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其他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执拗(niù)蹂躏( lì) 溯流光(sù) 大有裨益(bì)
B.舷梯(xián)消弭(mǐ)下聘礼(pìn) 心急如焚(fén)
C.祈祷(qí) 撒气(sā)恃讲授(shì) 按捺不住(nài)
D.侈谈(chǐ)绸缪(liáo)当轴者(zhóu) 道义相勖(x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 )
A.窈陷黏液以身作责咎由自取
B.缔造商榷义愤填膺无计于事
C.砥砺切搓沸反盈天潦草塞责
D.吞噬坚韧坚忍不拔责无旁贷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农村条件很艰苦,可她却能安之若素,在乡村教师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为乡亲们办了很多好事。
B.如果没有政界的支持,再好的点子也可能被埋没;如果没有商界的参与,再好的城市规划都有可能被束之高阁,成为一纸空文。
C.央视主持人久久不愿走下神坛,正襟危坐,与公众的距离越来越远,当有一些失误出现时,观众也就很难贴心地理解了。
D.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依靠键盘来书写,人们的手写能力不断蜕化,“保护汉字”迫在眉睫。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B.“全民阅读”活动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体现百姓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的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子愀然”中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与“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中的“子”同,而《游褒禅山记》中“长乐王回深父”中的“父”亦表示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B.“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与“人生常离别,动如参与商”中的“参”“商”相同,都是星宿的名称,前者是“斗宿”和“牛宿”;后者是“参星”和“商星”,因为此出彼没,不同时出现,常用来比喻亲友难以相见。
C.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所著的《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美丑对照原则”,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卡西莫多的丑陋,她的善良与弗比斯的狠毒,都形成了极为明显的对比,而同一个人物身上也存在着对比,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真实。
D.《红楼梦》以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把对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对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而巴金的《家》的艺术结构类似《红楼梦》,以觉慧等几个年轻人的爱情和生活追求为情节链条,全面展示一个大家族的衰亡过程。
6.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括号中所列节日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中秋)
B.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重阳)
C.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元宵)
D.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
7.下列有关语音、词语、语句的修辞及表达效果,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林黛玉的聪明颖悟、病弱娇美。
B.“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上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这句中的“空头支票”用了借代的手法,讽刺了政府违背了对黑人享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的允诺。
C.“她一手提着竹篮。
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用倒装句,将“空的”“下端开了裂”这样的修饰语放到中心词的后面,突出了祥林嫂生活的困顿,写出了一个从肉体到精神都垮掉了的妇女形象。
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这几句整散结合,写出了当年曹军军容之整、气势之盛;亦体现了赋体文语音上声律和谐,句式较之传统的辞赋,更灵活多变的特点。
8.下面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中的四首,请根据课文提供的信息与你自己掌握的有关知识,判断各首诗暗示的是哪个人物()
①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②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③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④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A.①王熙凤②林黛玉③贾迎春④薛宝钗B.①贾探春②妙玉③王熙凤④林黛玉
C.①薛宝钗②林黛玉③秦可卿④王熙凤D.①贾探春②妙玉③贾迎春④王熙凤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B.顺流而东也
C.侣鱼虾而友麋鹿D.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能喻之于怀不言而喻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吉人自有天相
C.虽趣舍万殊虽世殊事异
D.知不可乎骤得往往有得
1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抱明月而长终侣鱼虾而友麋鹿
C.于是余有叹焉而人之所罕至焉
D.不知东方之既白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12.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何为其然也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③固一世之雄也④客有吹洞箫者⑤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⑥而今安在哉⑦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⑧凌万顷之茫然
⑨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A.①③⑨/②⑤⑥//④⑧/⑦B.①⑥/②⑤/③⑨/④⑧/⑦
C.①⑥/②④/③⑨/⑤⑧/⑦D.①③⑨/②⑦/④⑥/⑤⑧
13.对下列划线句子的断句,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
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
A.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
B.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
C.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
D.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
二、默写
(1)《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对此作出批评并表明自己的生死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4)____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三、文言文阅读
(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永远的门
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
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未变,尽管人们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是一人独居——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
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
”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她回话,随即擦身而过。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幸运地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总是这么几句。
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吧。
苗条得有点单薄,瓜子脸,肤色白暂,五官端庄。
衣饰虽时髦又很素雅。
她在西街那家花店工作,邻居们很不理解,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
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
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
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背有点驼。
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身躯,只有那双眼睛大大的,闪烁着年轻的光,闪烁着他的渴望。
回家的时候,他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
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经常久久地呆在屋内。
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
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了。
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
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那只花瓶永久性的所在。
除此之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旁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
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
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得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冽冽,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
同院的邻居们,曾经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房里出现。
当然,这个奇迹就从来没有出现过。
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
秋季的一个微雨的清晨。
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
”
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
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
却不见他回家来。
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跳搏异常,猝然倒地,刚送进医院,就永远地睡去了。
这普通的院子里就有了哭泣。
那位潘雪娥没有哭,眼睛委实是红红的。
花圈。
一只又一只。
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他的。
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
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唐突。
人们在整理画师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
打开锁着的房门,他的屋子里尽管到处灰蒙蒙的,但那只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擦拭过似的,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那束白菊花,没有枯萎。
当搬开那只老式花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
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
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
原来如此!
