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交底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室技术交底汇总
一.基础开挖
1.开挖的主体标高为-5.95m,集水井标高根据图纸往下返5CM。
2.挖土时注意严格遵循“分层开挖、严禁超挖”,大挖掘机大面开挖,小挖机细部开挖。
3.注意基坑支护结构内的水平位移及地面沉降监测,其控制范围为水平位移,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4.土方开挖时挖掘机开挖,避免挖土机械碰撞土壁和桩身。
5.机械开挖在接近槽底时,用水准仪控制标高,预留200mm-300mm土层人工开挖以防止超挖。
6.每开挖2-3m复查一次标高。
7.清到基底后必须24小时内浇筑垫层。
8.基槽采用机械开挖时,应在基础底设计标高以上预留20~30cm土层采用人工清理;槽底宜保留
15cm原状土,打垫层时随打随清,不得晾槽;
二.垫层施工
1.垫层砼为100厚C15砼。
2.坑内无大量给水,方能浇筑。
3.基础经过标高、尺寸均经过检查。
4.采用100mm砖模或木模,模板上口与垫层顶标高齐。
5.测量人员已完成对砼垫层厚度控制点的设置,并通过验收。
6.垫层混凝土浇筑前,应沿基础梁轴线每3米设一钢筋标高控制桩,控制垫层混凝土的施工标高。
7.将混凝土铺浇筑到地面基层上,紧接着用2m长刮杠顺着钢筋水平桩刮平。
8.浇筑完砼初凝后,终凝前对砼表面进行压光处理。
9.面层压光交活后不得上人踩踏,在养护过程中,封闭通道,不得有其它工种进入操作。
三.防水工程
1.本工程地下室采用1层4mm厚APP卷材。
2.必须将突出基层表面的异物、砂浆疙瘩等铲除,并将尘土杂物清除干净。
阴阳角、桩头根部等处仔细清理,若有杂物必须清理干净。
3.阴阳角处做成圆弧或45°坡角,阴阳角处做不小于500mm宽的附加层。
4.在已经处理好的基层上涂刷基层处理剂,用长柄滚刷将基层处理剂涂刷在基层表面,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或露底。
5.雨天、雨后或基层未完全干燥,均不得进行施工。
6.本工程卷材应先铺平面,后埔立面,向迎水面铺贴,交接处交叉搭接。
7.挡墙内表面做找平处理。
8.本工程APP防水卷材采用满粘法施工。
9.大面积满粘采用“滚铺法”,先铺粘大面、后粘结搭接缝,卷材的接缝要求:长、短边搭接长度均为100mm。
10.地下室外墙在铺贴立面卷材时,要自下而上铺贴。
11.桩头边卷材施工时,卷材铺贴至桩边,向上留2cm甩茬。
桩边四周用油膏嵌封。
桩顶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刷涂3便要涂刷均匀。
12.后浇带防水构造:
13.卷材搭接宽度允许偏差为-10mm。
14.地下室外墙上、顶板上的预埋管道,施工时不得遗漏。
上述预埋管道应按全国通用标准,图《防水套管》02S404埋设刚性防水套管。
四.防水保护层施工
1、防水施工完毕并经验收合格。
2、清除防水表层的杂物等并验收合格。
3、沿基坑周边墙壁弹上水平标高线,在坑底沿纵横向每间隔3m做一混凝土饼,用水平仪超平。
4、混凝土为C20,垫层厚度为50mm。
5、基层表面的阴阳角处、凸出表面的部位均应作出设计角度,棱角顺直在一条直线上。
6、砼垫层厚薄均匀,无厚薄不均、凹凸不平,下陷断裂等现象,表面找平层必须坚固,无松动、
起鼓、起砂等现象。
7、表面平整度:5mm,标高:±10mm,用水平仪检查。
8、在已浇筑的砼强度达到5Mpa以上才允许在上行走或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9、在基础混凝土垫层浇筑时,随时作好对防水层的保护。
10、浇筑完砼后用刮杆刮平,终凝前应抹压2遍。
五.钢筋工程
1.不截桩桩顶与筏板连接详图:
1.1①号钢筋选用620,②号钢筋选用410。
1.2托板选用厚5mm,Q235B钢板。
1.3连接钢板选用高(5d+20)mm,宽50mm,厚10mm,Q235B钢板。
1.4填芯高度为3m。
1.5①②钢筋与筏板锚固按11G101-2015抗震计算。
