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二次衬砌首件工程施工工艺总结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次衬砌⾸件⼯程施⼯⼯艺总结报告
⼆次衬砌⾸件⼯程施⼯⼯艺总结报告
⼀、⼯程概况
陈⽥坑隧道为连拱(岩质)隧道,隧道屯溪端桩号为K68+555,设计标⾼为184.392m;景德镇端桩号为K68+740,设计标⾼为183.490m;隧道长185m,最⼤埋深为52.1m。
隧道纵坡为1.10%和-2.100%,变坡点为K68+650,隧道平⾯上均呈直线展布,总体⾛向为260°。
隧道设计净宽2×10.25m、净⾼5.0m,设计时速80K/h。
⼆、施⼯⼯艺总结
1、⼯程测量
对每模⼆次衬砌,都将在模板台车就位后⽤经纬仪测量其轴线偏位,⽤⽔准仪测量其⾼程偏差;拆模后也将复测⼀次。
2、地表⽔与地下⽔防治
按照“以排为主,防排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进⾏。
防、截、排、堵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房排⽔系统,使隧道防⽔可靠,排⽔畅通。
隧道洞⾝采⽤⼟⼯布加防⽔板防护,Φ50打孔波纹管及引⽔经纵向排⽔管、横向引⽔管将⽔排到中⼼⽔沟中。
3、排⽔盲沟管的施⼯⼯艺
纵向排⽔盲沟在衬砌施⼯前连接好,严格按照图纸盲沟布置图的位置将三通管与横向泄⽔管连接。
最后在防⽔板施⼯时⼀并将环向和纵向排⽔盲管半包围
4、防⽔层、⽌⽔带、⽌⽔条施⼯
4.1防⽔层的铺设
防⽔板利⽤多功能作业平台车⽤吊环法整幅式挂设,采⽤⽆钉挂设⼯艺施⼯,使⽤强⼒钉及热融衬垫将⼟⼯布固定在喷射砼基⾯上,⽤压焊器使热融衬垫与防⽔板热融焊接,铺设在⼟⼯布表⾯。
施⼯中使⽤两个作业平台车,每个长6m。
⼀个⽤作基⾯处理,⼀个⽤作挂防⽔层,基⾯处理通常超前于防⽔层作业两个循环。
防⽔板多功能作业平台⽰意如下:
防⽔板铺设作业台车(正⾯)
两防⽔层搭接宽度不⼩于10cm,接缝采⽤热合机进⾏双缝焊接。
焊接时,其焊接温度和速度根据材质由试验确定。
焊接完成后,对焊缝进⾏⽓密性检查。
(⼀)防⽔层铺设前的准备⼯作
1.测量隧道坑道开挖断⾯,对⽋挖部位应加以凿除,对喷射混凝
⼟表⾯凹凸显著部位应分层喷射找平;外露的锚杆头及钢筋⽹应
头齐根切除,并⽤⽔泥砂浆抹平,使混凝⼟表⾯平顺。
2.检查塑料板有⽆断裂、变形、穿孔等缺陷,保证材料符合设计、
质量要求。
3.检查施⼯机械设备、⼯具是否完好⽆缺。
(⼆)防⽔层铺设主要技术要求
1防⽔层施作,在初期⽀护变形基本稳定和在⼆次衬砌浇筑前进⾏。
开挖和衬砌作业确保不损坏已铺设的防⽔层。
