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对比试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6,22(23)
4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对比试验
方玉龙1杨秀文2郭文瑞2
(1宿松县复兴镇农经站,安徽宿松246531;2宿松县种植业管理局,安徽宿松246501)
摘要:为预防和延缓稻飞虱产生抗药性,该研究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烯啶虫胺水剂4种药剂进行了防治稻飞虱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4种药剂防治稻飞虱防效均较为理想,且持效期长,对水稻生长安全,建议防治稻飞虱时交替使用。

关键词:吡虫啉;吡蚜酮;噻虫嗪;烯啶虫胺;稻飞虱;防效
中图分类号S4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6)23-0085-02
宿松县复兴镇地处长江中下游之道的北岸,位于皖、鄂、赣三省结合部,南与彭泽、湖口两县隔江相望,西北与华阳河、九城两农场相毗连,是宿松县的主要棉产区。

但近年由于种植棉花经济效益下滑,棉花种植面积锐减,排灌便利的区域水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针对该区域农户缺乏水稻病虫防治经验的实际,为避免盲目用药使稻飞虱产生抗性,笔者进行了4种药剂防治稻飞虱对比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田概况试验设在安徽省宿松县复兴镇占峦村姚其兵承包的单晚田,该试验田排灌便利,土壤肥力中等,农户管理水平较高。

试验品种为Y两优1928,该品种为两系超级杂交稻水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35d左右,在我地作单季稻种植。

该品种于5月24日播种,6月25日移插,移栽密度2
2.5万穴/hm2,移栽前施51%(17-17-17)司尔特复合肥375kg/hm2作基肥,拨节至孕穗期施46%尿素75kg/hm2+60%氯化钾112.5kg/hm2穗肥。

1.2试验处理与设置本试验设(1)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25g/hm2;(2)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25g/hm2;(3)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5g/hm2;(4)10%烯啶虫胺水剂450mL/hm2;(5)清水对照,共5个处理,20个小区。

参试药剂均为市售,施用量采用商品说明书常规用量。

设置小区面积60m2,各小区筑小埂隔离,以防止田水串灌,每处理重复4次,小区随机排列。

1.3施药时间与方法施药时间为2015年7月27日下午,据病虫监测预报,施药时正处五(3)代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

采用台州市黄岩绿野牌16L智能型电动喷雾器进行常规喷雾,喷头流量0.65~0.88L/min,工作压力0.15~0.45MPa单个圆锥雾喷头进行作业,采用二次稀释法,对水750kg/hm2,对水稻中下部均匀喷雾。

施药时各小区保持30cm浅水层7d。

1.4调查内容与方法施药前、药后3d、10d和14d各调查一次稻飞虱虫口基数。

每小区采用盘拍法平行跳跃式取样20点,每点调查1丛,共调查20丛,记载稻飞虱虫口数量。

同时,观察对水稻、其他病虫害及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1.5天气资料施药当天为多云天气,气温为26~35℃,药后3d无降水,药后1~14d无特异天气。

1.6药效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虫口减退率(%)=[处理前的活虫数-处理后的活虫数/处理前的活虫数]×100;
校正防效(%)=[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用“Duncan”法对试验数据进行显著性测定。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药剂的防效比较
2.1.1药后3d防治效果药后3d,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5g/hm2处理防效最高,为92.23%,其他3个处理防效均较理想,处于88.12%~92.57%(见表1);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25g/hm2处理区与其他3个处理区防效虽存在差异,但从防效来看,该药剂对仍是防治稻飞虱的有效药剂,防效达88.12%。

表14种药剂防治稻飞虱药后3~14d防治效果(%)
处理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25g/hm2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25g/hm2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5g/hm2
10%烯啶虫胺水剂450mL/hm2
清水对照
药后3d
防效
88.12Bc
90.17Ab
92.23Aa
90.57Ab
药后10d
防效
90.94Bc
91.91Bbc
94.02Aa
92.45Bb
药后14d
防效
87.77Bc
91.05Ab
93.66Aa
92.24Aab 2.1.2药后10d防治效果药后10d,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5g/hm2处理防效仍为最高,为94.02%,
作者简介:方玉龙(1978—),男,安徽宿松人,助理工程师,从事三农服务工作。

