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物化第五版思考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大物化第五版思考题
物理化学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1 .“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p =∑B pB压力具有加和性,因此是广延性质。

”这一结论正确否?为什么?
答:不对。

压力与温度一样是强度性质。

不具有加和性,所谓加和性,是指一个热力学平衡体系中,某物质的数量与
体系中物质的数量成正比,如Cp=∑nBCp,m(B)。

而道尔顿分压定律中的分压pB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组分B 单
独占有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具有的压力。

总压与分压的关系不是同一热力学平衡体系中物量之间的关系,与物质的
数量不成正比关系,故p =∑pB 不属加和性。

本题所犯错误是把混和气体中总压p与各组分分压pB 关系误认为
是热力学平衡体系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 .“凡是体系的温度升高时就一定吸热,而温度不变时,体系既不吸热也不放热”,这种说法对否?举实例说明。

答:不对。

例如:绝热条件下压缩气体,体系温度升高,但并未从环境中吸热。

又如:在绝热体容器中,将H2SO4 注
入水中,体系温度升高,但并未从环境吸热。

再如:理想气体等温膨胀,从环境吸了热,体系温度并不变化。

在温度
不变时,体系可以放热或吸热,相变时就是这样。

例如水在1atm、100℃下变成水蒸气,温度不变则吸热。

3 .-p( 外)dV 与-p( 外)ΔV 有何不同?-pV就是体积功,对吗?为什么在例2 中-pVm(g)是体积功?
答:-p( 外)dV 是指极其微小的体积功。

-p( 外)ΔV 是在指外压不变的过程体积功。

即在外压p 不变的过程中体积
由V1 变化到V2(ΔV=V2-V1)时的体积功。

-pV 不是体积功,体积功是指在外压(p 外)作用下,外压p 与体积变
化值(dV)的乘积。

V 与dV 是不同的,前者是指体系的体积,
后者是体积的变化值。

体积变化时才有体积功。


2 中的-pVm(g)实为-p [Vm(g)-Vm(l)],在这里忽略了Vm(l),这里的Vm(g)实为ΔV =Vm(g)-Vm(l),因此-pVm
是体积功。

4 .“功、热与内能均是能量,所以它们的性质相同”这句话正确否?
答:不正确。

虽然功、热与内能都有能量的量纲,但在性质上不同,内能是体系的本身性质,是状
态函数。

而热与功是体系与环境间交换的能量,是与热力学过程相联系的过程量。

功与热是被
“交换”或“传递”中的能量,不是体系本身的性质,不是状态函数,与内能性质不同。

热与功
也有区别,热是微粒无序运动而传递的能量,功是微粒有序运动而传递的能量。

5. 为什么本教材中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是:ΔU=Q+W ,而有些书中采用ΔU=Q-W ,
两者是否有矛盾,为什么?
答:因为本教材规定:体系吸热为正,放热为负;体系对外作功,W 为负值,环境对体系作功,
W 为正值,总的来说,体系在过程中得到能量为正,失去能量为负。

在这个规定下,要满足能量守衡原理,则必须是体系吸的热加上环境对体系作的功后,才等于体系内能的变化值,所以是ΔU=Q+W。

而有些书上,功的符号与上述规定相反,(体系向环境做功,W 为正值,
环境向体系做功,W 为负值),则就是ΔU=Q-W。

6 .一体系由A 态到B 态,沿途径Ⅰ放热100J,对体系作功50J 。

问(1)由A 态沿途径Ⅱ到B 态体系
作功80J ,其Q 值为多少?(2) 如体系由B 态沿途径Ⅲ回到A 态得50J 功,体系吸热环是放热?
Q 为多少?
答:(1) ΔUA→B =-100+50 =-50J Q=ΔUA→B -W=-50-(-80)=30J
(2) ΔUB→A=-ΔUA→B =50J Q=ΔUB→A-W=50-50 =0
体系不吸热也放热
7 .已知体系的状态方程式F(T ,p ,V)=0 ,由U=f(T,V)写出当压力不变时气体的内能对温度的
变化率的表达式。

