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省级精品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省级精品课程
申
报
材
料
申报学校: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
学校代码: 040612
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项目负责人姓名:伍育栋
联系电话:_
申报日期: 2011年1月16日
目录
第一部分项目申报与建设规划书 4 一、项目建设基础 4
(一)项目建设现状 4
1.课程建设措施 4
1.1课程建设必要性 4
1.2课程建设领导小组与规划 6
1.3课程经费 6
2.课程目标 6
2.1课程地位与作用 6
2.2课程的目标 7
3.课程内容与结构 9
3.1课程内容 9
3.2课程结构 12 3.3课程组织与安排 16
3.4课程实践教学 16
4.教学方法与手段 17 4.1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与创新 17 4.2课程的教学方法 20
4.3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22
5.课程团队 23 5.1课程负责人情况 23
5.2课程团队结构 25
6.课程研究 27
6.1教学研究与推广 27
6.2应用技术开发与服务 28
7.课程资源 28
7.1课程教材与指导书 29
7.2课程教学资源库 29
7.3课程校内实验实训条件 29
7.4课程校外实践条件 31
8.课程考核 32
8.1考核标准与内容 32
8.2考核方式与主体 33
9.课程效果 33
9.1学生评价 34
9.2自我评价 35
9.3校外专家评价 37
9.4与省内外同类课程比较 37
9.5社会认可 38
9.6职业素质与创新 38
10.课程管理 39
10.1课程管理组织体系 39
10.2教学质量提升机制 40 10.3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40 (二)优势与特色 40
1.特色与创新点 40
2.课程特色 41 (三)存在的主要差距 42
1、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42
2、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开放与共享的力度有待加强 42
3、课程教师团队的素质和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高 43
二、项目建设规划43
(一)总体目标 43 (二)建设项目 45
1、加大资源建设、开放与共享力度 45
2、加强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45
3、加强校本教材建设力度 46
4、更新校内实训条件的建设 46
(三)年度计划 46
1、 2009年-2010年建设项目 46
2、 2010年-2011年建设项目 46
三、保障措施 47
1、学院措施 47
2、项目建设方案 47
3、建设经费文件 50 第二部分建设项目评审表条目描述 52 (一)建设基础部分 52 (二)建设规划部分 77 第三部分附件材料 102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精品课程
项目申报与建设规划书
一、项目建设基础
(一)项目建设现状
1、课程建设措施
1-1课程建设必要性
(1)市场需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汽车工业和汽车服务业得到了飞跃的发展。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汽车产量平均每年以24.5%的速度增长,预计2010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600万余辆。
快速增长的汽车保有量为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给汽车维修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从最近召开的全国高级技能人才培养与研讨会上获悉,我国目前技术工人队伍结构中,技师以上、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的比例仅为4:8:31:57,而发达国家的比例为11:23:49:17,显然,我国中高级技术人才短缺情况十分严重。
尤其汽修热门专业的高级技工的薪金待遇更是可以和研究生相媲美,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2)学院自身条件
一是具有依托专业技能教学水平认证培训基地和汽车实习实训基地,中南驾校已具规模,设施先进,已为社会培训了3000多名驾驶人员;二是具有数量、职称、学历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三是具有主办职业院校汽车维修竞赛的能力,2008年成功举办了衡阳市职业院校汽车维修竞赛,我校参赛选手全部获奖。
2009年衡阳市职业院校春季汽车维修竞赛3月25日
再次在我院汽车实训中心进行,充分体现了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办学实力。
四是具有在省内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的教材;五是形成了教学改革体系。
(3)课程现状
长期以来,学院及系部对该课程无论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设备投入上都给予重视和支持,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目前,担任该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能够求实创新、严谨治学,不断推进教学改革,能深入企业进行调查,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结合本课程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大纲,突出了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
教学中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注重将新技术、新理念引入教育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以后实际工作中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并能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课件制作精美,并能很好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构造原理及其维修工艺流程的理解,采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正是基于这些分析,学院决定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作为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1-2课程建设领导小组与规划
(1)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内涵建设为重点,走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创特色,建名校为宗旨,学院专门成立了以刘福生董事长任组长的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教务科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组员。
