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
◎文/杨英杰
产经专栏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饱含深情地强调:“我们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打下全面坚实基础
40年改革开放创造的历史性成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伟大飞跃。

这种历史性成就,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特别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更加凸显,初步实现了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自信、社会和谐、生态文明,进一步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不断增强。

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政治建设方面,我们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和法治保障更加有力。

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全民族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

社会建设方面,我们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我们始终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坚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指出,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

这里,正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我们党牢牢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根本的指向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他强调:“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

40年来,我们党牢牢坚持这一根本立场不动摇,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始终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里的“人民”“人”,首先是大写的作为个体存在的“人”。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最高理想和最终追求。

在恩格斯去世前的1894年,他应邀为意大利一本新创刊的杂志题词,他在信中写道:“我打算从马克思的著作中给您寻找一行您所要求的题词……但是,除了从《共产党宣言》中摘出下列一段话外,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年轻时在《共产党宣言》中的声明和宣示,也是他们毕生的追求理想,这也是为什么直到晚年,恩格斯仍将其作为最能代表他和马克思思想和理念的最完美阐释之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指出:“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 All Rights Reserved.
14
2019年第1期 总第99期
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更能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加快推进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这一重大部署。

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加快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稳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我们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保障可持续发展
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而且认为,这是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同志更为明确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所以必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所以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减贫事业取得重大成就。

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人力资本建设成效显著,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

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上升40.6个百分点。

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

我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城乡区域和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是当前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个重要表现。

如何消弭收入差距所带来的社会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加快人力资本建设是必由之路。

人力资本的提升不仅仅对于经济发展有着明显的推动力,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极为重要。

财富分配和收入的不平等已成为制约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财富分配和收入的不平等同人力资本的不平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人力资本理论告诉我们,人力资本投资具有不可分割性的特征,这导致富人能够对其后代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而穷人由于无法承担既定规模的人力资本投资,将被迫放弃对后代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如果没有外力的介入(如政府的转移支付、教育医疗的投入等),穷人将很难跨越贫困的陷阱。

发达国家的发展史表明,在工业化早期阶段,物质资本投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财富不平等可以刺激物质资本投资,从而有利于经济增长;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由于资本和技能的互补性甚至一定程度的替代性,促使人力资本回报上升,人力资本就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

由于人力资本与人不可分离,在信用约束(即穷人很难获得足够的金融支持)的情况下,一个收入更平等的社会更有利于人力资本投资总量的增加和经济的增长。

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的初期,实证研究也表明,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较低,我国区域经济差异主要来源于人均物质资本投入的差异;另一方面,人力资本差异在构成城乡差异的因子中占有较大权重。

事实表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的加速,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愈来愈显著。

40年来,我们党始终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已转变为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一深刻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要求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这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突出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面对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和懈怠,必须再接再厉,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把人民群众关心的事当作头等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作者系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总编
. All Rights Reserved.
15
特别策划·房地产的冰与火
. All Rights Reserved.
16
17
2019年第1期 总第99期
2018年的房地产热点不断,也充满了戏剧性,短短10多个月时间里,中国楼市经历了全民炒房、万人抢房、集中维权、打砸房企、传统的“金九银十”破灭等种种事件。

在这一年里,严密的政策调控,为房地产基本定调:央行取消了棚户区改造地方审批的权限;“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作为行动口号;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只字未提房地产等。

而近期,菏泽住建委顶住压力取消限售;深圳四大行下调首套房贷款利率,由上浮15%调整为上浮10%;广州市住建委宣布330新政前出让土地,公寓、商铺可卖给个人;珠海两区放松购房门槛等,又引发一波热议。

房地产市场将问剑何方?
房地产的冰与火
特别策划:《新产经》采编中心
编 者 按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