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规律教学的探讨-2019年文档
初中物理规律整理教案
初中物理规律整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初中物理基本规律的整理,使学生掌握力、热、光、电、声等领域的基本规律,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整理归纳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记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真理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初中物理基本规律。
2. 难点:对复杂物理现象的规律进行整理和归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理知识,提出问题:“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物理规律?”让学生思考并准备分享。
2. 新课讲授:(1) 力学的规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浮力与阿基米德原理、功与能的转化等。
(2) 热学的规律:热量传递、比热容、温度与压强等。
(3) 光学的规律: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
(4) 电学的规律: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
(5) 声学的规律:声音的产生、传播、强度、音调等。
3. 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对各个领域的规律进行梳理和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4.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整理成果,互相学习和借鉴,共同完善知识体系。
5. 规律应用:举例说明物理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理规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后作业1. 整理本节课所学的物理规律,形成思维导图。
2. 选择一个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运用所学的规律进行解释。
3. 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高中物理规律教学教案
高中物理规律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高中物理规律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应用,能够灵活运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高中物理规律
教学重点:掌握物理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物理规律的原理,灵活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工具:实验器材、教学课件、教科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入物理规律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物理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实例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物理规律。
二、讲解
1.教师讲解物理规律的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各种规律的应用范围。
2.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物理规律的原理和作用。
三、实验
1.分组进行相关物理规律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感受规律的作用。
2.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变化,分析实验结果。
四、讨论
1.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规律的应用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具体问题。
五、练习
1.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检查答案。
2.讲解练习题答案,强化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作业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七、总结
1.回顾本节课内容,强调物理规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现物理规律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物理规律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灵活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物理学(物理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细则及论文题目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物理学(物理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细则及论文题目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学术和实际问题的重要方式,是全面反映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标志。
(一)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中独立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
其主要教学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及科学方法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处理实验数据、利用文献和书面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二)毕业论文是以分析、论述、建模、推理、计算等为主的表达形式,毕业设计是以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书为主的表达形式,学生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和题目需要进行研究和表达。
毕业论文要求立论正确,结构合理,条例清楚,内容完整,资料详实,文字通顺,引文规范,正文文字数一般应在5000至10000字。
毕业设计需提供相关图纸和说明书。
(三)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要求与格式规范完整的毕业论文(设计)应包括封面、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部分,并按前后顺序排列。
1、封面按要求填写封面所有内容,其中学习中心编号为学号第4至第6位。
2、摘要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主要包括研究的内容、目的、方法、成果、结论及其意义,一般为300~500字。
摘要一般不列举例证,不描述研究过程,不做自我评价。
论文摘要后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够覆盖论文内容的通用专业术语,符合学科分类,一般为3~5个,按照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3、目录独立成页,包括摘要,正文中的一级、二级标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项目所在的页码。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探讨