收稿日期:2016-10-17(下转95页)
85
22卷23期
积有较大扩展,主要沿2002年原热岛区向外围延伸以及向包河区中部扩张。

强热岛区面积则有所减少,现零散分布在主城区和各辖区中心城区。

参考文献
[1]岳文泽,徐建华,徐丽华,等.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研究—以城市热环境和植被指数为例[J].生态学报,2006,26(5):1450-1460.
[2]王建凯,王开存,王普才.基于MODIS地表温度产品的北京城市热岛(冷岛)强度分析[J].遥感学报,2007,11(3):330-339.
[3]盛辉,万红,崔建勇,等.基于TM影像的城市热岛效应监测与预测分析[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25(1):8-14.
[4]P K.Rao.Remote sensing of urban heat islands from anenviron⁃mental satellite[J].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1972,53(13):645-647.
[5]J.C.Price.Assessment of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through the Use of Satellite Data[J].Monthly Weather Review,1979,107(11):1554-1557.
[6]M.Mastson,E.P.McClain.Satellite detection of urban heat islands [J].Monthly Weather Review,1978,106(12):1725-1734.
[7]Jr R.C.Balling,S.W.Brazel.High resolution surface temperature patterns in a complex urban terrain[J].Photodrama Engineering of Remote Sensing,1988,54(9):1289-1293.
[8]T.W.Hawkins,A.J.Brazel.The role of rural variability in urban heat island deterimination for Phoenix,Arizona[J].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2004,43(3):476-486.
[9]吴学伟,杨冰,智长贵,等.基于遥感和GIS的哈尔滨城区热岛效应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06,10(5):63-66.[10]张兆明,何国金,肖荣波,等.基于RS与GIS的北京市热岛研究[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7,29(1):107-110.
[11]李鹍,余庄.基于遥感技术的城市布局与热环境关系研究[J].城市规划,2008,32(5):75-82.
[12]戴晓燕,张利权,过仲阳,等.上海城市热岛效应形成机制及空间格局[J].生态学报,2009,29(7):3995-4004.
[13]徐涵秋,陈本清.不同时相的遥感热红外图像在研究城市热岛变化中的处理方法[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3,18(3):129-133.[14]孔达,龚文峰,赵惠新,等.基于RS与GIS的哈尔滨城市热岛效应动态变化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41(3):198-201.
[15]欧立业,郑海金.基于卫星遥感影像的南昌市城市热岛效应研究[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9,34(4):28-30.
[16]赵小艳,杨沈斌,申双和,等.基于遥感的南京市城市热岛效应时空演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776-10778.[17]Qin Z H,Zhang M,Karnieli A,et al.A mono-window algo⁃rithm for retrievall and surface temperature from Landsat TM data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lsrael-Egypt border reg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Sensing,2001,22(18):3719-3746.[18]覃志豪,Zhang Minghua.用陆地卫星TM6数据演算地表温度的单窗算法[J].地理学报,2001,56(4):456-466.
[19]覃志豪,李文娟,张明华,等.单窗算法的大气参数估计方法[J].
国土资源遥感,2003(2):37-43.
[20]潘竟虎,冯兆东,相得年,等.河谷型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格局的热环境效应遥感分析[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8,23(2):202-207.
[21]任霞.城市地表参数的定量研究及热岛演变分析[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1.(责编:张宏民)
同其余处理差异显著;但其余3个处理防效仍较为理想,分别为90.94%、91.91%、92.45%(见表1)。

2.1.3药后14d防治效果药后14d,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5g/hm2处理防效最优,为93.66%,其余3个处理防效分别为87.77%、91.05%、92.24%,均达较为理想防效;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25g/hm2处理区与其他3个处理区防效差异显著(见表1)。

2.2安全性分析
2.2.1对水稻的安全性药后1~14d目测观察,各处理水稻生长正常,叶色、株高等无明显异常,未出现叶片褪绿、黄叶、畸形等。

说明本次试验药剂对水稻是安全的。

2.2.2对其他病虫害的影响通过观察,参试药剂对稻蓟马、蚜虫有一定的防效,除此之外没有发现对其它病虫害的有益影响。

2.2.3对其他非靶标生物的影响通过调查,本区域稻田有益生物主要有瓢虫、蜘蛛,各药剂处理区与清水对照区瓢虫、蜘蛛消长规律基本一致;对稻田水生物和其他非靶标生物没有发现不利影响。

3结论与讨论
(1)试验结果表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烯啶虫胺水剂均能有效防治稻飞虱,药后1~14d防效达88.77%~ 94.02%;药效期长,药后14d防效仍达87.77%以上;同时,对水稻生长安全,是防治稻飞虱的理想药剂。

(2)该4种药剂能有效地防治稻蓟马、蚜虫,防治谱广,且持效期长。

使用这些药剂,能达到“一药多治”的效果,不仅降低了施药成本,而且减少了施用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3)该4种药剂施用后,对稻飞虱天敌(瓢虫、蜘蛛)无明显伤害,对稻田水生物和其他非靶标生物没有发现不利影响。

与使用有机磷农药相比,具有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人类身体健康,提高水稻品质的优点。

(4)从预防和延缓稻飞虱抗药性的观点出发,建议在防治稻飞虱时该4种药剂交替使用;使用时采用二次稀释法,对足水量,均匀喷到水稻中下部;同种药剂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只使用一次。

(5)从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减量使用的理念出发,建议防治稻飞虱时,一是做到达标防治,把握好水稻不同生育期稻飞虱防治指标:水稻分蘖期每100丛低龄若虫1000头,孕穗至抽穗期每100丛低龄若虫1500头,齐穗后生100从低龄若虫2000头;二是严格按照施用农药操作规程,不得随意增加药剂用量。

(责编:张宏民)
(上接85页)
罗小瑞等合肥市热岛效应时空演变分析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