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导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市场运作的主体——企业和个人运用劳 动力资源的经济行为,也会追求效用最 大化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我们把它作 为劳动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它并不是 说任何一个企业和个人关于劳动的每一 种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行为都达到了效 用最大化的目标,而是说主体的行为可 以用效用最大化的观点加以分析和预测。
关于劳动经济学定义的不同表述
劳动力市场的功能与其他市场是相似的,即通过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决 定价格的机制,实现和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 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如产品市场,哪一种产品的价格 高就生产哪一种,用什么方法生产费用低就用什么方法生产,谁在产 品生产中做出的贡献大,谁得到的报酬(收入)就多。
劳动力市场如果完全依此运行,劳动经济学就将不会存在,经济学 就能解决全部问题。不可否认的是,劳动力具有特殊性,劳动力市场 的运行与其他市场相类似的同时,存在自身的特点。劳动力市场配置 的资源、交换的商品是劳动力,这与其他市场配置的资源、交换的商 品相比,具有显著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所导致的劳动力市场与其他 市场的重大区别是劳动经济学产生的基础。
1)经济学实证分析的 两个基本假设
• 实证分析是建立在两个基本假设之上的。 • 第一,稀缺性。构成经济理论基础的最一般的假设
是资源稀缺性。根据这一假设,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 资源都是稀缺的,用来满足某些需要的资源可以用来满 足另一些需要。因此,任何决策或行为都是有成本的 (机会成本)。 • 第二,理性。这是实证分析的第二个基本假设,即: 人是有理性的,人有着自己的目标,并以最佳的方式追 求这一目标。当分析个人行为时,经济学家假定个人追 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效用包括货币和非货币两方面。 当考虑企业行为时,经济学家假定,作为非人格化实体 的企业,其行为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劳动力是一种稀缺的社会生产性资源,研究劳动力资源的
配置以及由此所决定的货币工资在个人和家庭之间的分配, 就是劳动经济学研究的领域。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如下属性:
其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 性。一定时期,社会可支配的劳动资源无论其绝对量有多大,但总是一个既定的量。任 何一个既定的量与无限性相比,总是不足的,即具有稀缺性。 其二,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和愿望不断增长、变 化,已有的需要和愿望得到了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因此,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存在 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从而使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普遍和绝对的属性。 其三,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 手段的稀缺性。劳动资源只能以一定的规模加以利用。消费资料的形成是劳动的结果, 是消费各种资源的产物。若消费各种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是无限的,那么,消费
– 在需求方面:劳动的需求是一种“间接”或 “派生”的需求。对某产品的需求,取决于 该产品所能带来的满足和效应,而劳动的需 求则取决于劳动力的生产率,以及所创造的 产品和服务。
2)社会制度因素对劳动力市场运行的 影响
劳动力市场的运行不仅是由劳动者和企 业双方决定的,而且还受到制度因素的影响, 如最低工资法、职业许可、工会和集体谈判、 歧视等。这些因素都影响劳动力市场的运行, 是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 3. 鲍哈斯,劳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7月1日
– 4.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 理学院主办, 中国劳动经济学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
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 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
徐浩,楚沛强 著,2006-04-01安徽文艺出版社
关于效用最大化: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市场 主体的经济行为都有着自己的目标,并以明智的方式追求这一 目标。 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 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这里不对“利润”做纯 经济学的分析,而仅指把利润定义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收入减 去总费用的差额部分。 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用最大化的变形,它突出了效用的货 币收益方面,而忽略掉非货币收益方面。 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通常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 它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每一种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行 为都达到了效用最大化的目标,而是说主体的行为可以用效用 最大化的观点加以分析和预测。
• 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劳动力 资源的配置。通过确定劳动力的价格, 即工资率,来引导劳动力用于生产率 最高的地方。
四、劳动力市场的类型
• 从地域上划分:
– 国际性劳动力市场 – 全国性劳动力市场 – 地区性劳动力市场
• 从雇佣关系上划分:
– 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
– 外部劳动力市场
• 从市场环境上划分:
二、微观经济分析和宏观经济分析
– 微观经济分析研究的是经济中个人和企业的行为,或 者说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决策和单个市场的运行。
•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是供给和需求的分析。
– 宏观经济分析是将全社会的工资率、就业总量作为变 量,分析劳动力市场与其他市场的关系,以及劳动力市 场变化对宏观经济运行、经济周期的影响。
– 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
– 不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 – 垄断性劳动力市场
•
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划分,如从产业或行业角度等。
五、劳动力市场与其他市场的比较
1.相同点:
都遵循市场规律,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 争机制都发挥作用。
2. 不同点:
1)供给和需求方面
– 在供给方面:劳动者的供给决策比产品市场 中的供给决策复杂。人们工作的非货币因素 显得非常重要。劳动者除了关注工作的报酬 之外,还关心工作的健康和安全特征、工作 难度、工作的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方 面。这些非货币因素也许与货币收入同等重 要。
劳动经济学
• 教材:
– 曾湘泉 主编, 劳动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11月第二版
• 参考书目: – 1.杨河清 主编,劳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1日, 第四版 – 2.伊兰伯格,史密斯等,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 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4月1日,第十版
2)实证分析的模型
• 经济学家是怎样建立模型的?这些模型是 如何运用的?
