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质量和密度易错剖析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质量和密度易错剖析含解析
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
1.在发生下面几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的是()
①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
③严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 C
【解析】【解答】①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是因为湿衣服中的水汽化造成,汽化吸热;②冰棒冒“白气”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造成的,液化放热;③玻璃内表面有一层冰花是由于教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处遇冷凝华成冰,凝华放热;④ 樟脑丸越来越小最后“消失”是由于樟脑丸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升华吸热。

这四项中放出热量的为②③ .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察物质的物态变化时吸热与放热的知识。

吸收热量的物态变化包含:熔化(固态变成液态)、汽化(液态变成气态)、升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包含:液化(气态变成液态)、凝固(液态变成固态)、凝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需要判断现象中的物态变化,从而判断其是吸热还是放热。

2.下列数据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A. 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70℃
B. 普通居民楼一层的高度约为3m
C. 公交车在市区行驶速度约为3km/h
D. 家用电饭煲的额定功率约为800W
【答案】B
【解析】【解答】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人洗澡时合适的水温略高于正常体温,约为40℃,A符合实际;
B、普通居民楼一层的高度约为3m,B符合实际;
C、公交车在市区行驶的速度较慢,不超过30km/h.C不符合实际;
D、家用电饭煲正常工作的电流在4A左右,所以额定功率在P=UI=220V×4A=880W,接近800W.D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对温度、长度、速度、功率单位的认识选择合适的选项 .
3.即将告别母校的你,认为校园生活中的物理量最符合实际的是()
A. 运动会比赛中100m冠军的成绩约为8s
B. 通过教室电脑的电流大约为1A
C. 教室门高约为300cm
D. 上课时教室内的温度一般在45℃左右
【答案】 B
【解析】【解答】A.百米赛跑的最短时间不少于10s,A不符合题意;
B.电脑的电功率200W,电流接近1A,B符合题意;
C.教室的门高约2m=200cm,C不符合题意;
D.夏季的最高温度不到40℃,所以一般情况下更不到45℃,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生活中常见的时间、温度、长度等常见数据解答。

4.在气温是0℃的情况下,用一小金属盆装冰水混合物,置于装0℃的酒精的大盆中,如图所示,在两盆液体中分别各插一温度计甲和乙,用电扇吹液面时,内盆仍为冰水混合物,外盆仍有许多酒精,在此过程中()
A. 内盆中,冰与水比例增加
B. 内盆中,冰与水比例不变
C. 甲、乙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
D. 甲温度计的示数低于乙温度计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由于试管中仍为冰水混合物,所以温度仍为0℃,所以甲温度计示数不变;但由于部分水蒸发吸热,使得部分水结冰。

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烧杯中由于酒精的蒸发加快,蒸发吸热,所以乙温度计示数下降,低于零摄氏度,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液体表面空气流速加快会加快液体的蒸发,蒸发吸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水结冰的条件是温度达到0℃,不断放热.
5.关于下列物理量的估测,合理的是()
A.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 台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约为2A
C. 人体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
D. 用手水平托起一本物理课本所用的力约为2N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 m/s≈1.1m/s左右。