物理学是- f 自然科 学学科 , q 其重视 实验 和观 察能力 的培 养 , 重视创新意识 和科学 思维 的培 养 , 与新课程理 念— —通过 培养学生 的 这 自主学 习的 积极性 、培 养学 生 的探究 意识 和 培 养学生 的 动手操 作能 力等 来挖 掘学 生 的潜 能, 从而充分 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 和创造 才能 相吻 合。高 中物 理明显不 同于初 中物 理 , 因此 其 教学应 该具 有一 定的 区分 。在 新课 程理 念 下 , 何推进 高 中物 理教 学课 改 , 高 中物 理 如 是 教学 的一个重大课 题 , 本文拟从 以下几个 方面 进行 阐述 。
S. t 育教 学 研 究
新课程 理念下 高 中物 理教 学 的探 讨
谢 崇燕 ( l 中学 广西贺 州 5 2 0 ) 贺帅 高级 4 8 0 【 要】随 着课 改 的推进 , 摘 新课 程理念越 来越 受 到教 师 的重视 , 新课 程理念 的核 心就是 为 了每 一个 学生 的发展 , 通过 培养 学生的 自主 学 习的积极性 、培 养学生 的探 究意识和培养 学生的动手操作 能力等来挖掘 学生的潜能 , 而充分培 养学生的 创新 意识和创造 才能。 高中物 从 理明显 不 同于初 中物 理 , 其教 学的策略应 有所 l分 , 师应 该改变思想 , 化教 学方式改革 , g - 教 深 践行 新课程理 念 , 来推进 高 中物理课 改 。 【 关键词 】新课 程 理念 物理教 学 【 图分 类 号 】0 4 中 【 献 标识 码】 A 文 【 文章编号】 1 3 0 ( 0 ) —0 1 —0 7 —8 9 2 1 0 6 2 0 3 1 7 1
1改变思想观 念 , 教师角色从新定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高中物理规律教案
高中物理规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物理规律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几种常见的物理规律和其应用场景;
2.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物理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验中观察、验证和应用物理规律;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其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物理规律的概念、分类和应用;
2. 教学难点:物理规律的实际应用和理论推导。
三、教学内容
1. 物理规律的定义和分类;
2. 几种常见的物理规律及其应用;
3. 物理规律在实验中的验证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例引出物理规律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兴趣;
2. 基础知识讲解:介绍物理规律的定义和分类,讲解几种常见的物理规律;
3. 实验演示:进行相关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感受物理规律的应用;
4. 讨论分析:以实际问题为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并运用物理规律去解决问题;
5. 总结提高: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化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五、教学资源
1. 实验器材和材料;
2. 相关教学PPT和视频资料。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
1. 通过课堂讨论、实验演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2. 及时反馈学生表现,提供指导与建议,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七、课后拓展
1. 布置相关拓展作业,让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究物理规律;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物理竞赛和实验研究,拓展视野和提升能力。
【教案范本】到此结束。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教学计划2018-2019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教学计划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1.确定实验教学指导思想,强化实验教学目标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确定以实验为基础,用实验来展开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尽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通过挖掘教学内容的学术性,有机地把课内探究延伸到课外.总之,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以实验创新为前提,使学生达到掌握物理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学会运用实验手段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为指导思想,强化实验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实验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抓好“七个正确”:其一,选择仪器正确;其二,安装调试实验装置正确;其三,操作规程正确;其四,观察方法正确;其五,测量读数正确;其六,处理数据正确;其七,实验结论正确.2.探索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发挥主导、主体功能探索适应新课程下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建立起设计实验教学程序、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指导实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的“引导—探索—实验—掌握”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课本让学生看,实验让学生做,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利用物理实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式、多向式信息传递与交流,教师在课内讲重点、关键点和注意点,发挥好主导调控作用.主要方式是采取提问、答疑、讨论、观察实验现象、动手操作等.在实验中,加强对学生实验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演示实验下放成随堂小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的探讨。
在演示实验的教学中,有时也将其下放为学生随堂小实验,甚至设计成学生分组实验来操作。
课后达标结果显示:演示实验下放为随堂小实验的教学,授课效果是理想的,后面的结果不是很理想。
高中物理规律课备课教案
高中物理规律课备课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物理规律的概念和意义;2. 熟练掌握常见的物理规律,如牛顿三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3. 能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物理规律的基本概念;2. 牛顿三定律;3. 能量守恒定律;4. 质能转化定律等。
教学重点:1. 理解牛顿三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2. 熟练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熟练掌握牛顿三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 能够运用质能转化定律解释实际现象。
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物理规律;2.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验证物理规律;3. 讨论法:引导学生自主探讨物理规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物理规律概念(15分钟)1. 介绍物理规律的概念和意义;2. 引导学生思考为何需要物理规律来描述自然现象。