1.6①号钢筋与连接钢板焊缝为双面角焊缝,焊缝长度为5D,焊缝高度不小于5mm。
1.7焊条选用E43型。
1.8连接钢板与端板采用双面角焊缝,满焊,焊缝高度不小于6mm。
1.9②号钢筋与托板采用角焊缝,满焊,焊缝高度不小于5mm。
2.0以上均需将管桩内壁浮浆清理干净。
2.1其余部分如上图集所示。
2.截桩桩顶与筏板连接详图:
2.1①号钢筋选用620,②号钢筋选用3Ф8,③号钢筋选用Ф8@200。
2.2①②号钢筋沿管桩圆周均匀布置,①②与托板采用角焊缝,满焊,焊缝高度不小于5mm。
2.3托板选用厚5mmQ235B钢板。
2.4填芯高度为3m。
2.5①②号钢筋与筏板锚固按11G101-2015抗震计算。
2.6焊条选用E43型。
2.7以上均需将管桩内壁浮浆清理干净。
2.8其余部分如上图集所示。
3.成型钢筋:必须符合配料单的规格、型号、尺寸、形状、数量,并应进行标识。
成型钢筋必须进行覆盖,防止雨淋生锈。
4.钢筋的摆放顺序:底板底层钢筋:长向筋在下,短向筋在上;底板上层钢筋:短向筋在下,长向筋在上,所有交点均应绑扎。
5.铁丝:可采用20~22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
铁丝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求。
6.垫块:用水泥砂浆制成15×50mm,厚度同保护层。
7.地下室外墙钢筋构造:
6.1插筋构造:在集水井、筏板厚度为900、1000采用Hj>LaE构造,其余采用Hj≤LaE构造
6.2外墙水平钢筋机械连接区域、转角处构造:
6.3地下室外墙竖向钢筋机械连接区域、封顶构造:
6.4相邻纵向钢筋连接街头相互错开,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
8.柱钢筋构造图:
7.1柱插筋构造:在集水井、筏板厚度为900、1000采用Hj>LaE构造,其余采用Hj≤LaE构造
7.2柱钢筋机械连接区域、箍筋加密区构造:
7.3抗震KZ边柱、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
7.3.1本工程按照C+D的做法进行柱顶构造,伸入梁内柱外侧钢筋不小于外侧全部钢筋面积的65%
7.4中柱柱顶构造
7.5相邻纵向钢筋连接街头相互错开,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 9.筏板钢筋构造:
8.1筏板钢筋机械连接区域构造:
8.2筏板钢筋端部外伸构造:
8.3筏板钢筋锚固构造:锚固长度按抗震LaE计算,做法按下图集:
8.5相邻纵向钢筋连接街头相互错开,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
8.6筏板钢筋起步筋距离筏板边沿50mm。
10.后浇带做法:
9.1后浇带止水构造图集做法:
9.1.1本工程b为400mm,h为300,①为Ф12@200。
9.2后浇带换撑构造:
9.2.1封头板为300X300X20,H型钢与封头板连接处均满焊,h/f不小于8mm,并确保H型钢与底板连接紧密,底板后浇带型钢换撑钢材采用Q235B级钢,焊条采用E43型。
11.换撑牛腿构造:
10.1本工程南侧增加型钢H400×400×13×21(Q235)做斜抛撑换撑,砼牛腿与底板同时浇筑,砼牛腿高800mm,宽2000mm。
待砼牛腿达到设计强度80%后安装斜抛钢支撑,之后方可拆除水平支撑;斜抛撑需待主体结构地下一层板施工完成,密实回填周边空隙后方可拆除。
10.2型钢H400*400*13*21与预埋件焊接,焊缝高度为8mm,满焊。
12.剪力墙洞口补强按11G101-1P78,板开洞口补强钢筋按11G101-1 P101、102,补强钢筋面积不小于同向被切断纵向钢筋总面积的50%且不小于214。
13.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
14.基础钢筋保护层厚度:筏板底面和外侧面:50mm;筏板顶面30mm;柱35mm,外墙外侧:50mm;
外墙内侧及内墙:20㎜,保护层垫块间隔0.6-0.8m,应与钢筋绑牢,不应漏放。