答:dU=(U/ T)VdT +(U/ V)TdV
压力不变时,除以dT:(U/ T)p=(U/ T)V +( U/ V)T( V/ T)p
8 .为什么无非体积功的等压过程的热,只决定于体系的初、终态?
答:因为无其它功的等压过程中Qp=ΔH,而ΔH 是体系状态函数的改变值,其大小只决定于体
系的始终态,所以在无其它功的等压过程Qp 大小只决定于初终态。

9 .“因ΔH=Qp,所以只有等压过程才有ΔH。

”这句话是否正确?
答:不正确。

H 是状态函数,H=U +pV,凡是体系状态发生变化,不管经过什么过程,体系的焓
值都可能变化,即ΔH 有可能不等于零。

10.因为“ΔH=Qp,所以Qp 也具有状态函数的性质”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ΔH=Qp,只说明Qp 等于状态函数H 的变化值ΔH,仅是数值上相等,并不意味着Qp
具有状态函数的性质。

ΔH=Qp 只能说在恒压而不做非体积功的特定条件下,Qp 的数值等于体
系状态函数H 的改变,而不能认为Qp 也是状态函数。

11 .试证明在无非体积功的等容过程中体系的ΔU=QV。

证明:ΔU=Q+W 等容时ΔV=0 ,又无其它功,W=0 ∴ΔU=QV
12.为什么对于理想气体,公式ΔU=nCV ,mdT 可用来计算任一过程的ΔU,
并不受定容条件的限制?
答:因为对理想气体,U=f(T) ,内能仅是温度的函数,从始态出发,不论经什么过程,
达到不同的终态,只要始终态温度分别相同,ΔU就一定相同。

所以公式ΔU=CV,mdT 并不受定容条件的限制。

恒容过程ΔU1=CV,mdT 两者终态的温度相同
恒压过程ΔU2=ΔU1+ΔU3 ∴ΔU3=0 ∴ΔU2=ΔU1=CV,mdp 即1mol 理想气体不论什么过程,只要变到相同温度的终态其ΔU 总是等于CV,mdT
13.为什么理想气体常数R 在数值上等于1mol理想气体升高1K 时所作的等压体积功?答:W=-p 外ΔV=-p(V2-V1) =-nR(T2-T1)
当n=1mol T2 -T1=1K 时W =R
14.体系中有100 克N2,完全转化成NH3 ,如按计量方程式N2+3H2 →2NH3,Δξ=?,如按计量
方程式N2+H2—→NH3 ,Δξ=?,如反应前体系中N2的物质的量n(N2)=10mol ,分别按
上述二计量方程式所得的Δξ计算反应后的n'(N2)=?
答:nN2(0) =100/28 =3.57mol nN2(ξ)=0
Δξ 1 =[nN2( ξ)-nN2(0)]/νB =(0-3.57)/(-1)=3.57mol
Δξ 2 =(0-3.57)/(-1/2) =7.14mol
公式:nB(ξ)=nB(0)+ νB ΔξnB(0)=10mol
按方程式:N2+3H2 →2NH3,nN2(3.57) =10-(-1) 33.57 =6.43mol
按方程式:N2+H2→NH3 ,n'N2(7.14) =10-(-1/2) 37.14 =6.43mol
两者结果相同。

15. 根据Qp,m=QV,m+∑νB(g)RT,Qp,m 一定大于QV,
m 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答:Qp,m 不一定大于QV,m,其大小比较取决于∑νB(g) 的符号,若∑νB(g)>0 ,
则Qp ,m>QV ,m,但若∑νB(g) <0 ,Qp,m<QV,m
例如:H2(g)+O2(g)—→H2O(l)
ΔHm=Qp=-285.9 kJ2mol-1 ∑νB(g) =-1.5<0
QV,m=Qp,m-∑νB(g)RT=-285.83103 +1.538.3143298=-282 kJ 2mol-1 Qp,m<QV,m
又例如:Zn(s)+H2SO4(aq)—→ZnSO4(aq)+H2(g)↑
Qp,m=-177.9 kJ2mol-1 ∑νB(g) =1 >0
QV,m=Qp,m-∑νB(g)RT=-177.9310-3 -8.3143298=-180.37 KJ2mol-1 Qp,m>QV,m
16.“稳定单值的焓值等于零”;“化合物摩尔生成热就是1mol 该物质所具有的焓值”
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

