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强化训练“文言文基础”B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根底〞配套检测
B 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刘秀至郾、定陵,悉发诸营兵。

诸将贪惜财物,欲分兵守之。

秀曰:“今假设破敌,珍宝万倍,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秀与诸营俱进,自将步骑千余为.前锋,去大军四五里而陈.。

寻、邑[注]亦遣兵数千合战,秀奔之,斩首数十级。

诸将喜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秀复进,寻、邑兵却,诸部共乘.之,斩首数百、千级。

连胜,遂前,诸将胆气益壮,无不一当百,秀乃.与敢死者三
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
..。

寻、邑陈乱,汉兵乘锐崩.之,遂杀王寻。

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势,震呼动天地。

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伏尸百余里。

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赴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

士卒奔波,各还其.郡。

于是海内豪杰翕然响应,皆杀其牧守,自称将军。

旬月之间,遍于天下。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三十九?) [注] 寻、邑:指王寻、王邑,王莽的部将。

1.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

(1)去大军四五里而陈.
(2)诸部共乘.之
(3)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
..
(4)汉兵乘锐崩.之
参考答案:(1)通“阵〞,列阵(2)掩袭,追逐(3)主要营垒
(4)使动用法,使……溃散
2.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自将步骑千余为.前锋②为.击破沛公军
B.①且.复居前,请助将军②不出,火且.尽
C.①秀乃.与敢死者三千人②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
D.①士卒奔波,各还其.郡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解析:选C A项,①动词,做、当;②介词,替、给。

B项,①副词,还是;②副词,将要。

C项,皆为副词,就。

D项,①代词,自己的;②副词,表祈使,相当于“一定〞。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
译文:
(2)虎豹皆股战,士卒赴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

译文:
参考答案:(1)如果被敌人打败,头都被杀掉了,还有什么财物!(注意:“如为所败〞,
被动句;“何财物之有〞宾语前置句;“首领〞一词属偏义复指,头)
(2)虎豹都吓得腿发抖,跳入水中溺死的士兵上万,河水因此不能流动。

(注意:“士卒赴水溺死者以万数〞为定语后置句,可调整为“赴水溺死士卒以万数〞;股战,腿发抖;为,因此)
参考译文:
刘秀到了郾、定陵等地,调发各营的全部军队。

将领们贪惜财物,想要分出一局部士兵留守。

刘秀说:“现在如果打垮敌人,有万倍的珍宝,大功可成;如果被敌人打败,头都被杀掉了,还有什么财物!〞刘秀和各营部队一同出发,亲自带着步兵和骑兵一千多人为先头部队,在距离王莽大军四五里远的地方摆开阵势。

王寻、王邑也派几千人来交战,刘秀带兵冲了过去,斩了几十人首级。

将领们快乐地说:“刘将军平时看到弱小的敌军都害怕,现在见到强敌反而英勇,太奇怪了!还是我们在前面吧,请让我们协助将军!〞刘秀又向前进兵,王寻、王邑的部队退却,汉军各部一同追逐过去,斩了数百上千个首级。

汉军接连获胜,继续进兵,将领们胆气更壮,没有一个不是以一当百,刘秀就和敢于牺牲的三千人从城西水岸边攻击王莽军的主要营垒。

王寻、王邑所部阵乱,汉军乘机击溃敌军,终于杀了王寻。

昆阳城中的汉军也击鼓大喊而冲杀出来,里应外合,呼声震天动地。

王莽的军队大乱,逃跑者互相践踏,倒在地上的尸体遍布一百多里。

适值迅雷、大风,屋瓦全都被风刮得乱飞,大雨好似从天上倒灌下来,水暴涨,虎豹都吓得腿发抖,跳入水中溺死的士兵上万,河水因此不能流动。

王莽军的士兵逃跑后,各自回到自己的故土。

于是海内豪杰一致响应,都杀掉当地的州郡长官,自称将军。

一个月之内,这种形势遍于天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假设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假设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假设水之.归海。

假设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选自?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4.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

(1)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2)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3)假设事之不济.
(4)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参考答案:(1)访问,拜访(2)大体,简要(3)成功
(4)抵挡
5.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亮见权于.柴桑②故燕王欲结于.君
B.①众士慕仰,假设水之.归海②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C.①愿将军量力而.处之②蟹六跪而.二螯
D.①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②今者.项庄拔剑舞
解析:选B B项,皆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A项,①介词,在;②介词,同、和。

C项,①连词,表顺承,不译;②连词,表并列,不译。

D项,①代词,……的人;②助词,表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译文:
(2)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
译文:
参考答案:(1)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危急,请(让我)奉命去向孙将军求救。