15.迎水墙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并应在保护层内配‚6@150钢筋网片,网片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
16.接头宜避开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的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应采用Ⅱ级接头或I级接头,且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
17.钢筋丝头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使拧紧后的钢筋丝头不得相互接触,丝头加工长度公差应为—0.5p~1.5p;
18.安装接头时可用管钳扳手拧紧,应使钢筋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顶紧。
标准型接头安装后的外露螺纹不宜超过2p。
21.图中特别注明为轴心受拉或小偏心受拉的构件,其纵向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
22.筏板网片采用八字扣绑扎,相交点全部绑扎,相邻交点的绑扎方相不宜相同。
上下层网片中间
用马凳筋支撑,保证上层网片位置准确,绑扎牢固,无松动。
23.预埋好支设模版的钢筋。
六.大体积砼浇筑
1.每个输送管口配置3部振捣机具,在混凝土流淌的端部、中部和后部跟随振捣,确保混凝土振捣
密实,防止漏振。
机修组安排操作工人提前试机。
另备6条振动棒作为备急。
振动棒采取行列式行进,移动间距40-50cm,防止漏振。
每一振点的振动时间15-30s,以混凝土表面泛浆并基本平整,不再溢出气泡为准。
同时要防止过振。
2.浇筑采用一次性连续浇捣方案,筏板分2层浇筑,集水井分4层,每层约400mm厚左右,筏板
混凝土浇筑时必须保证要连续浇筑,不得留施工缝。
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3.浇筑顺序应先远后近,先低后高,严禁靠近支撑,防止泵管脉冲振倒支架。
4.振捣操作要“快插慢拔”,防止混凝土内部振捣不实;要“先振低处,后振高处”,防止高低坡面
处混凝土出现振捣“松顶”现象。
5.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有钢筋工、模板工和水电工看护钢筋、模板和水电埋管等
6.混凝土在收面完成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
7.为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避免温差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完后,应及时测温并随时将结果反馈。
为
保证和减少测温的误差,测温由专人负责。
8.据对称的特点,底板测温区的测点布置成“三”形。
测温管平面间距10米左右,顶测温管距板
面100mm,底测温管距底面200mm,中间测温管布置在筏板竖向中点。
9.温度监控指标如下:混凝土中心温度和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应大于25℃;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
气温度之差不应大于20℃;降温速度:小于1~1.5℃/d 。
10.混凝土浇筑结束后4d:每4h 测一次;混凝土浇筑结束后5~15d:每8h 测一次;混凝土浇筑结
束后16d:每24h 测一次;当内外温差小于20℃时,停止测温。
11.大体积泵送商品混凝土,其表面水泥砂浆层较厚,应做好表面的处理工作。
在混凝土浇筑到顶后,
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压光;在混凝土终凝前及时浇水进行养护,保证砼表面始终有水。
