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宴饮礼仪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宴饮礼仪
在中国古代,饭、菜的食用有严格的规定,通过饮食礼仪来体现等级差别。

贫民的日常饭食以豆饭藿羹为主,“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有菜肴二十余种。

下面店铺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中国古代宴饮礼仪,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古代宴饮礼仪
《礼记·礼器》记载:“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而民间平民的饮食之礼则“乡饮酒之礼,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

乡饮酒是乡人会聚饮酒之礼,在这种庆祝会上,最受尊敬的是长者。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客至,互致问候,延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以左为上,是为首席。

席中座次,以左为首座,相对者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

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

宴毕,导客人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

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规程。

礼产生于饮食,同时又严格约束饮食活动。

不仅讲求饮食规格,而且对菜肴的摆放也有规则。

早在《礼记》中就有关于宴会食序的记载,先饮酒、再吃肉菜而后吃饭的程序与现在大致相同。

在有十六种菜肴的宴会上,菜肴分别排成四行,每行四个。

带骨菜肴放在主位左边,切的纯肉放在右边。

饭食靠在食者左方,羹汤则放在右方。

切细的和烧烤的肉类放远些,醋和酱类放近些。

葱等佐料放在旁边,酒浆等饮料和羹汤放在同一方向。

如果陈设干肉牛脯等,那就弯曲的在左,挺直的在右。

上菜时,要用右手握持,而托捧于左手上;上鱼肴时,如果是烧鱼,以鱼尾向着宾客;冬天鱼肚向着宾客的右方,夏天鱼脊向着宾客的右方。

宴会有献宾之礼:先由主人取酒爵到宾客席前请饮,称为“献”;次由宾客还敬,称为“酢”;再由主人把酒注入觯后,先自饮而后劝宾客随饮,称为“酬”,这样合称“一献之礼”。

在用饭过程中,也有陈一套繁文缛节。

《礼记·曲礼》记载:"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抟饭,毋放饭,毋流兽,毋咤食,毋啮骨。

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

毋固获,毋扬饭,饭黍毋以箸。

毋嘐羹,毋刺齿,毋歡醢,客絮羹,主人辞不能亨,客歡醢,主人辞以窭。

濡肉齿决,干肉不齿决,毋嘬炙。

卒食,客自前跪,撤饭齐以授相者,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

”这段话的大意是:同别人一起进食,不能吃得过饱,要注意谦让。

如果和别人一起同器食饭,手上不能有汗泽。

不要用手撮饭团,不要把多余的饭放进食器中。

不要猛饮汤汁像流水发出声响。

咀嚼时不要让口中发出难听声音,主人会觉得你是对他的饭食表现不满意。

不要专意去啃骨头,这样容易发出陈不好听的声响,使人有不雅不敬的感觉。

不要把咬过的鱼肉又放回盘中,不要把咬过的骨头扔给狗。

不要专据食物,也不要簸扬热饭使其变冷。

吃黍饭不要陈用筷子,但也不提倡直接用手抓,食饭必得用匙。

不可以大口囫囵地喝汤,也不要调和羹汤。

不要当众剔牙齿,也不要喝肉醢汁。

如果有客人在调和羹汤,主人就要道歉,说是烹调得不好;如果客人喝酱汁,主人也要道歉,说是备办的食物不够。

湿软的肉可以用牙齿咬断,干肉就得用手分食,吃炙肉时不能并在一起吃。

吃饭完毕,客人应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的碟子交给旁边伺候的主人,主人跟着起身,请客人不要劳动,然后客人再坐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