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兵战中的营销战略管理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兵战中的营销战略管理思想
在60年代以前,战略一词几乎很难在公司管理文献中见到,它主要与军事或战争紧密相关。

战略(strategy)是由希腊语(strategos)演变而来的。

本意为“为将”或“为将之道”。

近代西方军事学家,19世纪的瑞士学者把战略定义为“在地图上进行战争的艺术”,而把“在地面上实际调动军队和作战的艺术”称之为战术。

1、中国古代兵家的谋略思想
《鬼谷子·谋篇第十》中指出:“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

得其所因,则其情可求;见情而谋,则事无不济。


《汉书》卷六十九《赵充国传》指出:“帝王之兵,以全取胜,是以贵谋而贱战。


《晋书》卷三十四,《杜预传》指出:“勇怯在谋,强弱在势。

谋能事成,则怯者勇;谋夺势失,则勇者怯。

……勇怯在乎法,成败在乎智,以计代战一当万。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卷二,《沉谋篇第十四》中指出:“夫谒三军气,夺一将心,疲万人力,断千里粮,不在武夫行阵之势,而在智士权算之中。


《明太祖宝训》卷一,《经国》中指出:“伐敌制胜者,贵先有谋。

谋定事举,敌无不克。


《虎钤经》卷之三,《先谋第十五》中指出:“用兵之法,先谋为本。

是以,欲谋行师,先谋安民;欲谋攻敌,先谋通粮;欲谋疏阵,先谋地利;欲谋取胜,先谋人和;欲谋守据,先谋储蓄;欲谋强兵,先谋正其赏罚;欲谋其远,先谋不失其迩,苟有反是而用兵者,未有不为损利而趋害者也。

是故,圣王之兵,先务其本。

壮本则末亦从而茂矣。

能知利害之本,谋以御敌,虽有百万之众,可以不劳而克矣。


《兵镜或问》卷上,《谋战》中指出:“谋所以始吾战也,战所以终吾谋也。

是故先谋而后战,其战可胜;先战而后谋,其谋可败。


《兵法百言、智篇·生》指出:“善计者,因敌而生,因己而生,因古而生,因书而生,因天时、地利、事物而生、对法而生、反勘而生。


关于谋略在战争中的作用,古代兵家一向以为:战争是力量的角逐,更是智慧的较量。

因此兵家一向重视谋略的作用,强调“贵谋而贱战”、“勇怯在谋”、
“兵不在夺,能以计取尔”、“先计后战”、“以计代战一当万”、“谋定事举,敌无不克”“经武之略,在于贵谋”。

中国古代兵家关于战略谋略思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孙子兵法·计篇》中提出的“庙算胜”的观点。

2、《孙子兵法》中的战略管理思想
《孙子兵法·计篇》中指出:“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的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

”何谓庙算?“古者兴师,命将必致斋于庙,授以成算,然后遣之,故谓之庙算”(宋代,张预)。

所谓庙算胜,是指战争进行前,事先“经五事”“校七计”运算筹划者胜,即所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孙子兵法·计篇》的经五事,校七计之法,是谋求军事行为胜败的基本之法,事关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所谓五事,是指道、天、地、将、法;所谓七计,是指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练,士卒孰强,赏罚孰明。

以五事、七计为内容审度交战双方的实力,并以此为依据判断:指挥者是否把握战争,具有正确的作战思想、方针和目标;是否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战争环境;是否有明君贤将的指挥及训练有素、战斗力强大的士卒队伍;是否有合理完善的组织结构、健全的规章制度以及严明的赏罚执行情况。

然后确定自己的军事战略和作战方案,先谋后战,以计代战,实现庙算胜、先胜后战、不战而胜之目的。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全胜思想充满筹划谋算抉择取胜的深刻内涵。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凡善于用兵,重要的是谋略,以全胜谋略去求全胜天下,不战而胜,不攻而破,不损而全。

首先,多算胜,少算不胜,无算无胜。

“筹测深远,则其计所得多,故未战而先胜。

谋虑浅近,则其计所得者少,故未战而先负。

多计胜少计。

其无计者,安棏无败?故曰: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有计无计胜负易见。


其次,适算胜。

《孙子兵法·虚实篇》指出:“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
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谋算要适度,抓重点,分主次,适可而止,只要将影响未来战局变化的主要因素考虑进来,就可视为有备无患,算之有谋。

最后,称算胜。

称算胜,是指经过数字分析的称量之算方可取胜。

《孙子兵法·形篇》曰:“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综上分析,天算不如人算,后算不如前算,个算不如众算。

古代军事家在谋略制定中强调以下原则:一是筹划性,即抓住事关胜败的决定性、全局性、长期性的问题筹划,“视远者不顾近,虑大者不详细”;二是,即对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调查研究和预测分析,以因求情、由情定谋,把谋略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保证谋略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三是众智性,即谋略制定并非易事,要“集众智”,发挥智囊团的作用,“智不合于一人,谋必参诸群士”,“任天下之智力,是以知善计任谋之为上矣”;四是应变性,即制定谋略要有充分的弹性,根据形势和环境的变化而适时调整,以变应变。

3、兵战与商战的关系
●从现象上看,许多成功的商人和企业家都是军商两栖人物;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产生于战争的第一准则——确定并坚持你的目标;战略规划衍生作战计划,运筹学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把数学技术运用到军事战略决策。

例如,集结力量,作战目的,进攻,策略简明,合理使用力量,变化策略,指挥单一性,行动突发性,战略保密性,这九大作战原则完全适用于企业的市场竞争。

●从本质上看,兵战和商战同属一种为争夺资源和利益而进行的实力较量。

●从运行规律上看,商战与兵战都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弱肉强食、胜王败寇、强者为尊。

商战比兵战更为残酷:从不相信眼泪,从不同情弱者,从不保护懦夫,从不豢养懒汉,更不奉行缴枪不杀的原则。

●从九位一体的共性上看,兵战与商战在目标、资源、环境、竞争对手、领导、决策、智囊、组织、利益九个方面存在极大的共性。

4、结论
兵战中的战略思想、作战原则、战术谋略适用于当今的商战,其精髓在商战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行
为指南。

如知己知彼、审时度势、凡事预则立、集中力量、出奇制胜、创造优势、以快制胜、首战必胜、人和为本、将才智囊等兵家思想,已被许多企业家成功地应用到商战之中。

如果说一部兵书可为王者师,那么《孙子兵法》等著作中论述的战略思想也可为经营者师。

商战是更残酷的兵战,商战通过不流血的战争有效地实现了兵战的目的,甚至实现兵战所不能实现的目的,在看不见血淋淋的厮杀,听不见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中,瓦解、摧毁和消灭竞争对手,赢得市场竞争的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从战争废墟中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个经济强国,创造了上个世纪最大的经济奇迹,便是一个最具说服力的典型例证。

5、营销战略管理流程
市场营销战略管理是指企业从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为适应环境变化,对市场营销活动中带有方向性、全局性问题的长期谋划和决策,并依靠企业自身能力将这些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的动态管理过程。

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包括营销目标、规模、范围、方式、技术发展、产品开发、组织与人事等重大战略问题。

这些战略决策在企业营销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营销战略管理具有决定性、全局性、长期性、未来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