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肉鸡疑难杂症诊断与防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季高温炎热,肉鸡怕热怕潮,因此夏季要做好鸡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下面介绍夏季肉鸡的疑难杂症。

1肠毒综合症
1.1临床症状与剖检变化
该病是由一种寄生于鸡肠道黏膜细胞内的球虫与一些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

肉鸡多在15日龄左右发病,表现为营养缺乏、饲料转化率低、生长速度慢。

球虫和细菌大量繁殖,会破坏鸡的肠黏膜细胞,导致消化不良,排白色条状或黏液状粪便,粪中有未消化的饲料,粪便颜色微黄。

十二指肠肿胀,肠壁增厚,用手触摸时感觉肠壁非常硬。

肠管内无饲料,肠黏膜大量脱落,自体中毒,鸡表现精神沉郁、昏迷、瘫痪、头部震颤等症状。

个别肠段有泡沫样物质,粪便呈西红柿样、胡萝卜样或鱼肠子样。

鸡群发病率1%左右,每天都可能出现病残鸡,死亡率为0.5%。

1.2防治措施
隔离病鸡,淘汰残鸡,清除垫料,彻底消毒。

对发病鸡群可用球福(地克珠利、妥曲珠利)每瓶100mL兑水200kg+病毒唑100g混合饮用,每天2次,中午用电解质饮水,连用3~5d。

病情好转后用速补饮水2d,使鸡恢复到精神良好状况。

保持鸡舍内清洁卫生,避免潮湿,防止大肠杆菌与球虫病的发生,定期驱虫,定期带鸡消毒。

当发生腹泻时,不能误认为是肠炎而单纯用治疗肠炎的药物,以免肠道菌群紊乱,肠黏膜受损。

2热应激
当环境温度超过28℃时,肉鸡就开始出现热应激反应,表现为张口呼吸,饮水量显著增加。

超过30℃后,鸡只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上升。

超过38℃后,鸡只就有死亡的危险。

2.1临床症状
肉鸡精神不振,体温升高,热性喘息,呼吸急促,通过加大肺通气量增加呼吸道的散热。

运动减少,经常蹲伏在地上或网上,两腿叉开,翅膀下垂,心跳加快,外周血管扩张。

冠及肉髯苍白,采食量减少,饮水增加,生长速度变慢,饲料转化率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升高。

2.2防治措施
加强通风换气,湿帘和喷雾降温。

每天早晚凉爽时进行饲喂,中午炎热时让鸡休息,采用间继式饲喂法或限制饲喂。

合理调配日粮,添加2%~3%脂肪,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

在肉鸡日粮中添加0.5%碳酸氢钠,能显著提高热应激条件下肉鸡的增重和采食量,夏季碳酸氢钠的添加剂量应为4kg/t以上。

在日粮中按50~150mg/kg的比例添加杆菌肽锌,可抑制肉鸡肠道内微生物的繁殖,增进食欲,提高采食量。

此外,在日粮中添加0.25%柠檬酸,以及添加酵母铬或吡啶酸铬,都可改善高温应激条件下肉仔鸡的生产性能。

肉鸡饮水中可添加0.3%氯化钾溶液,以提高肉鸡采食量、增加饮水量,使肉鸡体温明显降低,提高对蛋白质的利用率。

此外,为了更好地控制以上杂症,夏季肉鸡舍的建筑结构要合理,鸡舍应为东西向,高度应不低于2.5m,跨度不超过8m,以利于自然通风。

要控制好鸡舍内外环境,舍内定期清粪、消毒,保持鸡舍的清新环境;舍外可栽种爬山虎等绿色爬蔓植物、速生杨等,避免太阳光直射屋顶。

饲料改变应循序渐进,由少到多,固定饲养管理程序。

扩群、转群、防疫应在早晚进行,成品鸡出售时,也应尽量在早晚运送到屠宰厂,以减少应激。

3肠炎
近年来在不少养鸡场频繁发生,主要发生于幼龄鸡群,表现为发育迟缓。

其病原是产气荚膜梭菌(亦称魏氏梭菌),但其他细菌可能也起一定作用。

3.1临床症状与剖检变化
多在8日龄左右发病,主要表现为严重的精神沉郁,大多数病例采食量下降,粪便疏松,含较多液体,表层粪便更加黏稠,有的腹泻。

病程经过极短,常呈急性死亡。

病变主要见于小肠,可见肠腔扩张充气,肠壁增厚,肠壁充血,有出血斑点。

肠黏膜坏死,呈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伪膜样坏死灶。

为了检测粪便的变化,有专家发明了一种简便装置,即将一个带金属网的板条箱放在鸡舍中,在金属网下垫一张报纸,观察报纸上粪便周围被液体浸湿区域。

正常的粪便不会产生湿润区,而患有梭菌性肠炎的病鸡粪便可在报纸上形成一个清晰的湿润区。

3.2防治措施
肠舒泰(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等)每袋对水100kg+鱼肝油混合饮用,连用3d,效果良好。

