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创新作文「精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与创新作文「精彩」(2)
学习与创新作文「精彩」
第三篇:学习与创新
当我们拿起一本经典教科书认真阅读的时候,我们认为是学习;当我们迈进学校的殿堂,在教室聆听老师讲课的时候,我们认为是学习;当我们在家里、在社会上父母、长者给我们传授人生经验的时候,我们认为是在学习。

但当你认真思考这些“学习”行为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些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它们只是“记忆”的传达、“思想”的转移而已。

它们是从信仰和观念出发,而非从事实出发,它们是由结论产生思想,是信息和知识的获取,但非真正的“学习”。

凡是从已知到已知的运动根本上称不上“学习”,而真正的“学习”则是从已知进入到未知。

学习总是发生在活生生的现在,它没有过去。

“学习”非记忆。

许多人实际上把学习和记忆混为一谈。

大多数人将知识积累成记忆、观念。

作为经验储藏起来,在这个基础上运动,我们就是按照技术的知识、经验的知识、传统的知识等来运动的。

这样的过程根本不存在学习。

如果一个人记忆了大量天文地理百科常识,能做到引经据典、出口成章的功效,我们常常说他或她很有知识或者学习很好。

如果仅仅把记忆就看作学习的话,可以说人类很难能比计算机更会学习了,因为计算机的记忆容量不可谓不大。

实践中,我们也常常看到一些动物如猴子、狗等也具备较好的记忆力,经常重复一些习惯性动作,但我们不能称它们是在学习。

在进一步论述“学习”之前,我们还要弄明白另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思想”。

“思想”的名称概念很简单,但我们要认清“思想”的实质并不容易。

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处在对世界“无知”的状态,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思想”。

随着时间的延长,年龄的增长,婴儿从母亲、父亲处学会了“什么是什么,不是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什么”、甚至“什么好,什么不好”、“该什么,不该什么”等等概念和一些社会道德规范性的知识。

进而从亲朋好友、老师等他人的教育中,包括从书本、电视、网络媒体中,在头脑储存了大量的信息、知识,逐渐形
成了所谓自己的“思想”。

当然,个人的“思想”也与其日常的实践、体察分不开,往往掺杂着这些核心而重要的因素。

这样,随着婴儿长大成人,也就变得“有知识”、“有思想”了。

传统观念认为书读的越多,脑子里记忆的东西越多,知识越丰富,学习越好。

实际上,“思想”都是旧有的东西,是前人、他人包括自己以前的东西的重复和移植,一定程度上也是“抄袭”、“剽窃”。

印度大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认为“思想就像一坐牢狱的院墙”,当你走出牢狱,在院墙内打转的时候,觉得自己很自由了,但永远跳不出牢狱的院墙。

随着你读书的增加、阅历的丰富,思想的院墙亦就愈高,你就愈加难以逾越。

所以,克氏说思想有时候是罪魁祸首。

跳不出思想的藩篱,把自己禁锢在思想的牢狱里,头脑里充满陈旧的垃圾,必然缺乏真正的自由。

在“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心目中往往交织着“权威”和“服从”。

“权威”是学习的绊脚石,我们心目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权威:知识上的权威、能力上的权威,职位上的权威等等。

在权威面前,我们往往逆来顺受,没有或者很少有怀疑。

在这种状态下,看人、看己、看物、看事难免存有偏见。

我们就会把一时的经验看作永恒的真理,甚至把所谓名人权贵的谬误当成普适的道理。

实际上也就是我们常常扮演着教条主义。

腐败、官本位思想也由此而生。

特别是存在较强的“自我中心”的状态下,偏见更加强烈。

他们往往认为自己的话犹如“圣旨”,自己做的事都是最好的,都是正确的。

把自己有限的认知当成是完美的真理。

这样的人必是自满的,他们能做的也只不过是智力上的获取,想接受新事物,想真正地学习谈何容易。

不懂得什么是学习,不会学习,何谈创新呢?
先哲称天地人乃三才,我们人类的意义正在于“参赞天地之化育”。

而创新正是实现这伟大目标的桥梁。

何谓创新?笔者认为它是人类通过学习、实践开创出崭新的事物。

“创新”非模仿。

有人说,只有先模仿,然后才有创新。

实际上,模仿永远不是创新。

我国古代先贤的四大发明是创新,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是创新;商业上,微软的比尔·盖茨、苹果的乔布斯正是靠着创新打造了财富王国。