三、讲解牛顿三定律(20分钟)1. 介绍牛顿三定律的概念和内容;2. 分别讲解牛顿第一、二、三定律的具体内容;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牛顿三定律的应用。
四、讲解能量守恒定律(20分钟)1. 介绍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内容;2. 解释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原理;3. 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让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五、总结(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理规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2. 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物理规律对生活的意义。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物理规律解决。
教学反思:通过设计这样一堂物理规律的课程,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学到基本的物理规律知识,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等方式理解物理规律的应用。
同时,通过布置作业,学生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核心素养下物理分组实验及拓展教学的探究——以高中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为例
学科综合XueKeZongHe教师·TEACHER2019年4月Apr.2019101广东省连州市连州中学地处粤北边远山区,实验设备非常简陋,在现有的实验器材基础上,对分组实验进行拓展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笔者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为例,结合课题的研究,就该实验及拓展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分组实验问题情境不仅包含具体的问题、对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还包含教师的启发、暗示、点拨,以及学生对问题的应激响应。
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分组实验中,要想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关键。
因此,我设计了以下课前预习问题:(1)动量守恒的条件是什么?怎样通过一维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实验原理是什么?(2)请设计一实验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并根据小组的设想,制订相应的实验方案。
接着,把各小组的实验方案都展示出来,再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选出比较好的设备组合、操作性比较强的四个实验方案(如下),再进一步提问:“四个实验方案分别怎样测出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怎样用直接测量的量表达出实验原理?”下面是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后选出来的四个方案: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上两滑块完全非弹性碰撞完成实验。
滑块m 1在气垫导轨上匀速运动,与静止滑块m 2碰撞粘在一起,遮光条经过两光电门时,计时器分别记录遮光时间t 1、t 2,测出遮光条的宽度d ,就可计算出滑块的速度。
实验原理:m 1d /t 1=(m 1+m 2)d /t 2。
方案二:利用等长悬线悬挂等大的两小球完成碰撞实验。
小球m 1从一定的高度h 0释放与静止小球m 2碰撞,通过测量两小球摆动的高度h 1、h 2来代替测速度。
实验原理:m m m 。
碰撞前后,小车m 1拖着纸带在长木板上匀速运动,通过纸带上记录的两段匀速运动的距离x 1、x 2和时间t 1、t 2计算出速度。
2019年中考物理命题方向研判与对策
2019年中考物理命题方向研判与对策近年来,盐城中考物理试题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注重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考查,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这些充满时代气息又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理念。
试题既符合我省初中物理教学实际,又能满足高一级学校进行进一步物理教学的基础要求,对初中物理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智力基础。
为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时刻关注中考物理命题趋向,引导学生搞好物理课学习,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
一、2019年物理中考命题方向从总体上来说盐城近年物理中考试题依然遵循“稳中求变”的原则,在题型、题量、分值上都没有变动。
经分析总结,呈如下大致趋势:1.紧扣“两纲一本”,把握能级要求。
《课标》和《中考说明》是我市中考命题的准绳,中考试题不会超出这“两纲”的范围。
所以在进行总复习时,力求领会并吃透“两纲”对各知识点的教学要求与需要达到的层次水平,把握好知识的深广度,从而有效地组织复习,特别要关注今年中考说明中变化的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以教材为载体,教材是中考命题的母本,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重视课本,“以本为本”,“依本扣纲”,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再现,重视教材内容和教材功能的挖掘,重视教材插图、图表所蕴涵的物理意义,重视课本中的小活动和课后小实验,注意通过课本的实验活动来实现物理知识的考查,复习课就将重点实验和难点等再重现一次,并且自制演示实验器材再现物理现象和过程,较好的达到了巩固再提升的目的。
2.重视“双基”考查,坚持主要方向。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物理教学的最基本的目标,中考中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比例大,这也是中考的重点,和以往的试题相比,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试题不是简单地停留在知识的再现和记忆上,也不是偏重某项技能的重复训练,更不是在“深挖”上做文章,而是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用性。
初中物理规律教学的探讨
・数 理 化 教 学 研 究・
初中物理规律教学的探讨
邓惠康
( 南省娄底 市第七 中学) 湖
物理 规 律 ( 括 定 律 、定 理 、原 理 和 定 则 等 ) 是 包
在 物 理 规 律 的 教 学 过 程 中 ,不 仅 要 让 学 生 掌 握 规
限化 为有 限 ,则 y 、 =/
过 程 Biblioteka ,取 正 根得 y 2 =。
④ 如 果方 程 化 简为 x k = :那 么解 题终 止 。 解 标 准题 的 关键 方 法 就 是 要 把 问 题 变 为 产 生 式 系
四 、 抓 知 识 整 理 . 让 学 生 亲 身 体 验 知 识 的 整 理
法 进 行 深 入 了解 .更 重 要 的是 如 何 应 用 规 律 来 解 决 具
体问题。为此 ,对 不 同的物理规律应采 用不同的教学
方法 。
、
物 理 规 律 的 类 型
1 实验 规律 的教 学 方 法 .
1 实 验 规 律 ,物 理 学 中 的绝 大 多 数 规 律 ,都 是 在 . 观察 和实 验 的基 础 上 ,通 过 分 析 归纳 总 结 出来 的 ,我
生 学 习 的主 动 性 ,增 强 学 习 兴 趣 ,更 重 要 的是 通 过 这
事实进行整理分析 ,去掉非主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 。 推 理 到 理 想 的 情 况 下 ,总 结 出来 的规 律 ,我 们 把 它 叫 做理想规律。如牛顿第一定 律、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3 理 论 规 律 ,有 些 物 理 规 律 是 以 已 知 的事 实 为 根 .
