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眼睛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奇的眼睛》说课稿
沙文中学邓叶花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沪科版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6节《神奇的眼睛》。我说课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神奇的眼睛"一节安排在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后,这样安排符合初二学生的认识规律。在学习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了解了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由浅到深,同时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并且神奇的眼睛解释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也唤起学生对眼睛爱护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节教材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眼睛结构
②了解眼睛如何看清物体
③知道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分析、归纳和口头表达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眼睛的神奇,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护眼意识
②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了解眼睛如何看清物体
②知道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难点:引导学生探究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二、媒体运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本节课是以探究为主,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规律,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根据本节课特点,我采用实验探究和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模式。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经学习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同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较强也为上好本节课打下基础。
四、教学程序的设计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程序设计有如下五个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了解眼睛如何看清物体
(三)探究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四)应用新知解释现象
(五)巩固评价,形成能力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通过让学生倾听2008年残奥会盲人歌手杨海涛的《天域》及他在演唱结束后的深情独白导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以及对眼睛的爱护意识。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二)新课教学
讲解新课:
本部分内容又分为4个环节
1、眼睛的结构
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重新温习眼睛的结构,在与之前学过的凸透镜重新规律作类比,知道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而视网膜则相当于光屏。
2、眼睛如何看清物体
我先引导学生思考"眼睛如何看清物体",在做演示实验:在气球中加水当做晶状体,而两手相当于睫状体,演示眼睛看远处及近处时晶状体的收缩情况,在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凸透
镜成像规律,引导学生了解眼睛看清物体的原理。
3、探究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眼疾,关注人们最常见的近视眼和远视眼,引导学生探究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一教学难点。
4、引导学生关注,爱护眼睛。
(1)播放动漫视频:不注意用眼的危害
(2)生活中引起近视眼、远视眼的原因
(3)怎样保护眼睛?
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说说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保护眼睛,不然会有哪些危害。这样设计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堂小结:采用学生回忆反思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以及科学的实验探究方法。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力求突出重难点,脉络清晰,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本课的思考与设计,如有疏漏和不当之处,还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