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咸阳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一下·涡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几十年来,中国流行音乐__________,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中国传统音乐也在焕发新的生机。

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

中国音乐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音乐创作空前活跃,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优秀人才__________。

四十年间,久唱不衰的老歌,新歌也层出不穷,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另外,还有两个现象值得关注:一是影视金曲广为传唱,为音乐文化抹上了一笔绚丽的色彩;二是优秀戏歌、民族歌曲受到追捧,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音乐的精品化、经典化之路,既要立足传统,又要__________,做到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

现阶段,继承与创新传统音乐,首先应重视传播手段的创新。

进入高科技时代,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实现音乐的文化解说和文化的音乐阐释,可以收到__________的效果。

其次,复兴传统音乐离不开教育的积极推动。

从娃娃抓起,构建一个完整的传统音乐教育体系十分必要。

希望将来在基础教育、学位教育当中,进一步加大传统文化、传统音乐的比重。

最后,应立足实际,妥善处理普及和提高的关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 方兴未艾崭露头角推陈出新一举两得
B . 如日中天脱颖而出标新立异事半功倍
C . 方兴未艾脱颖而出推陈出新事半功倍
D . 如日中天崭露头角标新立异一举两得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老歌久唱不衰,新歌层出不穷,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B . 老歌久唱不衰,新歌层出不穷,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C . 新歌层出不穷,老歌久唱不衰,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D . 新歌层出不穷,老歌久唱不衰,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音乐形式方面,不仅有歌颂祖国、赞美时代的宏大主题,而且有表现个人情感、生活哲思的细微洞察。

B . 音乐内容方面,不仅有歌颂祖国、赞美时代的宏大主题,而且有表现个人情感、生活哲思的细微洞察。

C . 音乐形式方面,既有歌颂祖国、赞美时代的宏大主题,也有表现个人情感、生活哲思的细微洞察。

D . 音乐内容方面,既有歌颂祖国、赞美时代的宏大主题,也有表现个人情感、生活哲思的细微洞察。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2018·南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一)
味精在都市传说中具有许多危害,版本也不尽相同。

许多人“相信”味精有害,很重要一个原因认为它是“化学工业品”。

虽然味精亮晶晶的,好像一种化工产品,其实它和酱油、醋一样,都是一种酿造产品,可以增进人们的食欲,提高人体对其他各种食物的吸收能力,对人体有一定的滋补作用。

味精的诞生和使用只有百年的历史,但对于拥有几千年历史的美食大国而言,没有味精,依靠各种天然食材混搭也能提出鲜味来。

据说,古时“鲜”字的写法本是三个鱼字。

鱼本鲜中之最,三个鱼就更鲜了。

春秋时代齐桓公的御厨易牙首创了“鱼腹藏羊肉”这道菜,从而开创了天然食材混搭提鲜之道。

古人最常用的是食材混搭煮制高汤提鲜,俗话说,“艺人的腔,厨子的汤”,制作出优质的清汤或奶汤,是使菜肴增鲜的最佳手段。

在发明味精前,高汤几乎是全世界每一个专业后厨的必备品,用高汤代替水是让菜品变得更加鲜美的利器。

中餐的开水白菜、鱼翅捞饭需要鸡肉火腿清汤和鸡爪猪肉浓汤;日料寿喜烧、茶碗蒸需要柴鱼昆布高汤“出汁”;意大利炖饭需要鸡高汤;西班牙海鲜饭需要鱼或者海鲜高汤;当然还有各国素食里的素高汤等等。

制汤俗称“吊汤”,可以追溯到1400年前“捶牛羊骨令碎,熟煮,去汁;掠去浮末(沫),停之使清”(《齐民要术》)的制汤法;后来出现了一种“捉(提)清汁法”,其做法是:将鸡汤、鸭汤或肉汤放在锅中烧煮,然后将生虾捣烂,和入甜酱、酱油,再投进汤中,等汤沸腾,泛起浮沫,即撇去。

如此三四次,捞去虾渣,即成清汤。

除了采用高汤提鲜外,古人常将蟹肉、蟹油、蟹黄用猪油“炼”后收贮起来,俗称“蟹油”,供制作肴馔时用。

这种方法,江苏、浙江民间至今仍颇盛行。

无论烧菜、制馅,还是下面条,都可以放入适当的“蟹油”,其味之鲜,不可言传。

此外,古人还常将一些比较鲜美的食品原料磨成粉,制作成原始的“味精”撒在菜肴中以增鲜。

如清顾仲所撰的《养小录》中就记有用笋粉和蘑菇粉提鲜。

清朝时期的鲁菜成为宫廷菜的重要原因,鲁菜师傅能从各种海鲜里提
出鲜味来,比如将海肠子烘干研磨成粉,做菜时撒进去,这种原始的“味精”使得普通的菜肴立马变鲜。

(二)
1908年,一位名叫池田菊苗的日本东京大学化学教授在喝了妻子做的海带黄瓜汤后,发现味道特别鲜美。

“海带和黄瓜都是极普通的食物,怎么会产生如此的鲜味呢?”池田充满了疑问。

从这天起,池田教授就在实验室里仔细研究起海带的成分来。

半年后,他从10公斤海带中提取出0.2克谷氨酸钠,只要在汤里放一点点这玩意儿,立刻就能增加汤的鲜味。

谷氨酸钠是一种氨基酸——谷氨酸的钠盐,谷氨酸是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之一,只要食物中含有蛋白质,就含有谷氨酸。