学院制定并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制度和一套完整的重
点项目的培养方案,为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提供了组织保障。
(详见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教[2007]11号文件)
(2)针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汽车教研室成立了重点项目建设课题研究小组,由教研室主任任组长,各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负责研究、承担精品课程教学改革的各项任务。
1-3课程经费
为确保精品课程建设的长久、稳定、健康发展,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给予大力支持。
经费向重点项目倾斜,学院为省级精品课程拨付20万元,首期拨8万元,以后两年每年拨付6万元,设立了“精品课程建设专项经费”项目,并纳入了经费进行预决算,经费支出进行严格地管理和监督,保障精品课程建设经费专款专用,保障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2、课程目标
2-1课程地位与作用
1)课程地位和作用:
(1)《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
(2)培养从事汽车维修、检测、维护保养和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3)作为后续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课. 后续课程有《汽车故障检测与维修》、《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等。
(4)引入“汽车维修工”(高级乃至技师)的职业标准,利用学校与企业两个育人主体,采取“项目认为驱动模块式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各项目认为驱动训练,熟悉汽车发动机构造特点,熟练掌握发动机拆装技术、汽车总装技术及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技术;学会使用维修工具、量具、机具等机械设备或在生产线上进行汽车总成及分总成装配与调试;同时利用专用的
检测设备对汽车性能进行检测。
在这基础上了解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管理理念和模式,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学生熟悉和掌握汽车发动机装配工艺,体验汽车发动机维修过程。
在有效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工作能力;增强学生健康的职业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2-2 课程的目标:根据我们的教学对象,结合学院现有的设备,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任务驱动等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到达三种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发动机整体及零部件的基本结构、组成、工作原理。
2)能力目标:学会维修工具使用、发动机零部件的检修方法、拆装工艺流程。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对基础理论的应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课程内容与结构
3-1课程内容
1)课程设计理念
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课程观指导下,依据高职教育目的,在需求分析(包括行业分析、职业分析、劳动力市场分析等)的基础上、进行课程模块设计,课程设计的特点主要是:
(1)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
学生在学习期间,通过汽车维修企业现场教学、按照维修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实训等方式,让学生有意识接触职业内容,职业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实训期间职业内容和职业能力得以提高。
(2)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与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
通过以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不断让学生进行职业体验,使学生既掌握做事的能力(职
业专门技术),又学会做人的本领(关键能力和基本素质),既有迅速上岗的能力又有面向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强调校企互动,“双元”教学,产学结合,双证书教育。
首先,在课程培养目标的确定及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由学院专业教师及企业专家共同讨论制订;其次,在师资队伍上,也是由学院的教师及企业的专家组成,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再者,学生实训的场所既有校内实训场所,又有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型车间。
既有校内实践锻炼的环节,又有企业生产实习环节;再者,在课程的评价上,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评价教学效果。
与此同时,本课程还引入了汽车维修行业的修理工艺流程,参照了“汽车维修工”工种的职业标准,让学生实现“双证毕业”
2)课程设计流程
根据本课程是培养汽车维修企业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特性,其设计流程应由课程分析、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部分组成。
课程开发的整体工作流程可以参照下图。
(1)课程分析:是以专业及职业分析结果为基础的课程分析,主要包括课程任务分析、课程实施的内部环境分析以及课程实施的外部环境分析。
课程任务分析是通过分析专业培养方案中模块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及性质,明确模块课程应实现的教学目标,同时,明确模块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
模块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其中,能力目标又包括职业关键能力和职业专门能力两部分。
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相比,能力目标占主导地位,知识目标应围绕能力目标设定。
课程实施的内部环境分析是指要对即将实施课程的学院教师、学生、办
学条件进行详细分析。