A不符合题意;
B、台灯功率一般在20W左右,正常工作的电流在I=≈0.1A左右。

B不符合题意;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

C不符合题意;
D、一本物理书的质量在200g=0.2kg左右,用手水平托起一本物理课本所用的力约为F=G=mg=0.2kg×10N/kg=2N.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速度、温度、电流和重力的了解进行解答.
6.下列估测数据明显错误的是()
A. 人居住环境的适宜温度约为25℃
B. 一台壁挂空调的功率约为100W
C. 将一本物理课本从地上捡起放到课桌上做的功大约为1.5J
D. 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接近25℃.故A符合实际; B、一台壁挂空调的功率约为1000W,故B不符合实际;
C、物理课本的重力在2N左右,课桌的高度在1m左右,小明同学将一本物理课本从地上捡起放到课桌上,此过程中他对课本所做的功大约是W=Gh=2N×1m=2J左右.故C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体重在500N左右,站立时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约400cm2=0.04m2,对
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 = =1.25×104Pa,接近1.5×104Pa,故D符合实际.
故选B.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7.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漂浮在水面的木块受浮力,而在水中下沉的石块不受浮力
B. 夏天向教室地面洒水降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
C. “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D. 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
A、在水中下沉的石块也受到浮力的作用,其浮力小于重力,故A错误;
B、在夏天,人们在地面上洒水时,水蒸发吸热,利用水的蒸发可以降温,故B错误;
C、“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C正确;
D、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浸在液体(或空气)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空气)的浮力;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或空气)受到的重力;(2)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蒸发有致冷作用;(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等;(4)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
8.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A. 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
B. 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
C. 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
D. 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
【答案】A
【解析】【解答】冰雪融化属于熔化现象,要吸收热量,A符合题意;冰棍“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要放出热量,B不符合题意;露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C不符合题意;雪花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要放出热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在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凝华吸热,液化、凝固、凝华放热,冰雪融化是熔化过程,吸热.
9.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应先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再读数
B.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可以不让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C. 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过程中,发现横梁不平衡时可调节平衡螺母
D. 用试电笔辨别火线时,不用指尖抵住测电笔上端的金属帽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温度计读数时,如果从液体中取出,其示数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故A错误.
B、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物体的一端不一定要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故B正确.
C、称量物体质量时,若天平横梁不平衡,要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使天平的横梁平衡,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C错误.
D、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手必须接触笔上端的金属帽,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在使用温度计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温度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和温度计中液面相平.
(2)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被测物体的一端不一定要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3)天平的横梁不平衡有两种情况:在称量物体的质量之前,要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在称量物体的过程中,要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4)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一定要用手触及笔尾的金属部分,否则容易造成误判,认为
带电体不带电是十分危险的
10.下列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对外放热的是()
①雾的形成
②冰化成水
③水结成冰
④熔化的蜡烛凝固
⑤樟脑丸变小
⑥霜的形成
⑦地面的水在蒸发
⑧冬天屋内玻璃上水层的形成
⑨水沸腾的过程。

A. ①②③④⑥
B. ①③④⑥⑧
C. ①②⑤⑦⑨
D.
①④⑥⑧⑨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1)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2)冰化成水是冰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熔化要吸热;(3)水结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要放热;(4)熔化的蜡烛凝固,是蜡烛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要放热;(5)樟脑丸变小是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升华要吸热;(6)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要放热;(7)地面的水在蒸发,是由液态的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8)冬天屋内玻璃上水层的形成是由水中产生的大量水蒸气遇到凉的玻璃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9)水沸腾的过程是剧烈的汽化现象,汽化吸热。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11.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

对“煮粽子”的情景分析正确的是()
A. 粽子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增大内能
B. 锅边沿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
C. “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 水温升高,水的比热容变大
【答案】 C
【解析】【解答】A.煮粽子温度升高利用了热传递的方式,A不符合题意;
B.“白气”是水蒸气液化的小水滴,不是水蒸气,B不符合题意;
C.温度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C符合题意;
D.比热容是物体的特性,和温度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的内能改变方式有热传递和做功,闻到香味是分子运动形成的扩散现象,比热容是物体的特性。

1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 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 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 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甲从一开始就熔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甲没有熔点,所以甲是非晶体.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温度不变的过程,即乙有一定的熔点,所以乙是晶体;故A错误;B、分析图象可知,乙有一定的熔点,熔点为210℃,甲没有熔点,故B 错误;
C、因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故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C正确;
D、乙物质在BC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此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就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反映在熔化图象上:晶体的熔化图象有一水平线段,该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而非晶体的图象呈逐渐上升趋势,没有水平线段.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物质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
13.下列四种生活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 湿衣服晾干了
B. 加冰块使饮料温度降低
C. 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片变小了
D. 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瓶装饮料后,瓶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
【答案】 D
【解析】【解答】A.湿衣服变干水汽化为水蒸气,A不符合题意;
B.饮料中加冰,冰会熔化为水,B不符合题意;
C.衣柜内的樟脑丸变小,是樟脑丸升华了,C不符合题意;
D.冰箱中的饮料瓶拿出来,瓶外有水珠,是水蒸气液化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液化现象是水蒸气变为水滴的过程。