– 建立模型的一般程序:首先提出用于解释经 济现象的理论假说,然后用事实来检验和修 正这些假说。最后,用理论来预测人们的行 为:如果预测正确,说明理论可以成立;如 果预测失败,那么就要重新建立理论框架。
规范分析
规范分析法与劳动市场的三个价值标准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的构成和运行
一、劳动力市场的构成
– – 劳动力市场是由劳动力的买者和卖者构成, 买方是雇主,卖方是雇员。 雇主是需求方,雇员是供给方
二、劳动力市场的运行
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下图描述了一个最简单的经济系统的收入循环模型。
资本供给者
资本市场
企业 产品市场
消费者
劳动者
劳动市场
企业参与运行的市场
力市场和劳动关系展开分析、研究,进行解释。-----杨河清
–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
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也可以表达为是 对劳动力市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没有市场,或者说脱离 了市场,真正意义上的劳动经济学就不复存在。 ---曾湘泉,劳动经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
重新就业 被招回
美国成年人口劳动力分类
• 相关问题:
1. 我国劳动力是如何分类和构成的?
2. 如何理解劳动力与品交换的场所 2) 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3) 资源配置的方式或手段 : 行政手段、市场手段
3. 市场的分类
– – – 产品市场 资本市场 劳动力市场
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 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 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总之,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及 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第三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选择理论分析法
回答两个问题: (1)劳动市场上参与者的行为问题。 (2)劳动市场运行的结果问题。 研究选择就必须知道经济分析所隐含的两个假设:稀 缺性、理性行为。
资料也就是无限的。而支付能力是生产出来的,是生产的结果,生产力等于支付能力。
一定社会发展阶段所能够拥有的劳动量就是消费的支付能力。由于消费各种资源以生产 或形成经济物品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即生产力是有限的,这也正是资源(包括劳动资 源)闲置的根本原因之一。 现代劳动经济学产生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与成本的存在,其研究对象正是这种客观存 在所决定的。
二、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 实证分析主要回答经济运行中的“是什么” 的问题,或者说解释在某种情况下会发生 什么的问题。 – 规范分析是运用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来 回答经济运行中的“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它关心的是对结果的评价,结果公平吗? 合理吗?
实证分析
• 实证经济学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 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的假设, 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简言之,实证 经济学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 实证分析方法实际上是一种行为理论, 它的基本假设是人们趋利避害,对利益 反应积极,对成本反应消极,据此来解 释人们的市场行为。
① 社会应当努力促进互惠交易的完成
② 社会应该使收入分配更加均等
③ 不允许工人置自己和家庭于对身体或经济有 害的境地
规范经济学和政府政策
A、满足劳动经济学规范的政府政策
第一,促进公平的政策 第二,保护劳动者的政策 第三,促进市场互惠交易的政策
–是研究劳动力最优配置的学科-----陆铭 –是研究劳动资源在既定目标下的有效利用的学科 -----杨体
仁
–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即雇主和雇员对于工资、
价格、利润及雇佣关系的非货币因素(如工作条件)的行为反 应。
------(美) 伊兰伯格、史密斯
–是以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配置为核心研究对象,围绕劳动
在生产要素市场,居民户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企业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企业由于生产要素的使用须向居民户 支付要素报酬(如工资)。在商品市场中,居民户是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者,企业则是供给者,居民户向企业支付货币, 交换商品和服务。在商品市场与生产要素市场上,供需主体双方互相换位;而在同一市场,则是供给与需求的相互 对立和适应。供给与需求的选择反映为按照一定的价格实现商品的交换。 在劳动力市场上,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通过双方的无数次选择,按照一定的工资 率(从供给的角度看,是要素服务收入;从需求的角度看,是要素使用成本)将劳动力配置于某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 的职业岗位上。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求的运动,同时决定一个经济社会的就业规模和获得的工资量。从生产要素 投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调节着劳动资源的配置;从收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决定着 工资。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二、劳动力市场的含义
1. 劳动力(labor)
• 劳动是指人类使用生产资料生产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的有目的的活动。 劳动力,也称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的身体之中 的,是人们在劳动中所运用的体力和脑力之和。 劳工: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
•
统计性的劳动力定义: 劳动力资源
– 劳动力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之上,正在工作,或者在积极地 寻找工作,或者因为暂时失业而等待被招回的所有人;劳动 力中那些没有获得报酬职业的人被称为失业者。 – 总的劳动力包括在业者和失业者。 就业 人口 (16岁及 其以上) 劳动力 退出 新进入 重新进 退休 入 非劳动力 解雇 辞职 失业
4. 劳动力市场
– 狭义:交换劳动力商品的场所。 – 广义:劳动力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是劳动力资源
配置的重要方式、手段。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在市 场中是通过价格机制配置的,价格是信号,哪个企 业或地区工资高,人们就往那里流动。
– 问题:
• 劳动力是否是商品?如果是,它与其它商品有何 不同?
三、劳动力市场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