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第三次调研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第三次调研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关于信息与能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能是可再生能源,可循环利用,因此不需要节约水资源
B.焚烧秸秆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能源,因此要大力禁烧秸秆,加强秸秆的综合利用和开发
C.北斗卫星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从而提供导航和通信服务
D.核电站一旦发生泄露,将产生严重的危害,所以必须制定严格的安全标准和规范
A
【解析】
【分析】
(1)从水资源存在危机进行分析;
(2)秸秆燃烧会浪费能源,污染环境;
(3)卫星通信实际上是微波通信的一种,是利用卫星做微波通信的中继站,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4)核电站主要利用核裂变的可控链式反应来发电的,核废料因具有放射线,故必须慎重处理.
【详解】
A.水能是可再生能源,可循环利用,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污染严重,因此需要节约水资源,故A错误;
B.秸秆燃烧会浪费能源,污染环境,因此要大力禁烧秸秆,加强秸秆的综合利用和开发,故B正确;C.卫星导航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C正确;
D.核电站发生泄漏时产生的核辐射会对人和生物造成伤害,核废料有放射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必须制定严格的安全标准和规范,故D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了卫星通信、能源分类、核能利用、能源利用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熟练掌握各项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是人类眼睛可以看见的一种电磁波
B.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来遥控的
C.当前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聚变来获取核能的
D.原子核是由质子与电子组成的
A
【解析】
【详解】
A、根据电磁波谱可知,可见光是一种电磁波,故A正确;
B、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故B错误;
C、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发生链式反应时释放的大量能量来发电的,这一过程是可以人为控制的,故C错误;
D、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故D错误。
3.下列四种常见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春天,清晨河面上淡淡的白雾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
C.深秋,早晨的地面上出现白霜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A
【解析】
【详解】
A.春天,清晨河面上淡淡的白雾,由于清晨温度低,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小水珠,故A符合题意;
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是水分蒸发了,属于汽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深秋,早晨的地面上出现白霜,是水蒸气的凝华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冰升华直接变成了水蒸气,故D不符合题意.
选A.
4.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两次拉着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两次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其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功率分别为P1、P2,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F1>F2P1>P2B.F1<F2P1<P2
C.F1=F2P1<P2D.F1=F2P1>P2
D
【解析】
【详解】
由图像知道,木块两次都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拉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又因为两次拉着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所以滑动摩擦力相等,即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F1=F2;由图象知道,第②次的运动速度v 较小,由P=Fv知道,在当拉力相等时,速度越大,拉力的功率越大,所以,P1>P2,故选D.
5.小明同学利用圆珠笔杆、钢丝、细绳制成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用其匀速提重1.2 N的重物,拉力F=0.25 N,5 s内重物被提起0.5 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绳子自由端移动了3.0 m
B.提升重物过程中的有用功是0.6 J
C.拉力的功率为0.3 W
D.若只增加重物所受的重力,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增大
C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滑轮组的物重是由6段绳子承担;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6h=6×0.5m=3m,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提升重物过程中的有用功W有=Gh=1.2N×0.5m=0.6J,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总功W总=Fs=0.25N×3m=0.75J,拉力的功率P=
0.75J
5s
W
t
总=0.15W,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主要是物重的大小和动滑轮的重力的大小,动滑轮的重力不变,增加重物所受的重力,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增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6.公共场所要“轻声”说话,课堂发言要“大声”回答问题.“轻声”和“大声”描述的是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B
【解析】
【分析】
【详解】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在听觉上为声音的粗细,故A错误;响度是声音的大小,轻声和大声是声音的大小,指响度,故B正确;音色是声音的特色,用来辨别,故C错误;声速是声音传播的快慢,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故D错误.
