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攻坚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攻坚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课外阅读。
寒食
陈与义
草草随时事,萧萧傍水门。
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
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
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樽。
(注)寒食,即寒食节,在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
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有叫作“寒食节”。
[1]联中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请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课外阅读。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
A. 娄山关
B. 忆秦娥
[2]上阕中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物。
[3]请你用“”画出词中暗示战斗开始时间的句子。
[4]根据对词的理解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景物,又饱含着感情。
(____)
(2)通过词句“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可以知道红军胜利越关的具体时间是早晨。
(____)
(3)“真如铁”三个字,突出了夺取这座雄关的艰辛。
作者通过“铁”这一物象的坚硬、沉重,艺术地把“艰辛”具体化、形象化,构思精巧。
(____)(4)“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把红军的行动生动地描绘出来了。
作者以表现事物形貌的“碎”来形容马蹄声,以“咽”来描绘喇叭声,准确而精彩。
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行动的机敏,想象到战斗的紧张和激烈。
(____)
(5)通过这首词描绘的壮丽图景我们可以联想到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
(____)
3. 默写《山行》,按要求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山行
[2]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1)坐:________________(2)红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他观察的顺序是从到。
[4]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迷人的______(季节)图画,诗中描绘了寒山、石径、人家、枫林、霜叶等景物,特别是那一抹红色,使秋天的山林呈现出一片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古诗阅读。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下面加点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阿(ā)谁冢(zhuó)累累
B.狗窦(doù)雉(zhì)
C.松柏(bǎi)舂(chūn)
D.羹(gēng) 贻(yí)
[2]下面关于这首诗中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冢(zhǒng):山顶。
B.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C.贻(yí):送,赠送
D.雉:野鸡
[3]这是一首乐府诗,关于乐府诗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汉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艺术上刚健清新,其五言、七言和杂言的诗歌形式,是文人五七言诗歌的先声,是中国诗歌史上宝贵的财富。
B.乐府初设于汉代,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
C.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D.汉乐府诗常常是选取生活中典型的片断,使矛盾集中在一个焦点上,既避免过多的交代与铺陈,又能反映广阔背景,
[4]“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一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拟人
C.对仗
D.夸张
[5]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抒情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情景,由远及近,逐层描写。
B.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
C.诗的最后两句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
D.《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6]下面关于这首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B.全诗写尽了人生苦难、社会遭遇,乃至更多人同样的遭遇,对社会发出强烈控诉。
C.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段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D.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5. 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写明月惊鹊、半夜鸣蝉,这是对夜晚宁静气氛的渲染烘托。
B.第四句写蛙声,这是从侧面烘托丰年。
C.第七、八句描写的是旧店难寻的困惑。
6. 读古诗,完成习题。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___,___秋风动客情。
___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_____。
[1]补全诗句。
[2]本诗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3]这首诗是__代诗人__所作,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__的思想感情。
[4]诗中“挑”的意思是__,“促织”就是__。
作者看到___,料想___,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5]本诗中,表现作者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__。
”
7. 课外阅读。
自嘲
鲁迅
运交华盖①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②中流③。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④,管他冬夏与春秋。
(注释)①华盖: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
②泛:漂浮。
③中流:河中。
④成一统:意思是说,“我”躲进小楼,有个一统的小天下。
[1]“运交华盖”是指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表现鲁迅先生革命立场的句子。
[3]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欲何求”“未敢”是说当时的文人都很胆小,不敢说话。
(____)
(2)“闹市”喻指敌人猖獗跋扈、横行霸道的地方。
“中流”指水深、急的地方。
这联用象征的手法,讲形势非常险恶。
(____)
(3)最后两句诗说明作者出于无奈,只好躲进自家的小楼,不再关心政治。
(____)
(4)鲁迅自嘲就是戏嘲自己的遭遇,戏嘲自己的境况,也戏嘲敌人对自己的种种迫害。
(____)
(5)“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志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这两句诗不仅意味深长,而且形象鲜明。
(____)
8.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解释词语。
但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的意思?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①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诗歌《迢迢牵牛星》,回答问题。
[1]既然“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中的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
请指出《迢迢牵牛星》一诗中的实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比较阅读。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对于这两首诗,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______)和(_____)。
A.《马诗》是一首唐朝五言绝句,而《石灰吟》是一首明朝七言绝句。
B.《马诗》是一首边塞诗,我们可以从大漠、燕山、钩、马等意象看出。
C.《马诗》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后两句写诗人回忆之前在战场上策马驰骋的激动人心的场景。
D.《石灰吟》一诗中的“浑不怕”的意思是毫不惧怕,后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粉骨碎身也亳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E.《石灰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具盛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马诗》的作者是明朝名臣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2]《马诗》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咏马,实际上是诗人自比为_________,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
《石灰吟》一诗,诗人以____________为吟咏对象,表明自己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诗中的“清白”一词,一是指
_____________,二是指诗人______________。
[3]你还知道写到马和竹的诗句有哪些吗?试各举一个例子。
马:____________________
竹: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这首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美酒。
在此情景中,你想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____)写的《_________》,描写了他在这一天看到的有趣的风俗,如:____、_____和_____。
12. 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感受不一样的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从这首诗的题目上看,这是一场________(季节)的雨。
[2]诗中描写“雨前”的诗句是“________ ”;描写“雨中”的诗句是“________ ”;描写“雨后”的诗句是“________”。
[3]从全诗来看,诗人所描写的雨是()
A.和风细雨
B.毛毛细雨
C.连绵阴雨
D.疾风骤雨
[4]这样选择是因为诗中的“________”四个字和“________ ”三个字给出了答案。
13.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练习。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______的作品,通过_______赞美,表达了作者
对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碧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丝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填空。
“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句用了的______修辞手法,把_______比作绿丝绦。
这样比的原因是:①它们的颜色相似:绿丝绦是绿色的,也是绿色的。
②它们的形状相似:柳条细长的形状。
答案选择(_____)
[4]说说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诵读这首诗,想象着一棵高大的柳树,在春风中袅娜多姿的情景,融进自己对诗句和春天的感受,写一个情景交融的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读古诗完成练习。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给下面古诗中的汉字注音
连:___ 友:____ 洛:____
[2]找出古诗中整体认读音节的字,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含有后鼻韵母的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最后一句诗用拼音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的作者是:__,表达了诗人____的思想感情。
[6]因为古代交通不便,朋友亲人分离是很伤感的,所以,古人留下了很多送别的诗,你能默写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别诗吗?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