但是结合在蛋白质中的谷氨酸是没有味道的,只有当谷氨酸游离出来时才能刺激舌蕾上的鲜味受体,谷氨酸由酸变成盐时更容易电离,也就更有鲜味。

其实谷氨酸钠最早是1866年由德国化学家里德豪森研制成功的,他当年是从植物蛋白中提取的这种成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当时这种产品在欧洲并没有批量生产。

池田菊苗认识到了谷氨酸钠的商业价值,想到了该怎样用工业方法生产谷氨酸钠。

当时一位名叫铃木三朗助的日本商人,正和他人共同研究从海带中提取碘的生产方法。

当他看到池田教授的研究成果后大为振奋,立刻决定生产谷氨酸钠。

池田和铃木的合作很快就结出了硕果。

不久后,一种叫“味之素”的商品出现在东京浅草的一家店铺里,广告语是“家有味之素,白水变鸡汁”。

一时间,购买“味之素”的人差点挤破了店铺的大门。

(三)
“味之素”传入中国后,这种奇妙的白色粉末让日本企业获得了巨额收益,日本人对谷氨酸钠的提取工艺严格保密,企图长期垄断全球市场。

1921年,一位名叫吴蕴初的中国人利用空余时间,和夫人一起,在上海租用的一处住房的阁楼里,开始研制提取谷氨酸钠的技术,经过不懈努力,他发明了生产谷氨酸钠的水解法。

工艺成功后,吴蕴初寻找投资人合作建立了“天厨味精厂”,并且在吴蕴初的提议下,采用了至今仍在使用的“佛手”商标。

天厨味精厂的佛手牌味精一上市,立即打破了日本“味之素”的垄断。

从此,味精进入了中国普通民众的厨房,并随着中餐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中华饮食文化永久联系在了一起。

20世纪60年代,被称为“台湾发酵之父”的苏远志利用生产蔗糖的废糖蜜作为细菌发酵生产味精的培养基质,大大降低了味精的生产成本,而且增加了产量。

因为苏远志的发明,60年代我国台湾地区每年节省进口小麦外汇400万美元,同时外销味精赚进600万美元。

到了1981年,我国台湾味精外销量达12353吨,取代日本跃居世界首位。

——节选自母冰《味精:舌尖之鲜的奥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许多消费者“相信”味精有害,其实味精和酱油、醋一样,都是一种酿造产品,对人们的饮食、体质健康都有积极的作用。

B . 高汤能使菜肴鲜美,所以在发明味精之间,高汤几乎是全世界每一个专业后厨的必备品。

C . 谷氨酸钠是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之一,只要食物中含有蛋白质,就含有谷氨酸钠。

D . 谷氨酸钠结合在蛋白质中是没有味道的,需要它游离出来,刺激舌蕾上的鲜味受体,我们才能感受到鲜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 烹饪佳肴时放点儿味精提鲜,是一件于普通不过的事了,在没有味精的古代,人们为了提鲜还要辛苦煮制各种高汤。

B . 最早的食用味精,是德国化学家里德豪森从植物蛋白中提取出来的,并开始批量生产。

C . 鲜味食物不需再放味精。

如鱼虾海鲜、鸡蛋、肉类等,这些食材鲜味的重要来源是谷氨酸,与菜肴中的盐相遇加热后,自然就会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

D . 味精的发明直至走上餐桌的过程,提醒我们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企业家整合技术、资金、人才的作用无可替代。

E . 吴蕴初发明并创造了中国味精,味精从此进入了中国普通民众的厨房,到了1981年,中国味精的外销量已取代日本跃居世界首位,因而中国味精奠定了中华饮食文化在世界的地位。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古人依靠各种天然食材提鲜的方法。

3. (9分) (2019高二下·牡丹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年5月24日,由美国国家太空协会(NSS)主办的年度会议“国际太空开发大会”在洛杉矶举行。

美国国家太空协会(NSS)是一个致力于创建太空文明的独立的草根非营利组织,其历史可追溯到1974年成立的国家太空研究所(NSI)和1975年成立的拉格朗日点协会(L-5)。

