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 晶体结构与性质(选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晶体结构与性质(选考)
第3讲晶体结构与性质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在下列四种有关性质的叙述中,可能属于金属晶体的是 ( ) A.由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熔点低
B.固体或熔融后易导电,熔点在1 000℃左右
C.由共价键结合成网状结构,熔点高
D.固体不导电,但溶于水或熔融后能导电
2.钛酸钡的热稳定性好,介电常数高,在小型变压器、话筒和扩音器中都有应用。
钛酸钡晶体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它的化学式是 ( )
A.BaTi8O12 B.BaTi4O6 C.BaTi2O4 D.BaTiO3
3.下面的排序不正确的是 ( ) A.晶体熔点的高低:
B.硬度由大到小: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C.熔点由高到低:Na>Mg>Al
D.晶格能由大到小:NaF>NaCl>NaBr>NaI
4.下列关于离子晶体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离子晶体具有较高的熔沸点
B.离子晶体具有较大的硬度
C.离子晶体在熔融状态时都能导电
D.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
5.能说明某晶体属于离子晶体的是 ( ) A.一定溶于水
B.固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
C.有较高的熔点
D.固态不导电,熔融时能导电
6.下列叙述肯定正确的是 ( ) A.在离子晶体中不可能存在非极性键
B.在共价化合物的分子晶体中不可能存在离子键
C.在极性分子中不可能存在非极性键
D.在原子晶体中不可能存在极性共价键
7. ( )
Na2O NaCl AlF3AlCl3
920 801 1 291 190
BCl3Al2O3CO2SiO2
-107 2 073 -57 1 723
A. 铝的化合物的晶体中有的是离子晶体
B.表中只有BCl3和干冰是分子晶体
C.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不同类型的晶体
D.不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相同类型的晶体
8.下列各项所述的数字不是6的是 ( )
A.在NaCl晶体中,与一个Na+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Cl-的个数
B.在金刚石晶体中,最小的环上的碳原子个数
C.在二氧化硅晶体中,最小的环上的原子个数
D.在石墨晶体的片层结构中,最小的环上的碳原子个数
9.现有四种晶体的晶胞,其离子排列方式如图所示,其中化学式不属AB型的是( )
10.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由钛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气态团簇分子,如图所示:图中顶点
和面心的原子都是钛原子,棱的中心和体心的原子都是碳原子,该分子的化学式是
( )
A.Ti13C14 B.Ti14C13 C.Ti4C5 D.TiC
11.(2008·四川理综,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离子晶体中每个离子的周围均吸引着6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
B.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金属产生自由电子,电子定向运动
C.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低,常温下均呈液态或气态
D.原子晶体中的各相邻原子都以共价键相结合
12.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
A .SO 2、SiO 2
B .CO 2、H 2O
C .NaCl 、HCl
D .CCl 4、KCl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40分) 物质 NaF NaCl NaBr NaI NaCl KCl RbCl CsCl 熔点/℃ 995 801 755 651 801 776 715 646 物质 SiF 4 SiCl 4 SiBr 4 SiI 4 SiCl 4 GeCl 4 SnCl 4 PbCl 4 熔点/℃
-90.2
-70.4
5.2
100.5
-70.4
-49.5
-36.2
-15.0
(1)钠的卤化物从NaF 到NaI 及碱金属的氯化物从NaCl 到CsCl 的熔点逐渐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硅的卤化物及ⅣA 族中硅、锗、锡、铅的氯化物的熔点依次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钠的卤化物的熔点比相应的硅的卤化物的熔点高得多,这与________有关,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2分)可以由下列反应合成三聚氰胺:CaO +3C=====高温CaC 2+CO↑,CaC 2+N 2=====高温
CaCN 2+C ,CaCN 2+2H 2O===NH 2CN +Ca(OH)2,NH 2CN 与水反应生成尿素[CO(NH 2)2],尿素合成三聚氰胺。
(1)写出与Ca 在同一周期且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内层排满电子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N 2中阴离子为CN 2-
2,与CN 2-
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N 2O 和________(填化学式),由此可以推知CN 2-
2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
(2)尿素分子中C 原子采取________杂化。
尿素分子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3)三聚氰胺( )俗称“蛋白精”。
动物摄入三聚氰胺和三聚
氰酸( )后,三聚氰酸与三聚氰胺分子相互之间通过________结合,在
肾脏内易形成结石。
(4)CaO 晶胞如下图所示,CaO 晶体中Ca 2+
的配位数为________。
CaO 晶体和NaCl 晶体的晶格能分别为:CaO 3 401 kJ/mol 、NaCl 786 kJ/mol 。
导致两者晶格能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8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
(1)请写出元素d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元素的氧化物中b与氧元素之间的共价键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其中b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下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下图乙所示,原子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下图丙所示。
若已知a的原子半径为d,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则一个晶胞中a原子的数目为______,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用字母表示)。
16.(10分)(2009·海南,19-4)已知A、B、C、D和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与其他4种元素既不在同一周期又不在同一主族。
B和C 属同一主族,D和E属同一周期,又知E是周期表中1~18列中的第7列元素。
D的原子序数比E小5,D跟B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请回答:
(1)A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__,C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__,B与A形成的化合物比C与A形成的化合物沸点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属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的元素,其元素名称是________,它的+2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图中可以看出,D跟B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该离子化合物晶
体的密度为a g/cm3,则晶胞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求列出算式)。
答案 1.B 2.D 3.C 4.D 5.D 6.B 7.B 8.C 9.B 10.B 11.D 12.B
13.(1)降低离子半径F-<Cl-<Br-<I-、Na+<K+<Rb+<Cs+,由NaF―→NaI、NaCl―→CsCl 中离子键逐渐减弱,熔点逐渐降低
(2)增大由SiF4―→SiI4、SiCl4―→PbCl4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点逐渐升高
(3)晶体类型钠的卤化物为离子晶体,而硅的卤化物为分子晶体,离子键远强于范德华力
14.(1)1s22s22p63s23p63d104s2或[Ar]3d104s2CO2直线形
(2)sp2
(3)分子间氢键
(4)6 CaO晶体中Ca2+、O2-的带电量大于NaCl晶体中Na+、Cl-的带电量
15.(1)1s22s22p63s23p63d54s1
(2)σ键或极性共价键sp3杂化
(3)4
M 42d3N A
16.(1)氢(2)F Cl 氟化氢分子间存在氢键,氯化氢分子间没有氢键(3)四ⅦB锰1s22s22p63s23p63d5
(4)CaF2
4×78 g/mol
a g/cm3×6.02×1023 mo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