稳定单质的焓值并不等于零。

但可以说标准状态下稳定单质的规定焓值等
于零,人为规定标准状态下,稳定单质的生成焓,即规定焓为0 。

化合物的摩尔生
成热不是1mol 物质所具有的焓的绝对值,而是相对于生成它的稳定单质的焓的相
对值。

即是以标准状态下稳定单质生成热为零作基线,得出的相对值。

17. 证明由键焓计算反应的ΔHm 的公式是:ΔrHm =(- ∑ni i)( 反应物-产物)
答:化合物的ΔfH=∑ni(ΔH 原子)-(∑nj j)
而反应热效应ΔrHm =∑νB(ΔHm,f )B=∑νB[∑ni(ΔH 原子)-∑(nj j)]B
=∑νB(∑ni ΔH 原子)B -∑νB(∑nj j)B
因组成产物与反应物的元素相同,且各种原子的数目也相等,
即∑νB(∑ni ΔH 原子)B =0
便有ΔHm=-∑νB(∑nj j)B
=-∑νB(∑nj j)B( 反应物)-∑νB(∑nj j)( 产物)
若将反应物的计量系数νB 考虑为正值,则上式(- ∑νB(∑nj j)B( 反应物),便成为
∑νB(∑nj j)B( 反应物),再将一个B 分子中的j键数nj 乘上方程式中反应物的计
量系数ν,便是该反应方程中反应物总j键数nj ,改写为ni ,键焓i ,那么,
反应物的总键焓值便为(∑ni i)( 反应物)。

同理对产物的计量系数考虑为正值,
则为( ∑ni i)( 产物)。

便得:ΔHm=(∑ni i)( 反应物)-(∑ni i) (产物)。

18. 反应A(g)+2B(g)—→C(g) 的ΔrHm(298.2K) >0 ,则此反应进行时必定吸热,
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

只有在等压下,无非体积功时,Qp=ΔHm,ΔHm>0 ,故Qp >0 ,体系必定
吸热。

但在有非体积功,或者非等压条件下,ΔHm≠Qp ,ΔHm >0 ,Qp可以小于0 ,等于0 ,不一定吸热。

例如,绝热容器中H2与O2 燃烧,ΔHm>0 ,但Q=0 ,
不吸热。

19. “可逆过程一定是循还过程,循还过程一定是可逆过程”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答:不对。

可逆过程不一定为循环过程。

因为只要体系由A 态在无摩擦等消耗效应存在
的情况下,经由一系列无限接近平衡状态到达 B 态,则由 A 到B 的过程是可逆。

显然,如果初态A 与终态 B 是两个不同的状态,则 A 到 B 便不是循环过程;如果 B 态就是
A 态则该过程便是可逆循环过程。

循环过程不一定是可逆的,由始态A 开始,状态经
过变化,不论途径可逆与否,只要回到始态A,就是循环过程。

只是,由A 态开始,
在无摩擦等消耗效应存在的情况下,经过由一系列无限接近平衡状态,又回到 A 态的
循环过程才是可逆循环过程。

总之可逆过程与循环过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20. 气体同一初态(p1 ,V1)出发分别经等温可逆压缩与绝热可逆压缩,至终态,终态体
积都是V2,哪一个过程所作压缩功大些?为什么?
答:(规定环境做功为正值),绝热可逆压缩功大于等温可逆压缩功。

这是因为绝热压缩
时,环境所做功全部都变成气体的内能,因而气体的温度升高,故当气体终态体积为V2 时,气体的压力比经等温可逆到达V2 时气体的压力要高,即绝热可逆压缩时,环境施加的压力大些,因而所做压缩功也多些。