〞于是(诸葛亮)与鲁肃一起去拜访孙权。

(注意:急,危急;遂,于是;诣,访问,拜访;“求救于孙将军〞为状语后置句)
(2)我不能拿整个东吴的土地,十万将士,来被外人控制,我的主意决定了!(注意:举,拿;制,控制;计,主意;“受制于人〞为被动句)
参考译文:
曹操将要从江陵顺着长江向东进发,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危急,请(让我)奉命去向孙将军求救。

〞于是(诸葛亮)与鲁肃一起去拜访孙权。

诸葛亮在柴桑见到了孙权,劝孙权说:“(现在)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在汉南招收兵马,与曹操共同争夺天下。

现在曹操削平大乱,(中原)大致已稳定,(他)于是攻破荆州,声威震动天下。

英雄没有施展本领的地方,所以刘豫州逃到这里,希望将军估量自己的实力来对付这个局面!如果(您)能拿江东的兵力同中原对抗,不如趁早同他断绝关系;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面朝北向曹操称臣呢!现在将军(您)外表上假托服从的名义,但内心里怀着犹豫不决的心思,局势危急而不能决断,(离)大祸临头没几天了!〞孙权说:“假假设像你所说,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还能恪守节义不受屈辱;何况刘豫州(是)汉王室的后代,英明才智超过所有的当代人,众人敬仰他,就像河水流入大海一样。

如果抵抗曹操的事情不成功,这就是天意,怎能再成为曹操的属下呢?〞孙权发怒说:“我不能拿整个东吴的土地,十万将士,来被外人控制,我的主意决定
了!除了刘豫州就没有(能同我一起)抵挡曹操的人了,可是刘豫州刚打了败仗,怎能抵挡得
住这个大灾难呢?〞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齐晋相与战。

平阿之余子亡戟得矛,却.而去,不自快。

谓路人曰:“亡戟得矛,可以归乎?〞路之人曰:“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去行,心犹不自快,遇高唐之.孤叔无孙,当其马前,曰:“今者战,亡戟得矛,可以归乎?〞叔无孙曰:“矛非戟也,戟非矛也,亡戟得矛,岂亢.责也.哉?〞平阿之余子曰:“嘻!〞还反战。

趋,尚及.之。

遂战而死。

叔无孙曰:“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

〞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

令此将众,亦必不北矣。

令此处人主之旁,亦必死义矣。

今死矣而.无大功,其任
..小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离俗?) 7.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

(1)却.而去,不自快
(2)岂亢.责也哉
(3)趋,尚及.之
(4)今死矣而无大功,其任.小也
参考答案:(1)退下(2)担当(3)赶得上(4)官职
8.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遇高唐之.孤叔无孙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B.①岂亢责也.哉②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C.①今死矣而.无大功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D.①其.任小也②其.皆出于此乎
解析:选C C项,皆为连词,表转折,却。

A项,①助词,的;②音节助词,用以调整音节或表示停顿,没有实在意义。

B项,①语气助词,表反问,吗;②助词,通常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

D项,①代词,他的;②表揣测语气,大概,可能。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
译文:
(2)叔无孙曰:“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

〞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

令此将众,亦必不北矣。

译文:
参考答案:(1)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丧失兵器又捡到兵器,有什么不可以回家的?(注意:兵,兵器;去,丧失;归,回家;“戟亦兵也,矛亦兵也〞为判断句;“何为不可以归〞,宾语前置句)
(2)叔无孙说:“据我所知,君子在患难中救人,必须同甘共苦。

〞(于是)跟随他快跑回去参与战斗,到死也没逃走。

要是让他(叔无孙)领兵,肯定不会打败仗的。

(注意:济,救济;离,通“罹〞,遭受;从,跟随;反,逃走;北,失败;“君子济人于患〞为状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齐国和晋国互相征战。

平阿(地名)的余子(官名)丧失了戟捡到只矛,退下战场离去,心里不痛快。

问路上的陌生人说:“丧失了戟捡到只矛,可以回家吗?〞陌路人说:“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丧失兵器又捡到兵器,有什么不可以回家的?〞他往回家的路上走着,心里还是不痛快,碰到高唐(地名)的孤(官名)叔无孙,就挡在他的马前,说:“今天打仗,丧失了戟捡到只矛,可以回家吗?〞叔无孙说:“矛不是戟,戟不是矛,丧失了戟捡到只矛,他们难道可以相抵吗?〞平阿的余子说:“是啊!〞反身回去参战。

一路奔跑,才赶上了战斗。

于是战死了。

叔无孙说:“据我所知,君子在患难中救人,必须同甘共苦。

〞(于是)跟随他快跑回去参与战斗,到死也没逃走。

要是让他(叔无孙)领兵,肯定不会打败仗的。

让他成为国王的左右,也必然是为义而死。

这次的死却没有什么大的功绩,是因为他的官职(权力)小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