在教师、学生、办学条件三要素中,学生分析是最主要的,要通过分析了解学生己经具备的能力和知识基础;了解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估计学生对学习本门课程的态度、兴趣点及有可能遇到的困难等。
课程实施的外部环境分析是在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基础上进行的,要分析与专业课程服务地区和职业相应的经济、技术发展的特点与趋势,分析相关模块课程的教学改革动态。
(2)课程设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模块课程开发的第二步要完成从策划模块课程知识体系的框架到具体设计模块课程的教材中涉及到的多项任务,包括设计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制作课件等。
课程设计是单元课程开发的核心部分。
①课程目标设计:是依据课程分析的结果和专业培养方案中确定的课程类型,确定课程应实现的教学目标,并选择课程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包括掌握知识的目标、掌握技术的目标、获得能力的目标等。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与一般科目课程开发相比,其是一门专业技术课程,它需要确定与专门技术相应的能力目标、任务目标以及对本课程的具体要求,即包括专门能力、关键能力和所依托的理论知识要求等。
②课程内容体系设计:其主要任务是对于不同类型、不同教学模式的课程,按照课程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进行课程内容体系的框架设计。
对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这门课程,由于采用了“项目认为驱动的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因此本课程内容设计时,以从事汽车发动机维修工作应具备的“能力点”和“知识点”来构建课程体系,以学生经过训练后应获得的能力为目标。
,强调按行业、企业实际完成任务的行动过程设计课程
内容体系。
③课程基本环境设计:包括课程基本素材设计和课程基本情境设计两个方面。
本门课程主要是训练项目设计及训练方法的设计。
课程基本情境设计指实现课程要求的教学环境、训练环境、模拟或职业现场需要的设施条件及实施课程的氛围环境设计。
④课程内容组织设计:主要指课程教学大纲及学生学习要点等相关教学文件的设计,即依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基本环境等设计结果以及课程实施环境的分析结果编制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模块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范围要求、教学进程要求、课程考核评价要求、教学参考书等。
⑤课件和教材设计:是在完成上述设计步骤后,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基本环境的设计结果,按照课程大纲的要求设计单元课程的教材或制作课件。
3)课程实施:是根据前两步课程分析和课程设计的结果,按照课程实施的时间进程安排、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前实施课程的具体条件,将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体系拆分成教学单元,然后,制订每一教学单元的实施方案,课程实施方案包括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情境、教学活动组织形式、教学单元的时间进程、教学单元的考核方式等方面的设计,还包括教学媒体的选择等。
4)课程评价:是对模块课程设计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估,从而确定课程设计是否符合规范,预期的教学目标能否实现。
课程评价包括:课程分析评价、课程目标评价、课程内容体系与课程大纲评价、课件与教材评价、课程实施方案评价、课程实施效果评价等。
课程评价是确保课程设计质量的必要环节。
课课课课
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
课课课课课课
课课课课课课
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
课
课课课课
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
课课课课课课课
课课
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
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
课课课课
图1 课程开发与设计流程
3-2课程结构: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总体学时要求为180学时,理论80课时,实训100课时,理论/实训比例超过1:1。
本课程的教学是把课程核心知识点融合在典型工作任务中,每个工作任务都包括完整的教学内容。
根据发动机的特点,课程内容由表及里进行安排,职业技能(工作任务)由简单向复杂过渡。
采用“任务驱动模块式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专业理论与专业
实训有机结合,老师“讲”与学生“练”有机结合,学生由听到边听边做再到独立完成转变。
该课程本着实用够用原则,根据企业需要,对发动机的理论和维修工艺进行了科学取舍。
1、本课程的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序号模块主要内容
学时
总学
时
理
论
实践
1 发动机工作原理发动机总体结构及基本原理、工程热力
学基础、发动机热力循环和性能指标、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汽油机的燃烧过
程、柴油机的燃烧过程
16 8 8
2 曲柄连杆机构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组成及受力条
件、气缸体与曲轴箱组、活塞连杆组、
曲轴飞轮组、曲柄连杆机构的维护、曲
柄连杆机构的检修、曲柄连杆机构故障
诊断
28 12 16
3 配气机构配气机构的构造、进气控制系统、配气
机构维修、配气机构异响诊断
20 8 12
4 冷却系冷却系功用、组成、水冷系主要部件的
构造、冷却系的维修、冷却系的故障诊
断
6 2 4
5 润滑系冷却系功用、组成、润滑系主要机件的
构造、润滑系的维修、润滑系的故障诊
断
6 2 4
6 化油器式供给系化油器式供给系概述、简单化油器与可
燃混合气、现代化油器、供给系其他装
置、供给系的维修、供给系的故障诊断
16 8 8
7 汽油喷射式供给
系汽油喷射式供给系概述、空气供给系统
主要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燃油供给
系统主要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电子
控制系统主要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技术使用、电控燃
油喷射系统的故障诊断、电子控制系统
主要部件的检测、燃油供给系统的检查
38 18 20
8 柴油机供给系柴油机供给系概述、喷油器、喷油泵、
调速器、辅助装置、电控柴油喷射系统、
柴油机供给系的维修、柴油机供给系的
调试、柴油机燃料供给系故障诊断
30 12 18
9 发动机装配调试发动机的装配、调整与磨合、发动机特
性及试验
10 4 6 10 发动机综合故障气缸密封性的诊断、化油器式发动机不10 6 4
诊断易起动或行驶时熄火的故障诊断、发动
机工作不正常时故障的诊断
合计180 80 100
2、以一个模块“配气机构与维修”为例说明课程结构