21. 从同一初态(p1 ,V1)分别经可逆的绝热膨胀与不可逆的绝热膨胀至终态体积都是V2 时,气体压力相同吗?为什么?
答:不相同。

可逆绝热膨胀由(p1,V1)到V2 体系付出的功大于不可逆绝热膨胀由(p1,V1)到V2 所付出的功。

而两过程的Q 都等于零,因而前一过程中体系内能
降低得更多,相应终态气体的温度也低些。

所以可逆绝热膨胀比不可逆绝热膨胀到
终态V2 时气体的压力低些。

22. 理想气体经一等温循环,能否将环境的热转化为功?如果是等温可逆循环又怎样?答:不能。

理想气体的内能在等温过程中不变。

ΔU=0
恒外压不可逆膨胀
假设它由A(p1,V1,T1)—————————→B(p2,V2,T1) 所作功W( 不)=-Q(不)=-p2(V2 -V1),再经过可逆压缩回到始态,
可逆压缩
B(p2,V2,T1)——————→A(p1 ,V1,T1)( 原初态)
W'=-Q'=-RTln(V1/V2) (因为可逆压缩环境消耗的功最小)整个循环过程:
W=W(不)+W'=-p2(V2-V1)-RTln(V1/V2)=-Q
∵-p2(V2-V1)<0 ,-RTln(V1/V2)>0 ,并且前者的绝对值小于后者,
∴W=-Q>0 ,Q<0 ,环境得热,W>0 体系得功,即环境失热。

说明整个循环过程中,环境对体系作功,而得到是等量的热,不是把环境的热变成功。

同样,如果A—→B 是等温可逆膨胀,B —→A 是等温不可逆压缩,结果也是W>0 ,Q <0 ,体系得功,环境得热,即环境付出功得到热。

不能把环境热变成功。

如果A——B 是等温可逆膨胀,B ——A 是等温可逆压缩,即为等温可逆循环过程,W =-RTln(V2/V1)-RTln(V1/V2)=0 ,则Q=-W=0 ,不论是体系还是环境,均未得失功,各自状态未变。

由上分析,理想气体经一等温循环,不能将环境温转化为功。

23. 将置于室内的一电冰箱的箱门打开,使其致冷机运转,能否降低全室温度?设该机在
0℃与室温(25 ℃)作理想可逆循环每小时能冻出1Kg 的冰,如房间的总热容为150 KJ2K-1,估算电冰箱工作10 小时后室内温度的变化?
答:不能。

因为,冰箱门打开,箱内与室内空气流通,使高低两个热源温度相等。

致冷机工作,致冷机消耗的电功以及冰箱内冷却器( 低温热源)吸的热都以热的形式放到室
内( 高温热源),当冰箱门打开时,室内空气又流入箱内,使室内气温升高。

这样,
总的效果是致冷机消耗电能转化为室内空气的内能,反使室内温度升高。

因而使室
内温度非但不降低反而升高。

1 克水的比热为4.184 J2K-1,1 克水的凝固热为339 J 2g-1
Q' =10003(4.184 325+339)310=4436 KJ
β=T1/(T2-T1)= 273/25 = 10.92 β=Q'/W
W =Q'/10.92=4436/10.92 =406.23 KJ
Q2=W-Q'=4842 KJ ΔT=4842/150 =32 K
T3=298+32=330 K , 房间温度变为330K。

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1. 什么是自发过程?实际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
答:体系不需要外界对其作非体积功就可能发生的过程叫自发性过程,或者体系在理论
上或实际上能向外界做非体积功的过程叫自发过程。

实际过程不一定是自发性过程,
如电解水就是不具有自发性的过程。

2. 为什么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可表达为:“一切实际过程都是热力学不可逆的”?
答: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法,实际上涉及的是热与功转化的实际过程的不可逆性。

导使过程的不可逆性都相互关联,如果功与热的转化过程是可逆的,那么所有的实
际过程发生后都不会留下痕迹,那也成为可逆的了,这样便推翻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也否定了热功转化的不可逆性,则“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的”也不成立。

因而可用“
一切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的”来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