创新的结果一定是他人或历史上所没有的东西或行为,这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创
新。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贫困的“下等阶级”过度工作和教育不足、疲乏和忧郁、没有安静和没有空间,他们就没有尽量发挥他们智力的机会。

很显然,在他眼里这些贫苦人是谈不上创新的。

当代之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财富方面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无与伦比。

在创新方面,为什么迈出的步子却是如此缓慢?实际上,创新跟财富多寡没有必然的联系。

笔者认为,教育是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

千百年来,“书中自有黄金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思想充斥着大江南北的各个角落。

几乎等不到孩子出生,父母的“思想”就开始给胎儿灌输了。

从幼稚园到大学校园,学生们接受的普遍是一种“应试教育”,每天都被灌输着非常复杂的智力问题和越来越多的抽象信息,学生变成了机器,父母望子成龙的愿望和社会强调的价值观严重地限制着学生们的头脑。

教育的结果是学生们成了积累各方面知识的奴隶,正在变得越来越机械化,头脑中充满着欲望、竞争、权威、恐惧、焦虑等等,无法彻底摆脱,缺乏真正的自由。

多数大学生毕业后都是为了找到一个好工作,幻想着有一个好机会等着自己,很少有自己创业的思维和行动。

走出大学融入到社会中以后,多年记忆的书本知识仍显微薄,又不得不再进一步砌高自己“思想的院墙”。

不断循环往复。

尽管许多人也认识到了此种教育弊端,但往往都幻想他人去改变,自己的行动却是我行我素,结果可想而知。

“如果一个人一直生活在已知当中,那么就没有什么东西是新鲜的、原始的、未被思想污染的。

思想就是已知。

如果我们的教育只是持续地积累已知,那么我们的理智和情感就会变得机械,而没有那属于未知的巨大活力。

知识这种连续性的东西总是有限的”。

创新靠的是人。

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创新的潜能。

只有当我们处在“无知之知”的境界或状态下,没有偏见、客观地认知世界,实事求是做事的时候,只有当我们会学习的时候,方能实现创新。

靠旧有的思想,靠模仿他人,永远达不到创新。

第四篇:学习与创新
学习就是看过、记住、重现。

以学围棋为例,你做过哪些死活题?看过哪些棋谱?记住哪些手筋?记住哪些布局?记住哪些定式?在实战中重现了吗?
以学书法为例,你见过哪五位历史上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哪五十位?见过哪些当代著名书法家示范?记住了一些什么东西?能重现吗?
以学游泳为例,你见过菲尔浦斯比赛吗?见过他训练吗?你能记住动作要领吗?能重现吗?
中国教育强调背诵,是有道理的。

教英国文学的刘老师说,学过这门课,你总要记住点什么吧?背Sonnet 18。

学习的障碍在于:没机会看到好东西,被不好的东西包围。

学习时没有用心,没有理解记忆。

没有机会施展或重现学到的东西,时间一长也就忘记了。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也是这么做的。

由于人的记忆力有限,所以倾向于记住一些抽象的高级原则。

通过这些原则,可以推出无穷的琐碎细节。

如牛顿定律,艺术欣赏品味等。

中国人注重继承传统,那什么是创新?
创新是两好并一好。

计算机好,美术字好,并在一起就是Mac。

汽车好,电好,并在一起就是特斯拉。

如果能把很多好并在一起,那就是大创新,就是iphone。

创新就是把别人做过的事情,做得更好一点。

乔帮主说,首先是品味。

要知道什么是好的艺术,然后把好的艺术放在一起,毫无违和感。

学习不同领域中最好的东西,找机会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学习即创新。

互联网时代,学习和创新的成本大幅降低了。

有机会看到太多好东西。

你只要挑最好的去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