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下考试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修辞部分:指出下列各例各包含哪种修辞格,并作简要分析。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起兴、引用、借代、互文、变文、共用、变序、重言、复重、顶真。
二、语法部分(本大题共三题、每题包括若干小题,共30分)
(一)、用恰当的句式翻译下列句子划线部分(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前置或提前的宾语,并分析前置或提前的原因(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三、语音部分(本大题共四题、每题包括若干小题,共30分)
(一)、说明下列反切为什么今天被切字与反切上下字切出的读音不同(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
1.鱼(语居切)
答:因为平分阴阳问题,古代平声分化为阴平和阳平两调,“鱼”是古代浊声母字,所以读阳平。
2.之(止而切)
答:“之”是清声母字,读今阳平调,韵母变了,由“脂、支、知、微”变化定。
3.限(胡简切)
答:全浊声母上声,现变读去声,因为“胡”是全浊声母,所以限读去声。
4.不(分勿切)
答:由于双唇音与唇齿音混切,重唇音与轻唇音不分,所以读“不”。
5.似(详里切)
答:上字精组,下字洪音,改j.q.x.为z.c.s.;x—s
韵母,开口韵母发生变化声母s后读i,声调与“脂、支、知、微”变化有关。
“似”字原上声全浊声母变为去声。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①根据以注的平仄标注出标准格式②指出诗中平仄已随意变化的字③指出拗字和救字④标出韵脚和对仗的句子(本题共1小题,8分)
(三)、举例说明什么是……?什么叫……(本题共1小题,8分)?
(四)、根据标注的下列字的声母和韵部,分析每一组字上古时的声韵关系,请说明理由。
(本题共2小题,6分)
1.知、智:古音相同,声母相同,韵母也同
2.由、犹:古音相同,声母相同,韵母也同
3.那、奈:古音相近,声母相同,韵母相近
4.红、工:古音相近,韵母相同,声母旁组
5.亶、但:古音相近,韵部相同,声母相近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
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知道满足而不妄想的人是富有的,努力不懈地去奋斗的人是有志气的。
言行不离道之规律中的人能够活得长久。
躯体虽死而精神仍然存在于世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寿的。
2.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①?”对曰:“赐也何敢望②回?回也闻一以③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④女弗⑤如也!”——《论语》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好些?”子贡说:“我怎能和他比!他能闻一知十,我只能闻一知二。
” 孔子说:“是不如,我和你都不如颜回啊!”
3.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4.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以实行仁道为己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很遥远吗?
5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
仁人无敌于天下。
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说:“要是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