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
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衷情奉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能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不过,当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哇”地喊出声来——黄铜拉手是平面的,门和门框平滑如壁。
一扇画在墙上的门!
【1】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作品的标题“永远的门”中的“门”,既指画在墙上的那扇门,也可理解为人们的心灵之门;“永远”,既表现了作品的悲剧性——两位主人公最终被隔绝开来,也可理解为作者的深意所在——改造国民思想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B.作品的现实意义在于: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在日渐走向现代化的今天,国民的封建意识依然存在,“尊重每一个个体”还没有最终实现,而一些“无恶意的侵犯”还在相当多的领域里产生着作用——不仅仅是爱情。
C.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一位是普通的花店店员,一位是“缺乏才华”的影院美工。
作者之所以做这样的设计,意在表明地位卑微者也有爱的权利。
通过与院内人们的对比,表现了作者把同情倾向小人物命运的创作观。
D.一位文艺评论家说:“在一部戏剧中,如果我们看到一幕的墙上挂着一支枪,就一定会在后面的剧情中听到这支枪响。
”《永远的门》中,画师屋内那只老式的花竹书架便是这样一支“枪”。
E. 作者最后写人们为画师整理遗物时,发现那花瓶被人擦拭过,瓶中的菊花依然盛开。
我们从作品中不难得出结论:这一切无疑是潘姓女子迟到的表白。
作品结局这种潜在的圆满,寄寓了作者对笔下人物的祝福。
【2】小说开篇描写的环境具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郑若奎形象的特点。
【4】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情节脉络。
五、其他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声音,也许来自天籁:风声、雨声、鸟啼声……声声入耳;声音,也许来自生活: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温馨;声音,也许来自情境:书声、歌声、抚琴声……声声醉人。
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很多生活影像也许已经泛黄、模糊,然而,那些曾经叩击我们心灵的声音,会时常穿越时空,在我们的耳畔深情的响起,潮湿我们的眼眸,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以“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
安徽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其他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执拗(niù)蹂躏( lì) 溯流光(sù) 大有裨益(bì)
B.舷梯(xián)消弭(mǐ)下聘礼(pìn) 心急如焚(fén)
C.祈祷(qí) 撒气(sā)恃讲授(shì) 按捺不住(nài)
D.侈谈(chǐ)绸缪(liáo)当轴者(zhóu) 道义相勖(xù)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
A项蹂躏(lìn),C项按捺不住(nà),D项绸缪(mó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 )
A.窈陷黏液以身作责咎由自取
B.缔造商榷义愤填膺无计于事
C.砥砺切搓沸反盈天潦草塞责
D.吞噬坚韧坚忍不拔责无旁贷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字形。
A项以身作则,B项无济于事,C项切磋。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农村条件很艰苦,可她却能安之若素,在乡村教师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为乡亲们办了很多好事。
B.如果没有政界的支持,再好的点子也可能被埋没;如果没有商界的参与,再好的城市规划都有可能被束之高阁,成为一纸空文。
C.央视主持人久久不愿走下神坛,正襟危坐,与公众的距离越来越远,当有一些失误出现时,观众也就很难贴心地理解了。
D.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依靠键盘来书写,人们的手写能力不断蜕化,“保护汉字”迫在眉睫。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词语)的正确运用。
A项安之若素: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
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不合语境。
B项束之高阁:比喻放着不用、丢在一旁不管,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
C项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不合语境。
D项蜕化:变化;演变。
道教谓人死亡解脱成仙。
适用对象不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B.“全民阅读”活动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体现百姓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的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
A项主客观不当,去掉“被”。
B项中途易辙,去掉“是”。
D项结构混乱,“因”前面没有主语。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子愀然”中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与“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中的“子”同,而《游褒禅山记》中“长乐王回深父”中的“父”亦表示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B.“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与“人生常离别,动如参与商”中的“参”“商”相同,都是星宿的名称,前者是“斗宿”和“牛宿”;后者是“参星”和“商星”,因为此出彼没,不同时出现,常用来比喻亲友难以相见。
C.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所著的《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美丑对照原则”,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卡西莫多的丑陋,她的善良与弗比斯的狠毒,都形成了极为明显的对比,而同一个人物身上也存在着对比,揭示了人性的
复杂和真实。
D.《红楼梦》以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把对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对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而巴金的《家》的艺术结构类似《红楼梦》,以觉慧等几个年轻人的爱情和生活追求为情节链条,全面展示一个大家族的衰亡过程。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
