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 (共43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姓制度
①产生:
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内部逐渐产生不同等 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称为“种姓制度”。
②内容:
嘴 手 腿 脚
原 人(梵天)
婆罗门
(第一等级) (掌管祭祀)→祭祀贵族
刹帝利
统治阶级
(第二等级)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国王、官吏、武士
吠舍
(第三等级) (向国家纳税供
被统治阶级
养第一、二等级)
尽管自印度独立以后,废除了种姓 制度,印度宪法文规定不准阶级歧视, 但是种姓制度对今天的印度社会特别 是印度农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响。
2008年5月,印度拉贾斯 坦邦过半城镇爆发种姓民众 展开的暴力示威,有37人在 暴乱中丧生。
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省 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 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 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 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 水灾当中。
知识结构
早期人类文明大都发源于大河流域的原因有哪些?
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环境相同 之处
影响
中国
黄河、长江
埃及
尼罗河
西亚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印度
印度河、 恒河
大河流域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宜于农耕
最早出现农业,农业发达;最早出现国家,出现奴隶制文明; 使亚非成为最早出现统一国家的地区
①大河流域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较富; ②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 ③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的种 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这也 说明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比较强。
D、《天方夜谭》
5、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等级
B 制度,所以(
)
A、宣传种姓制度
B、宣传“众生平等”
C、倡导刻苦修行
D、号召削弱王权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地位最高
④种姓制度的特点
a.种姓界限森严;
原因
杀害婆罗门 处罚最重, 杀害首陀罗 处罚最轻。
b.种姓职业世袭;
c.不同种姓的人不能 通婚。
地位最低
等外级
贱民(最不可接触者)
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
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对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实质的认识:
• 是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是奴隶主阶 级对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的 社会制度,是阶级分化的具体表现。 是为保护奴隶主特权的等级制度,是 贵族统治的工具。
菩提树
相传佛陀就在这棵菩提树下悟道六年
佛陀说法
佛陀坐像
前3世纪阿育王基本统一, 宣布佛教为国教。
6、佛教的基本教义
a、佛教提出“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针 众
对b、社它会认矛为盾人激的化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等的”世
人有欲望,因此宣扬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 级社 苦修行,才能达到“极乐世界”。(针对百姓生活苦难)剥望削而
早期佛教承认种姓制,但是不信奉婆罗门的神, 社会基础: 尤其反对婆罗门在政治上的特权地位,因此得到
刹帝利和一些吠舍富人的支持,也符合印度劳动 人民的切身利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教人消灭欲望,忍耐顺从, 劳动人民的 以求进入极乐世界,这对渴望解除苦难的劳动人 精神寄托: 民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A、日耳曼人 B、雅利安人
B
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安人
D、苏美尔人
2.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
D 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 A、 B、 C、 D
3.印度种姓制度中,农民、牧 民、手工业者、商人属于( )
A、吠舍
B、刹帝利 C、首陀罗
A
D、婆罗门
4.下列与古代印度文明
无关的是(
)
D A、种姓制度
B、阿拉伯数字
C、佛教
位的
7、佛教的弘扬与传播
人民
等”
(1)时间、人物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
来安
(2)传播方式:对印度佛经的翻译和注释 建佛寺、造佛像、立佛塔
传入中国的时间是西汉末年,大规模传播是东汉时期。
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是——白马寺
莫 (3)佛教传播路线
高 窟
云
岗
石 窟
印度
中亚 中国 朝鲜半岛、 日本
傣族地区以及锡兰(今斯
通过一个表格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
古代文明 古代埃及 古代两河流域 古代印度
重要河流
尼罗河
幼发拉底河, 印度河, 底格里斯河 恒河
地域范围 今埃及
今伊拉克
今印度,巴 基斯坦等
政治特色 法老专制统治 王朝更替频繁 种姓制度
文字名称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文明成果
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 佛教,种姓
典》
制度
1.入侵古代印度并征服当地居民, 逐渐建立起一些小国的是( )
1、气候类型——极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属 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2、水文——河流(印度河和恒河)定期泛滥, 土壤肥沃
印
·
度 河
·
恒河
文明古国 河流特点 气候
土地
古代印度
流量丰富 定期泛滥
温暖湿润 雨量丰富
土壤肥沃
衰落
强盛
国家 出现
早期文明
外来民族侵扰
孔雀王朝时期 约前324-前187
公元前1500年, 雅利安人入侵 约公元前23世 纪—前18世纪
首陀罗
(第四等级)
③种姓制度中各阶层的职责和义务
等级名称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社会阶层 祭司贵族
职责和义务 掌握神权
国王、官吏、武士 把持国家军政大权
农牧民、手工业 者、商人
向国家纳税;向神 庙上供;供养第一、 二等级
被征服者、贫困破 产失去土地的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 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 役,从事最低贱的职 业
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它所宣扬的“忍耐顺从” 统治者拥护: 有利于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因此被统治者所接受,
并大力提倡。
请列举一些生活中关于佛教文化 的词语吗?
