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播”的守正创新——办好地方台时政新闻栏目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播”的守正创新——办好地方台时政新闻栏目的几点思考刘为民蚌埠广播电视台
摘要:在融媒体时代,受众接收新闻的渠道更丰富,逐渐改变了观众收看电视新闻的习惯。
地方台新闻栏目如何守正创新,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是时下亟待破解的难题。
本文以蚌埠广播电视台《蚌埠新闻联播》为具体案例,从新闻的报道内容、报道方式等方面提出破局策略与建议,以期时政新闻办出影响,办出特色,办出成效。
关键词:时政新闻;生产现状;发展困境;改进对策
一、生产现状
时政新闻是电视台的最为重要的新闻栏目,每个台也都有联播类节目,不少地方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从内容到形式也都大同小异。
《蚌埠新闻联播》也是蚌埠广播电视台最重要的一档新闻节目,具有内容权威、报道鲜活等特点。
其定位是发布权威信息,关注社会生活,报道发展成就,剖析热点话题。
节目紧扣时代脉搏,以重要时政、重大新闻、主题性报道为主,同时发布服务资讯。
目前,《蚌埠新闻联播》栏目已根据发展形势和受众需求逐步作出调整,比如,加强和改进会议报道、加大节目信息量、拓展民生领域报道、增加言论评论比例等等。
二、发展困境
地方台时政栏目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广大百姓,是人们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党委政府了解社情民意和舆情反馈的重要渠道。
伴随着全媒体传播的兴起,地方时政新闻栏目的收视率有所下降,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面临严峻挑战,应当予以重视。
(一)融媒体时代,传统电视优势地位丧失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新媒体的兴起使得电视的传统优势及行业界限被彻底打破,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电视新闻曾经的“一家独大”时代成为历史。
国内报纸、杂志、广告等传统媒体也
都传播方式的转型集中到宽带互动视频,
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矩阵集
合打造全新“融媒体”,客观上分流了视
频传播的受众人群,使得“风光不再”的
电视栏目倍感“门庭冷落”。
像大多数地
方台时政新闻栏目一样,《蚌埠新闻联播》
依然采取播报的形式,按照传统的“我播
你看”,缺乏实时观众参与和互动交流。
(二)体制机制僵化,新闻创新动力
不足
传统电视业从一开始就受到体制及政
策的庇护,使其极有限的市场开放和竞争
避开了来自行业外的种种压力。
尤其是作
为党和政府的舆论主阵地的时政新闻,因
为“独家经营”而产生天然的优越感,更
是将一切来自外部的机遇、互补性要素
统统拒之门外,造成了时政电视新闻长
期“同一张面孔”示人,内在活力必然逐
渐萎缩。
一段时间以来,业界强调新闻节
目的求变求新,改变节目形式和语态。
在
此背景下,新闻栏目尤其是时政类新闻如
果还一味地依靠政策优势,以党委政府的
“喉舌部门”和“宣传机关”自居,必然
很难适应融媒体发展的新形势。
(三)内容缺乏亮点,形式需要创新
报道内容方面:受时政新闻报道性质
的影响,不少地方的时政新闻栏目内容范
围有限,亮点不多,与百姓关心的契合点
不够。
和一些地方台一样,《蚌埠新闻联
播》中会议和领导活动占有很大比例,科
技经济新闻相对不足,民生资讯和热点话
题跟踪不很及时。
“内容为王”,没有实在
的“干货”,很难吸引观众的眼球。
报道形式方面:时政新闻呈现程式
化、模式化、固化和僵化现象。
比如,
《蚌埠新闻联播》栏目每日的内容设置,
基本上是以“时政报道(主题报道)+经
济科技+文化社会+动态简讯”的惯性
编排模式进行编排,结构相对单一、缺乏
亮点,长期收看会产生视觉疲劳。
在主题
策划报道方面,内容的切入点“调门太
高”,没有很好地接地气、不贴近市民的
日常生活,导致在解读政策的过程中,观
众不感兴趣。
三、改进对策
(一)严格把关,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