本届“国际太空开发大会”的主题是“太空旅行——把人类送入太空”。

大会安排了内容丰富的深空探测成果汇报、太空移民方案和太空资源开发与技术探索展示。

与20世纪7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奥尼尔提出的通过在拉格朗日点建立人造圆柱体来实现人类太空移民的梦想不同,目前美国太空移民以在月球、月球轨道乃至火星建立人
类定居点为努力方向。

美国太空界已经着手开始探索一系列现实问题,包括如何利用月面的熔岩管建立人类基地,在火星的Noctis登陆是否可行,如何在火星开展资源勘探、开采与利用,如何为人类火星基地提供能源等。

美国太空探索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大会上重申美国探测火星的计划——2018年将无人探测器送至火星,为建立人类聚居地选择地点。

2021年,用“龙”飞船将人类聚居地组成部分的两个居住单元、两个生命支持单元和两个供给单元运至火星。

2025年,实现首批志愿者登陆火星。

(选自《国际关系研究》2018年6月13日)
材料二:
美国物理学家与天文学家斯蒂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乃至外星文明的入侵,这些都是地球的可能终局。

摆在人类眼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老死在地球上,等待灭绝;另一条是移民其它星球。

而火星以其与地球的诸多相似性,无疑是移民的最佳选择。

最新研究显示,人类已经找到火星有液态水的记录。

火星的自转速度与地球几乎相等,自转一周为24.6小时;火星上有稀薄的大气,有四季交替的气候变化;火星地貌同地球地貌差不多,有高原、平原和环形山;特别是火星大气层中也存在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为火星表面创造有利生物生长发育的条件。

然而探索外星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

人类作为在地球上生活的哺乳动物,想要进行星际旅行或是在外星生活,必须面对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危险。

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了人体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危险。

在从地球前往火星的大约半年的旅行中,宇航员会处于失重状态,在火星的表面,宇航员所体验到的重力也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

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每次最多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调查显示,女性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18个月,男性工作24个月,所受到的宇宙射线的辐射总剂量就会超过其一生可接受的限度。

在太空中旅行,脱离地球大气层和磁场的保护,人体极大程度地暴露在宇宙辐射之中。

这种来自宇宙中的高能量原子碎片极难抵御,它们可以穿透层层防护,伤害到人的细胞和DNA。

一份来自加州大学的报告显示,宇宙射线可能会造成长期的大脑损伤,包括老年痴呆、失忆、焦虑、抑郁,同时也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材料三:
随着人类深空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火星的探测已成航天大国追逐的目标。

中国国防科工委“航天工程中心”早在2016年8月就正式启动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宣布将于2020年让探测器登陆火星,一步实现“绕、落、巡”工程目标。

探月工程技术积累和火星观测研究让人类具备了“离开自己摇篮”的能力,国际航天机构均将探测重点瞄准火星。

火星与地球相比,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火星表面非常干燥、年平均温度零下六七十摄氏度、火星大气稀薄、气压只有地球上的百分之一。

据介绍,未来改造火星可能会实现。

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介绍,中国开展火星探测的可行性论证与探月
工程几乎同步。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4月正式立项,计划在2020年实现火星轨道器环绕探测和火星车软着陆巡视探测。

美国火星探测计划借助“好奇号”火星车将配有高精度仪器的实验室搬到火星。

中国火星探测计划则是火星轨道器十火星车的“天地组合”协同工作。

在欧阳自远看来,在改造火星、建造火星基地的过程中,为人类移民火星发挥实质性作用的,可能是一批基于强人工智能的机器人。

尽管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探月工程,但深空探测中人工智能的应用目前仍处在基于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弱人工智能的阶段。

(取材于《澎湃新闻网》2017年8月24日新华社独家专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美国国家太空协会是一个致力于创建太空文明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由国家太空研究所和拉格朗日点协会发展而来。

B . 美国在月球、月球轨道乃至火星建立人类定居点的太空移民努力方向比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奥尼尔曾提出的梦想更注重解决现实问题。

C . 虽然火星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但未来对火星进行改造以及人类在火星建造基地,这些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D . 随着人类深空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火星的探测已成航天大国追逐的目标。

其中,中美两国的火星探测计划有明显不同。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当地球因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乃至外星文明入侵招致终局时,人类要么等待灭绝,要么移民其它星球。

B . 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最多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是因为宇宙射线可能会造成长期的大脑损伤,甚至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C . 中国开展火星探测的可行性论证与探月工程几乎同步,而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从正式立项到正式启动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

D . 目前应用于深空探测中的人工智能仍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而探月工程由于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已经走向强人工智能化。

(3)根据以上材料,人类实现太空移民有哪些不利因素?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4. (12分) (2019高三上·苏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沈从文
朝来不知疲倦的雨,只是落,只是落;把人人都落得有点疲倦而厌烦了。