在饲料中适当添加抗生素促生长剂,能有助于减少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

在以小麦代替部分玉米的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可降低本病的发病率。

搞好环境卫生,鸡舍及环境经常消毒,(下转第33页)
夏季肉鸡疑难杂症诊断与防治
王发明
(陕西省岐山县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722400)
农户提供融资担保,解决农户生产发展资金需求。

按未来5年收益为基数组成质押基金,预计可为全县林农提供质押担保贷款10.38亿元。

截至目前,银行已发放生态公益林未来补偿收益质押贷款24笔,共计295万元。

2.1制度先行,合力推进
一是健全工作制度。

先后制订出台了《云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生态公益林未来补偿收益质押贷款工作的意见》《云和县村集体公益林未来补偿收益质押基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按照“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原则稳步推开试点工作。

二是规范操作程序。

指导金融机构制定了《贷款操作流程》,对村集体公益林未来补偿收益质押基金贷款的对象、条件、发放程序及合作方式进行了明确,确保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三是强化协调配合,建立了生态公益林未来补偿收益质押贷款工作协作机制,加强工作指导和协作配合,及时协调解决贷款办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统筹推进公益林未来补偿收益质押贷款工作。

2.2充分调查,选点培育
一是摸底调查。

组织县金融办、财政局、林业局、人民银行、担保公司及相关金融机构等部门深入林业资源较为丰富、信息基础较好的乡镇进行前期调查摸底。

二是确定试点。

依照试点村必须满足“整体信用状况较好、资金需求较大、林业资源相对丰富、村级班子工作积极性高”的标准,对重点村进行考察筛选,选定候选试点单位,最终确定紧水滩镇梓坊村、大牛村为试点村。

三是优化服务。

相关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深入试点村,开展一对一政策解读、业务培训,协调指导前期筹备工作。

2.3收益入股,组建基金
以紧水滩镇梓坊村为例:一是梓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村集体生态公益林未来5年补偿收益55万元为基数,成立梓枋村集体公益林未来补偿收益质押基金,担保总额度为500万元。

二是成立梓枋村集体公益林未来补偿收益质押基金担保审核小组,负责本村村民(社员)公益林未来补偿收益质押贷款担保初审工作。

三是县财政、融资性担保公司、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三方签订合作承诺书;融资性担保公司、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双方签订担保协议。

2.4上下联动,规范操作
一是确定贷款额度。

根据农户信用状况及实际贷款需求,综合确定公益林未来补偿收益质押贷款额度,每户贷款额度控制在5~30万元,超过基金担保贷款额度部分需提供其他担保方式。

二是明确操作流程。

林户提出担保贷款申请→基金审核小组初审→担保公司复审→金融机构审查、审批→发放贷款。

三是提取风险补偿金。

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决定,每年从村集体生态公益林补偿金收益基金中提取10%作为风险补偿金。

2.5强化合作,防范风险
为加强风险管理,金融机构、担保公司指定专人对贷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当不良贷款率达到10%时,相关部门将启动处置程序。

一是暂停融资性担保公司为其担保业务。

二是融资性担保公司先垫付归还银行贷款本息。

三是县财政局将每年的公益林补偿金划入该村基金户,由融资性担保公司扣划,直至扣完不良贷款本息为止。

四是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配合共同处置贷款人质押资产。


(上接第31页)
以减少环境中的产气荚膜梭菌,并加强对鸡球虫病的控制。

4肠道综合症
密度大、湿度大、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的鸡场多发,患鸡多表现为腹泻、排饲料色粪便等,造成采食量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增重缓慢,甚至脱水死亡,严重影响肉鸡的生产。

4.1临床症状
肉鸡2周龄后开始出现初期症状,初期症状不是很明显,只是个别鸡的粪便稀软,粪中有未消化的饲料。

随着时间的延长,大部分鸡开始腹泻,有的水泻,粪便不成形、不成堆,其中有较多未消化的饲料颗粒,粪便颜色变浅,呈浅黄色或饲料色,也有的排橘红色粪便。

1~2d后,采食量开始下降,个别鸡只瘫痪,出现头往前伸、双脚向后伸的神经症状,但没有头部震颤的症状。

后期个别鸡出现神经兴奋,呈现典型神经症状。

剖检可见,病早期十二脂肠、空肠部分黏膜增厚,颜色变浅,呈灰白色,像一层厚厚的麸皮,极易剥离,肠腔空虚,内容物较少或没有内容物。

到中后期,肠道变薄,黏膜脱落,内容物呈蛋清样、黏脓样或胡萝卜样,严重的整个肠黏膜几乎完全脱落崩解,肠壁菲薄,肠内容物呈灰黑色蛋清样和黏脓样,其他脏器没有明显变化。

4.2防治措施
首先在饮水中加入阿托品和葡萄糖解除肠道痉挛和消除肠道毒素,饲料中添加鞣酸蛋白或腐植酸钠等收敛止泻。

根据情况在饮水中加入地克珠利、盐霉素等抗球虫药物以及适量乙酰甲喹、甲硝唑。

适当控制饮水,降低饲料的蛋白含量,增加能量饲料。

综上所述,夏季是鸡病的高发期,因此,要从外到内做好防治工作,这样才能有效防治鸡病的发病率和发病群。

提高肉鸡的成活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