C项“弗比斯”错,应为“弗罗洛”。
6.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括号中所列节日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中秋)
B.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重阳)
C.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元宵)
D.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传统节日及诗句理解。
A项“香帐簇成”“金针穿”,应为“七夕”。
此诗说明了“七夕”的又一个名称:“女儿节”。
七月七日几乎全是女子的活动。
这首唐代七律描绘了七夕晚上的风习:全家聚宴,女子默默祈祷找个如意郎君。
然后排成行,一位一位拜祭仙女,乞巧,热闹了整整一晚上。
7.下列有关语音、词语、语句的修辞及表达效果,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林黛玉的聪明颖悟、病弱娇美。
B.“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上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这句中的“空头支票”用了借代的手法,讽刺了政府违背了对黑人享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的允诺。
C.“她一手提着竹篮。
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用倒装句,将“空的”“下端开了裂”这样的修饰语放到中心词的后面,突出了祥林嫂生活的困顿,写出了一个从肉体到精神都垮掉了的妇女形象。
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这几句整散结合,写出了当年曹军军容之整、气势之盛;亦体现了赋体文语音上声律和谐,句式较之传统的辞赋,更灵活多变的特点。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语音、词语、语句的修辞及表达效果。
A项没用比喻。
B项“借代”错,应为“比喻”。
C
从“肉体到精神都垮掉了”错。
8.下面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中的四首,请根据课文提供的信息与你自己掌握的有关知识,判断各首诗暗示的是哪个人物()
①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②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③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④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A.①王熙凤②林黛玉③贾迎春④薛宝钗B.①贾探春②妙玉③王熙凤④林黛玉
C.①薛宝钗②林黛玉③秦可卿④王熙凤D.①贾探春②妙玉③贾迎春④王熙凤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名著。
难度较大,需对《红楼梦》有较深的了解,才能作答。
“精明”“运偏消”,贾探春。
“何曾洁”“终陷淖泥”,妙玉。
“中山狼”“金闺花柳”,贾迎春。
“偏从末世来”“哭向金陵”,王熙凤。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B.顺流而东也
C.侣鱼虾而友麋鹿D.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词类活用。
A项“樵”,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柴。
B项“东”,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东流。
C项“友”,意动用法,以……为朋友。
D项“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能喻之于怀不言而喻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吉人自有天相
C.虽趣舍万殊虽世殊事异
D.知不可乎骤得往往有得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
A项分别译为动词“说明”;懂得,明白。
B项“相”分别译为辅助;面相。
C
项“殊”,分别译为不同;发生变化。
D项译为心得、收获。
1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抱明月而长终侣鱼虾而友麋鹿
C.于是余有叹焉而人之所罕至焉
D.不知东方之既白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A项“以”,因。
B项“而”,分别译为连词,修饰;连词,表示并列。
C项“焉”,分别译为语气词;兼词,“于之”“于此”。
D项“之”,不译;的。
12.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何为其然也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③固一世之雄也④客有吹洞箫者⑤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⑥而
今安在哉⑦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⑧凌万顷之茫然
⑨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A.①③⑨/②⑤⑥//④⑧/⑦B.①⑥/②⑤/③⑨/④⑧/⑦
C.①⑥/②④/③⑨/⑤⑧/⑦D.①③⑨/②⑦/④⑥/⑤⑧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特殊句式。
①“何为”,⑥“安在”,宾语前置句。
②句“于”,⑤句“于”,状语后置句。
③“也”,⑨“也”,判断句。
④句“吹洞箫”修饰“客”,⑧“茫然”修饰“万顷”,定语后置句。
⑦“于”,被动句。
点睛: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
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
13.对下列划线句子的断句,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
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
A.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
B.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
C.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
D.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
文言文中常用整句,如对偶句、对举句、排比句,骈文中的四六句等断句。
注意虚词“也”,结合句意断句。
二、默写
(1)《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对此作出批评并表明自己的生死观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
悟出来的。
(4)____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答案】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尽吾志也而不能
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