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现状及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7卷 第10期 广 东 蚕 业 V ol.57,No.10 2023年10月
GUANGDONG CANYE Oct . 2023
·23·
DOI :10.3969/j .issn .2095-1205.2023.10.08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现状及措施
林翠山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华隆自然保护站 甘肃武威 733200)
摘 要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由于人为破坏、过度开发、气候变化等多方面原因,该区
的林业资源保护面临诸多挑战。

文章提出了加强法律法规与监管、合理运用科技手段、推进社区参与和普及环境教育、加强管护人员培训与能力建设等措施建议,旨在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提供科学、全面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资源保护 中图分类号:S7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205(2023)10-23-03
祁连山脉跨越青海东北部与甘肃西部,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地。

其中,林业资源作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支柱,对于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提供生物多样性栖息地等生态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祁连山林业资源所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加,如何有效保护这一宝贵的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成为生态学者和保护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研究致力于探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现状,分析现存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革措施,旨在为未来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恢复保护区内的林业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长期管护目标。

1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现状
1.1 林木资源概览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是一个跨越张掖、武威、金昌三市的肃南、民乐、甘州、山丹、永昌、凉州、古浪、天祝等8县(区)及中农发山丹马场的巨大保护区,总面积达到198.72万hm 2
,其中核心区面积为50.41万hm 2
,缓冲区面积为38.74万hm 2
,实验区面积为109.57万hm 2
,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地[1]。

祁连山脉作为中国西北的生态屏障,其林业资源丰富且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在林木资源方面,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有高山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高山灌丛。

主要树种包括青海云杉、华中冷杉、川滇白杨等。

特别是青海云杉,它是典型的高山针叶树种,对祁连山的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

树种的分布特点与海拔和气候紧密
作者简介:林翠山(1983— ),男,藏族,甘肃武威人,本科,林业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林业。

相关,高海拔地区针叶林是主导,北部和中心区域的高山带气候寒冷,适合针叶林生长。

中海拔地区针叶林和阔叶林共存,但针叶林仍为主导。

此外,在某些山谷和平坦地带,也可见到一些灌木和草地。

低海拔地区主要是阔叶林、灌木和草地,特别是在南部的平原和盆地区域,能够为多种动植物提供丰富的栖息地。

1.2 森林覆盖率变化与发展趋势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覆盖率近年来经历了一系列的波动。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内,该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整体上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祁连山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稳中有升、持续向好。

截至2023年,祁连山保护区内75.36万hm 2
林地森林蓄积量持续增加,75.27万hm 2
草原生态稳定性不断增强,5.21万hm 2
水域面积稳定[2],明显改善区域占保护区总面积的比例增加37.5%。

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植被生产力均呈显著提升趋势,植被指数增幅为10.88%,植被覆盖度增幅为7.81%,植被生产力增幅为14.8%[3]。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严峻的现实考验。

具体来说,低海拔地区由于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特别是降水量减少,使得部分针阔叶混交林面临衰退的风险。

相比之下,中、高海拔区域的森林覆盖率则相对稳定,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轻微增长,这主要得益于该地区树种的耐寒、耐旱特性,使得它们在逆境中仍能保持生长。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的人为活动,尤其是非法伐木、过度放牧等,对低、中海拔地区的森林覆盖产生了不利影响,不仅导致了部分地区森林覆盖
·24·
率下降,还威胁到了当地的生态稳定和生物多样性。

从长远的发展趋势看,随着全球气候的持续变化,祁连山地区的林业资源可持续保护、发展与利用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因此,加强对该地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确保其持续稳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人为破坏与过度开发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被誉为“绿色的长城”,在我国西北地区扮演着重要的生态屏障角色。

然而,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各行业对木材、矿产等自然资源的需求持续上升,祁连山林业资源遭到前所未有的人为破坏与过度开发,林业资源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与困难。

大规模的采伐不仅导致森林面积急剧减少,过度开发使得原始森林的面积缩减,生态平衡被打破。

在此过程中,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弱,导致水源枯竭,进一步加剧了地区干旱,同时,大量的土地开发使得土壤受到破坏,易于风化和侵蚀,水土流失现象严重,产生一系列生态恶化的连锁反应。

此外,非法伐木与过度放牧也是人为破坏的一部分,使得森林再生能力大大减弱。

2.2 气候变化威胁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林业资源在维持生态平衡和保障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祁连山地区的林业资源也面临着严峻的气候变化威胁。

一方面,气温的上升导致冰川融化加速,对祁连山这种依赖于冰川融水的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冰川融水不仅为下游地区提供饮用水,还滋养了众多河流与湖泊,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冰川的逐渐减少,水源供应将面临极大压力,直接威胁到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另一方面,气候变暖导致降水模式改变,为祁连山地区带来了更加频繁和强烈的干旱事件。

对于这片以草甸、森林为主的生态区域,干旱意味着植被减少、土壤流失加速,还有可能引发森林火灾,这些都将给祁连山地区的林业资源造成严重的损害。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气候变化也可能改变祁连山地区的生态位序,导致某些原生种群逐渐被外来物种所替代,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2.3 政策与管理存在不足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生态宝藏的重要部分,其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许多情况下,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上的盲点成为问题的根源。

尽管已有多项生态保护政策出台,但一些政
策在具体的实施和管理过程中会被削弱或变形,导致在执行时失去了原有的力度。

同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在资金、技术和人员配置上存在的短板,也限制了其对保护区的有效管理。

