为 4,求 a 的值。
练习选择:平行坐标轴的特别直线,直线方程的非一般形式。
练习目的:熟习公式结构,记忆并简单应用公式。
教师重申: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娴熟掌握才能在解题时应付自如。
四、拓展延长、升华提升
例 1: 已知点 A(1,3),B(3,1),C(-1,0),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解:设 AB边上的高为h,则S ABC 1 | AB | h ,
2
| AB| (3 1)2 (1 3)2 2 2 ,
AB 边上的高为h 就是点C到AB的距离,
AB 边所在直线方程为 : x y 4 0 .
点 C( 1,0) 到直线 x y 4 0 的距离
| 1 4 0 | 5 h
12 .
12 2
1
2 2 5
5 .
所以, S ABC
2 2
五、当堂检测
1.点(3, m)到直线 l : x 3y 4 0的距离等于 1,则 m等于 ( )
A. 3
B. 3
C. 3
D. 3或
3 3 3
2.若点 P(x, y) 在直线 x y 4 0上, O是原点,则| OP |的最小值是()
A. 10
B.2 2
C. 6 D .2
六、学生小结、教师评论
1.知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及其运用。
2.思想方法
转变:将点线距离转变为定点到垂足的距离;等积法将其转变为直角三角形中三极点的距。
离数形联合、特别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七、课外练习稳固提升
①课本习题 3.3A 组第 8,9 题;
②总结写出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多种方法。
八、板书设计
点到直线的距离
1. 两种特别状况
2. 一般状况
当 A=0, B 0 时,l : By C 0 AB 0 时,l : Ax By C 0
当 A 0, B=0 时,l : Ax C 0 思路一:按定义
思路二:等面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