题 和 开 放 题 。最 关 键 的 就 是要 把 未 知 化 为 已知 。把 变 量 化 为 常量 ,把 无 限化 为 有 限 ,把 间 断 化 为 连 续 或 相 互转化 ,激发学生主动探索 ,求知求真 。 例 l 、b、C是 三 角 形 的三 条 边 。且 满 足 不 等式 :a
9.初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义务教育)
2018—2019学年初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一、基本要求坚持立德树人,以培养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注重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科学探究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
加强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加强信息收集及处理能力、运用物理原理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和运用较简单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培养,突出基础性;加强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将物理学科内容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联系起来,突出实践性; 加强探究性和开放性,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全面落实STSE教学,全面实现物理学科的价值,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八年级:2018年秋期完成八年级(上册)全书内容2019年春期完成八年级(下册)全书内容九年级:2018年秋期完成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至第十九章《生活用电》2019年春期完成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十章《电与磁》至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中考复习三、教学规划(一)教学进度与检测范围(二)期末检测时间2018年秋期(上学期):2018年1月9日——1月11日。
2019年春期(下学期):2019年6月27日——6月28日。
(三)考试时间、分值与试卷结构八年级1.考试时间:60分钟。
2.全卷总分:100分。
3.试卷结构:全卷分为第Ⅰ卷和第II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10题,34分(包括单项选择题8个小题共24分,多项选择题2个小题共10分)。
第II 卷为非选择题,共4大题,66分。
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共4题,共16分)、作图题(共2题,共8分)、实验与探究题(共2题,共18分)、计算与解答题(共2题,共24分)。
九年级1.考试时间:120分钟。
2.全卷总分:科学150分(物理80分)3.试卷结构:物理部分分为第Ⅰ卷和第II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8题,24分(每题3分,包括单项选择题6个小题和多项选择题2个小题)。
高中物理规律的教案
高中物理规律的教案
教学科目:物理
教学内容:物理规律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物理规律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掌握牛顿三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物理规律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物理规律的应用场景,并能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讲解、实验、讨论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通过实际例子引入物理规律的概念,激发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
1.介绍牛顿三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物理规律的基本概念
2.讲解物理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机械力、压力、动能转化等
第三步:实验
设计一系列与物理规律相关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从中理解物理规律的实际应用和作用。
第四步:讨论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归纳物理规律的应用原理和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第五步:课堂练习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六步: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他们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物理规律的实际应用场景,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的知识。
高中物理库仑定律教学之我见
高中物理库仑定律教学之我见传统的物理教学十分强调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结论及利用物理规律进行推演解题,但对物理概念的内涵、规律形成的过程不够重视,致使大部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流于表面,只了解物理规律的内容和数学表达式,只会利用公式解题,忽视物理规律的内涵、本质的学习和理解。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物理教学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继续学习基本物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学习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在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比如物理规律学习这一方面,就必须对物理规律的内涵、外延,规律建立过程中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等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物理规律包括物理定律、物理原理和物理定理。
其中物理定律的建立本身就是物理学取得很大进展的标志,其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和外延,蕴含着深刻的物理思想。
物理规律建立的过程一般包括:①观察现象;②提出命题;③猜测结果;④理论预言;⑤设计实验测量,修改理论、发现规律;⑥形成定理、定律;⑦考察成立条件、适用范围、精度、理论地位及现代含义。
由此可见,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不仅仅要知道规律的结论及如何用规律解题,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规律的内涵和本质,并逐渐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树立独立创新的“潜在意识”。
库仑定律是电磁学的基础,下面将从该定律出发,就其成立条件进行简单讨论。
库仑定律不仅是静电学的基础,而且是整个电磁理论的基础。
由库仑定律可以推出静电场方程乃至整个麦克斯韦方程组,而且库仑定律标志着:人们对电磁现象的研究由定性的观察过渡到用仪器作定量的测量,并总结出定量的规律,从而开了用近代的科学方法研究电磁现象的先河。
库仑定律在近代物理理论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隐含着光子的静电质量为零的结论。
正因为库仑定律如此重要,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库仑定律的成立条件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每一个物理定律的提出,都有其成立条件,那库仑定律的成立条件是什么呢?现行高中的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几乎千篇一律:真空;点电荷。
第四章 物理概念、规律学习的
二 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心理研究