7.甲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6×105Pa.现将甲物体用细绳挂在轻质杠杆的A端,杠杆的B端悬挂乙物体,如图所示,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甲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2×105Pa,已知:乙物体的质量为2kg,AO:AB=1:4,g取10N/kg.要使甲物体恰好被细绳拉离地面,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甲物体的底面积应小于25210m -⨯
B .甲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只需减少10N
C .杠杆B 端所挂物体的质量至少增加2kg
D .可以移动支点O 的位置,使OA :OB=2:9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乙物体的重力G 乙=m 乙g=2kg×
10N/kg=20N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 A l OA =G 乙l OB ,细绳对A 端的拉力:F A =OB B OA l G l =20N×411
-=60N ,绳子拉力处处相等,细绳对甲的拉力也为60N ,甲对地面的压力△F 减少了60N ,△F=F 1-F 2=p 1S-p 2S ,数据代入:60N=6×
105Pa ⨯S-2×105Pa ⨯S ,解得:S=1.5×10-4m 2,则甲的重力G 甲=F 1=p 1S=6×105Pa×1.5×10-4m 2=90N ;甲物体恰好被细绳拉离地面时,甲对地面的压力为0,A 端受到的拉力等于甲的重力:
A 、增大或减小受力面积只能改变压强,不能改变物体甲对地面的压力,故A 不符合题意;
B 、甲对地面的压力为F 甲=G 甲-△F=90N-60N=30N ,甲物体恰好被细绳拉离地面,压力还要减小30N ,故B 不符合题意;
C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G 甲l OA ='OB G l 乙,'G 乙=00A B G l l 甲=90N×13
=30N ,杠杆B 端所挂物体的质量至少增加△m=G g n 乙=302010/N N N kg
-=1kg ,故C 不符合题意; D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G 甲'OA l =G 乙'OB l ,则''20N 290N 9
OA OB l G l G ===乙甲,D 符合题意. 8.下列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做功多的机器机械效率一定高
B .功率小的机器做功慢
C .机械效率高的机器功率一定大
D .功率大的机器做功时间一定短
B
【解析】
【详解】
A.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与做功的多少无关,故A错;
B.功率反映做功的快慢程度,所以功率越小,做功越慢,故B正确;
C.机械效率与功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故C错;
D.功率大的机器如果做的功非常多,做功时间也不一定短,故D错.
9.如图,下列对图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A.当a为路程b为运动时间,甲表示该物体正在做加速运动
B.当a 为速度b为运动时间,乙表示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C.当a为质量b为体积,甲说明该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D.当a为温度b为加热时间,丙表示晶体的凝固过程
C
【解析】解答:A. 当a为路程b为运动时间,甲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A错误;B. 当a为速度b为运动时间,乙图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物体以一定速度做匀速运动。
故B错误;C. 当a为质量b为体积,甲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故C正确;D. 当a为温度b为加热时间,丙是一条随加热时间降温的图线,而晶体凝固时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根据图象中图线的形状,得出纵坐标与横坐标之间的关系,对应有关物理规律,确定正确的选项。
10.现代建筑业出现一种新型材料,这种材料低于15℃时为固态,在15℃时开始熔化,超过40℃时完全熔化.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均匀混入水泥等材料中,制成地板或墙板,用于昼夜温差变化大的地区修筑房屋.下列温度时间图象中,能表示这种材料凝固过程的图象是()
A.B.C.D.
D
【解析】由于墙内混入非晶体材料,所以它在凝固的过程中,不会有固定的凝固点,它的温度会持续下降.A 是晶体熔化图象,B是非晶体熔化图象,C是晶体凝固图象,D是非晶体凝固图象.
