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3.3.3-物质运输的途径教案-(新版-)济南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运输的途径(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由于这节课非常抽象,集本章的重点、难点——体循环、肺循环于一体,既是对前面所学的消化、吸收,血液,血管、心脏等知识的深化,又是后面学习排泄等章节的前提和关键。
因此,根据七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我确定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通过识图,说出血液循环的概念。
2、能识别血液循环模式图,概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以及两者血液成分的变化。
3、通过学习体循环与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说明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作用与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讨论血液循环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体会生命的奥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自身,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血液在循环途径中成分的变化。
三、课时划分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本节课设计为两课时,血液循环为第一课时,血压和脉搏为第二课时,此部分内容为第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
这节课以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为中心展开,通过探究血液在人体中的流动方向,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的理解;而通过学习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使学生领悟血液即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循环的途径就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途径,血液循环的意义就在于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这节课非常抽象,集本章的重点、难点于一体,既是对吸收、呼吸知识的深化,又是学习尿液的形成知识的前提。
因此,学习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合作探究的空间。
让学生学会如何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学能力。
初中生具有好奇、好动、思维活跃的特征,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和如何思考。
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及flash动画,使抽象的文字变为直观的图像,并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启发诱导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分析、总结等活动中,体验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应用。
五、课前准备:
教师:设计动态的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及物质交换过程的flash动画。
学生:完成本校的《课前助学》的自主学习等预习工作,熟悉血管和心脏的相关知识。
六、学习过程:
发了
设计:好的板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正确的知识体系,为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明确体循环与肺循环之间的关系以及今后的复习都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增加课堂学习效果。
据此本节课设
计了以下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