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最强大脑》观后感1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最强大脑》观后感15篇
《最强大脑》观后感1
这个周末,我无意中看到了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中国团队对战意大利团队。
最精彩的莫过于李云龙和安德烈比赛“新郎新娘配”。
51对新人随机排列,他们两人分别从左右开始记忆新郎新娘的顺序,然后按照所记忆的顺序排列玩偶。
安德烈报完顺序后,李云龙早已崩溃了,哭得一塌糊涂,他认为他错了。
他一再说“我记对了,可是我摆错了······”。
最后评委让李云龙按他摆的顺序念一遍看看,没料到全是对的,最终以时间优势战胜了安德烈。
虽然李云龙赢了,但我认为真正的赢家是安德烈。
李云龙为什么白哭了一遭?完全是因为压力太大,精神太紧张,导致他忘了自己记忆的顺序与安德烈是相反的,错误地认为自己错了。
而且他把比赛结果看得太重,无法承受输的结果。
而安德烈是在整个比赛的过程中,始终轻松应对,因为他把比赛当成在玩游戏而已。
虽然安德烈也哭了,但不是因为他比李云龙慢了几十秒而输掉比赛,而是看到李云龙哭了,他担心自己的伙伴受不了。
这一举动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同样是哭,原因却截然不同。
在安德
烈和李云龙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外国学生的轻松和中国学生的沉重,他们两个都是神童,但为什么两人的表现如此不同呢?安德烈说他每周末双休,额外还有半天踢足球、而李云龙说他基本上没有休息,这可能就是答案。
我佩服李云龙,但更喜欢安德烈。
希望中国出现更多的安德烈。
《最强大脑》观后感2
今天是星期五,晚上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好好地看看江苏卫视直播的《最强大脑》了。
前几期的“战斗”,紧张刺激,惊心动魄,让人心潮澎湃。
晚上九点半,节目准时开播了。
吴圣洁和凡正阳的不俗表现让我兴奋不已,叫好不断。
来自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凡正阳是一个13岁的小男孩,上海华育中学的吴圣洁是个14岁的小女生。
这么小的年纪,就能登上最强大脑的舞台,而且还一路遥遥领先。
真让人佩服,佩服的五体投地。
参赛选手除了清华北大的牛校生外,还有国内外的好多知名院校的学生。
激动之余,不由得默默对自己说:“何诏卿啊何诏卿,你也该努力了。
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争取将来也走上《最强大脑》的舞台。
即使走不上《最强大脑》的舞台,也要走进名牌大学的校门。
”
为什么有那么多想不开的人,尤其是学生。
跳楼的,服毒的……太可怕了。
我们要想办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提高逆商。
不能遇到失败,就一蹶不振,走不出失败的阴影。
正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
赢了,不能骄傲,仍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前走。
输了,也不能一直搁在心上……还有下次还有以后吗。
有道是:输也要输得潇潇洒洒。
输并不可怕,怕输才可怕。
为此,同学们要用积极阳光的心态迎接每一次考试,迎接学校组织的每一项活动。
这样考试时才不会紧张,才会考出理想的成绩。
比赛时才会轻轻松松地上场,快快乐乐地下场。
“协作力”非常主要。
未来的社会不欢迎单打独斗的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团队精神。
像节目中,虽然只是两个人的小组,但一人输掉,另一人就被淘汰。
是啊!别看一个小组的成员不多,但也要拧成一股绳。
记得有一次,老师提了个疑难问题,让同学们分组讨论。
我们小组人人发言,个个动脑,热情高涨,很快就将“疑难杂症”给解决了。
单靠一人是办不到的。
班集体更要有团结。
有句话说的好:团结就是力量。
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才能有一个和谐温暖的班集体。
推理力、创造力和空间想象力是当科学家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这些能力绝不能忽视。
此外要博览群书,多读优秀书籍。
多观察多积累多思考,争取走进科学家的行列,争取出上几本自己的书。
总之,《最强大脑》中的选手,之所以那么优秀,除了先天因素外,多半是靠后天的努力。
别人那么优秀,还那么努力,我们怎能不努力呢?