我对《武成》篇只不过取其中两、三竹简罢了。
仁者在天下无敌,以最讲仁道的人去征伐最不仁道的人,怎能不使血多得把木槌都漂流起来呢?”
6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名言译文:渔具是为捕鱼而存在的,鱼捕到了渔具就没有需要了。
捉兔子的陷阱是为捕兔而存在的,兔子捕到,陷阱就没有需要了。
)
楚归晋知罃
1解释加点词在剧中的意义或语法作用。
⑴归;送还。
公子谷臣:楚庄王的儿子。
连尹襄老:连尹是楚国官名,襄老是楚国的大臣。
连尹、楚国主射之官。
⑵求:索取。
⑶于是:在这个时候。
佐中军;担任中军副帅。
⑷治戎:治兵,演习军队。
这里的意思是交战。
⑸馘(gU02):割下敌方战死者的左耳(用来报功)。
这里与“俘”连用,指俘虏。
⑹鼓:取血涂鼓,意思是处死。
⑺即戮(lu4):接受杀戮。
⑻惩:戒,克制。
忿:怨恨。
⑼宥(y0U4);宽恕,原谅。
⑽与及:参与其中,相干。
⑾任:担当
⑿外臣:外邦之臣。
臣子对别国君主称外臣。
⒀宗:宗庙。
⒁不获命:没有获得国君允许杀戮的命令。
⒂宗职:祖宗世袭的职位。
⒃偏师:副帅、副将所属的军队,非主力军队。
⒄致死:献出生命。
译文:晋人把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首归还给楚国,以此要求交换知罃。
当时荀首已经是中军副帅,所以楚人答应了。
楚王送别知罃,说:“您恐怕怨恨我吧!”知罃回答说:“两国兴兵,下臣没有才能,不能胜任自己的任务,所以做了俘虏。
君王的左右没有用我的血来祭鼓,而让我回国去接受诛戮,这是君王的恩惠啊。
下臣实在没有才能,又敢怨恨谁?”楚王说:“那么感激我吗?”知罃回答说:“两国为自己的国家打算,希望让百姓得到平安,各自抑止自己的愤怒,来互相原谅,两边都释放被俘的囚犯,以结成友好。
两国友好,下臣不曾与谋,又敢感激谁?”楚王说:“您回去,用什么报答我?”知罃回答说:“下臣无所怨恨,君王也不受恩德,没有怨恨,没有恩德,就不知道该报答什么。
”楚王说:“尽管这样,还是一定要把您的想法告诉我。
”知罃回答说:“以君王的福佑,被囚的下臣能够带着这把骨头回到晋国,寡君如果加以诛戮,死而不朽。
如果由于君王的恩惠而赦免下臣,把下臣赐给您的外臣首,首向寡君请求,而把下臣在自己宗庙中诛戮,也死而不朽。
如果得不道寡君杀我的命令,而让下臣继承宗子的地位,按次序承担晋国的军事,率领偏师(自己军队的谦称)以治理边疆,即使碰到君王的文武官员,我也不会躲避,竭尽全力以至於死,没有第二个心念,以尽到为臣的职责,这就是用来报答於君王的。
”楚王说:“晋国是不能和它争夺的。
”于是就对他重加礼遇而放他回去.
从文中找一个判断句,并指出其结构特点(2分):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也
从文中找一个宾语前置的例子,并分析前置的类型(条件)(2分):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谁,前置宾语疑问代词在疑问句中作宾语,故提到动词之前)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同上石碏谏宠州吁
蚤死(通“早”)嬖人之子也(宠爱,宠幸)有宠而好兵(武事)
庄姜恶之(讨厌,厌恶)教之以义方(正道)弗纳于邪(进入)
骄奢淫佚(通“逸”安逸)公弗禁(不)宠禄过也(过分)阶之为祸(台阶,引申为招致、引发)憾而能眕者(镇定)鲜矣(少)
且夫贱妨贵(妨害)少陵长(通“凌”侵犯,欺侮)远间亲(离间)
小加大(侵陵)淫破义(放荡无度)所谓六逆也(违背的表现)
去顺效逆(离开,引申为背弃、舍弃)所以速祸也(招致)降而不憾(怨恨)
无乃不可乎(表示揣测的语气,译为“恐怕是” 其子厚与州吁游(交往)
无乃不可乎(可以)禁之,不可(能够)乃老(告老离官)2从文中找一个判断句,并指出其结构特点
【判断句、语意省略句以及“所为”1. 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
“赋”在翻译时的落实。
】
3从文中找一个宾语前置例子,并分析前置的类型
【倒装句(宾语前置)“是”子提宾的句式、“无
乃”“速”的落实,还有根据语境对潜藏的语气语调的揣摩。