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定理、原则、法则、公式等)反映了物 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它 反映了物质运动变化的各个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揭示了事物本身 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学习物理规律如同学习物理概念一样,其出发点是学生的 观察活动。学生建立物理规律的认知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1)动机激发(2)全面感知(3)科学思维(4)归纳概括
2.完善巩固阶段 3.深化扩展阶段
概念和规律的深化与扩展又有以下两种情况:
(1)对于概念的形成和规律的掌握,按照教材本身的安排是分阶段完成的。
(2)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加和能力的提高,把先学习的概念、规律与后学习的知 识结合起来,通过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性练习来进行。
第四章 物理概念、规律学习的心理研究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 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实的抽象。物理规律(包括定 律、定理、原则、法则、公式等)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 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它反映 了物质运动变化的各个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揭示了事物 本身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整个中学物理是以为数不多的 基本概念和规律为主干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也是学 好物理的基础。实践证明:物理教学的成功必须以学生的 心理活动为基础。因此,研究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和 规律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成为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的新 内容。那么物理概念、规律的心理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
三 顺应
如果新的刺激物不能与原有的图式同化,或者说在原有图式 中找不到同类的图式,学习者必须两者择一:一是修改原有图式, 以符合新的刺激物:二是创造一个能容纳新刺激物的新图式,这 叫做顺应。 例如,关于电场力的做功图式,就不能为机械做功的图式所 包容,于是通过改造,构建如下新的图式: 电场与电荷→ 力
对实现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探讨
对实现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探讨摘要:物理是目前各地高中学生普遍学起来感觉困难的学科,而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物理教育的发展都受着物理学习的直接影响,本文就如何实现高中物理有效教学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育理念;自主探究;探索;实验在高中最具规律性且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就是物理,虽然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在尽力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但是呈现出的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可以说,高中学生学起来最苦恼的一门学科就是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实施就是指在教师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学生也能够学到并学懂教学内容。
为了实现高中物理的有效教学,使学生的物理水平得以提升并能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本文将就高中物理的有效教学作一些探讨。
一、为了使理论素养得以提升需要转变教育理念新课程标准下,实现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目标,转变教育理念是首要任务。
教师一直在传统的教学中占据着主体地位,由此学生的学习愿望、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过程都在这样单一对知识传授的注重下被逐步忽略,最后造成的局面往往是教师不停的在说、在做,而学生想得少、说的也少,这样使得双方都很疲惫地在完成物理这门学科,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明确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突出,只有学生学会自己完成学习活动才能够实现成功的教学。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能够让学生自由讨论的场合环境以及营造听取意见的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这样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够被充分调动,学生们才敢针对教学内容去大胆地想象、去提问、去思考、去质疑。
同时,他们也会乐于展示自我。
换句话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积极性都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提出问题为了促进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需要摒弃单一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方式多样化从而达到让学生积极参与、敢于探索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的目的,这对于学生对物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学习都有着很大的帮助,此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和探究能力。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的探讨
中 学物 理 概 念 教 学 的探 讨
广 西 河 池 市凤 山县 乔 音 中学 罗起 列举 了目前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的现状 、 : 物理概 念教 学 中学生存在的 学习心理障碍 、 究意识 差等现 象, 探 通过对 中
学 物理 概 念 教 学 法要 点 、 理 概 念 的 深化 与巩 固等 几 个 方 面探 讨 了 中学 物 理 概 念 的 教 学 问题 物
二、 中学 物理概 念教 学 的现状
( ) 统概 念 教 学 的 成 功 之 处 。 一 传
传统的概念教学着重从 物理概 念的文 本出发 , 着力从 三个 方 面 讲 解 和 剖 析 物 概 念 : 是 讲 清物 概 念 的 内 涵 , 一 即它 们 的
物 理 内 容 和 物 理 意 义 ; 是 强 调 物 理 概 念 的 外延 , 二 即它 们 的适 用 条 件 和 范 围 ; 足 理 清 有 关 概 念 的 联 系 和 相 近 概 念 的 区 别 。这 三 样 的 教 学 严 谨 扎 实 , 利 于 学 牛 在 短 时 问 内学 习 人 类 儿 百年 甚 有 儿 千 年 移 累 的 大量 识 , 成 学 生 自 己 的 知 识 结 构 和技 能 技 { 形 1 巧 , 而运用知识 。 进 ( ) 统 概 念 教 学 存 在 的不 足 。 二 传 1 对概 念 形 成过 程 的教 学 重视 不 够 、 受行 为 t 义学 理 论 的影 响 , 在物 理 概念 的教 学过 程 中有 教师 意尤 意 中过 十 强调 物理 概念 的知 识本 位 , 大大压 缩 了概念 形 成 过 程 的教 学 , 课教 学 “ 新授 重结 果” 的情 况非 常 严 重 , 多教 师 在 引 入 概 很 念时 没行 i学 牛埘其 必要 性 获 得 足够 的感 性 认 识 『是 直 接 给 出物 _ f _ =
中学物理教学方式的探讨
07千克 ,把水倒掉 ,在瓶 内装满另一种液体时总质量是 0 . . 6 千克 ,求这种液体 07千克水 的体积是相等 的。 .