3. 可逆过程的热温商与熵变是否相等,为什么? 不可过程的热温商与熵变是否相等?
答:可逆过程的热温商即等于熵变。

即ΔS=QR/T ( 或ΔS=∫δQR/T)。

不可逆过程热温商与熵变不等,其原因在于可逆过程的QR 大于QIr ,问题实质是不可逆过程熵变
由两部分来源,一个是热温商,另一个是内摩擦等不可逆因素造成的。

因此,不可逆
过程熵变大于热温商。

由于熵是状态函数,熵变不论过程可逆与否,一旦始终态确定,
则ΔS 值是一定的。

4. 为什么说(2-11) 式是过程方向的共同判据? 为什么说它也是过程不可逆程度的判据? 答:(2-11) 式为:ΔSA→B -∑A δ Q/T≥0 ,由于实际过程是不可逆的,该式指出了实
际过程只能沿ΔSA→B -∑A δ Q/T 大于零的方向进行;而ΔSA→B -∑ABδQ/T 小于零
的过程是不可能发生的。

因而(2-11) 式可作为过程方向的共同判据。

但不是自发过程方
向的判据.(ΔS- ∑δQ/T) 的差值越大则实际过程的不可逆程度越大,因此又是不可逆
程度的判据。

5. 以下这些说法的错误在哪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错误?写出正确的说法。

B
(1)因为ΔS=|δQR/T,所以只有可逆过程才有熵变;而ΔS>∑δQIr/T,所以不可
A
逆过程只有热温商,但是没有熵变。

(2) 因为ΔS>∑δQIr/T,所以体系由初态A 经不同的不可逆过程到达终态B,其熵的变值各不相同。

B
(3) 因为ΔS=|δQR/T,所以只要初、终态一定,过程的热温商的值就是一定的,
A
因而ΔS 是一定的。

答:(1) 熵是状态函数,ΔS=SB-SA 即体系由A 态到B 态其变化值ΔS 是一定的,与
过程的可逆与否无关;而热温商是过程量,由A 态到B 态过程的
不可逆程度不同,则
其热温商值也不相同。

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在于对熵的状态函数性质不理解,把熵变与
B
热温商这两个本质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

ΔS=|δQR/T,只说明两个物理量值上相
A
等,并不是概念上等同。

(2) 因为熵是状态函数不论过程可逆与否,其ΔS=SB-SA,只要始终态一定,其值一定,
其改变值与过程无关。

错误原因在于没掌握好状态函数的概念。

(3) 错误在于将过程量热温商与状态函数改变量混为一谈,始终态一定,热温商可以是
许多数值。

正确的说法是:只要始、终态一定,其ΔS 改变值就一定,热温商的却随
过程的不可逆程度不同而不同,而其中可逆过程的热温商数量等于熵变ΔS。

6. “对于绝热过程有ΔS≥0 ,那末由A 态出发经过可逆与不可逆过程都到达B 态,这样同
一状态B 就有两个不同的熵值,熵就不是状态函数了”。

显然,这一结论是错误的,
错在何处?请用理想气体绝热膨胀过程阐述之。

答:绝热可逆过程中ΔS值一定等于零,因此该过程中QR=0 ,体系与环境无热交换;而绝热不可逆过程中,QIr=0 ,而ΔS一定大于零.另外,从同一始态出发经绝热
可逆过程与绝热不可逆过程达到的终态是不同。

现以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出发,分别
经过绝热可逆膨胀和绝热不可逆膨胀达到相同的压力,绝热可逆膨胀过程向外做的功
的绝对值比绝热不可逆过程膨胀向外做的功的绝对值要大些,内
能降低得也多些,故
绝热可逆过程终态温度低于绝热不可逆过程终态温度,相同的终态压力时,终态体积
是经绝热可逆过程的小,经绝热不可逆过程的大,两者是不同的终态。

7. 263K 的过冷水结成263K 的冰,ΔS<0 ,与熵增加原理相矛盾吗?为什么?
答:并不矛盾,熵增加原理适用条件是孤立体系或绝热体系,而上述过程并不具备这个特定条件,体系与环境间有热交换,不是孤立体系或绝热体系,ΔS 可以小于零。

而总
熵会大于零的。

8. “p 、298K过冷的水蒸气变成298K 的水所放的热Qp,Qp=ΔH,而ΔH 只决定于
初、终态而与等压过程的可逆与否无关,因而便可用该相变过程的热Qp ,根据ΔS=Qp/T (T 为298 K) 来计算体系的熵变”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不正确,ΔS只能等于可逆过程的热温商之和,就是说可以通过可逆过程的热温商
来计算熵变ΔS,而题述过程为不可逆恒温过程,故ΔS≠Qp/T,不可用热温商来
计算体系的ΔS。

