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萌萌是个爱劳动的孩子,平时自己的衣物总是自己清洗,她发现用湿手取少量洗衣粉时感觉到手发烫,原因是洗衣粉溶于水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
生活用水在净化过程中常用_____________吸附色素和异味,一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阅读文字,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安全火柴的火柴头上主要含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硫和玻璃粉等,火柴杆上涂有少量的石蜡,火柴盒两边的摩擦层是由红磷和玻璃粉调和而成的。
火柴着火的主要过程是:
①火柴头在火柴盒上划动时,产生的热量使红磷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红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氯酸钾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氯酸钾分解放出的氧气与硫在点燃条件下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硫与氧气反应放出的热量引燃石蜡(C25H32),石蜡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最终使火柴杆着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汽车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汽车发动机是将空气与汽油(设汽油主要成分为:C8H18)以一定的比例混合成良好的混合气,被吸入汽缸,经压缩后由高压放电点火燃烧而产生热能,高温高压的气体作用于活塞顶部,推动活塞作往复运动,从而产生动力,发动机再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经过研究发现,汽车尾气中含有NO、CO等有害气体。
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①尾气中的NO是在发动机中高压放电或者高温的时候经过化合反应产生,试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
A.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B.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C.反应前后Co3O4质量改变D.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③汽车尾气中的NO可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CO与NO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其中单质为组成大气最多的一种成分,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放热、活性炭、煮沸
(2)① 4P+5O22P2O5②2KClO32KCl + 3O2 ↑
③ S+O2SO2④C25H32+33O2点燃16H2O+25CO2
(3)① N2+O22NO
② C ③ 2CO+2NO N2+2CO2
【解析】
试题分析:(1)因为取少量洗衣粉时感觉到手发烫,所以可以判断洗衣粉溶于水放热;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故生活用水在净化过程中常用吸附色素和异味;一般可以通过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①红磷燃烧:4P+5O22P2O5;②氯酸钾分解:2KClO32KCl + 3O2 ↑;③氧
气与硫在点燃条件下反应:S+O2SO2;④引燃石蜡(C25H32),石蜡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C25H32+33O216H2O+25CO2
(3)①因为NO是在发动机中高压放电或者高温的时候经过化合反应产生,所以可推知,反应物应是氮气和氧气,故方程式为: N2+O22NO;②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是催化剂,所以质量应该不变,所以C错误,③经分析:CO与NO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其中单质为组成大气最多的一种成分,所以单质是氮气,化合物自然就是一氧化碳,方程式为:2CO+2NO N2+2CO2
考点:物质溶于水的放热现象,水的净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土豆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是餐桌上的美味食材。
表1鲜土豆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每100g)
蛋白质/g脂肪/g淀粉/g钙/mg磷/mg维生素C/mg
1.5-
2.30.4-0.9417.5-28.011-6015-6820-40
土豆切开后发生褐变,用水浸泡能防止褐变,但会引起营养物质流失。
用土豆片进行实验,测得其食用品质、淀粉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如下:
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就算是把变绿、发芽的部位削掉,也不宜食用。
除食用外,土豆还可以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医药、化工、纺织、造纸等工业中。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表1中的“钙”指的是______________(填“元素”或“原子”)。
(2)由图1可知:60min内,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浸泡30min比10min脆性分值高
B浸泡10min,硬度、咬碎感均无明显变化
C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
(3)由图2可知:土豆片的淀粉含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変绿、发芽的土豆不宜食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土豆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 B土豆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
C用水泡可防止土豆片褐変 D土豆开发应用的前景广阔
【答案】元素 ABC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 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1)一般情况下,没有特别说明,表1中“钙”、“磷”是指元素,故此空填写:元素;
(2)A、由图1可知:60min内,浸泡30min比10min脆性分值高,故符合题意;
B、浸泡10min,硬度、咬碎感跟0min比,均无明显变化,故符合题意;