4 综 合 法 .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 有时各种科学方法是交叉在一起的 , 这时教师要充分 利用教材 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因素 ,将各种方 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教育 。使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不 同 的角度来思考和认识 问题 ,这样可激活学生思维 ,开 阔学生 的思维空间 , 培养思维 的灵活性。不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
中外教 育研 完
◇20年1月 第1期 ◇ 08 1 1
中学物理教学方式的探讨
袁泽星 襄樊学院
【 要 】目前 ,中学物理教 学主要形 式,还是 以解题训练 为核心 ,注重 “ 摘 高密度 大容量 、快节奏”的物理演练 ,而物理 教学中概念的形成过程 、定律 的推导过程 、物理文化的积淀过程普遍 受到 忽视。强迫性的识记、机械 性的模仿 ,使 学生的物理 意识和 物理素养急剧下降。 因此,现代物理教育必须从过去 以教师为 中心、以教材为线索去传授机械性 、模仿性、重复性 的知
、
中学 物 理 教 学 中 的科 学 方 法教 育
1 观 察 和 实验 法 .
物理学是 以实验为基础 的学科 , 观察和实验法”是物理 “ 学 中最基本 的研究法。 例如,在研究光的反射时 , 利用 ( 如图 1 )装置进行实验 , 当入射光为 A 时 ,反射 光为 O O B;当入射光为 C O时 , 反射光 为 OD;当入射光 为 E 时 ,反 O 射光为 O 。 F 由此实验观察得 出结论一 :反射 光线 和入射光线分别位
识 ,转向以学生为中心 、以问题 为线 索,使 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思维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能力、完善学生人格 ,培 养学生科学 的精神,为其终身优质发展奠基。
对有效物理教学应注意的问题的思考
在所 有 的科 目中 , 有物 理 与 生 活 联 系最 为 密 切 。 最符 合 只 这
心 理 学 的学 习范 式 : 过 已有 经 验 学 习 新知 , 获得 的新 经 验 解 通 用 决未知, 这是 难 得 的学 科 优势 , 切不 可 放 弃 。 将 生 活 现象 与物 理 规 律联 系起 来 , 由浅 入 深 , 由简 到繁 , 降低 了新 知 理 解 的难 度 , 也 激 发 了学 生 运 用新 知 解 决 实 际 问题 的热 情 ,更保 持 了旺 盛 的求 知欲。 3 用 教 学语 言和 肢 体 动作 吸引 学 生 持续 的注 意 力 。 . 妙 作 为理 科 教 师 , 般 强 调 思 维 的冷 静 , 态 的优 雅 , 学 语 一 教 教
地 位 的 体 现 。教 师 做 好 这 点 , 有 不易 。 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善 于利 用 再 生 资 源 的课 堂 ,至 少 是 尊重 学 生 个 体 需 求 的课 堂 。 我 的课 堂 上 , 生 经 常 出 现类 似 的“ 在 学 预设 性 问 题 ” 外 的 问 之 题 。 我从 不 放 过 , 但 总会 细 致 的 解释 , 心 的探 讨 , 会 掀 起课 堂 耐 总 教 学新 的高 潮 , 让学 生 最 大 化 受益 , 学生 感 受 老 师 对他 的重 视 让
方 法
学 习兴 趣 与 热情 , 不 现实 的 。 频 繁 的接 触 与 枯 燥 的 学 习 中如 是 在
果 没有 新 的刺 激 , 们也 会 产 生 学 习倦 怠 和审 美 疲 劳 。其 实 , 他 兴 趣也 要 保 鲜 。 为物 理 学 科 的 老师 , 作 要让 物 理 成 为 学 生最 喜 欢 的 科 目, 到这 点 很 简单 : 做 1 物 理 教学 实 质 , 持 以实 验教 学 引 发 学 生 的探 究 欲 望 。 . 还 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物理规律教学的探讨物理规律反应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揭示了在一定条件下某些物理量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整个中学物理是以为数不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为主干而构成的一个统统的体系,是由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及其相互联系构成了学科的基本结构。
其中,基本概念是基石,基本规律是中心,基本方法是纽带。
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必须使学生学好基本规律。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也主要是在观察、实验、探索和分析物理现象,理解、掌握和运用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应当在抓好物理概念教学的基础上,认真抓好基本规律的教学。
一、物理规律教学的严重性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知识体系的核心构件,物理规律教学也是中学物理教学胜利的关键环节。
1.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知识体系的核心物理学的知识体系是以一系列的物理规律凝聚而成的。
在物理学发展史上,人们正是以一系列的物理规律为中心而建立了物理学的各个分支体系。
例如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是光学知识的中心,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规律和焦耳定律是电学知识的中心等等。
2.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是物理知识教学的中心任务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中心任务是掌握自然规律并用来为人类服务。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严重学科,学习物理知识的中心任务应该是掌握物理规律并应用于实际。
在物理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概念和掌握规律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辩证的联系。
