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新版八年级下册《第1章 三角形的证明》1含解析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新版八年级下册《第1章三角形的证明》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如图,△ABC中,AB=AC=10,BC=8,AD平分∠BAC交BC于点D,点E为AC的中点,连接DE,则△CDE的周长为()
A.20 B.12 C.14 D.13
2.如图,公路AC,BC互相垂直,公路AB的中点M与点C被湖隔开.若测得AM的长为1.2km,则M,C两点间的距离为()
A.0.5km B.0.6km C.0.9km D.1.2km
3.如图,在△ABC中,∠A=45°,∠B=30°,CD⊥AB,垂足为D,CD=1,则AB的长为()
A.2 B.C.D.
4.将一个有45°角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一张宽为3cm的纸带边沿上.另一个顶点在纸带的另一边沿上,测得三角板的一边与纸带的一边所在的直线成30°角,如图,则三角板的最大边的长为()
A.3cm B.6cm C.cm D.cm
5.如图,在Rt△ABC中,∠ACB=90°,CD为AB边上的高,若点A关于CD所在直线的对称点E恰好为AB的中点,则∠B的度数是()
A.60°B.45°C.30°D.75°
6.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EFG中,点D在CG上,BC=1,CE=3,H是AF的中点,那么CH的长是()
A.2.5 B.C.D.2
7.如图,已知∠AOB=60°,点P在边OA上,OP=12,点M,N在边OB上,PM=PN,若MN =2,则OM=()
A.3 B.4 C.5 D.6
8.如图,在△ABC中,∠C=90°,∠B=30°,AD平分∠CAB交BC于点D,E为AB上一点,连接DE,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AD=30°B.AD=BD C.BD=2CD D.CD=ED
二、填空题(共7小题)
9.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AOB=60°,AC=10,则AB=.10.如图,Rt△ABC中,∠ACB=90°,D为斜边AB的中点,AB=10cm,则CD的长为cm.
11.如图,在Rt△ABC中,∠ABC=90°,AC=10cm,点D为AC的中点,则BD=cm.
12.如图,在△ABC中,BD⊥AC于D,点E为AB的中点,AD=6,DE=5,则线段BD的长等于.
13.如图,在Rt△ABC中,∠ACB=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E,交BC的延长线于F,若∠F=30°,DE=1,则BE的长是.
14.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6,8,那么斜边上的中线长是.
15.著名画家达芬奇不仅画艺超群,同时还是一个数学家、发明家.他曾经设计过一种圆规如图所示,有两个互相垂直的滑槽(滑槽宽度忽略不计),一根没有弹性的木棒的两端A、B能在滑槽内自由滑动,将笔插入位于木棒中点P处的小孔中,随着木棒的滑动就可以画出一个圆来.若AB=20cm,则画出的圆的半径为cm.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6.如图,在△ABC中,点D在AB上,且CD=CB,点E为BD的中点,点F为AC的中点,连结EF交CD于点M,连接AM.
(1)求证:EF=AC.
(2)若∠BAC=45°,求线段AM、DM、BC之间的数量关系.
北师大新版八年级下册《第1章三角形的证明》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如图,△ABC中,AB=AC=10,BC=8,AD平分∠BAC交BC于点D,点E为AC的中点,连接DE,则△CDE的周长为()
A.20 B.12 C.14 D.13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AD⊥BC,CD=BD,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DE=CE=AC,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AB=AC,AD平分∠BAC,BC=8,
∴AD⊥BC,CD=BD=BC=4,
∵点E为AC的中点,
∴DE=CE=AC=5,
∴△CDE的周长=CD+DE+CE=4+5+5=14.
故选:C.
2.如图,公路AC,BC互相垂直,公路AB的中点M与点C被湖隔开.若测得AM的长为1.2km,则M,C两点间的距离为()
A.0.5km B.0.6km C.0.9km D.1.2km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MC=AM=1.2km.
【解答】解:∵在Rt△ABC中,∠ACB=90°,M为AB的中点,
∴MC=AB=AM=1.2km.
故选:D.
3.如图,在△ABC中,∠A=45°,∠B=30°,CD⊥AB,垂足为D,CD=1,则AB的长为()
A.2 B.C.D.
【分析】在Rt△ACD中求出AD,在Rt△CDB中求出BD,继而可得出AB.
【解答】解:在Rt△ACD中,∠A=45°,CD=1,
则AD=CD=1,
在Rt△CDB中,∠B=30°,CD=1,
则BD=,
故AB=AD+BD=+1.
故选:D.
4.将一个有45°角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一张宽为3cm的纸带边沿上.另一个顶点在纸带的另一边沿上,测得三角板的一边与纸带的一边所在的直线成30°角,如图,则三角板的最大边的长为()
A.3cm B.6cm C.cm D.cm
【分析】过另一个顶点C作垂线CD如图,可得直角三角形,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求出有45°角的三角板的直角边,再由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最大边.
【解答】解:过点C作CD⊥AD,∴CD=3,
在直角三角形ADC中,
∵∠CAD=30°,
∴AC=2CD=2×3=6,
又∵三角板是有45°角的三角板,
∴AB=AC=6,
∴BC2=AB2+AC2=62+62=72,
∴BC=6,
故选:D.
5.如图,在Rt△ABC中,∠ACB=90°,CD为AB边上的高,若点A关于CD所在直线的对称点E恰好为AB的中点,则∠B的度数是()
A.60°B.45°C.30°D.75°
【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知∠CED=∠A,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CA=∠A,∠B=∠BCE,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可得∠CED =60°,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B的度数,从而求得答案.