C、由图1可知:60min内,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故符合题意。
(3)由图2可知,随横坐标数值的增加,曲线的纵坐标在逐渐减少,故填写: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4)由题干文字可知,変绿、发芽的土豆不宜食用,其原因是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
(5)A、由题干文字可知,土豆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故符合题意;
B、由表1可知,土豆中维生素C含量不是最高,“磷”和“钙”的含量有可能比它高,
故不符合题意;
C、由题干文字可知,用水泡可防止土豆片褐変,故符合题意;
D、由题干文字可知,土豆开发应用的前景广阔,故符合题意。
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
如图是不同时期科学家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
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同一类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的原子是以简单的整数比相结合。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
1904年汤姆森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 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狐”中。
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粒子轰击金箔,结果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
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汤姆森发现了原子中的电子,这在当时是件很了不起的事,但由于受到那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他们的理论中存在一些缺陷甚至错误,按照目前初中阶段你学的原子结构的理论,你认为道尔顿的原子论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__。
汤姆森原子结构模型的缺陷是________。
(2)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______。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有正电 D核外电子带有负电
(3)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你对科学的发展有哪些感想?____________。
【答案】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没有发现带正电荷的原子核 D 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每一种科学理论都有它的局限性
【解析】
【分析】
(1)根据物质的构成、原子结构知识回答;
(2)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分析判断,注意着重分析现象发生的原因;
(3)随研究的深入和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越来越接近事实真象回答。
【详解】
(1)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它们都能直接构成物质,故物质都
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结论不正确,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的,电子很小,通过高速运动占据了原子核外相对很大的空间,且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故填: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没有发现带正电荷的原子核。
(2)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说明原子核相对很小,原子内部有相对较大的空间;但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说明原子核带正电荷,因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在α粒子从原子核附近通过时,造成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原子核质量远远大于α粒子,也就是说原子核质量较大;由以上分析可知:
A、原子核体积很小,正确;
B、原子核质量较大,正确;
C、原子核带有正电,正确;
D、核外电子带有负电,错误,以上实验现象不能说明核外电子带有负电。
故选D。
(3)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过了无数自我否定,而是逐渐接近事实真象,可见,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发展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每一种科学理论都有它的局限性;
故填: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每一种科学理论都有它的局限性。
4.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通常CO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Na着火,不能用CO2熄灭”他们决定探究CO2与Na反应的产物。
[提出猜想]CO2与Na反应可能生成4种物质:C、CO、Na2O、Na2CO3
[查阅资料]
①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O2、H2O等物质反应。
②Na2O是白色固体,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③向氯化钯(PdCl2)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实验记录
序号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解释
(2)实验反思
①实验记录②中,E中出现浑浊,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
②装置C内装的药品是_____,若无该装置,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_____;
③检验第4种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_____。
【答案】CaCO3+2HCl=CaCl2+H2O+CO2↑碳一氧化碳碳酸钠
Na2CO3+Ca(OH)2=CaCO3↓+2NaOH排除空气中氧气、水的影响浓硫酸水加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