故选D.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1.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甲物体重5N,乙物体重3N.甲、乙均保持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及绳的重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受到绳的拉力小于乙受到绳的拉力
B.乙受到的重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甲对地面的压力为2N
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
BCD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乙处于静止状态,则乙受到绳的拉力等于其重力;这两个滑轮均为定滑轮,不能改变力的大小,且不计弹簧测力计及绳的重力,故绳对甲的拉力也等于乙的重力,即甲受到绳的拉力等于乙受到绳的拉力,故A错误;
B.乙静止,处于平衡状态,乙所受合力为零,所以乙受到的重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C.甲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这三个力是平衡力,所以支持力=﹣=﹣=;支持力和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所以甲F G F
5N3N2N
甲
支拉
对地面的压力为2N,故C正确;
D.乙由于自身的重力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了一个向右的3N的拉力,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挂钩一端受到的拉力,则测力计的示数等于3N,故D正确;
12.有人设计了一种太阳能汽车,车上有两个大气囊,第一阶段气囊从前面的开口处吸入空气,利用太阳能将其加热,第二阶段加热后的热空气从后面喷出,从而推动汽车前进,如图所示.关于这种汽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车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进而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B.第二阶段的能量转化过程和热机的压缩冲程是相同的
C.该汽车是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识使其前进的
D.机械能不能再转化回太阳能说明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
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太阳能汽车工作时,太阳能转化为气囊中空气的内能,热空气从后面喷出对外做功推动汽车前进,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正确;
B. 第二阶段加热后的热空气从后面喷出,内能转化为汽车的机械能;热机的压缩冲程活塞向上运动,活塞对燃料混合物做功,使得燃料混合物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因此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
C. 太阳能汽车前进时,热空气从后面喷出,对周围的空气施加向后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周围的空气对汽车产生向前的推动力,故C正确;
D. 由于能量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太阳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而机械能不能再转化回太阳能,故D正确.
13.如图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司南能够指南北是利用了磁体受地磁场的作用
B.孔明灯在上升过程中,只受重力
C.紫砂壶属于连通器
D.正在发声的编钟一定在振动
ACD
【解析】
【详解】
A、地磁场能对地球附近的磁体产生磁力,所以司南能够指南北是受地磁场的作用。
故A正确;
B、孔明灯在上升过程中,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浮力大于重力。
故B错误;
C、茶壶的壶嘴和壶身上端开口,底部相互连通,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
故C正确;
D、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所以发声的编钟一定在振动。
故D正确。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14.有甲、乙两只灯泡,甲标有“15V 1.0A”字样,乙标有“10V 0.5A”字样.现把它们串联起来,则该串联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高电压为(不考虑温度对灯泡电阻的影响)___________V ;若将两灯泡并联,则干路中最大电流为_________A.
17.5 1.17
【解析】
【详解】
由R=U/I,把数据代入可得,甲、乙两只灯泡的电阻分别为15Ω和20Ω;因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所以,把它们串联起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0.5A,则该串联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高电压为:
U=IR=0.5A×(15Ω+20Ω)=17.5V;
因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若将两灯泡并联,电源电压最大为10V,则干路中最大电流为:
I=U/R甲+I乙=10V/15Ω+0.5A=1.17A.
15.如图是同学们根据记录描绘的水的沸腾图象.分析该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且温度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判断当时大气压可能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
不变小于
【解析】
【详解】
由图可见,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在97℃不变,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因为液体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降低,因此当时的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16.小明坐在教室的座位上时,能从黑板上方的电子钟玻璃面内看到两盏日光灯的像,如图甲所示,这是光的_____现象;当他走到讲台前再看钟玻璃面发现像不见了,如图乙所示.那么这两盏灯像的位置_____(选填“改变”或“未改变”),这两盏灯之间是_____联.
反射未改变并
【解析】
【详解】
日光灯在电子钟玻璃表面成像,属于平面镜成像,这是光的反射现象;当他走到讲台前,两盏灯的位置不
变、电子钟的位置没变,所以像的位置未改变;这两盏灯工作时互不影响(若一盏灯灭、另一盏灯还能工作),所以它们之间是并联的.
17.家庭电路中的各用电器之间是_____连接的(选填“串联”或“并联”),它们消耗的电能用_____表测量;标有“220V 25W”字样的白炽灯甲和标有“110V 25W”字样的白炽灯乙,分别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他们的亮度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并联电能相同
【解析】
家庭电路中的各用电器之间是并联连接的,它们消耗的电能用电能表测量.
灯泡的亮度由实际功率决定,都在额电电压下工作时,比较额定功率即可,所以他们的亮度相同.
点睛:本题考查了家庭电路的连接、电能的测量工具,注意灯泡的亮度由实际功率决定,而不是由电流决定的.