12.底板砼浇筑时,在地下室外墙处留置施工缝。
施工缝留置时,止水钢板连续布置,水平缝和垂直
缝连续交圈,接口处采用双面焊,保证焊缝密实。
止水钢板开口朝向迎水面。
13.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a以前,不允许上人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作业。
14.混凝土浇筑及收平过程中严禁随意加水。
15.底板混凝土浇筑标高按柱墙主筋上的标高控制点拉通线抄平控制,整个底板其标高与平整度误差
要求控制在±5mm左右。
16.地下室底板外边线与围护桩的间距采用700mm厚素混凝土板带作为底板换撑,换撑板带的混凝
土设计强度同基础底板。
七.地下室模版工程:
1、施工前必须把导墙凿毛,清理钢筋上的浮浆。
2、底板表面清理干净,各处杂物清理干净,底脚找平。
3、墙身钢筋绑扎完毕,水电箱盒、预埋件、门窗洞口预埋完毕,检查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要求,办完隐蔽工程验收手续。
4、放好轴线、模板边线、模板控制线、水平控制标高线等已放好,延墙体两侧各放出30cm,弹出墙体模板控制线。
5、安装大模板前应把大模板板面清理干净,刷好隔离剂
6、合墙体模板时,模板下口与预先弹好的墙边线对齐,然后安装钢管背楞,临时用钢管将墙体模板撑住。
7、胶合板施工要点
8.7.1地下室外墙模板采用多层板模板配以木方子散装散拆,采用扣件式钢管双排纵横进行加固。
用钢管(木方)并排放置并用M22螺栓拉结固定(外墙是用防水穿墙螺栓),间距为450×450mm。
安装前要对墙和模板位置线及楼地面标高进行验收,根据控制线安装模板就位,为避免混凝土跑浆出现烂根现象,支模前在模板下皮楼板上抹一道5cm宽砂浆找平,拆模后将砂浆铲掉。
对拉螺杆及外墙转角示意图:
螺杆mm止水环
8顶模筋
塑料垫块
8.7
8.7布
8.7
墙体底部漏浆、跑模,墙体底部的螺杆距露面的距离不得大于200mm。
8.7.5拼装完一侧模板,在另一侧模板拼装前先清理墙内杂物,再进行另一侧模板拼装。
胶合板 48双立钢管,间距600mm
600 600
300
450
450
海绵条
450
450
止水螺栓
地锚
地锚
刨平木方
导 墙 换撑和筏板部位 基础底板
8.7.6 地下室外墙模版支设示意图
8、所有螺杆均采用双螺帽固定。
9、模版安装允许偏差:
项 项目 次 1 2 3 4 5 6 7 8 9 轴线位移 柱、墙、梁 基础 柱、墙、梁 层高垂直度 层高不大于 5m 大于 5m 相邻两板面高低差 表面平整度 阴阳角 方正 顺直 预埋铁件中心位移 预埋管、螺栓 中心线位移 螺栓外露长度 3 +3 +5 +3 3 5 2 2 2 2 2 2 +5、-0 尺量 靠尺、塞尺 方尺、塞尺 线尺 拉线、尺量 拉线、尺量 经纬仪或吊线、尺量 尺量 水准仪或拉线尺量 尺量 允许偏差值(mm) 检查方法
底模上表面标高 截面模内尺寸
10
预留孔洞
中心线位移 尺寸 中心线位移
5 +5、-0 3 +5 6 5 +10、-0
拉线、尺量
11
门窗洞口
宽、高 对角线
拉线、尺量 拉线、尺量 尺量
12
插筋
中心线位移 外露长度
10、 地下室底板模版技术要求: 7.10.1 基础筏板导墙按筏板线向外 2-3cm,预留抹灰、防水、挡板厚度,高度同筏板厚度。
7.10.2 地下室外墙支设,地下室顶板往上 300mm 导墙,内设止水钢板,穿墙螺栓采用止水 螺杆。
7.10.3 止水钢板采用焊接连接,双面满焊,焊缝不得有穿孔,漏焊等影响防水效果。
7.10.4 底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应在底板钢筋上进行二次放线,确保柱、墙预埋钢筋、模版位置 准确,并用红油漆在钢筋或模版上画出轴线。
11、 地下室顶板梁模版施工: 7.11.1 安装梁支撑,梁模板支撑采用碗扣架,梁高小于等于 400mm 立杆间距为 900mm,横杆 间 距 为 900mm , 梁 高 大 于 400mm 立 杆 间 距 为 600mm , 横 杆 间 距 为 600mm 。
