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记物检测联合核素骨显像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标记物检测联合核素骨显像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观察肿瘤标记物检测和核素骨显像对肺癌骨转移患者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肺癌骨转移患者102例,将其设为观察组,根据骨显像情况分为骨显像阳性组63例以及骨显像阴性组39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人员107例,设为对照组;观察肿瘤标记物检测以及核素骨显像完成诊断后获得的效果。
结果在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指标及阳性率方面,骨显像阳性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及骨显像阴性组(P<0.05)。
结论肿瘤标记物检测联合核素骨显像的方法,能够获得更加明确的诊断,并对患者进行疾病分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肿瘤标记物检测;核素骨显像;肺癌骨转移
肺癌骨转移患者,临床分期通常处于Ⅳ期,通常不选择手术治疗。
核素骨显像针对肺癌骨转移患者,能够进行有效诊断[1]。
为了确定最佳的诊断方法,本文对本院收治的肺癌患者,选择肿瘤标记物检测和核素骨显像进行分析。
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102例已经病理及影像学确认确诊的肺癌骨转移患者,设为观察组,根据骨显像情况分为骨显像阳性组63例以及骨显像阴性组39例;同期随机选择健康体检人员107例,设为对照组;在观察组中,男61例,女41例;患者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8.9±1
2.5)岁;在对照组健康人员中,男58例,女49例;年龄46~69岁,平均年龄(57.6±10.1)岁。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核素骨显像注射骨显像剂(99mTc-MDP)740~925 MBq后3~5 h 行全身显像,采用GE infinia 双探头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低能高分辨型准直器,采集矩阵为256×1024,获得全身骨显像图。
检查前要求患者多饮水将自身金属物件全部去掉,将膀胱排空。
由具有5年SPECT诊断经验的核医学科医师(2名)对图像进行独立分析评价病灶结论,意见不同时共同讨论得出一致意见。
1. 2. 2 肿瘤标记物检测针对两组研究对象,要求其空腹,对其静脉血进行抽取,剂量为3 ml。
将抗凝剂有效加入,利用离心机完成离心处理,吸取研究对象的血清,对肿瘤标记物(CEA、CYFRA21-1以及NSE)进行检测,全部选择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以及有关试剂盒完成检测。
1. 3 观察指标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肿瘤标记物(CEA、CYFRA21-1以及NSE)
以及核素骨显像的情况进行观察。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CEA、CYFRA21-1以及NSE指标方面,骨显像阳性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及骨显像阴性组(P<0.05)。
在CEA、CYFRA21-1以及NSE指标阳性率方面,骨显像阳性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及骨显像阴性组(P<0.05)。
见表1。
3 讨论
肺癌属于较为普遍的一种呼吸系统肿瘤,患有此种疾病后,较易出现骨转移的现象,并且诸多患者会累及脊柱、肋骨以及骨盆等。
肺癌患者表现出骨转移的情况后,自身癌细胞代谢较为旺盛,并且血液循环较为迅速,从而出现诸多放射性标记物凝聚的情况。
当患者表现出癌细胞变形坏死后,患者细胞内部结构会表现出受损破裂的现象,细胞质基质中会表现出CEA。
通过免疫电镜进行观察后发现,于患者的细胞膜以及胞浆膜结构中,能够发现CEA分布的现象[2]。
CYFRA21-1目前被认为是一种主要用于检测肺癌的肿瘤标记物,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NSE对小细胞肺癌诊断灵敏度高。
CEA、CYFRA21-1以及NSE联合检查有利于提高检出阳性率[3]。
核素骨显像的显像剂99mTc-MDP是通过与骨的无机盐成分羟基磷灰石晶体发生离子交换、化学吸附以及与骨组织中有机成分相结合而沉积于骨组织内。
骨骼摄取99mTc-MDP的多少与骨的局部血流量、无机盐的代谢及成骨细胞的活跃程度相关。
当出现骨转移,骨骼局部血流、无机盐的代谢及成骨细胞的活跃程度均会出现改变。
肿瘤骨转移行核素骨显像检测,能够获得较高敏感度,对转移性骨肿瘤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但由于特异性不强,核素骨显像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SPECT/CT融合显像可以提高明确诊断的几率[4]。
但在没有同机融合的SPECT机型上采用核素骨显像联合检测CEA、NSE以及CYFRA21-1可以获得更加明确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总之,针对肺癌骨转移患者,临床选择肿瘤标记物检测的方法以及结合核素骨显像的方法进行诊断,最终能够获得更加明确的诊断。
使临床医师更加准确的对肺癌患者进行疾病分期并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最终提高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蒯大禹,林祥通,管一晖,等.骨转移瘤99mTc-MDP骨显像与CT、MRI及X 线检查对比.中华核医学杂志,1996,16(2):129.
[2] 殷健.肿瘤标记物检测和核素骨显像对肺癌早期骨转移的诊断价值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33-34.
[3] 刘铁林,孟凡超,齐春华. 血清肿瘤标记物组合模式在肺癌诊断中的评价.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14):2022-2023.
[4] 林琳,郑容,刘琳,等. SPECT/CT对骨显像疑难病灶的诊断增益分析.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4,30(4):560-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