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宋词两首》教案 长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词两首》教案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诵两首宋词。
了解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
2.能力目标:对比体会婉约词风与豪放词风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结合生活理解词作,从词作中汲取精神养分。
教学重点:词作赏析。
教学难点: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词人面对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教学关键: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当堂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对比分析法、意境引申法、研讨赏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工具:多媒体
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凤栖梧》
一、导入新课。
让我们一起回顾我们学过的宋词。
找六位学生分别背诵李煜的《相见欢》、李清照的《醉花阴》、辛弃疾的《破阵子》、晏殊的《浣溪沙》、李煜的《虞美人》、温庭筠的《望江南》。
其中脍炙人口的句子有哪些?
二、学生交流关于作者的资料,交流时避免照本宣科,避免资料式的介绍。
柳永的父亲、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连儿子、侄子都是。
柳永本人却仕途坎坷,景元年(1034),才赐进士出身,是时已是年近半百。
曾授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
词作极佳,流传甚广。
其作品仅《乐章集》一卷流传至今。
描写羁旅穷愁的,如《雨霖铃》《八声甘州》,以严肃的态度,唱出不忍的离别,难收的归思,极富感染力。
三、朗读。
1.教师范读。
(示范情感把握:《凤栖梧》尽量读出一种缠绵哀婉的感觉;示范节奏把握:《凤栖梧》读时要柔缓抒情,渐次突出沉重的无奈与伤感;
2.学生散读。
(要求学生先默读扫清字词障碍、读熟练。
)
3.学生齐读,落实教师示范的要求,为分析作准备。
四、分析。
1、《凤栖梧》中的“春愁”,何处可见其愁?
(1)孤独:“伫倚”即长时间地倚靠。
“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
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
“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2)借酒消愁: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
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
从“拟把”到“无味”,又是一种徒增烦恼的做法。
(3)生动形象的誓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以“衣带渐宽”的消瘦,“消得人憔悴”的煎熬,“不悔”“消得”的忠贞与执著,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著态度。
2、学生再读,试着背诵。
五、小结:这首词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起来,全词激情回荡,
执着诚笃,颇能显示柳词的抒情特色。
六、作业:1.背诵《凤栖梧》。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上片登楼远望油生离愁
凤栖梧离情别绪执着追求
下片执着缠绵无可排遣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提问背诵《凤栖梧》
二、导语:
中国是诗的国度,我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优秀的诗歌,这是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腹有诗书语自华”,多读一些诗歌,对于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三、苏词背景介绍。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豪放派的词风)
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
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猎词。
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
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自己的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
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
四、朗读。
1.教师范读。
(示范情感把握:《江城子·密州出猎》尽量读出一种豪情满怀、坚定
执著的感觉。
)
2.学生散读。
(要求学生先默读扫清字词障碍、读熟练。
)
3.学生齐读,落实教师示范的要求,为分析作准备。
五、分组讨论:
1、《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出猎一事的呢?
出猎装束: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
——英姿
出猎场面: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壮观
出猎豪情:亲射虎,看孙郎。
——英武
出猎用意: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壮怀
2、我们没提到的句子又该怎样理解?
(1)老夫聊发少年狂。
(2)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从这些词句中读出的是不如意的惆怅,不得重用的失落,“老夫”的戏谑,“鬓微霜”的慨叹,“何日遣冯唐”的期盼。
六、为什么词人的情感如此复杂呢?
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
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能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喻指辽和西夏。
此处用典,在做到言简意赅的同时,更能把读者的视野无限地扩展,让人产生无数的联想,生动形象,使文章更有张力。
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整个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但“何日”却给人遥遥无期之感,怎不让词人焦虑、压抑?
七、拓展阅读:我们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和生活经历读这两首词,你还能读出什么?
读出一种人生态度: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曾引用《凤栖梧》这首词的结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句,说明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之境界,比喻一种执著追求,不惜牺牲的精神。
这一首爱情诗又不仅仅是一首爱情诗。
读出一种爱国情怀:苏轼一生命运多舛,多次被贬谪,然而他在力所能及时又修建了利民的“苏堤”,在不被重用时仍有一腔热血欲征战沙场。
苏轼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全才,这是他的资本,是他骄傲的资本,是他可以愤世嫉俗的资本,然而在这种境遇下能百折不挠,能以一种永远向上的阳光姿态面对人生,这一点又有几人能及?这种心怀祖国,不忘报国的情怀又有几人能及?
八、背诵两首词。
九、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宋词,初步接触风格迥异的宋词两大流派,对诗词的意境、形象、风格的分析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大家下去以后广泛阅读,深入思考,认真分析,对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八、作业:默写两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