【解析】
【详解】
(1)实验记录:①A中反应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水,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②D中Na剧烈燃烧,产生白烟内壁附着黑色固体,说明有碳产生,白色固体可能是
Na2O、Na2CO3中的一种或两种;根据“向氯化钯(PdCl2)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G中产生黑色沉淀,说明产生一氧化碳;
③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反应产物还有碳酸钠,因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氧化钠不能;反应的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2)实验反思
①实验记录②中,E中出现浑浊说明D中原有的空气已经排尽,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氧气、水和钠反应,排除空气中氧气、水的影响;
②装置C内装的药品是浓硫酸,作用是干燥二氧化碳,若无该装置,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水;
③Na2O是白色固体,与H2O反应生成NaOH。
检验第4种物质(即氧化钠)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证明有氧化钠,反之没有。
【点睛】
认真阅读题目中[查阅资料]的内容,该部分的信息往往是解决疑难问题的关键。
5.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都需要水,关于它的传闻有很多。
传闻1:自来水中有余氯,不能饮用。
自来水从自来水厂到用户家可能需要经过几十公里的管道,为了保证水质,必须在水里加入一些消毒剂以防止细菌滋生。
最常用的消毒剂就是氯气,此外还有氯胺和二氧化氯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余氯标准推算,如果氯全部来自于饮用水,则自来水中氯的允许含量为5 mg/L。
而根据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厂出厂水中余氯不得高于4 mg/L。
由于传输损失,管网末端用户处的自来水中余氯含量远低于允许上限。
为维持消毒效果,国家规定管网末端自来水中余氯下限为0.05 mg/L。
传闻2:煮过很多次的“千滚水”有毒。
有研究对多次煮沸水中亚硝酸盐情况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的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煮沸次数的水中亚硝酸盐含量(mg/L)
人体长时间摄入超标的亚硝酸盐,会增加患癌症的可能性。
但是在这个实验中可以看到,即使三次煮沸的水中,亚硝酸盐含量比我国天然矿泉水中亚硝酸盐标准(0.1 mg/L)还低不少。
从饮用水健康的角度来看,相比对开水中亚硝酸盐的忧虑,我们更应该注意如果不将水煮开,或者密封、储存方法不当,饮用水中可能存在细菌污染的隐患。
传闻3:常喝“富氧水”能够抗衰老。
富氧水原是医学界为了研究生物细胞厌氧性和好氧性的研究用水,是通过人为地往纯净水里充入更多的氧气制成的。
对于富氧水对健康的影响,学术界存在争议。
有研究认为若水中氧含量过高或常喝富氧水会加速氧化,使人体衰老。
无论是吸氧还是喝氧, 对健康人都是弊多利少。
人们在“喝氧”的问题上应采取慎重态度, 勿作非明智的选择。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水质,可用的自来水消毒剂包括__________。
(2)判断传闻1真假,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
(3)依据文中数据,煮沸的水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
(4)传闻3的资料中,反映出的氧气性质有__________。
(5)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如果自来水中含氯量过低,水中细菌就可能超标
B.因为“千滚水”含有亚硝酸盐,所以有毒而不能饮用
C.“富氧水”中富含氧气,适合多喝
【答案】氯气、氯胺和二氧化氯假,用户处的自来水中余氯含量远低于允许上限煮沸次数越多,亚硝酸盐含量越高可溶解在水中(或氧化性) BC
【解析】
(1)由材料可知自来水消毒剂包括氯气、氯胺和二氧化氯;(2)假的,因为用户处的自来水中余氯含量远低于允许上限;(3)由题中的表格可知,煮沸次数越多,亚硝酸盐含量越高;(4)阅读材料得,氧气性质有可溶解在水中(或氧化性);(5)A、水中的消毒剂含量过少,细菌可能超标,正确;B、“千滚水”含有亚硝酸盐,但亚硝酸盐含量比我国天然矿泉水中亚硝酸盐标准(0.1 mg/L)还低不少,可以饮用,错误;C、“富氧水”对健康人都是弊多利少,错误。
故选BC。
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我国青年学者姜雪峰教授被IUPAC遴选为硫元素代言人。
说起硫,大家想到最多的是SO2和酸雨,实际上生活中硫和硫的化合物应用很广泛。
单质硫是一种黄色晶体,所以又称作硫磺,难溶于水,易溶于二硫化碳。
硫磺有杀菌作用,还能杀螨和杀虫,常加工成胶悬剂,防治病虫害。
在药物中,硫元素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仅位列于碳、氢、氧、氮之后。
含硫化合物也存在于许多食物中,如大蒜中的大蒜素
(C6H10S2O),虽然气味不太令人愉快,但其对一些病毒和细菌有独特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含硫化合物在材料科学中也有广泛用途,其中聚苯硫醚是含硫材料的杰出代表之一,它具有良好耐热性,可作烟道气过滤材料。
含硫化合物还有很多其他用途,如某些硫醇的气味极臭,可用于煤气泄露的“臭味报警”。
甲(或乙)硫醇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500亿分之一时,即可闻到臭味。
因此,煤气和液化石油气里会掺进每立方米20 mg的甲硫醇或者乙硫醇,充当报警员,防止灾害的发生。
硫元素在自然界中以硫化物、硫酸盐或单质形式存在,其循环如图1所示。
硫矿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世界各国硫矿资源分布不均(见图2)。
随着科学的发展,硫元素的神奇性质将会被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原文作者范巧玲、姜雪峰,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单质硫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写出1条即可)。
(2)大蒜素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写出计算式即可)。
(3)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来源主要有_________。
(4)甲硫醇或者乙硫醇掺进煤气和液化石油气里,可充当报警员,利用的性质是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硫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硫磺能杀菌、杀螨、杀虫
C.中国硫矿资源占有量为世界第二