18.通常我们说“铝比铁轻”是指铝的________(选填“密度”、“质量”或“体积”)比铁小;一瓶矿泉水,喝掉了一半,剩下一半水的密度将________;某钢瓶内装有氧气,在一次气焊中用去其中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将________ (以上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密度不变变小
【解析】
【详解】
通常我们说“铝比铁轻”是指铝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质量、体积大小无关,一瓶矿泉水,喝掉了一半,剩下一半的密度将不变;原来钢瓶内氧气的质量不变,一次气焊用去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质量减小,而剩余氧气的体积不变,
由 =m
V
可知,剩余氧气的密度变小。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9分)
19.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小灯泡标有“3V 1.5W”的字样,R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小灯泡正常发光:再闭合开关1S,电流表示数为0.6A.求:
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通电lmin,定值电阻R消耗的电能.
(1)6Ω (2)18J
【解析】
【详解】
(1)源电压恒定,小灯泡标有“3V 1.5W”的字样,所以该灯泡额定电压为3V,额定功率为1.5W,根据
P=UI额定电流为:
1.5W
==0.5A
3V
P
I
U
=
额
;根据
2
U
P
R
=可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为:22
(3V)
6
1.5W
U
R
P
===Ω
额
;
(2)电阻R与灯泡并联,所以通过它的电流为:0.6A-0.5A=0.1A; 通电lmin定值电阻R消耗的电
能:W=UIt=3V×0.1A×60s=18J;
20.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台电烘箱,电烘箱的技术参数及设计的简化电路图如下,R1和R2均为电热丝且电阻值恒定.求:
额定电压220 V
正常工作电流
高温档5A
低温档2A
(1)电烘箱在高温档正常工作时每分钟产生的热量.电热丝R1的阻值.电烘箱在低温档正常工作时,R2的功率.
(1)66000J(2)44Ω(3)264W
【解析】
【详解】
由电路图知道,当S1和S2均闭合时,R2短路,电路中只有R1,设电路的功率为P1;当只闭合S1时,R1与R2串联,根据电阻的串联,电路的总电阻R=R1 +R2;由
2
U
P
R
=知道,P1>P2,所以,P1为高温档电功率,P2为低温档电功率;
(1)由表格中数据知道,高温档电路的电流I1 =5A,电压为U=220V,所以,电烘箱在高温档正常工作时,每分钟可产生的热量是:Q=W=UI1t=220V×5A×60s=6.6×104 J;
(2)由表格中数据知道,高温档电路的电流是I1 =5A,电压是U=220V,由欧姆定律知道,电热丝R1的
阻值是:1
1
220V
44
5A
U
R
I
===Ω;
(3)由表格中数据知道,电烘箱在低温档时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2 =2A,由欧姆定律知道,电路的总电阻
是:
2
220V
2A
U
R
I
===110Ω,
由串联电阻的规律知道,R2 =R-R1=110Ω-44Ω=66Ω,
所以,R2的功率是:P2 =I22 ×R2 =(2A)2×66Ω=264W.
21.伴随着“环保低碳、节能减排”的生活新理念,太阳能汽车应运而生.如图所示,车轮与地面的接触总面积为1000cm2,当汽车与人的总质量为1000kg时,该车以54km/h 的速度沿水平直线匀速行驶,受到的阻力为车总重的0.01倍.(g=10N/kg)求该车:
6min行驶的路程;静止时对路面的压强;匀速行驶时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1)5.4km;(2)1×105Pa ;(3)1500W
【解析】
【详解】
(1)汽车6min行驶的路程:s=vt=54km/h×6×1
60
h=5.4km;
(2)汽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G=mg=1000kg×10N/kg=1×104N,受力面积为1000cm2=0.1m2,
汽车对地面的压强:p=
4
2
110N
0.1m
F
S
⨯
== 1×105Pa;
(3)汽车的速度v=54km/h=15m/s,
汽车受到的阻力:f=0.01G=0.01×1×104N=100N,
汽车匀速行驶,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平衡力,则汽车受到的牵引力F牵=f=100N,
匀速行驶时牵引力做功的功率:P=
F s
W
t t
=牵= F牵v=100N×15m/s=1500W.
答:(1)6min行驶的路程为5.4km;
(2)静止时对路面的压强为1×105Pa;
(3)匀速行驶时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是1500W.
五、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22.如图所示,O为支点,在图中A点画出使用该羊角锤拔钉子时最小力F1.