一方面,形成清撤、确凿的概念是掌握规律的基础,如果概念模糊不清,就谈不上确凿地掌握规律;另一方面,掌握了物理规律又可以深刻而全面地理解概念。
例如,只有理解力的三要素概念(大小、方向、作用点),才能理解同一直线上或互成角度的二力合成的规律(如图1)和二力平衡条件(如2)等;反之,通过掌握力的合成规律和二力平衡条件,又能更深刻地理解力的三要素概念。
所以,物理规律的应用比物理概念的应用更为广博,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才能更有用地利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由此可见,使学生掌握好物理规律是物理知识教学的中心任务。
二、物理规律的特点及其分类1.物理规律的特点物理规律反映了在一定条件下某些物理量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
它具有以下特点:(1)物理规律只能发现,不能创生。
任何客观规律都只是被发现,而不能被“创生”,但例外学科的规律被认识与发现的途径又是不尽相同的。
物理学规律揭示的是物质的结构和物质运动所遵循的规律,因此必然与人们认识物理世界的途径有关,即都与观察、实验、抽象、思维、数学推理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物理规律反映了有关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
任何一个物理规律,都是由一些概念组成的,这些概念常常表现为物理量,可以用一些数字和测量联系起来,物理规律则把概念之间的一定关系用语言逻辑或数学逻辑表达出来。
例如,欧姆定律是由导体、电流(I)、电压(U)、电阻(R)等概念组成的,研究对象是导体,电流(I)、电压(U)、电阻(R)是3个可测量的物理量。
它表明了通过研究对象(导体)的电流与研究对象(导体)的电阻(R是反映研究对象本身的量)和加在研究对象(导体)两端的电压(U)之间的定量关系。
2.物理规律的分类在大千世界里,物理现象千姿百态,物理运动各有例外的形式,有宏观的、微观的,有机械运动现象、热现象、光现象、电磁现象等,所以物理规律就有多种多样,物理规律也就有例外的表述形式。
中学物理规律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物理定律大凡是直接从观察实验的结果中概括总结出来的物理规律,如牛顿运动定律、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欧姆定律、光的反射定律、焦耳定律等。
(2)定理、原理定律和原理大凡是从已知的物理规律或理论出发,对某特定事物或现象进行演绎、推理,从而得出在一定范围内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或新的论断,并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物理规律。
如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功的原理等。
(3)方程、公式这是利用数学式子来描述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物理规律。
如串联和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R=R1+R2+…+Rn;1/R=1/R1+1/R2+…+1/Rn。
(4)法则、定则即利用特定方法表示的物理规律,如矢量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右手定则和左手定则等。
(5)其他如力(包括二力、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并联电路的分流规律、平面镜和透镜成像规律、晶体融化和凝固规律、液体压强规律等。
三、物理规律教学的大凡过程人类在研究和探索物理规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学生认识物理规律的过程也相当于一个探索与研究的过程,因此,物理规律的教学方法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大体上是一致的。
1.提出问题,创设便于发现规律的物理环境作为新授课的物理规律的教学,首先要按照导入新课的方法,以提出问题的形式导入学习物理规律的课题。
教师要有意识地提供一个便于探索规律、发现规律的物理环境。
创设物理环境常用的方法有实验法和举例法。
(1)实验法教师借助于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使物理现象或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
例如讲授牛顿第一定律时所做的小车分别通过毛巾、棉布、木板表面所滑动距离大小的实验(图3)。
(2)举例法即列举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能引导发现规律的物理现象。
例如,讲授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举出以下例子:“同样湿的衣服,晾在树荫下干得慢”;“同样多的水,倒在碟子里干得快,装在瓶子里干得慢”。
2.探索物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形成规律这一教学过程主要是把第一步骤所摆出来的物理事实进行抽象思维,探讨物理规律现象的内在联系,提供建立规律的科学依据。
根据例外的物理规律,可以采用下列具体方法:(1)实验归纳法例如,用大凡水做实验得到“浮力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水重”,再改用煤油或酒精做实验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而且把物体全部浸入水中或部分浸入水中做实验都得到了同样的结论,最后归纳得到了阿基米德原理。
(2)单因子实验法对于多因子的物理过程,可运用单因子实验,先分别不变几个物理量而研究其中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最后综合为一个统统的物理规律。
例如,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可以先保持电阻不变而改变电压,观察分析电流随电压的改变情况,得到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再保持电压不变而改变电阻,观察分析电流随电阻的改变情况,得到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
最后综合成为一条物理规律,即欧姆定律。
