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其中深意,鲜为人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其中深意,鲜为人知
展开全文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出自《庄子·大宗师篇》,这一典故,穿越了两千年的时空,一直激荡着世人的心,对其所做的解释有很多的版本。
庄子的老婆死了,他击失而歌,并不是两个人感情不好。
之所以没有太多悲伤,因为庄子是真正的得道者,知道生命里的一切都是随顺自然。
在《庄子》中记载着这样一句话:“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苟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
意思是说;泉水干涸了,原先在水中嬉戏的两条鱼搁浅被困于陆地上。
它们朝夕相处,动弹不得,互相依靠大口出气来获得一点湿气,用唾沫来润湿对方,以此维持生命。
如此患难与共不离不弃固然好,可是谁都不愿意这样。
与其在干涸的陆地上如此友爱亲情,还不如在江湖水中各自游走、相互忘却。
我们似乎习惯了用亲密无间来衡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习惯用“相濡以沫”、“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作为夫妻恩爱标准。
殊不知,走的越近,看得越请,发现的缺点越多,心生的埋怨也就越多,关系反而越来越疏远。
这一标准自然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很简单,一朵花放远了看,很漂亮,走近了,也许你只会看见它被虫子咬去的花蕊,因为病变留下的斑斑点点,感觉很失望。
照相的时候,我们总是要调好焦距,远了看不清楚,近了又太模糊,不近不远才能拍出最美的照片。
“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韩愈的小诗告诉我们:距离产生美。
人在低落的时候,往往饥不择食,以为很重要的人或者事,过后想想,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分量。
因为时过境迁,条件好了,朋友多了,可供选择的机会也次第出现。
觉得没必要,死守着原来的那份感情,当一切归于平淡,干脆让
往事在风中飘散。
与其两个人死死挺着,不如各自分手,给自己自由给对方空间,互不打扰。
人的第一选择不是情感需求,而是生存需要。
在人生平淡期,若有一个和你执着守望的人,固然是一种美好的体验。
但是如果有一天,对方有了更好的选择,你是死死纠缠,还是放爱一条生路呢?
可能你会觉得,爱就爱到底,这样才忠贞不渝。
但是看着对方明明可以有舒舒服服的生活,却和你相濡以沫,自己的内心恐怕也是一种煎熬。
与其两个人都不快乐,不如相忘于江湖。
人生是分阶段的,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需求,需求不一样,感受就不一样。
因而会有不同的感受,以及不同的感情。
过去特别依赖的人,可能过了那个阶段,就觉得成了累赘。
而原来觉得厌恶的人,会突然觉得特别可爱。
没什么道理可讲,人就是这样。
世上并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感情,相濡以沫是自然本能,相忘于江湖也是顺应天性。
只要不违背伦理道德,爱怎么活就怎么活。
生命是自己的,本与他人无关。
所以说,很多人很多事,过去了就过去了。
没必要再转身回去寻找什么,找回来也不再是当时的感觉。
因为物是人非,事事休,相见不如怀念。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放下过去才能拥有未来,很多人热衷于同学聚会,老友相聚。
总希望通过常联系多见面,可以找回曾经的美好和单纯。
这样的初衷当然好,不过可惜人依旧,情不在。
过去的感动被冷漠和疏远所替代,一大堆人看似热热闹闹,实则各怀心事,真正聊得到一起去的已寥寥无几。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每个人对一本书的解读方法和心得都可能不一样。
但是你读了,有了一种或愉悦或心痛的共鸣,这不就够了吗。
你没有必要非看透它不可,你也不必非弄清作者的意图不行,只要有感受,自己觉得有道理有价值,足够了。
有些人,你可能读了他(她)一辈子,也没能完全读懂他,这有什么呢?
你已经每天在读了,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干嘛非读懂不可呢?留一点余地,留一份想象的空间不更好吗?
相忘于江湖,不是忘却,是更好地记着彼此的好。
给彼此一点空间、一份自由、一方独立,使彼此互相品味,相互尊重,使婚姻更趋美满。
如果能够雾里看花花更艳,何须拨开云雾看清它的真面目。
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