在 立 杆 下 垫 100×50×400mmm 方木,垫木朝一个方向,并且支撑点在中间,立杆必须设置扫地杆,扫地杆 高度不得高于地面 250mm,顶板支撑上部自由端长度不得高于 700mm(含可调顶托长度) ,可调 顶托外露丝扣不得大于 300mm, 立杆位于垫木中间, 方木朝东西方向铺设, 上下层立杆应对准, 保证在同一直线上。
待顶板模板支撑安装完毕后将梁、板支撑连成一体,必须把上碗扣敲紧, 每层立杆应做到规格一致,横竖成排。
7.11.2 在立杆上安装可调顶托、100×100mm 方木主龙骨,梁底主龙骨采用 100x100 方木,次 龙骨采用 50x100 方木间距 200mm。
铺设梁底模板时拉十字线。
通过调整可调顶托来校正梁底标 高。
跨度大于 4m 的梁要起拱,梁、板起拱高度为 0.15%。
7.11.3 梁模安装应遵循帮(侧模)包底(模)的原则,侧模安装前应在底模侧边粘贴海绵条。
7.11.4 校核梁截面尺寸,用锁口方木和斜撑进行加固。
梁采用 φ 48 的钢管固定,两排碗扣 立杆每排设置ф 48 钢管水平杆,并用十字扣件锁死,另增加一个防滑移扣件扣紧,托梁底主龙 骨 100x100 方木间距 600mm ,两侧用斜撑支顶 , 梁中加穿螺栓间距 600mm 保证梁的垂直不
12、 地下室顶板模版施工: 7.12.5 搭顶板的支撑采用满堂红碗扣架,板厚为 350mm 立杆间距为 900×900mm,横杆间距为 1200mm,板厚小于等于 180mm 立杆间距为 1200×1200mm,横杆间距为 1200mm,碗口立柱下垫 50mm×100mm×400mm 方木, 立杆位于垫木中间, 上下层立杆应对准。
保证在同一直线上。
将梁、 板支撑连成一体,必须把上碗扣敲紧。
每层立杆应做到规格一致,横竖成排,留置人行通道。
7.12.6 可调顶托外露丝扣不得大于 300mm,顶板按照 0.15%进行起拱,并且中间起拱,四周不 起拱。
7.12.6 检查支撑体系。
支撑体系验收合格后安装主次龙骨。
主龙骨采用 100×100mm 方木,次 龙骨采用 50×100 方木立放。
7.12.7 主龙骨间距同碗扣架立杆间距,次龙骨间距 200mm,次龙骨应错开搭接,间距均匀,在 后拆模板带处,次龙骨断开。
7.12.8 顶板模板尽量使用整板,拼缝为硬拼,板与板接缝处增加一根 50×100mm 的方木次龙 骨。
7.12.9 主、次龙骨及碗扣架设置如下图所示:
7.12.10 墙顶阴阳角处,采用 50×100 方木,并在与墙体砼交接处粘贴海绵条。
如下图所示:
7.12.11 顶板后浇带处模版支设
7.12.12 纵横向必须设置连续剪刀撑,如图:
13、 楼梯、休息平台模板 7.13.1 支搭钢管架或者碗扣架。
楼梯结构及休息平台立杆钢管的间距为 1200mm×1200mm 。
所有楼梯、休息平台立杆底部都先弹线,再支设。
楼梯结构立杆支设在下面一层以作好护面板 的楼梯踏步上,应垂直于支设楼梯的顶板。
7.13.2 休息平台结构立杆支设时,应先垫 50mm×100mm×400mm 的方木底座,并保证方木底 座方向一致,上下层位置一致,以保证立杆足够的支撑面积,从地面往上 150mm 设第一道横杆, 往上每隔 1.2 米设横杆一道,但总体不能少于 3 道横杆。
支撑系统上下层的支点位置要对齐, 不得错位,架体稳固。
7.13.3 铺多层板前根据图纸量好尺寸,锯过的多层板侧面锯口要刷封边漆。
顶板与墙体相交 部分,在顶板周圈多层板边贴好密封条,防止漏浆。
7.13.4 顶板拼缝采用硬拼法,量好尺寸,每块板下用白油漆作好记号,以便周转使用。
板的 拼缝宽度不得大于 1mm。
用 50mm 的钉子按间距 300mm 钉牢在次龙骨上。
7.13.5 通过调整可调顶托来校正顶板标高,用靠尺找平,将小白线拴在钢筋上的标高点上, 拉成十字线检验板的平整。
7.13.6 待楼梯钢筋绑扎完毕,根据墙体上所弹控制线安装踏步模板,踏步立帮采用 15 厚多 层板,50×100 方木背楞及斜撑。
如下图所示。
100X100上部横肋@800
50X100小横杆@200 50X100竖肋@600 50X100斜支杆@600
100X100主龙骨@800 15厚多层板 50X100次龙骨@300
钢管支撑
楼梯模板作法