因此,防⽔层铺设施作点距爆破⾯⼤于150⽶,距浇筑⼆次衬砌处⼤于20⽶;当发现层⾯有损坏时及时修补;当喷层表⾯漏⽔时,及时引排。
2防⽔层可在拱部和边墙按环状铺设,塑料板⽤热熔双缝焊,搭接宽度为10公分,两侧焊缝不⼩于2.5公分。
3防⽔层街头处擦⼲净,防⽔层接头处确保没有⽓泡、折皱及空隙;接头处牢固。
4防⽔层⽤垫圈和绳扣吊挂在固定点上,其固定点间距:拱部为0.5~0.7⽶,侧墙为1.0~1.2⽶,在凹凸处适当增加固定点;固定点之间防⽔层不得绷紧,以保证浇筑混凝⼟时板⾯与混凝⼟⾯能密贴。
5防⽔板与⽆纺布密切叠合,整体铺挂。
6防⽔层在铺设前试铺,并加以调整。
防⽔层的连接部分,在下⼀阶段施⼯前保护好,确保不弄脏和损破。
7防⽔层属隐蔽⼯程,浇筑混凝⼟前检查防⽔层质量。
防⽔层施⼯顺序见下图
(三)铺设防⽔层具备的条件
1.喷射混凝⼟的开挖⾯轮廓,严格控制超⽋挖,⽋挖必须凿除,有
不平处⽤砂浆抹平、做到喷层表⾯基本圆顺,个别锚杆或钢筋头应切断,并⽤砂浆覆盖;
2.隧道开挖中因坍⽅掉边造成的坑洼,确保回填处理,并待稳定后
再铺设防⽔层。
(三)防⽔层搭接⽅法
1.环向搭接即每卷防⽔层沿衬砌横断⾯环向进⾏设置。
2.纵向搭接沿隧道纵断⾯⽅向排列。
纵向搭接要求成鱼鳞状、以利
于排⽔。
(四)防⽔层质量检查⽅法
(五)防⽔层保护措施
1.在⼆次衬砌前,不要在铺设防⽔层的地段进⾏爆破作业;
2.浇筑混凝⼟时⼆衬台车注意模板、堵头等损坏防⽔层。
3.2 ⽌⽔带安装:
⽌⽔带的安设⼯艺①沿设计衬砌轴线,每隔不⼤于0.5m钻⼀直径为φ12mm的钢筋孔;②将制作的钢筋卡,由待灌混凝⼟侧向另侧传⼊,内侧卡紧⽌⽔带之半,另⼀半⽌⽔带平靠在挡头板上;③待混凝⼟凝固后拆除挡头板,将⽌⽔带靠钢筋拉直、拉平,然后弯钢筋卡套上⽌⽔带。
3.3⽌⽔条安装⽅法:
①在下⼀节混凝⼟浇筑前,已出现的纵(⽔平)向或横(环)向施⼯缝界⾯上均安装⽌⽔条。
②⽤PVC管预埋作预留槽⽤、⽤铁丝、铁钉固定⽌⽔条在挡头板上。
达到预留凹槽⽅便、快捷、省料之⽬的。
③粘贴固定⽌⽔条的施⼯缝,后浇缝的界⾯保持⼲燥、平缝、施⼯前清除界⾯上的浮渣、尘⼟及杂物。
④⽌⽔条安装部位确定后,在需安装⽌⽔条的界⾯上和⽌⽔条的底⾯均涂上薄薄⼀层SR缓膨剂。
⽤⾼强度钉⽌⽔条固定在已确定安装的部位。
⑤若遇混凝⼟界⾯潮湿或凸凹不平,胶粘剂粘贴固定上不牢时,视具体状况⽤⾼强钉进⼀步加强固定。
总之⽌⽔条确保与混凝⼟界⾯紧密接触,固定牢实,防⽌⽌⽔条脱离界⾯⽽失去抗渗作⽤。
⑥⽌⽔条定位安装后使⽌⽔条被浇筑混凝⼟包裹,包裹厚度>50mm。
⑦⽌⽔条延伸使⽤,接头处采⽤重叠的⽅法进⾏搭接连接,搭接外粘贴后再⽤⾼强钉加固定,安装路径沿施⼯缝形成闭合环路,其间不留断点。
⑧⽌⽔条定位后在浇筑下⼀道混凝⼟前,避免被⾬⽔和其它浸⼊⽔浸泡。
膨胀
⑨浇筑混凝⼟振捣时,避免振捣棒触及⽌⽔条。
⑩⽌⽔条存放及运输,避免受潮和挤压变形。