9. 如有一化学反应其等压热效应ΔH<0 ,则该反应发生时一定放热,且ΔS<0 ,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

因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ΔH 是指在等温等压、无非体积功条件下,这时Qp=ΔH,当ΔH<0 ,Qp<0 ,反应发生时放热。

如果反应不是在等温等压、无非体积
功的条件下,Q≠ΔH,ΔH<0 ,也不一定放热。

例如:绝热容器中H2与O2 燃烧
反应,反应的等压热效应ΔH<0 ,但该条件下Q=0 ,不放热,也不吸热。

再如等
温等压下在可逆电池发生的反应,虽然ΔH<0 ,但Q 可能大于零。

即使是放热反应,
ΔS也不一定小于零,例如:浓H2SO4 溶于水,放热,但ΔS>0 。

10. 根据S=ln Ω,而Ω是微粒在空间与能量分布上混乱程度的量度,试判断下述等
温等压过程的ΔS 是大于零? 小于零? 还是等于零?
(1) NH4NO3(s) 溶于水;答:ΔS>0
(2) Ag+(aq)+2NH3(g) —→Ag(NH3)2+;答:ΔS<0
(3)2KClO3(s)—→KCl(s)+3O2(g);答:ΔS>0
(4)Zn(s)+H2SO4(aq)—→ZnSO4(aq)+H2(g) 答:ΔS>0
11. 物质的标准熵S(298K) 值就是该状态下熵的绝对值吗?
答:不对。

物质的标准熵S,298 是以绝对零度0K 时完美晶体的熵值规定为零作为
基点,计算出在标准压力p 的298K 与0 K 的熵值之差,因此,S (298K) 是指标
准压力p 下、298K 的熵值相对于0K 时熵值的相对值,不是绝对值。

12. (2-29)式与(2-32) 式在意义上有何不同? 为什么用(2-32) 式判定过程的自发性时不需
加上无非体积功的条件呢?
答:(2-29) 式即dGT,p ,W'=0≤0 ;(2-32) 式即ΔGT,p ≤0 。

(2-29) 式是等温等压无非
体积功过程的自发方向判据,它表明了在该条件下实际过程沿体系吉布斯自由能降低
方向进行,当体系的自由能不再改变时便达到平衡态,而吉布斯自由能增大过程是不
可能发生的。

(2-32) 式的“<”表示自发性,而“=”表示平衡态,在等温等压下不
论体系是否作非体积功,自发过程总是沿吉布斯自由能降低方向
进行,直到G 值不变
达到平衡态。

如果W' ≠0 ,环境做W' 功,则ΔGT,p>0 ,不合条件;体系做W'
功(W'绝对值小于ΔG 绝对值),发生自发过程时,ΔGT,p <0;如果W' =0 ,
ΔGT,p>0 的过程不能发生,体系只能发生自发过程ΔG ≤0,由此可见,不论体
系是否作非体积功,(2-32) 式都是等温等压下自发过程方向与限度的判据。

13. “ΔGT,p ,W'=0≤0 说明ΔG<0 的过程只能在T,p 一定,且W'=0 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答:不对。

ΔGT,p ,W'=0<0 ,说明在T,p 一定时,无非体积功的条件下ΔG<0 的过程
可以自发进行,但该过程并非只有在W' =0 条件下发生,有非体积功W' 时,只要
所作非体积功的绝对值小于吉布斯自由能的降低值条件下也能发生。

14. 关于公式ΔGT,p =WR'的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 “体系从A 态到B 态不论进行什么过程ΔG 值为定值且一定等于W'”;
(2) “等温等压下只有体系对外做非体积功时G 才降低”;
(3) “G 就是体系中能做非体积功的那一部分能量”。

答:(1)不对,只有在T,p 一定的可逆过程中,体系的ΔGT,p 才等于WR';在其它条件下,不可逆过程中ΔGT,p 不等于WR'。

(2) 不对,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是状态函数,假如GB<GA,则由
A 至
B 的等温等压过
程是自发的,但不论在实际过程中体系是否对外作非体积功,体系自由能都是降低的。