1)模块:配气机构与维修(20课时)
2)教学目标:确定最终目标,为了使最终目标实现,制定一些促成目标
(1)最终目标:掌握配气机构的构造、原理和进行基本的配气机构维修。
(2)促成目标:
①能正确描述配气机构的分类、工作过程;
②能正确描述配气机构的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装配连接关系;
③能正确描述配气机构的装配要求和调整方法;
④能正确描述可变配气相位控制机构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⑤会进行配气机构主要零部件的正确检修;
⑥会进行配气机构的装配和调整;
⑦会对气门间隙进行调整;
⑧能对配气机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判断及排除。
3)工作任务
根据目标确定工作任务:进行配气机构的拆装和检修以及故障诊断4)内容结构
课题1:配气机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学时4)
课题2:配气机构的检测、调整(学时2)
课题3:配气机构的故障诊断(学时2)
每一个课题包含:
比如:课题1 配气机构的组成和作用(学时4)
(1)教学目标:
最终目标:掌握配气机构的构造和各部分功能。
(2)、工作任务:
①掌握配气机构的组成、功用、工作过程和分类;②了解配气机构各零部件的构造和功能;③掌握配气相位和气门间隙;④了解可变配气相位的工作原理。
(3)教学活动设计:
复习任务学生实操示范讲解学生提问题再
讲解学生练习总结考核。
课题2 配气机构的调整(略)
课题3 配气机构的故障诊断(略)
5)实训项目
1、配气机构的拆装(学时6)
2、正时皮带的安装(学时2)
3、气门间隙的调整(学时4)
这些实训环节与企业维修对接、也是汽车维修工考证项目.
相关实践知识:
(1)配气机构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形式
(2)拆装工具的使用方法
(3)拆装方法和注意问题
3-3课程组织与安排
本课程实施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也就是说在授课地点上,主要是在校内校外的实践场所;在师资方面,有一部分内容由校内的教师传授,有一部分
内容由企业兼职教师完成;在安排上,需要分组进行,实施项目任务驱动法教学。
3-4 课程实践教学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参照加拿大CBE模式,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主线,采用课内与课外、分散与整体相结合的分层次逐步加深提高的教学设计。
即在课程教学中,对应每一模块都安排相应的分散的实验和实训,并对实训技能进行考核;其目的主要是巩固和加深对本课程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并初步掌握汽车拆装、维修及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基本技能。
课程结束时,再集中3周的“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进行汽车发动机整体的拆装、维修集中实训和考核;其目的主要是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本课程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基本掌握汽车发动机拆装、维修及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基本技能。
再通过校外的汽车维修生产岗位实习和毕业实习以及最后在校内进行汽车维修职业技能强化训练,达到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并考取中级(或高级)汽车维修工技术等级证书。
另外,积极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实训室,提供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
并通过布置训练考核项目、组织汽车维修技能竞赛、组织学生参与专业实训室建设、教具制作以及参与课题研究等方式,督促和吸引学生参加课外实践训练,以更好地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这种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近四年汽车专业学生参加中级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鉴定的合格率均为100%。
2008、2009年我院成功举办了衡阳市教育局组织的二届汽车修理职业技能大赛(中职学生组)”,我院中职部连续二届荣获团体第一名。
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
院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的毕业生素质好,尤其实践动手能力与过去相比明显提高,毕业生越来越受用人单位欢迎。
4、教学方法和手段
4-1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与创新
本课程采取了“项目任务驱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将教学过程由一个个项目任务组成,并且在教学中,紧密地将理论传授和实践锻炼联系在一起,将实践场所变成课堂,形成本课程特色——“12345”人才培养方案。
1——“1条主线”: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后,在职业素质养成、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上应达到的水平或标准。
所谓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就是要求: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中心设计教学目标,制订教学大纲,并在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围绕此目标进行大力度的改革。
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思路,围绕着“技术应用能力”这条主线,我们从汽车行业分析入手,对汽车维修工的能力标准和职业要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构建出该课程的知识、能力体系;坚持把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让学生从开始就接触职业内容,职业能力随学习时间逐渐递增,到最后达到专业培养的职业能力要求,彻底打破了三段式的课程模式,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职业体验和职业能力训练大大增加,从而形成了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
2——“2个主体”:指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一部分的训练在校内进行,有一部分在企业进行,其实质是由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在校企两个育人环境中培育学生做人、做事的本领,目的是使高等职业教育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拍,使高等职业教育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