5、⼆次衬砌钢筋
钢筋的贮存、加⼯及安装
5.1钢筋的保护及贮存
钢筋贮存于地⾯以上0.5m的平台、垫⽊上,并使其不受机械损伤及由于暴露于⼤⽓⽽产⽣锈蚀和表⾯破损。
5.2钢筋整直
盘筋和弯曲的钢筋,采⽤冷拉⽅法调直钢筋时,Ⅰ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于2%;Ⅱ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于1%。
5.3钢筋的截断及焊接
除监理⼯程师同意外,所有钢筋的截断及焊接⼯作均应在⼯地⼯场内⽤专⽤设备进⾏加⼯。
焊接采⽤对焊⽅式,搭接长度不⼩于10d。
5.4钢筋施⼯技术要求:
(1)所⽤钢筋为φ8、φ10、Φ12、Φ22、冷轧带肋钢筋。
(2)交点处联接⽅式为焊接。
(3)钢筋尺⼨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
6、⼆次衬砌模筑混凝⼟
6.1拱墙⼆次衬砌
隧道⼆衬安排在围岩及初期⽀护变形基本稳定后,采⽤全断⾯液压模板台车,整体浇注。
Ⅴ、Ⅳ级围岩地段⼆衬紧跟开挖。
施⼯顺序为:仰供(铺底)矮边墙整体衬砌。
模板台车结构⽰意图见下:
模板台车结构⽰意图
穿⾏式隧道模板台车结构⽰意图
说明:
1、本图仅为⽰意,单位以厘⽶计;
2、采⽤穿⾏式模板台车,长度9⽶;
3、台车脚采⽤在边墙脚内的预埋件固定,以防砼灌注时内移;
4、靠近拱脚处的模板⽀撑采⽤套筒螺杆,其余部分采⽤油缸调节模板。
V级围岩地段⼆衬尽量紧跟,距开挖⾯约100⽶。
⼆次衬砌按照
先仰供和铺底、后拱墙的次序施作。
Ⅲ级以上围岩地段隧道⼆次衬砌在围岩及初期⽀护变形基本稳定后进⾏施⼯,⼆次衬砌采⽤9⽶模板台车整体浇注⼯艺施⼯,模板台车每循环长度9⽶。
混凝⼟掺⼊抗裂膨胀防⽔剂,达到S6级抗渗。
输送泵⼊模,插⼊式捣固器配合附着式振动器捣固。
①施⼯前,精确地测量隧道中线和⾼程,定出模板台车及轨中⼼线⾛⾏轮轨顶⾯标⾼,安设钢轨,模板台车就位后调整台车达到施⼯要求。
②灌筑混凝⼟时,两边边墙对称浇注。
当混凝⼟超过拱顶时混凝⼟输送泵管埋在混凝⼟⾯以下,以保证填满整个空间。
③隧道拱、墙背后的超挖部分回填密实并与衬砌同时进⾏,边墙基底以上1m范围内,使⽤与边墙同级圬⼯⼀起灌筑,其余部位的回填则根据围岩稳定情况、超挖⼤⼩按《规范》要求办理。
④砼强度达到2.5Mpa以上时⽅可拆模,脱模后混凝⼟表⾯洒⽔养护。
⑤⼆衬施⼯缝设橡胶⽌⽔带,施⼯时⽌⽔带的位置准确,⽤特制夹具固定牢固,以防混凝⼟浇注过程中变形。
⑥拱顶预埋注浆管,⼆衬后及时压⽔泥浆回填拱背空隙。
三、施⼯⼯艺流程框图
隧道⼆次钢筋混凝⼟衬砌施⼯⼯艺流程详见下图。
循环衬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