(3) 不对,只有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吉布斯自由能的降低值才是作
非体积功的能值。

15. 为什么等温等压下化学反应的自发性不能用ΔH 作判据;但有些情况下用ΔH 作判据,又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答:等温等压下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判据是用ΔG,而不是用ΔH,但由于有ΔG=ΔH -T ΔS的关系,因此对|ΔH|>|TΔS|的反应,用ΔH 作判据所得到的结论与用
ΔG 判据是一致的,在这种条件下可以用ΔH 作为判据;另外,对于ΔH>0 ,ΔS<
0 或ΔH <0 ,ΔS>0 的反应,用ΔH 判据与ΔG 判据也是一致的,因此也可用ΔH 来作为判据。

16. 对于ΔH>0 ,ΔS>0 而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改变温度能否使反应自发进行?为什么?
答:能够。

依据ΔG=ΔH-TΔS公式,TΔS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提高反应温度使T ΔS>ΔH,从而ΔG<0 ,反应就能自发进行了。

17. 一般固体分解产生气体时,常常大量吸热,试比较这类固体在低温与高温下的稳定性。

答:固体分解产生气体的反应吸热,ΔH>0 ,由于产生气体,ΔS>0 ,随着温度升高,T ΔS 增加,ΔG=ΔH-TΔS,随温度升高,反应的ΔG 降低,所以高温下固体的热温定性较差。

18. 为什么ΔU =∫T dS- ∫pdV 适用于单组分均相封闭体系的任何过程? 这是否意味着对
这种简单的热力学体系的任何过程∫TdS 及∫pdV 都分别代表热与功呢?
答:对dU=TdS -pdV 公式,对一定量单组分均相物系,只要初、终态相同,不论过程可逆与否都能适用,这因为单组分均相物系不会发生化学变化和相变化,只是p,V,T
的变化,同时由于上式中,U、S、V 是状态函数,其变化值与过程无关,因此该式
适用于任何过程,但是只有在可逆过程中∫TdS 才是体系所吸的热。

而-pdV 才是物
系所作的体积功。

19. 根据δQ=dU+pdV 及dU =(U/ V)TdV +(U/ T)VdT 用全微分判别式证明Q
不是状态函数。

答:全微分的一个重要性质是二阶微商与其求导的次序无关(即尤拉关系式)。

dU 代入δQ,并把( U/ T)V =T( p/ T)V -p 代入,
δQ=(U/ T)VdT +[( U/ V)T+p]dV 中,那么:
[(U/ T)V/ V]T≠[ (U/ V)T/ T]V +(p/ T)V
所以Q 不具有全微分性质。

20. 分别讨论定压下升高温度及定温下增大压力时以下过程的ΔG 值如何变化?
(1) 沸点下液体气化为蒸气;
(2) 凝固点下液体凝为固体(如Vm(l)>Vm(s))。