《最强大脑》是一档开发大脑,催人奋进的节目。
真希望《最强大脑》能一直办下去,希望这样的节目能多办几个。
《最强大脑》观后感3
以前厌恶郭敬明,是因为他抄袭,拍了小时代这样的电影,说明他审美有问题。
现在看了最强大脑第三季,对他的态度终于有所改观,变得更加厌恶他了,他打分不合理,评价太业余还总大放厥词,业余就算了,出现争议时,Dr.魏与他对话,看都不看人家,Dr.魏发言,他总在旁蔑笑,这才发现,这个人素质也有问题。
关于郭敬明是否业余?一起回顾下第二期。
其实与郭敬明一样,第一个项目《星际迷航》的规则我也理解错了,但清楚规则后,发现仍旧十分困难,郭却说只值1分,足见其不专业。
第二个项目《钢管丛林》涉及到空间定位能力及逻辑分析能力以及记忆能力及体能,虽然这个项目跟其他最强大脑比是逊色了些,但作为理科生,我仍觉得比第三个项目《扎染密语》难,《扎染密语》用到了空间想象力,但这个程度的空间想象力测试还是稍微弱了些,郭却给《钢管丛林》只打了1分,而给《扎染密语》打了4分,再次体现了他的业余。
其实,业余本是无可厚非,其他
嘉宾也大多业余,但业余还一直大放厥词、喋喋不休煽动观众就是郭不对了。
郭还戏言让魏跳钢管舞,总是伺机挤兑人家,可见其狭隘。
另外,第三期,Dr.魏说了“像跟女人在吵架”,是因为与郭争执时郭竟然在翻第二期的旧账,郭不就事论事,却翻旧账,这确实是有些像跟女人吵架啊,魏只是一时激动说了实话,没有不尊重女性的意思,郭倒好,很会偷梁换柱煽风点火,把个人争执上升到女权层面,借这句话把事闹大,挑起广大观众的不满,继而直戳魏的脊梁骨,不得不佩服郭,真是个心机boy!
我只是个普通观众,以上仅是个人观点,您可以不赞同,但请勿喷,谢谢!微博:@南瓜大帝_
《最强大脑》观后感4
最强大脑已经走过了三季了,遥想第一季的周玮,当时觉得他简直逆天,后来却发现自己也能心算四位数乘法,根本没什么,中意对战的飞碟杯项目更是水得不行,简直就是我上我也行的节奏,虽然第一季项目难度普遍偏低,但是也是最好看的`一季,不但记住了每个选手的挑战项目、得分,甚至连他们在哪一期上节目的都记得,而到第三季的时候谁是谁都分不清,一是由于后面两季大量的换汤不换药的记忆项目导致了审美疲劳,二是对选手惊人的表现已经见怪不怪了。
这一季我只对速算和泰森多边形这两个项目感到震惊,就拿脑王陈志强说,哪怕是冰雪奇缘和最后的一沙一世界我觉得也不过如此,反倒是最受争议(其实也就郭敬明瞎逼逼,没啥争议)的星际迷航觉得最好看。
个人认为,脑力界这么多记忆高手随便叫些人都可以完成第三季几乎所有的记忆项目,但是有些技能却是绝无仅有的,这才显得难能可贵,哪怕是看秘鲁那小伙子盲拧魔方,看王昱珩一目千行地观察,也比看选手挑战各种变态难度的记忆项目来得有趣多了。
总的来说,如果还有第四季的话,我一定会快进甚至直接跳过很多挑战项目。
我更想看到的,就像是那个小女孩花了三四秒的时间用视觉记忆记完了一副扑克牌(不是第三季的,也很可惜失败了),而不是王峰用十几秒记忆高手都在用的方法,把人类极限推高那么一点点。
《最强大脑》观后感5
《最强大脑》这档节目,现在不仅我爱看,都已经火遍全国了!你问为什么?那可是有许多因素:一是经过四季,各个选手们也被大家所熟知,还拥有了各自的粉丝;二是这第四季,加入了全新的选手——百度机器人小度!它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人工智能了,而且外表萌萌的,在第四季打败了好几位选手,直接晋级总决赛,在总决赛中也和人类脑力选手代表共同获得脑王
奖杯!三是这档节目让人们意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选手们的各项能力让人惊叹不已,拍手称赞。
第二位是“水哥”王昱珩。
他其实眼睛患了疾病,失去了三分之二的视力,但他在第二季还是完成了微观辨水,让人为之轰动。
在第三季又完美打败了他的对手,第四季对战百度机器人小度惜败,很多人都为他感到惋惜。
他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我不是名人堂里最优秀的选手,但是每一次,我都是对手的滑铁卢。
”看了这句话,我是真的成为了他的“铁粉”。
虽然第四季走了几位老队员,但总是要更新换代的,数独项目的选手“酱油弟”就是一匹黑马,号称自己是来打酱油的,却一打打到了总决赛。
五年级:韩泽薇
在所有选手中,我最喜欢的有两位:一位是王峰,他在20__年时,成为了中国第一个获得世界脑力锦标赛冠军的人,他的表现让所有人叹为观止,是当之无愧的脑王,这也让他在今年的第四季中成为了名人堂轮值主席。
这个节目还有个人很重要,他就是魏坤琳,我们的“叨叨魏”。
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是因为大家通常叫他Dr。
魏,他又唠叨,所以就有了“叨叨魏”这个称号。
人类无极限,让我们期待着第五季,有更多好的选手与精彩的比赛吧!