【解析】
解答:(1)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的条件下,当动力臂最大时,动力最小,即最省力.力臂越长越省力,最长的力臂即支点与作用点的连线,然后根据力臂的画法作出垂直于力臂的作用力即可.如图所示:
;
;
23.如图所示,将一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后浸没在水中,此时小球受到的浮力为4牛,细线上的拉力为2牛。
请在图中用力的图示法画出物体所受的重力。
(_____)
【解析】
小球受力平衡,向上的浮力与拉力之和等于小球重力,即小球重力为6牛,作用点在小球重心,方向竖直
向下,重力的图示如下图: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24.回顾实验和探究,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器材电源、导线、开关、两个小灯泡、_____.
过程(1)将灯L1、L2_____联.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_状态,目的是_____.将电流表分别L1、L2_____联,测出通过灯泡L1、L2中的电流,通过L1的电流如图甲所示,请连接测量通过L1电流的实物图.
测出干路电流为0.56A,请方框中
画出测干路电流的电路图,并在乙图中标出L2中电流.
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_____.电流表并断开为了保护电路串
【解析】
【详解】
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要测量电流大小,故用到电流表;
(1)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将灯L 1、L 2并联;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目的是为了保护电路;
(2)电流表与待测电路串联,故将电流表分别L 1、L 2串联,测出通过灯泡L 1、L 2中的电流;要测量通过L 1电流,故电流表待测电路L 1串联,注意电流从电流表正接线柱流入,如下图所示;
(3)测出干路电流为0.56A ,电流表接在干路上,电流表选用小量程,电路图如图;
因分度值为0.02A ,L 1的电流为0.34A ,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则L 2中电流0.560.340.22A A A ﹣,电流表指针如图所示: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点睛】
本题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考查电路连接、画电路图、电流表读数及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25.在探究实验—“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和实验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实验中,玉兰同学对两个实验做了一些对比。
如图1中a、b、c、d所示,玉兰同学在有机透明盒里放入一块海绵和砖块进行实验一的探究过程;如图2中甲、乙、丙所示,玉兰同学在同一水平木板面上进行了实验二的探究过程。
(1)实验一中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可以选用_______两次实验(填序号),可以得出结论,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__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体现。
此处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_。
(2)实验二中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_____,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应选用______(填序号)两次实验,所得的结论是:当受力面积越小时,滑动摩擦力________(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3)玉兰同学对两个实验进行了对比和分析,他发现压力作用效果和摩擦力的共同影响因素是_____。
ad越小转换二力平衡甲乙不变压力大小
【解析】
【详解】
(1)a、d两图都用一块砖来压海绵,砖块对海绵的压力相等,等于砖块的重力,平放和竖放时海绵的受力面积不同,压力的作用效果也不同,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比较a、d两图可知,竖放时海绵的受力面积小,海绵凹陷程度大,由此得出结论,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砖块对海绵的压力可以使海绵发生形变,我们可以通过海绵的形变大小来比较砖块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即应用了转换法;
(2)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与摩擦力平衡,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是否有关,应控制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所以应选用甲乙两次实验;
由图可知,两次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等,即摩擦力相等,因此可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越小时,滑动摩擦力不变,
(3)分析(1) (2)两次实验,可以发现压力作用效果和摩擦力的共同影响因素是压力。
26.小华用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下表是他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根据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f=_____cm。
第4次实验时所成的像是_____的。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第3次实验数据能够说明_____的成像特点。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照相机B.幻灯机C.放大镜第1次实验时,小华将一近视眼镜紧贴在凸透镜的前面,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10 C B远离
【解析】
【详解】
(1)由表中第2次实验的数据,物距等于像距,物像等大,可知,此时u=2f=20cm.则f=10cm.即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2)实验4中物距u=5cm,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选C;(3)第3次实验中,实验2中物距u=15cm,像距v=30cm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答的实像,是投影仪和幻灯机的制作原理,故选B;(4)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如果此时把近视眼镜放在该凸透镜前,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所以要想接到清晰的像,光屏要远离透镜。
【点睛】
(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可求得其焦距.(2)据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根据当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4)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由此分析像距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