14、 模板拆除 7.14.1 拆模前确保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后再进行,跨度在 8m 以上的必须在混凝土强度 达到 100%后方可拆除。
跨度小于 8m 的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 75%后方可拆除; 7.14.2 拆模时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先下调可调顶托,再拆顶板主次龙骨,拆顶板 模板再拆梁侧模板,梁底模板,最后拆支撑。
7.14.3 拆完后把模板清理干净。
钢管、龙骨、模板应分类码放,但不得过分集中堆放,防止 荷载过大造成顶板裂缝。
15、 顶班模版允许偏差 允许偏差值 (mm) 梁 梁 3 ±3 ±3 2 2 方正 顺直 中心线位移 螺栓外露长度 中心线位移 尺寸 中心线位移 2 2 2 2 +5 、 -0 5 +5 、 -0 5
项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阴阳角 轴线位移
项目
检查方法 尺量 水准仪或拉线尺量 尺 量 尺量 靠尺、塞尺 方尺、塞尺 线尺 拉线、尺量 拉线、尺量 拉线、尺量 尺量
底模上表面标高 截面内部尺寸 表面平整度 相邻两板面高低差
预埋铁件中心线位移 预埋管、螺栓 预留孔洞 插筋
八. 双排脚手架搭设交底 8.1 本工程地下室采用落地式双排脚手架。
8.2 采用外径为 Ø48mm,壁厚 3.5mm 的无缝钢管。
8.3 外壁涂桔红色防锈漆,有严重锈蚀、弯曲、压偏损伤及裂纹者挑出。
8.4 采用宽 250mm、厚 50mm 木跳板。
8.5 安全网采用绿色 2000 目(100mm×100mm)密目安全网,长 6000mm,宽 1800mm。
其性能要符合国 家规定和冲韧试验规定。
8.6 在浇筑完的筏板和换撑砼上搭设。
8.7 立杆、横杆、剪刀撑、拉接点的设计 8.7.1 立杆:立杆用单杆,纵距 1500mm,横距 700mm,接头用对接扣件。
内立杆与墙的间距为 300mm 或按现场实际而定。
8.7.2 大横杆:步距 1800mm,接头处连接用对接扣件,与立杆连接用直角扣件。
8.7.3 小横杆:间距 750mm,主节点处与立杆连接,其余与大横杆连接用直角扣件。
8.7.4 栏杆:在外排横杆中间加设栏杆一道,栏杆的步距 1800mm。
8.7.5 横向斜撑:在同一节间由底层至顶层呈之字型连续布置,除拐角设置外,中间每隔 6 跨 设置一道。
8.7.6 脚手板:木脚手板满铺, 两端使用 12 号铁丝捆紧在小横杆上。
端头再用木条钉上,形 成整体。
8.7.7 安全网:宽 1800mm,长 6000mm,颜色为蓝色。
8.8 落地式脚手架搭设程序 8.8.1 按施工设计放线、铺垫板、放置底座、标定立杆位置。
8.8.2 按定位依次竖起立杆,将立杆与纵、横向扫地杆连接牢固,扫地杆距地面 200mm,再搭 设第一步的大横杆、小横杆、横向斜撑,随校正立杆垂直之后予以固定,并按此要求继续向上搭设。
8.8.3 连墙件采用两步三跨平行设置,在设置第一排连墙件前,在脚手架的每根外立杆处均设 置抛撑,以确保构架稳定和架上操作人员的安全。
如图所示:
8.8.4 安全网满挂,挂于脚手架外立杆的内侧。
8.9 杆件端部伸出扣件之处不得小于 100mm,不得大于 150mm。
8.10 脚手架上下步距间的小横杆要交叉设置于立杆的不同侧面,使立杆在受荷时偏心减小,如下 图。
立杆
大横杆
小横杆
8.11 脚手板铺放时,采用对接铺设,如下图,要铺平铺稳,用 12#铁丝捆紧在小横杆上。
脚手板严 禁出现端头超出支撑横杆 250mm 以上未做固定的探头板。
对接的搭法如下图。
小横杆
脚手板对接示意图
8.12 施工作业层应满铺脚手板、作业层以下每隔 10m 用大眼网封闭、架体内立杆与建筑物水平防 护 10m 一道。
8.13 外脚手架必须设置连续剪刀撑。
8.14 严禁用外脚手架当支撑架体使用。
8.15 脚手架搭设附图:
脚手板
外脚手架立面图
外脚手架平面布置图
上横杆 密目网
挡脚板
临边防护做法示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