】译为:做君主的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消除这些祸害,可您却反而去招致这些祸害,恐怕不能这样做吧。
5翻译下例句子
1.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译为:受宠爱而不骄傲,骄傲了而能受压制,受了压制而不怨恨,有怨恨而不为非作歹的人,是很少有的呀
2.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
译为:不做顺应礼义的事去做违背礼的事,就会招致祸害。
参考译文: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叫庄姜,容貌很漂亮,却没有儿子。
卫国人做了一首名为《硕人》的诗就是描写她的美貌的。
庄公又从陈国娶了一个妻子,叫厉妫,生了儿子伯孝,早死。
跟她陪嫁来的妹妹戴妫,生了桓公,庄姜就把他作为自己的儿子。
公子州吁,是庄公爱妾生的儿子,卫庄公十分宠爱他,又喜欢用兵器伤人,但庄公不禁止,庄姜很厌恶他。
石碏规劝庄公道:“我听说一个人爱自己的儿子,一定要以正确的礼法来教导约束他,这样才能使他不走上邪路。
骄傲、奢侈、淫荡、逸乐,就是走向邪路的开端。
这四个方面的产生,都是宠爱和赏赐太过的缘故。
如果要立州吁做太子,就应该定下来;要是还没有,这样就会引导他造成祸害。
受宠爱而不骄傲,骄傲了而能受压制,受了压制而不怨恨,有怨恨而不为非作歹的人,是很少有的呀。
再说卑贱的妨害高贵的,年少的欺负年长的,疏远的离间亲近的,新的挑拨旧的,地位低的压着地位高的,淫乱的破坏有礼义的,这是人们常说的六种逆理的事。
君主行事公正适宜,臣子服从命令,父亲慈爱儿子,儿子孝顺父亲,哥哥爱护弟弟,弟弟敬重哥哥,这是人们常说的六种顺礼的事。
不做顺应礼义的事去做违背礼的事,就会招致祸害。
做君主的应尽力除掉祸害,现在却反而招致祸害的到来,这恐怕是不可以的”吧!(庄公)不听。
石碏的儿子石厚和州吁交往,石碏禁止他,但是州吁不允,从而放弃。
到了桓公即位,石碏于是告老还乡。
寺人披见文公
(1)吕、郤:吕甥,即前篇的阴饴甥。
郤芮,晋大夫,都是晋惠公的亲信旧臣。
晋文公逃亡在外时,惠公要杀死他,所以文公即位后,吕、郤都怕被逼害。
畏逼:害怕遭受迫害。
弑:古时子杀父,臣杀君为弑。
(2)见:谒见。
(3)使:派人。
让:斥责。
(4)一宿:隔一夜。
女:同“汝”,你。
(5)田:打猎。
中宿:隔两夜。
(6)袪:衣袖。
(7)入:回到国内。
其:在这里表示推测语气。
之:指为君之道。
(8)及难:遭遇灾难。
(9)唯力是视:即“唯视力”,只看自己力量多大,就尽多大力量。
(10)余何有焉: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11)齐桓公置射钩:鲁庄公9年,管仲奉公子纠与齐桓公战于乾时,管仲曾射中齐桓公革带上的钩,后来他投奔齐桓公,齐桓公能听鲍叔牙劝说,置射钩之仇而不问,任用其为相。
(12)刑人:这里是披自称,国披是受了宫刑的阉人。
(13)潜:秘密地。
(14)诱:诱骗。
【译文】
吕甥、郤芮害怕受到威逼,要焚烧晋文公的宫室而杀死文公。
寺人披请求进见,文公令人训斥他,并且拒绝接见,说:“蒲城的战役,君王命你第二天赶到,你马上就来了。
后来我逃到狄国同狄国国君到渭河边打猎,你替惠公前来谋杀我,惠公命你三天后赶到,你过了第二天就到了。
虽然有君王的命令,怎么那样快呢?在蒲城被你斩断的那只袖口还在。
你就走吧!”披回答说:“小臣以为君王这次返国,大概已懂得了为君之道。
如果还没有懂,恐怕您又要遇到灾难。
对国君的命令没有二心,这是古代的制度。
除掉国君所憎恶的人,就看自己有多大的力量,尽多大的力量。
您当时是蒲人或狄人,对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现在您即位为君,难道就不会再发生蒲、狄那样的事件吗?从前齐桓公抛弃射钩之仇,而让管仲辅佐自己,您如果改变桓公的做法,又何必辱蒙您下驱逐的命令?这样,要逃走的人就会很多了,岂只受刑的小臣我一人?”于是文公接见了披,他把即将发生的叛乱报告了文公。
晋文公暗地里和秦穆公在秦国的王城会晤商量应付的办法。
三月的最后一天,晋文公的宫室果然被烧。
瑕甥、却芮没有捉到文公,于是逃跑到黄河边上,秦穆公诱他们过河把他们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