各人在下课后左右无事耍了,正好到电话处去找朋友谈天。

那方面若是一个女人,自然是更有意思!
叫来叫去,铃儿时时刻刻是丁丁当当嚷着的。

电话器死死的钉在墙壁上,接线生耳朵中受惯了各方催促,铃儿又是最喜欢热闹的一件东西;所以都还不生出什么脾味来——就中单苦了大耳朵号房。

他刚把一个洋服年青儿的胡子后生从四舍十三号找来,眼见那后生嘴巴对着机子叽叽咕咕开合了一阵,末后象生气似的样子,霍地挂上耳机走出去了。

休息还不到十口气那么久,墙上那铃儿又丁丁地在同他打知会。

“喂,你是哪——这是农业大学。

……咸先生罢?你贵姓?喔,喔,又找他来?是,是,”他把耳机挂到另一个钉子上去。

从响声沉重中可以看得出他被人无理麻烦的冤抑来。

这冤抑除用力的挂耳机外,竟也无从宣泄。

“又是咸先生!”他还自言自语说了一句自己能够听到的话。

这本来可以随意扯个谎,说找不到,就完事了。

但他是新来这里不久的人,虽然每日里同到专司收发信件那位崔哥一起歇宿吃饭,还学不到这些可以偷闲的事。

而且,自己一想到月前住在同乐春每日烧火,脸上趋抹刺黑,肚板油刮得不剩什么时的情景,责任心登时也就增加起来了。

少不得又举起那只左手来,(因为如今是穿长衣,所以右手失了空间。

)挡拒着屋檐口上掷下来的大颗大颗雨点儿,用小步跑到四舍去找那年青的胡子后生。

桌子当中摆着那一座四四方方的老钟,一摇一摆,象为雨声催眠了似的,走得更慢更轻了。

钟旁平平的卧着那一本收信簿,也象在打磕睡。

靠着钟身边挨挤极近的一个小茶杯,还有大半杯褐色茶水,一点热气都没有。

……他眼睛看到那后生对着耳机笑笑嚷嚷,耳朵却为门外雨声搅着,抽不出闲空来听那后生谈的那么浓酽倒了的,究竟是些什么话。

他便觉得那后生但对着耳机大笑,真是无聊。

后生又出去了。

当那后生从他身边过去的当儿,洋服裤子擦到他正垂着在胯骨边的左手时,随着有阵怪陌生但很好闻的气味儿跑进了他的鼻孔。

他昨天到消费社时,曾见到那玻璃橱内腼腆腆的躲在橱角上,手指头儿大小的瓶儿;瓶中贮的什么精。

——这时的气味,便是那瓶中黄水水做的,他自信没有猜错!
这气味使他鼻子发痒,有打个把喷嚏的意思。

不由得他不站起身来随同那后生走出门外。

雨还是不知疲倦,只是落,只是落。

瓦口上溜下来的雨水,把号房门前那小小沟坑变成一条溪河了。

新落下来的雨点,打成许多小泡在上面浮动,一刹那又复消失。

一些小小嫩黄色槐树叶子,小鱼般在水面上漂走。

倘若这些小东西当真是一群躼麻哥鱼崽,正望着它们出神的他,不用说早就脱了鞋袜,挽起袖子,自告奋勇跳下去把它们捉到手中了。

——这好象它们自己也能知道本身不值价,不怕什么意外危险事到头!不然,眼看到大耳朵在那号房门前站着,痴痴地把视线投到它们一举一动上面来,为甚还是大大方方的在水上漂来漂去?
一九二六年五月十三日于窄而霉小斋
(选自沈从文《鸭子集》,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时时刻刻丁丁当当嚷着的铃声,表现了电话之多,也给沉寂的气氛带来了一点欢快。

B . 接线生把耳机重重的挂到钉子上去,表现了他被那些无理电话搅扰的烦闷。

C . 写胡子后生身上的香水味,表现出西方的生活方式已经渗透到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D . “趋抹刺黑”“肚板油”“黄水水”等方言、口语的使用,增添了文章的乡土气息。

(2)分析小说首段的作用。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小说中接线生这一人物形象。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20高一上·蚌埠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

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
火举而俱发。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

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

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

……悲夫!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B .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C .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D .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黥,古代的一种刑罚,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也叫“墨刑”。

B . 三晋,此处指赵、韩、魏三国的合称,现在统指山西。

C . 竖子,此处为对人的蔑称,与《项羽本纪》“竖子不足与谋”中的“竖子”意思一致。

D . 《孙子》即《孙子兵法》,兵家经典,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为孙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嫉恨孙膑,设计断其双足。

B . 孙膑精通兵法,善于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指挥作战常常智胜敌手。

C . 马陵之战中,庞涓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终因过于自信,兵败自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