并且,由于部分管理措施更加侧重于事后治理,而对事前预防投入较少,导致了生态破坏后的恢复成本过高。

此外,保护区的管理机构与当地社区的合作还不够紧密,导致一些生态保护措施得不到有效执行。

3
加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的措施建议
3.1 完善法律法规与加强监管
为推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持续健康发展,完善法律法规与加强监管成为维护生态平衡、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

因此,在法律法规与监管方面,必须建立起一套系统性、科学性与执行力强的法律法规体系,来应对林业资源保护当前和未来所面临的挑战。

首先,制定专门针对祁连山地区的林业保护法规,明确保护目标、任务和责任,细化到每一个林木种类,明确每种资源的使用限制和保护等级。

同时,在法规中还要明确禁止和限制的行为,以及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

其次,制定专门的林业资源管理和监督条例,明确监管部门的权责和职能,条例应涵盖林业资源开发、利用、重建和恢复等各个环节,确保每个环节都受到有效监管。

最后,为保证法律法规有效执行,必须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包括建立健全的执法监察体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任何违法行为都能得到应有的处罚。

同时,对于监管部门自身来说,要强化其职责意识和服务意识,确保监管工作公平、公开、公正。

3.2 合理运用科技手段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工作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挑战,因此,合理运用科技手段已成为确保其持续、有效的关键。

首先,数字化与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为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提供了可能。

通过部署遥感卫星、无人机等高科技设备,可以实时捕捉到保护区的生态变化,迅速检测土壤、水源和大气中的异常变化。

这为非法伐木、野生动物偷猎等行为的迅速响应提供了有力支持,为维护生态环境平衡提供数据支撑。

同时,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历史数据与实时信息,可以预测和识别外来生物的迹象,对外来生物入侵事件进行早期预警,一旦发现能够迅速启动应对机制。

例如,使用生物防治或物理隔离手段,防止其进一步扩散,确保本土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受威胁。

其次,生物技术在林业资源保护中也发挥着
·25·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可以使树木更加适应当前的生态环境,提高其对病虫害的抗性。

此外,利用生物技术,可以对濒危物种进行人工繁育,增加其种群数量,确保物种多样性。

最后,智能技术也在为林业资源保护提供支持。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林木生长、气候变化等各种因素进行模拟,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为制定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科技手段虽然强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过度依赖科技手段可能导致忽视传统的保护经验和方法。

因此,在合理运用科技手段的同时,还需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和历史经验,形成科技与传统经验相结合的保护策略,切实提高林业资源保护水平。

3.3 推进社区参与和普及环境教育
社区参与和环境教育普及可以实现公众、保护区和生态环境和谐共生,是实现可持续森林管理和保护的有力支撑。

一方面,社区参与是实现保护区管理的有效途径。

周边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地理、生态、文化等方面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认知,其日常生活与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紧密相连。

通过组织周围居民参与保护区的日常管理,可以加强他们对保护区的归属感和责任心。

例如,可以建立社区志愿者体系,让居民参与保护区的巡查、监测、数据收集等工作。

同时,利用社区的文化和传统知识,为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和文化传承提供独特的资源。

另一方面,环境教育普及是增强公众环保意识的关键。

只有当公众深刻理解生态环境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参与环境保护。

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如学生、游客、社区居民等,可以设计不同的教育活动和材料,传播生态保护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可以组织生态体验营、开展环境教育讲座、制作环保宣传片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公众对生态环境的了解和认知,还能够培养其环保行为和习惯,为林业资源保护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4 加强管护人员培训与能力建设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不仅需要科技、法规和社区力量的支持,也需要一支专业、高效的管理和管护团队来保障。

因此,加强管护人员培训与能力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乎保护区的日常管理效率,更直接影响到整个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健康与稳定。

首先,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管护人员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的管理需求。

例如,生态监测、生物多样性评估、外来生物入侵防控等等方面的工作,都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支持。

其次,除了专业技能之外,管护人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和协调能力。

保护区管理涉及多方面的工作,如与周边社区沟通、与相关政府部门协调、与科研机构合作等。

这些都需要管护人员具备较强的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

此外,随着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引入,如GIS 、遥感技术、生态走廊等,都对管护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相关部门需要重视管护人员培训与能力建设。

例如,开展定期的理论培训,组织专家学者举办讲座,介绍最新的生态保护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实地操作训练,组织定期的野外实践,使团队在实际环境中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开展专门的技术培训,针对GIS 、遥感等新兴技术,组织专业培训,确保团队成员熟练掌握;组织灾害应急演练,模拟各种可能发生的灾害情况,提高团队的应急反应能力;组织团队参观其他成功的自然保护区案例,学习其先进经验和方法;为潜在的团队领导人提供管理培训,培养其团队建设和领导能力。

通过上述措施,不仅能够使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管护人员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加自信、高效,进一步为祁连山的生态保护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4
结语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林业资源是该区生态平衡与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进行保护和恢复。

完善法律法规与加强监管、运用科技手段、推进社区参与、加强管护人员培训与能力建设,是确保保护区健康发展的关键。

期望通过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能够使祁连山的林业资源在未来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对维持地区生态平衡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静娜.乐山乐水: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改善三十五年[EB /OL ].(2023-08-08)[2023-09-20].https ://baijia hao .baidu .com /s ?id =1773653607871792192&wfr =spider &for =pc .
[2]李红军.甘肃林草生态采风行启动聚焦祁连山生态保护成效[EB /OL ].(2023-08-02)[2023-09-20].https ://www .sohu .com /a /708211457_362042.
[3]刘成.祁连山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稳中向好[N ].甘肃日报,2021-09-0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