【解答】解:∵在Rt△ABC中,∠ACB=90°,CD为AB边上的高,点A关于CD所在直线的对称点E恰好为AB的中点,
∴∠CED=∠A,CE=BE=AE,
∴∠ECA=∠A,∠B=∠BCE,
∴△ACE是等边三角形,
∴∠CED=60°,
∴∠B=∠CED=30°.
故选:C.
6.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EFG中,点D在CG上,BC=1,CE=3,H是AF的中点,那么CH的长是()
A.2.5 B.C.D.2
【分析】连接AC、CF,根据正方形性质求出AC、CF,∠ACD=∠GCF=45°,再求出∠ACF =90°,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F,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即可.
【解答】解:如图,连接AC、CF,
∵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EFG中,BC=1,CE=3,
∴AC=,CF=3,
∠ACD=∠GCF=45°,
∴∠ACF=90°,
由勾股定理得,AF===2,
∵H是AF的中点,
∴CH=AF=×2=.
故选:B.
7.如图,已知∠AOB=60°,点P在边OA上,OP=12,点M,N在边OB上,PM=PN,若MN =2,则OM=()
A.3 B.4 C.5 D.6
【分析】过P作PD⊥OB,交OB于点D,在直角三角形POD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OD的长,再由PM=PN,利用三线合一得到D为MN中点,根据MN求出MD的长,由OD ﹣MD即可求出OM的长.
【解答】解:过P作PD⊥OB,交OB于点D,
在Rt△OPD中,cos60°==,OP=12,
∴OD=6,
∵PM=PN,PD⊥MN,MN=2,
∴MD=ND=MN=1,
∴OM=OD﹣MD=6﹣1=5.
故选:C.
8.如图,在△ABC中,∠C=90°,∠B=30°,AD平分∠CAB交BC于点D,E为AB上一点,连接DE,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AD=30°B.AD=BD C.BD=2CD D.CD=ED
【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AB,求出∠CAD=∠BAD=∠B,推出AD=BD,AD =2CD即可.
【解答】解:∵在△ABC中,∠C=90°,∠B=30°,
∴∠CAB=60°,
∵AD平分∠CAB,
∴∠CAD=∠BAD=30°,
∴∠CAD=∠BAD=∠B,
∴AD=BD,AD=2CD,
∴BD=2CD,
根据已知不能推出CD=DE,
即只有D错误,选项A、B、C的答案都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7小题)
9.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AOB=60°,AC=10,则AB= 5 .【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可以得到△AOB是等边三角形,则可以求得OA的长,进而求得AB的长.
【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OA=OB
又∵∠AOB=60°
∴△AOB是等边三角形.
∴AB=OA=AC=5,
故答案是:5.
10.如图,Rt△ABC中,∠ACB=90°,D为斜边AB的中点,AB=10cm,则CD的长为 5 cm.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CD=AB.
【解答】解:∵∠ACB=90°,D为斜边AB的中点,
∴CD=AB=×10=5cm.
故答案为:5.
11.如图,在Rt△ABC中,∠ABC=90°,AC=10cm,点D为AC的中点,则BD= 5 cm.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BD=AC.
【解答】解:∵∠ABC=90°,点D为AC的中点,
∴BD=AC=×10=5cm.
故答案为:5.
12.如图,在△ABC中,BD⊥AC于D,点E为AB的中点,AD=6,DE=5,则线段BD的长等于8 .
【分析】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进而结合勾股定理得出BD的长.【解答】解:∵BD⊥AC于D,点E为AB的中点,
∴AB=2DE=2×5=10,
∴在Rt△ABD中,
BD===8.
故答案为:8.
13.如图,在Rt△ABC中,∠ACB=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E,交BC的延长线于F,若∠F=30°,DE=1,则BE的长是 2 .
【分析】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等腰△ABE的性质推知∠DBE=30°,则在直角△DBE中由“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即可求得线段BE的长度.
【解答】解:∵∠ACB=90°,FD⊥AB,
∴∠ACB=∠FDB=90°,
∵∠F=30°,
∴∠A=∠F=30°(同角的余角相等).
又∵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E,
∴∠EBA=∠A=30°,
∴直角△DBE中,BE=2DE=2.
故答案是:2.
14.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6,8,那么斜边上的中线长是 5 .【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斜边,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
【解答】解:由勾股定理得,斜边==10,
所以,斜边上的中线长=×10=5.
故答案为:5.
15.著名画家达芬奇不仅画艺超群,同时还是一个数学家、发明家.他曾经设计过一种圆规如图所示,有两个互相垂直的滑槽(滑槽宽度忽略不计),一根没有弹性的木棒的两端A、B能在滑槽内自由滑动,将笔插入位于木棒中点P处的小孔中,随着木棒的滑动就可以画出一个圆来.若AB=20cm,则画出的圆的半径为10 cm.
【分析】连接OP,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OP的长,画出的圆的半径就是OP长.
【解答】解:连接OP,
∵△AOB是直角三角形,P为斜边AB的中点,
∴OP=AB,
∵AB=20cm,
∴OP=10cm,
故答案为:10.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6.如图,在△ABC中,点D在AB上,且CD=CB,点E为BD的中点,点F为AC的中点,连结EF交CD于点M,连接AM.
(1)求证:EF=AC.
(2)若∠BAC=45°,求线段AM、DM、BC之间的数量关系.
【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CE⊥BD,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EF=AC;
(2)判断出△AE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F垂直平分AC,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M=CM,然后求出CD=AM+DM,再等量代换即可得解.
【解答】(1)证明:∵CD=CB,点E为BD的中点,
∴CE⊥BD,
∵点F为AC的中点,
∴EF=AC;
(2)解:∵∠BAC=45°,CE⊥BD,
∴△AE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点F为AC的中点,
∴EF垂直平分AC,
∴AM=CM,
∵CD=CM+DM=AM+DM,CD=CB,
∴BC=AM+D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