会上重要讲话的“48字”要求首先提到
“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
大局”,就是要毫不含糊地坚持党对新闻
媒体的领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
对我们新闻舆论工作者最根本的政治要
求,也是我们主流媒体存在的政治基础。
“联播”新闻的守正就是要要做到无论什
么时候、无论怎么改变,都要守住底线,
这就决定了在政治、导向、政策等方面把
关要绝对严格,切实承担起“举旗帜、聚
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
任务。
(二)增加厚度,打造有分量的头条
新闻
重视头条新闻是增加“联播”节目厚
度的需要。
因此,“联播”新闻的头条选
择就是重头戏,有了好的头条才能凸显
“联播”的权威和深度。
这就要求要有策
划意识,以保证每天新闻不会因为缺乏有
分量的头条而显得整档栏目轻飘飘。
实践
中,要求我们要研究政策,围绕中心,开
展中长期新闻策划,有计划地推出反映重
大宣传主题的专栏报道、组合报道、系列
报道等。
(三)有加有减,搞活会议和领导活动
报道
加强和改进会议报道一直为业界所关
注的话题。
会议和领导活动是地方台新闻
联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既是政治任务
也是丰富的新闻资源。
这就要求报道要抓
住有效的信息量,增强新闻报道的含金
量、表现力。
具体说就是要“有加有减”,
“减”就是要尽量减少会议和领导活动报
道总量、减少每条新闻时长;“加”就是
增加信息量,增强报道的效果。
由于压缩
了一般性会议的报道,自然给其他新闻腾
下转(第67页)
下巴的人物,主人公会养一条不会善终的狗,因为蒂姆伯顿本人十分喜欢狗,所以他的作品中总是会有狗的形象,只不过这些狗在影片中都不会有好的下场,这在他的动画作品中都有体现。
三、蒂姆伯顿电影中哥特式的意蕴
(一)哥特式的意义
蒂姆伯顿作品中的人都是脱离主流社会群体的孤独的人,这些人和同年时期的蒂姆伯顿都有着相似的地方,他们都是社会边缘的人。
但对蒂姆伯顿来说,这些外表恐怖、行为怪异、个性古怪的人,才是真正有血有肉、有温度、有灵魂的人。
在蒂姆伯顿孤独的童年时期他经常被父母锁在房间里,房间的窗户还被钉上木板,后来他和年迈的祖父生活在一起,因为年龄的差距,蒂姆伯顿和祖父也很难交流和沟通,他最常做的事就是一个人在房间里画画和看恐怖电影,所以在他的内心深处是渴望有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他向往着被人呵护关爱。
蒂姆伯顿每一部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他自己的一个缩影,这些人物的内心感受更是来自于蒂姆伯顿的真情
实感,他在影片中给予这些人物的正是他
内心深处想要的,蒂姆伯顿让这些生长在
黑暗中,经历过孤独寂寞的人物最后能获
得温暖与爱,人们可以通过这些人物的经
历来寻求自己心灵的慰籍,这也是他电影
中哥特元素的意义。
(二)哥特式的美
哥特电影是各类哥特艺术的集合体,
角色塑造上利用哥特式的服饰和哥特式的
妆容,场景选择上遵循哥特式的建筑风
格,内容情节上借鉴哥特文学的主题与角
度,这些组合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了不同寻
常的美。
无论是动画片还是真人参与的电
影蒂姆伯顿展示给人们只有他才能创造出
来的美,蒂姆伯顿突破了这传统的电影风
格,他的哥特通过怪诞的表现方式抒发内
心的需求与对现实的不满,是敢于质疑传
统的,是有自身独特的思想的,是具有叛
逆精神的。
蒂姆伯顿个人也是这种精神的
维护者和拥有着,他用哥特表现现实社会
的冷漠,也用哥特将自己脑海中的那个神
奇梦幻的世界展示给观众,创造出蒂姆伯
顿式的哥特美。
四、结语
在电影行业越来越先进的当下,电影
的表现方式和类型风格不断的改变与增
加,但蒂姆伯顿却能几十年如一日的沉迷
在哥特电影中,他的哥特电影与其他为了
吓人而恐怖的哥特电影不同,他的影片关
怀着那些脱离了主流社会群体的人,展示
着来自内心深处的感情,经过对蒂姆伯顿
影片中哥特元素的研究,他的哥特元素是
唯美的,充满了人性的关怀,向往着温暖
与爱才是他哥特的本质。
蒂姆伯顿的哥特
式影片和他的个人风格,对未来电影的发
展提供了更多的经验与选择。
参考文献:
[1]蒂姆伯顿《burton on burton》[M].天津
人民出版社,2001:2-2.