临时抱佛脚 普渡众生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涅槃重生
口头禅 四大皆空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借花献佛
……
佛教发展
分类 经典 节日
二.古代印度文明的发展历程
1.早期文明
哈拉帕
(1)时间:公元前 23世纪-前18世纪
(2)地点:印度河
流域。
摩亨佐·达罗 (3)代表:哈拉帕 和摩亨佐·达罗
这些文明一度繁荣,后因不明原因衰亡而长期不为人所知。
摩亨佐·达 罗城市遗址
摩亨佐·达罗 的排水沟
摩亨佐·达罗城 中的大浴池遗址
摩亨佐·达 罗的深井
曾被称为“土匪女王”的 普兰·黛维因为在低种姓 人群中颇有影响而曾当选 议员。2001年7月25日, 她遇刺身亡。
种姓制度
贫富悬殊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种姓制度引发暴乱不断
种姓制度不但在当时激化了社会矛盾,而且对印度后来的社 会发展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尽管自印度独立以后,废除 了种姓制度,印度宪法文规定不准阶级歧视,但是种姓制度 对今天的印度社会特别是印度农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响。
⑤影响:
a.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激化了社会矛盾。 (消极) b. 使印度人产生安于现状的平和心态,有利于维持统 治,维持社会安定。(积极) c.总之,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民族文化、民族心 理产生深刻的影响。 d.种姓制度虽已废除,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种姓制度
影响
严重地阻碍古代印 度社会的发展
四.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佛教产生的背景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种 姓制度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满,反对婆罗门特权的 情绪不断高涨。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2、时间地点 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3、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
4、释迦牟尼的意思 释迦族的圣人
5、佛教经典 统称《大藏经》
释迦牟尼的故事
小乘佛教(不拜偶像、自我超渡);大乘 佛教(尊奉如来、崇拜偶像,普度众生) 。三大教派: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 佛教
《金刚经》、《大悲神咒》、《般若 波罗密多心经》、《大藏经》、《华 严经》等
佛祖释迦牟尼:浴佛节(农历四月初八, 纪念释迦牟尼佛诞辰)、涅槃节(农历二 月十五,纪念释迦牟尼佛逝世)等
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你 知道有哪些吗?
“阿拉伯数字”、佛教、种姓制度。
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首创,因为 阿拉伯人将这种数字改进并传播到全 世界,所以得名为阿拉伯数字。
4.衰落:外来民族侵扰
古代印度的佛像艺 术对中国影响巨大, 如云冈石窟、龙门 石窟、敦煌莫高窟 等都深受印度佛像 艺术的影响。
龙
里兰卡)、缅甸和泰国等
门
石
窟 作用: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对
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仰 光 寺
佛教传播
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 大同云岗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中国古代佛教四大名山
玄奘取经
山西五台山-文 浙江普陀山—
殊菩萨
观音菩萨
四川峨眉山—普 贤菩萨
安徽九华山— 地藏菩萨
(4)佛教迅速发展和传播的原因
1、说一说古代两河流域的“两河”指什么?
2、说一说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文明成就。
3、说一说《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内容、 目的及其意义。
第3课时
泰姬陵
摩亨佐·达罗城遗址
种姓制度
一.古代印度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古印度
现今印度
地处南亚次大陆,濒临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 北回归线横穿印度北部。
(南亚次大陆指的是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地区)
2.奴隶制国家出现
(1)时间: 公元前1500 年左右 (2)建立者: 雅利安人入 侵,建立起 奴隶制小国。
雅利安人是说印欧语 的白种人。最初生活在黑 海附近,以游牧为生。
公元前14世纪到公元 前10世纪,雅利安人的逐 步占有印度河、恒河流域, 征服了该地区原有的土著 居民(达罗毗荼人),取代 了印度原有文明。公元前 14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被 称为“吠陀时代”。
征服者称自己是“雅 利安人”,意为“出身高 贵的人”。
3.强盛:孔雀王朝统治 时期
阿育王(Asoka)是印度 孔雀王朝君主(公元前273~ 前236年在位)。阿育王之名 可意译为“无忧王”,是孔雀 王朝第三任国王。
古代印度鼎盛时期有哪些表现?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 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1)除半岛最南端外,印 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2)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 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 心城市。 (3)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 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 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