14.下列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A. 两个鸡蛋重约1N
B. 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40℃
C. 人脉搏ls跳动约70次
D. 教室的高度约为1.5m
【答案】 A
【解析】【解答】A、两个鸡蛋重约1N,A符合题意;
B、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23~27℃,B不合题意;
C、人脉搏1min跳动约70次,而不是1s,C不合题意;
D、教室的高度约为3m,D不合题意 .
【分析】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对力、时间、温度、长度单位的认识分析解答本题 . 15.下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 冰雪遇暖消融
B. 水烧开时冒出“白气”
C. 草叶上形成“白霜”
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答案】 B
【解析】【解答】A.冰雪的消融是熔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
B.水烧开时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符合题意;
C.草叶上的“白霜”是水蒸气形成的固体,C不符合题意;
D.干手器烘干时,加快了汽化过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液化是水蒸气变化为液体的过程。

16.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的25%,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
B. 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
C. 小水滴通到更冷的气流,凝华成小冰来
D. 小冰珠在降落过程,液化成雨水
【答案】 A
【解析】【解答】A、海水吸热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该过程属于汽化,故A正确;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由液态的小水滴变成固态的小冰晶,属于凝固现象,故C 错误;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叫做升华;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

17.以下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 防盗门钥匙的长度约为5dm
B.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C. 一本九年级物理教材的质量约为1.5kg
D. 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3℃
【答案】 D
【解析】【解答】A.防盗门钥匙长度一般为5cm,A不符合题意;
B.人步行速度约为5km/h,换算单位约为1.4m/s,B不符合题意;
C.一本九年级物理教材的质量约为150g,C不符合题意;
D.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3摄氏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各物理量的估算以及单位的运用,四个选项都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B需要单位换算.
18.中国是世界上少数能够制造运输液化天然气专用船舶﹣﹣LNG船的国家。

液化天然气的主要成份为甲烷,甲烷的熔点﹣182.5℃、沸点﹣161.5℃.LNG船在运输液化天然气过程中,储罐内最适宜的温度是()
A. ﹣185℃
B. ﹣163℃
C. ﹣160℃
D. 0℃【答案】 B
【解析】【解答】解:LNG船在运输液化天然气过程中,应使其处于液态,储罐内最适宜的温度应小于沸点,但高于凝固点(熔点),故其范围应为﹣182.5℃<t<﹣161.5℃。

对照选项可知,只有﹣163℃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甲烷的熔点和沸点判断出其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再结合题意解答即可.
19.下列热现象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 温度计都是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B. 扫地时,尘土飞扬不是扩散现象
C. 北方的冬天,货车司机向水箱里加酒精是为了降低水的凝固点
D. 火箭利用氢做燃料是因为氢的热值大
【答案】 A
【解析】【解答】A.温度计利用了热胀冷缩,但不一定都是液体温度计,A符合题意;
B.尘土飞扬是固体运动,不是分子运动,B不符合题意;
C.冬天,司机在汽车力加酒精可以减低水的凝固点,避免水结冰,C不符合题意;
D.火箭利用氢气作燃料,因为氢气的热值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液体温度计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工作,降低凝固点可以避免水结冰。

20.下列物态变化中不属于放热的是()
A. 春天,河流解冻
B. 夏天,冰雹直下
C. 秋天,雾气漫天
D. 冬天,雨雪纷飞
【答案】 A
【解析】【解答】A.河水解冻是熔化现象,是吸热过程,A符合题意;
B.冰雹是凝固现象,是放热过程,B不符合题意;
C.雾的形成是液化过程,放热,C不符合题意;
D.雪是凝华现象,是放热过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21.李秋同学在厨房帮妈妈做饭时观察到了一些现象,并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了解释,其中解释错误的是()
A. 打开电冰箱时冒出的“白烟”,是冰箱内蔬菜水果等蒸发产生的水蒸气
B. 高压锅做饭熟得快,是因为高压锅内压强增大,沸点升高
C. 菜刀柄、锅铲柄等把手上刻有凸凹不平的花纹,是使接触面粗糙来增大摩擦
D. 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打开电冰箱时会冒出“白烟”,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箱中出来的冷空气液化形成的,A错误;符合题意。