[2]张硕.哥特电影艺术风格的完美演绎
者[D].四川大学,2017.
[3]李溪.坠入黑暗童话的深渊蒂姆伯顿
电影研究[J].电影新作,2016:84-89.
出了空间,整档新闻有效的信息加大了。
另外,改进对重要会议和主要领导活动报道方式,采取“现场+背景+特写+综述+短评”的不同组合,将声画完美结合,用同期声增强现场感,用资料字幕拓展信息宽度,打好报道“组合拳”,提升新闻“含金量”。
(四)民生视角,增强贴近性和服务性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
地方台时政新闻因此可以借鉴民生新闻的报道形式,要有平民眼光、民生视角,做到每一条报道能和普通人的生活紧密相关。
新闻工作者要善于从政策“面”上抓代表性“点”,将宏观政策与具体的人和事结合起来,将“人”放到政策当中,从具体的人阐述重大主题;要采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报道,在轻松的讲述中反映重大主题。
此外,“联播”不但重要,还要好看,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冷暖,对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问题加强舆论监督,体现栏目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五)亮出观点,加强评论增加节目深度
这是一个全媒体时代,也是一个信息需要解读的时代。
如今各类资讯快捷而繁多,电视时政新闻的时效性和信息的丰富
度并不占绝对优势。
但人们对联播类新闻
依然关注,原因就在于其权威性,往往是
政治的“晴雨表”、社会的“风向标”。
这
种权威性需要有观点进行体现,电视新闻
评论可以用深入浅出的寥寥数语,点出新
闻事件中蕴含深意,延伸报道的深度。
电
视时政栏目对新闻事实进行评论不少采取
的是编后话、开栏语、记者手记或者本台
短评等形式,也有引入评论员到演播室或
者连线评论的方式进行点评。
“新闻评论”
通过媒体观点一方面更好地履行了媒体责
任,另一方面也彰显自己的鲜明导向和媒
体性格。
(六)媒体融合,拓展节目互动性和传
播渠道
随着媒体融合逐渐深入,这给电视新
闻节目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媒介多元化
的发展促进了节目多渠道传播,也增强了
电视节目的互动性,时政新闻也不例外。
除了节目内容依托互联网进行全媒体推送
之外,互联网内容进入电视新闻栏目,也
是电视新闻报道与新媒体互动的重要方
面。
当前,电视网站和“两微一端”以及
商业短视频平台都成为视频传播的丰富载
体,互联网平台尤其是微博等内容成为包
括电视新闻在内的传统媒体新闻内容的组
成部分。
当然,电视新闻报道要让新媒体
“为我所用”,而不是跟着互联网人云亦
云,被新媒体牵着鼻子走,更不能简单地
从网络到电视。
四、结束语
总的来讲,地方电视台时政栏目必须
发挥优势,坚持守正创新,走媒体融合之
路,在不足中找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要坚
持导向,精确定位,对播出形式、结构、
内容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贴近实际、贴
近生活、贴近群众,做“有声有色有看
头”的新闻,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
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新闻传播制高点。
参考文献:
[1]张秦尉.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的发
展模式探析——以地方电视台电视新闻节目
为例[J].今传媒,2016,24(2).
[2]黄升民.“互联网思维”之思维[J].现
代传播,2015(1).
[3]梁晓玲.浅谈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栏目
采编播形式的改革创新[J].当代电视,2015(2).
[4]李越胜.新闻应为时而变——办好省
级卫视《新闻联播》的思考[J].艺海,2011(9).
上接(第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