《最强大脑》观后感6
本周,第二场人机大战即将打响,王昱珩惊喜现身观众席观战,助阵孙亦廷的辨音挑战。
对于为何缺席《最强大脑》第四季,他这样解释:“《论语》有言,‘父母在,不远游’,我的父亲刚刚做完手术,所以我想多陪陪家人。
”这次惊喜现身观展,他表示是为了“名人堂团宠”孙亦廷小朋友,“第一场比赛我听说了,第二场比赛前,小宝给我打电话想让我来看一下,于是我就来了,加上我也想看一下神一样的对手。
”
苦等两季!“蜂巢迷宫”鲍橒终迎对手
兴奋表示“我终于等来一个足够强大的对手了”
第一期的道具“钉子画廊”,以百万数量级成为名副其实的“最强道具”,而本期的“最强道具”皮影戏则主打人文情怀。
为了最大程度地展现皮影戏艺术的原貌,节目组将皮影戏艺术中的8个经典剧目、33个经典人物全部搬上舞台,栩栩如生的人物、一丝不苟的细节,每一处都洋溢着传统艺术的气韵。
除此之外,曾成功挑战“蜂巢迷宫”项目的鲍橒,也终于在这一季迎来了对手。
在第二季中,鲍橒以《最强大脑》史无前例的预判分15分和难度分10分,满分晋级中国脑力战队,但却因
国际赛中无法觅得实力相当的对手,而遗憾退赛。
苦等两季,在空间项目上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鲍橒,终于迎来了一个敢大胆放话挑战的对手:“我来了,你就该走了!”这位选手的项目,被北师大地理科学教授认为是“人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项高难度考验视觉空间能力的项目,连一向吝于给出高分的王峰都首次打出了4分的最高评分。
曾经盲走“蜂巢迷宫”,百万悬赏寻不得对手,“独孤求败”的鲍橒,在现场异常兴奋地表示:“他刚才的表现非常完美,我终于有一个足够强大的对手了!”
《最强大脑》观后感7
什么鬼国际赛,真的好没隐,这样假装中国人特别厉害有什么的,最厉害的人也未必就愿意屈身去这里比赛,我们赢了门面功夫有什么的?我们一边在这里竞赛说wow靠中国人真的世界
无敌般的聪明(我外婆),别人呢?聪明的人在实验室里继续科研,就笑笑不说话。
我也是不明白这个节目有什么含义。
就像有一期一个老师,记忆力特别强,然后嗯,参赛,然后嗯,受到观众的惊叹,然后嗯,回去继续教书。
可能,对她而言收获只是那些惊叹而已。
对我们呢,我们只是去惊叹了别人而已,然后呢?该吃的吃,穿的穿。
这个节目真的是。
而且我最看不惯国际赛上中国选手每次在充裕的时间内非要只用一点点时间,然后各种摆脸,呵呵呵
呵呵,你以为你知道好厉害哦,没错,你记忆里是比普通人强,不代表你能力比普通人强,就如社交,反正我是一定不会和这种人交朋友的,傲慢,呵呵。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发表这个并不是贬低中国人,也别把那些有的没的爱不爱国往我头上套。
我在此只能说一点,我爱国。
但我只是对这个节目以及凭中国在国际赛上所谓的成绩就嚷嚷
着什么中国最强的人有意见而已。
真的,中国要强,并不只是说说而已,不只是门面功夫做做而已。
只有当,我们的运动到了全民运动而并不只是谁谁代表中国赢了,好厉害啊的时候。
只有当我们从思想上慢慢从内心接受民主,自由,文明,礼貌的时候。
我们才是真正的赢了
《最强大脑》观后感8
看了第四集,魔方对决完了,两个选手站在台上,胜负已分,这个时候却有人跳出来说:“我认为我们可以再考虑一下,他们各有所长……””我认为要考察综合能力balabala……“于是争论就出现了。
这简直是非常可笑的。
从理上讲,什么综合能力什么盲拧速拧难易差别这都是应该在比赛前提出来的,在比赛前设定规则时需要考虑的。
一旦比赛结束,比赛结果就是唯一的判定标准,成功和失败,不需要任何借口。
从情上讲,这番看似充满感情的争论,对比赛的胜者是一种不尊重,对比赛的失败者也是廉价的同
情,对比赛结果的否定,是对两个选手全力以赴参加比赛的不尊重。
可笑的是,现场的观众和四个业余评委都沉浸在了自己的情怀里,王玉恒更是站出来”仗义执言“”潸然泪下“,浑然不觉他们的吵嚷对于另一个的选手的伤害,也把这个节目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娱乐节目。
人情大于法理。
这是千百年中国人行事准则。
诚然,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更何况法律、规则也由人而定难免有所漏洞,难免有所例外,可是我们的人情未免有时候太过于泛化了,甚至于引以为豪,以为自己站在了人性的角度。
孰知一时的人情是何等的鼠目寸光,甚至埋祸于将来。
弱者、贫者、老者、稚者,我们总是宽恕有加,照顾颇多。
有时候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有时候今日的疾苦只是昔日的因果。
人情太主观了,也太任性了,如果这个世界总是被这样一群充满感情的感性主义统治着,将是多么的可怕啊!公平不是平均分配,平等不是不分输赢,分出输赢的舞台就是残酷的吗?可是如果不坏抱着一颗求胜的心,比赛又有什么意思呢?