D.硫元素在药物、食品、材料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答案】黄色晶体,难溶于水,易溶于二硫化碳
322
100% 12611032216
⨯
⨯
⨯+⨯+⨯+
火山
喷发、化石燃料燃烧(或工业废气)具有极臭的气味 BCD
【解析】
【详解】
(1)单质硫的物理性质有:黄色晶体,难溶于水,易溶于二硫化碳。
(2)大蒜素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22
100% 12611032216
⨯
⨯
⨯+⨯+⨯+。
(3)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来源主要有:火山喷发、化石燃料燃烧(或工业废气)。
(4)某些硫醇的气味极臭,可用于煤气泄露的“臭味报警”。
甲硫醇或者乙硫醇掺进煤气和液化石油气里,可充当报警员,利用的性质是:具有极臭的气味。
(5)
A.由汉语名称“硫”,可判定它为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
B.硫磺有杀菌作用,还能杀螨和杀虫,常加工成胶悬剂,防治病虫害,故B正确;C.中国硫矿资源占有量为11%,世界第二,故C正确;
D.硫元素在药物、食品、材料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正确;
故选BCD。
7.我国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成功发现新的中微子震荡,并精确测量其振荡几率,中微子在飞行中从一种类型转变成另一种类型,通常称为“中微子振荡”,这将为破解宇宙中的“反物质”之谜再添新的证据。
果果与同学们志愿组建化学兴趣小组,对中微子、反物质、反粒子等作出一些初步的了解:
(查阅资料)
(1)美国好莱坞科幻大片《2012》中描述:当太阳活动突然加剧,释放出大量的中微子,地核被这些中微子加热并熔化,带来了剧烈的地震和火山爆发,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灭顶之灾。
(2)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即“反物质”,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
(3)前卫的科幻片《星际迷航》里,星际航行中宇航员们利用反物质用作星际飞船燃料进行太空之旅。
还有科幻片《天使与魔鬼》将反物质被描述成人类未来威力最大的能量源。
(结论与解释):
(1)请你根据上述信息进行推测,你心目中的反氢原子结构可能是______(填序号)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2)当质子与反质子、电子与反电子相碰撞而就会立即“湮灭”____(是否)化学变化,请说明你的理由是_____。
(应用拓展)果果从大亚湾新中微子实验,展望到人类未来驾驭物质的超能力,她认为不大可能出现电影中危言耸听的恐怖情节,请你帮助说出感想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B 不是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新中微子实验说明物质领域探索是可控的,也是无限的,更需要全人类理性的化解危机,合理利用新能源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论与解释]:
(1)由于氢原子是由一个带正电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的电子构成,根据题干的信息进行推测,反氢原子结构可能是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故填B。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而质子与反质子、电子与反电子相碰撞而产生“湮灭”的现象并不符合化学变化的实质,故填:不是,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
[应用拓展]感想为新中微子实验说明物质领域探索是可控的,也是无限的,更需要全人类理性的化解危机,合理利用新能源。
8.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花青素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
自然界中现已知的花青素有20多种,植物中的花青素主要包括飞燕草、矢车菊、矮牵牛、天竺葵、芍药、锦葵色素等6种。
水果、蔬菜、花卉中的主要呈色物质大部分与花青素有关。
花青素类物质的颜色会随着植物液泡中pH的不同而变化。
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性,能够与多种对人体有害的自由基反应,保护人体免受自由基损伤。
例如,蓝莓中的花青素是迄今发现的最高效的抗氧化剂, 它的抗氧化性比维生素E高出50倍, 比维生素C高出20倍。
由于花青素的营养和药理作用, 其保健功效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研究人员选取部分植物对上述6种花青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如表1。
表1 不同植物中的花青素含量(mg/kg)
黑葡萄47313233ND155466
黑桑葚ND1015ND21ND ND
菊花ND ND ND ND ND ND
* ND表示在该植物中未检出该类花青素。
由于花青素本身性质不稳定,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温度和光照影响花青素的稳定性,高温和光照会加快花青素降解的速率;科研人员还研究了pH对蓝莓
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因此,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注意调控上述因素,维持并提高花青素稳定性是花青素类产品开发的关键。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矢车菊色素(C15H11O6)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
(2)文中提到花青素的化学性质有(写出一条即可)_________。
(3)根据表1,若要补充花青素,首选的食物是_________。
(4)由图1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_________。
A 花青素有可能用于制作酸碱指示剂
B 菊花不适合提取花青素
C 富含花青素的食品尽量避光、避免高温保存
D 只有富含花青素的食物才具有抗氧化性
【答案】15:11:6 与自由基反应(或颜色随pH值不同而改变、抗氧化性、受热易分解
等)蓝莓在pH1~8范围内,随着pH增大,花青素稳定性变差(或保存率变低) ABC 【解析】
【分析】
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有的性质。
【详解】
(1)矢车菊色素(C15H11O6)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5:11:6。
(2)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文中提到花青素的化学性质有与自由基反应。
(3)蓝莓中的花青素是迄今发现的最高效的抗氧化剂,若要补充花青素,首选的食物是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