答:依据(ΔG/ T)p=-ΔS,由ΔS值即可判定在定压下ΔG 对T 的变化率的。

当ΔS>0 时,则(ΔG/ T)p<0 ,随温度升高,ΔG 值减小。

当ΔS <0 时,则(ΔG/ T)p>0 ,随温度升高,ΔG 值增大;依据(ΔG/ p)T=ΔV,由ΔV 值
可判定在定温下,ΔG 对压力p 的变化率。

当ΔV>0 时,则( Δ /p)T>0 ,
定温下,随压力增大,ΔG 增加。

(1 )在沸点下液体气化为蒸气,ΔS>0 ,恒压下升高温度气化ΔG 减小,蒸发更
易进行;而ΔV>0 ,定温下增加压力,ΔG 增大,蒸发不易进行。

(2 )液体凝固成固体,由于Vm(l) > Vm(s) ,ΔV < 0,定温下加压凝固过程ΔG
降低,凝固更易进行。

而ΔS<0,定压下升温,ΔG 增大,凝固不易进行。

21. 如果在1000cm3 水中加入1mol H2SO4 所得溶液的体积为V,则该溶液中H2SO4 的
偏摩尔体积是V-1000cm3 ,对吗?
答:不对。

溶液体积为:V=(1000/18)VH2O +VH2SO4,故H2SO4 的偏摩尔体积为VH2SO4 =V-(1000/18)VH2O 。

因溶液中水的偏摩尔体积VH2O≠18 cm3 ,水的体积也不再是1000 cm3,故VH2SO4 ≠V-1000。

22. “f=p 的状态就是真实气体的标准态”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

真实气体的标准是指定 f =p =101325pa ,并且其性质又符合理想气体行为的状态,即f =p ,γ=1 的假想态,而真实气体f=p (即101325pa)的状态,逸
度系数γ≠1 ,因此不是标准态。

. 如果1000cm3 水中加入1mol 的H2SO4,溶液的体积增加ΔV,则H2SO4 的偏摩尔的数
值就是ΔV 吗?为什么?
答:不是,题中的ΔV 值是溶液变化的体积,不是H2SO4 的偏摩尔体积,因为偏摩尔体积
的定义是V(H2SO4)=( V/ n)T,p ,n1 。

可以理解为无限大量的H2SO4 水溶液中,加入
1mol H2SO4 所引起溶液体积的变化值ΔV,本题条件不是无限大量体系,因此ΔV 不是H2SO4 的偏摩尔体积。

2. 当溶液浓度趋向饱和时,溶质的微分溶解热与摩尔积分溶解热各趋向何值?当浓度趋
向无限稀释时,又将怎样?
答:当浓度趋向饱和时,溶质的微分溶解热趋向于零,而摩尔积分溶解热趋向于某一定值。

当浓度趋向无限稀释时,微分溶解热等于溶质的积分溶解热曲线在原点时的斜率。


积分溶解热倾向于零,但是它的摩尔积分溶解热趋向一个定值。

3. (3-6) 式与(3-7)式各表明怎样的物理意义?
答:(3-6)式为:ΔHsol =Hslu -[nBH*B +(1/MA)3H*A],其意义表明该体系的积分溶解热等于其混合后(终态)与混合前( 初态)的焓差值;
(3-7)式为:(ΔHsol/nB)T,p,n(B) =HB-HB,m 表明溶质B 的微分溶解热等于B 在溶液中的偏摩尔焓与其纯态的摩尔焓之差。

4. 拉乌尔定律与亨利定律有何异同?
答:相同点,两者意义均表明溶液中组分的蒸气压正比于其在溶液中的浓度,因此两者的数学形式相同;不同点,拉乌尔定律适用于理想稀溶液的溶剂,公式中的比例常数为
该溶剂 A 在所述温度时的纯 A 的蒸气压p*A,亨利定率适用于理想稀溶液中的溶质,亨利定律的比例常数为实验值的经验常数,见下列:
Kx=lim pB/XB ;Km=lim pB/mB ;KC =lim pB/CB
x→0 m→0 c →0
亨利常数只有数学上的极限意义无其它物理意义。

使用亨利定律时,其浓度单位可按
需要应用x、m 或c ,并且亨利定律的形式也按需要可写成pB=RxXB,xB=KxpB 等形式,使用的溶度单位不同,亨利常数也不同。

5. 亨利常数对每一种物质是否是一个定值,它会随浓度、温度、溶剂性质而变吗?
答:亨利常数对每一种物质不是一个定值,对不同的物质,在不同的温度与溶剂有不同的亨利常数值,对同一温度与同一溶剂,其亨利常数不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但随温度
的变化而变化。

另外,亨利常数随使用的浓度单位不同而数值不同,但不同浓度单位
的亨利常数之间可相互转化换算。

6. 何谓溶剂,何谓溶质,两者各服从怎样的规律性?
答:溶剂与溶质的划分具有相对的意义。

对于液体溶于液体形成的溶液,把数量多的组分叫溶剂,数量少的组分叫溶质。

对于气体、固体溶于液体形成的溶液,气体、固体叫
溶质,液体叫溶剂。

在理想稀溶液中溶剂服从拉乌尔定律,溶质服从亨利定律;理想
混合物中,拉乌尔定律与亨利定律是一回事,各组分在任何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