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选择题
1.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悠久的农业文明发展史。
中国的农业起源于距今
10000 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
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使人类由“穴居”时代步入“定居”时代。
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①种植粟和水稻②饲养猪狗等家畜
③原始聚落的出现④火的使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考古发现的最早种植的粟米,距今约9000~7000年。
人类栽培粟的起源地是我国的
()
A. 黄河流域
B. 长江流域
C. 珠江流域
D. 黑龙江流域
3.探究共性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相似之处是( )。
①会建造房屋, 过定居生活
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经营原始农业
④制作彩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晓东所在的学习小组为进行一项探究活动,利用网络搜集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
居民和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资料。
以下最符合他们探究内容的活动主题是( )。
A. 中国的朝代更替
B. 中国的远古人类
C. 中国原始农耕文化
D. 中国古代世界之最
5.在我国各地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通过考古发现他们的文化迥然不同,究其主
要原因是( )
A. 使用的工具不同
B. 自然环境不同
C. 思想意识不同
D. 生活习惯不同
6.可以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的考古发现主要分布于()
①黄河流域②长江流域③珠江流域④辽河流域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7.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火的使用
B. 原始农业的产生
C. 房屋的建造
D. 陶器的使用
8.2019年7月9日清华大学首封录取通知书正式发出,随通知书一同寄出的还有清华大
学校长邱勇送给新生的一本书——《万古江河》。
在这本书中讲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
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
书中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A. 天然火的运用
B. 打制石器的使用
C. 群居生活出现
D. 原始农业的兴起
9.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
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A.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0.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下列对原始农业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B. 从事原始农业的代表有北京人、半坡人
C. 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有农作物种植、饲养家畜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等
D. 原始农业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耕种的阶段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 至于神农, 人民众多, 禽兽不足。
于是神农因天之时, 分地之利, 制耒耜, 教民农作。
——《白虎通义》材料二上古穴居而野处, 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上栋下宇, 以待风雨。
——《周易》材料三彩陶形制美, 画纹亦多殊。
或则呈人面, 或则呈双鱼。
农耕既普及, 人群已聚居。
护壕深二丈, 其广亦相如。
何奈遗址中, 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1)结合材料一, 分析说明神农氏为什么“教民农作”。
“因天之时, 分地之利”说明
神农氏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 “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材料二说明人类的居住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你举例说明。
(3)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的描述?请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材料中描
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白虎通》
材料二:当人类成为食物生产者,一个崭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面前,使人类的眼界大为开阔;从此,人类告别了旧石器时代,跨入了新石器时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1)材料一“神农”为什么教民农作?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据材料二,请你举例说明“食物生产者”的典型代表。
分析从旧石器跨入新石器时代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3)据材料三反映了的工程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影响农耕文明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DCCC
6——10 DAACA
二、非选择题
11.(1)因为“人民众多, 禽兽不足”。
说明他能够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条件。
我国的原始农业出现了。
(2)人类由居住在野外和洞穴变为盖房定居。
例如半坡人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屋。
(3)半坡原始居民。
因为材料中提到了“彩陶”。
原始居民耕作的是粟。
12.(1)炎帝,人民众多禽兽不足;原始农业出现。
(2)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采集狩猎到原始农业;居无定所到定居。
(3)都江堰,防洪、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4)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劳动人民的智慧、生产经验(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