B、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B不符合题意。

C、菜刀柄上刻有花纹使接触面更粗糙增大摩擦,C不符合题意。

D、火铲送煤时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送出去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是否利用了惯性,主要看物体是否在这一现象中由于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而被利用.
22.物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A. 北方冬天冰冻衣服变干﹣﹣汽化现象
B. 从冰箱中拿出来一根冰棒上面有白色粉末﹣﹣凝固现象
C. 冰棍冒出“白气”﹣﹣汽化现象
D. 冬季地面上霜的形成﹣﹣凝华现象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冰冻的衣服变干,这是固体变成气体,属于升华现象;A不符合题意;
B、从冰箱中拿出来一根冰棒上面有白色粉末,这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B不符合题意;
C、冰棍冒出“白气”,“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冬季地面上的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23.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普通教室层高约为l0m
B. 1元硬币的质量约为60mg
C. 常熟五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5℃
D. 洗热水澡时感觉舒适的水温约为40℃
【答案】 D
【解析】【解答】A.普通教室的高度约3m,A不符合题意;
B.1元硬币的质量约6g,B不符合题意;
C.常熟5月份的气温比5℃高许多,C不符合题意;
D.洗热水澡时的水温为40℃左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质量、温度等解答。

24.如图是电子体温计,它是通过感温头中电流的大小来反映人的体温。

感温头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这是应用了半导体的()
A. 单向导电特性
B. 良好的绝缘特性
C. 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D. 电阻随压力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答案】 C
【解析】【解答】根据电子体温计的感温头的特点可知,当温度改变,电阻改变,显示的温度不同,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半导体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在环境变化时电阻随之改变。

25.冬天,户外的人口鼻周围冒“白气”,这种“白气”是()
A. 小冰晶
B. 水蒸气
C. 小水滴
D. 无法确定【答案】 C
【解析】【解答】解:北方的冬天,室外的气温很低,户外的人们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外面的冷空气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

故答案为:C。

【分析】我们看到的白气是液态水,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看不到。

26.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 0℃的冰放入0℃的水中,冰一定熔化
C. 化雪更比下雪冷,是因为雪融化时要吸热
D. 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是因为灯丝发生了升华现象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冰融化时需要吸收热量,0℃的冰放入0℃的水中,由于水与冰不存在温度差,冰不能吸收热量,冰不能融化,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雪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所以化雪比下雪冷,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灯丝发光时温度升高,灯丝由固态变为气态发生升华,灯丝变细,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27.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40°C
B. 教室内的一盏日光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2A
C. 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80mm
D. 手托两个鸡蛋匀速向上抬高lm约做功1J
【答案】 D
【解析】【解答】A.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为25℃左右,A不符合题意;
B.教室人光灯的功率约40W,电流为, 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80cm,C不符合题意;
D.两个鸡蛋重力为1N,抬高1m,做功为W=Gh=1N×1m=1J,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常见的物体的高度、质量、生活中的温度、电流进行解答。

28.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 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 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答案】 B
【解析】【解答】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变干,是汽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
B.秋天花草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B符合题意;
C.夏天看到的冰棒周围的“白气”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C不符合题意;
D.冬天的雪花是凝华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液化是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需要放热。

29.为保护河流和湖泊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进行管理.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图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态相同的是()
A. 打在枝头的霜
B. 屋檐下结的冰凌
C. 山间中的雾
D. 消融的冰雪
【答案】 C
【解析】【解答】A.枝头的霜是凝华,A不符合题意;
B.屋檐下结的冰凌是凝固现象,B不符合题意;
C.山间的雾是液化现象,和露的形成原因相同,C符合题意;
D.消融的冰雪是熔化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雾和露都是水蒸气变为水,是液化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