我很喜欢贾立平,其实在我心里认为他的实力比王英豪更强的,因为我觉得盲拧比速拧更有挑战,但是比赛中设定一个盲拧等于六个速拧的分数已经是考虑了比赛的公平性,可能比赛规则还存在一些缺陷,但是,作为一个竞赛类节目,比赛规则和比赛结果应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当郭小四站起来说”我觉得这个舞
台应该给更多人机会”的时候,我仿佛看到小时代里强行煽情“我们都是小小的星辰”的周崇光,如果这个节目一直这样走下去,就会像这个脆弱得连抄袭都不敢承认要抱紧自己仰望星空的郭
小四一样,,,,成为一个打着竞赛口号却脆弱得连选手失败都接受不了的LOSER节目(摊手)
《最强大脑》观后感9
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第四季的脑王赛,陈智强找出了由四个字混杂在一起的一封40个字的烈士遗书,他的成功让麻省理工大学的西蒙教授肃然起敬,他立刻邀请陈智强去麻省理工去上大学。
《最强大脑》第四季的所有节目,是我这两天一集接一集看完的。
除陈智强、机器人小度外,还有王昱珩、钟恩柔、乔布斯、土屋宏明等,他们的能力对比常人,好似一个是天上,一个是人间。
小学,我是班上前2名,中学、大学还算顺风顺水。
只是,在入职刚刚半年后,被送进精神病院,最初被诊为精神分裂症,后来,因自杀未遂,看医生,又被诊为躁郁症。
目前,躁郁症就像藤缠树一样将我紧紧困扰。
学生时代,对我来说,只学课本知识,未曾将知识活学活用。
在我16年的学生生涯里,很少站上讲台,导致我大学唯一一次组织的文艺晚会
也以“费尽心思,仍然参加人稀少”被嘲笑痛哭收场。
毕业论文也一样,花了半年心思,因上讲台慌里慌张,讲得语无伦次。
倘若我从小就喜欢抓住机会多上讲台,多学文化课,音乐美术舞蹈也不落下,坚持到底,今天的我,就一定会是一个健康活泼开朗的我。
《最强大脑》为很多人或者是一群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超乎常人能力的舞台。
在我们平常的学习中,我们也要去抓住机会、或者是要创造机会,当更好机会来临,我们才是那个最幸运的。
《最强大脑》观后感10
今天我看了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虽然没有看过,但仍觉得特别好看,特别精彩,所以就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主要内容是这样的,这是一场大行的人机对战,考验眼力的,是一个人在黑夜,戴着口罩、眼镜、帽子等的物件,透过一小段视频,在三十个人中找出3个人。
是由人类王昱珩和百度机器人对战。
比赛开始了,首先是第一个人,在一片乌黑只有一点光的情况之下辩论出来,由于小度是机器人,所以比较快,不过王昱珩也在不一会儿之后完成了,三十个人最后都出来了,王昱珩快速的辩别着,小度也快速的扫描着,结果出来了,可他们的答案没有一个是一样的,都不同,所以当中可能有错的,可能也有对的,也可能都错。
最后的结果让我吓了一大跳,作为人的王立昱
珩竟然没有一答对,可机器人小度,却对了两题,比赛结束后,王昱珩说:“我原本是可以全对的”。
大家也都看到了,之前他把三个对的答案都写出来了,可受了一些干扰最后都擦掉,结果错了。
王昱珩在比赛之前还有个要求,如果可以的话,把视频的能见度再降低20%。
王昱珩的失败让我们大家都感到意外,因为他在前一季是中国队的队长,还替中国队赢回了一分。
看完过后,我意识到参加每一个人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筛选出来的,他们拥有广阔的知识面,而他们的记忆力超出了正常人的范围,只有刻苦的反复练习,才会达到这样的超长的发挥。
《最强大脑》观后感11
晚上在看电视时,不经意间看到“最强大脑”这个节目,这个节目是一个开发脑力的节目,让大家了解人类大脑究竟还有多少的方式未被开发的。
里面的每个参与者都有一技之长,有的可以根据气球落水的声音辨别出气球掉落的高度,有的可以在看过一杯水后根据气泡在几百杯水中找到那杯水,有的可以从评委随机从一千张股票分时图中的一张说出它的股票代码、所属公司、时间日期。