(3)先定性后定量推演法限于中学实验条件,精准测定数据有困难,有些定量的实验不易胜利,因此,可以在观察定性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进行定量推演或分析介绍,最后形成规律。
例如焦耳定律,实验时观察通电后煤油温度的凹凸来定性说明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
实验表明,电阻越大,电流强度越大,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然后介绍科学家焦耳的研究成果,进而得出定量描述,形成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强度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Q=I2Rt。
3.下定论并对规律进行讨论,加深理解规律经过第二步的探讨和思维加工,初步形成规律后,要整理成文,用科学而又扼要的语言文字或数学工具来表述物理规律。
(1)规律的物理意义解释规律的内容,说明它表示什么样的物理含义,必要时还要与相近规律进行比较。
用数学公式或图像表述规律的,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根据规律的内容得出公式或图像;反之,又如何从公式或图像来理解其物理意义。
例如焦耳定律,其内容是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强度的平方、导体的电阻、通电时间有关,这个关系是正比关系,由此得到焦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Q=I2Rt。
例如,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F浮=G排=ρ液gV,公式中字母F浮代表物体所受的浮力,G排表示排开液体的重力,ρ液是液体的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V表示排开液体的体积。
这个公式中各字母代表的物理意义,学生必须十分清晰,运用过程中才不至于出现差错。
(3)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中学阶段,物理单位的教学也不容忽视。
例如公式Q=I2Rt,式中I、R、t的单位分别是安培、欧姆、秒,Q的单位必须是焦耳。
物理规律的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都是确定的,不能随便乱用。
(4)规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物理规律本身是反映在一定条件下物理事物内在的必然联系,并且物理规律是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总结出来的,因此,也只能在这个条件下、这个范围内才成立。
学生学习物理规律时,往往只知道死背条文而忽视了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应用中乱套,在遇到情况变化时就难以下手,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讲清规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
在大凡物理规律的表述中,前语是成立条件或适用范围,后语是结果,即因果关系基本连结成一个统统的句子。
通过分析规律的语句结构,从字里行间就可以知道规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它的适用范围是“一切物体”,条件是“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原因),结果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有些规律在叙述中只提出成立条件,必要时可以补充说明适用范围。
例如阿基米德原理,要指出也适用于气体。
有些规律限于学生的基础和认识水平,只强调成立条件,而暂不提适用范围。
例如,欧姆定律、焦耳定律,不提及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四、学生学习物理规律中的常见问题为了有用地引导学生学好物理规律,我们还必须研究和认清学生学习物理规律中的常见问题和心理障碍。
在中学阶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感性知识不够中学物理规律的教学,许多是从事实出发经过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
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他们理解物理规律特别需要有充分的感性材料作基础。
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够把有关的现象与现象之间的联系光鲜地展示出来的实验或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曾亲身感受过的事例作基础,势必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例如,研究电磁感应和自感的有关规律,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够逐步揭示现象间本质联系的实验作基础,学生对这些规律就很难理解。
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错误观念的干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一些问题形成了某些观念。
这些观念中,有的比较正确,但往往有一定的表面性和片面性,甚至是错误的观念。
这些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对学生正确理解物理规律往往起着危机的干扰作用。
如:学生在运动和力的关系上往往有“物体受力才能运动,不受外力,物体根源不会运动”的观念,这就给学生正确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在物理规律的研究和运用中,有时要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和科学的想象等抽象思维活动;在运用物理规律解决某些问题时,要想取得正确而全面的解答,学生要具有较高水平的思维品质。
然而,中学生在心理发展上正处在思维发展过渡期,对于例外年级的学生和例外的学生个体,这个发展在迟早快慢上有差异,有些学生由于没有形成逻辑思维的习惯,抽象思维能力不强,这就使他们在学习和运用物理规律时遇到了较大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