可以说每个参与者都令人惊讶,而今天节目中的有一个参与者令我的印象颇为深刻。
他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他在女儿的
陪同下缓缓走上台,他来到这个舞台上是来背圆周率小数点后五千位。
他说,他曾在五十多岁时患脑中风,后来身体机能渐渐恢复了,但是记忆力开始衰退,他也如医生所说,渐渐显现出了老年痴呆症的症状。
为了不拖累儿女,他通过背各类书籍来加强记忆力,如《道德经》、《孙子兵法》等国学经典,记忆力也越来越好。
我觉得这样一位老人值得我们敬佩。
评委抽取了一段让他来背,刚开始,他一直在想,我不禁为他而感到紧张,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他开始报出了数字,还有些小错误。
评委又给了他第二次机会,在他报的过程中,我的手心一直在出冷汗,终于,他成功了。
全场观众都为他站起来鼓掌,我也激动地鼓起了掌。
的确,背圆周率是一件比较普通的事,但是令我感动的是老人的这份精神。
他不愿意拖累儿女,害怕忘记至亲之人,更不想放弃自己最后这段人生的尊严。
他把七十多年的人生经历,用独特的记忆法,背下了圆周率,也可以说这就是他的一生。
老人的记忆力完全是靠后天的努力,也正因为没有先天的天赋,更让人值得敬佩。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老人的努力我们没有看到,但他为目标持之以恒的精神每个人都看到了,也感受到了。
有些人天生记忆力就好,但他们不愿下功夫,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不禁让我想到了《永远执著的美丽》,同样有着执著的精神,同样值得人敬佩。
老人到这个舞台上的愿望不仅是获奖,年纪大了,对名利什么的自然也就看淡了,不追求什么。
他希望告诉更多的老人能看到希望,不要放弃。
我相信更多的人知道后,或许会尝试着去做,让自己的记忆力越来越好。
老人为自己而活的尊严令人感动、令人敬佩,相信老人的精神会让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人会去效仿。
或许有一天,人们都能保持着良好的记忆力,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最强大脑》观后感12
今天,我闲的无聊,就打开电视看看有什么好看的节目。
忽然我看到了一个节目,叫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第一个阶段是晋级赛3各评委打出0至5分的预判分,挑战成功后,再让科学家打出1至10的难度系数分。
预判分与难度系数分相乘。
总分超过80分即可晋级,加入到中国战队。
如果科学家直接打出10分的难度系数分的话直接晋级。
第二个阶段是淘汰赛,来最强大脑的人,说出挑战谁,两个人一起挑战一个项目,谁的速度快,谁就加入到中国战队。
慢的
那个人,就被淘汰。
还有一种方法是,不说挑战谁,总分数来的时候,低于分的人,到台上,让科学家挑出一个人淘汰。
第三个项目是世界pk赛。
挑出来的人,去挑战国外的那些高手们。
我看到的那个人是一个魔方高手,他叫贾立平他是一个旱鸭子,他挑战的项目是水下盲拧。
2个魔方随机打乱顺序,让选手观察1分钟,观察完挑战开始。
选手先到水里,把魔方拿在手里,手很快一会就拧完了一个。
2个拧下来一共用时1分1秒。
他打破了中国纪录。
还有一个人,他挑战的也是魔方,但不是拧魔方,是找魔方。
工作人员花了3天时间拼好两面魔方墙,一面魔方墙是5000个魔方,两面一共31000多色块,随机改变一个色块,让选手找到。
选手眼睛看累啦也不放弃。
眨了一下眼睛,又继续看。
最终他找到了那个色块。
花的时间大约有10多分钟。
最后他也晋级了。
看完这一期的最强大脑,我心想,我现在要努力学习,长大也去最强大脑,为祖国争光。
《最强大脑》观后感13
周五晚上,倚在沙发上看完了《最强大脑》中国与意大利的比赛。
其中最有戏剧性的也就莫过于李云龙和安德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