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学课件(共59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的枯木怪石图
竹石图
苏轼生存的年代适逢王安 石变法新党与司马光旧党斗 争之时,由于坚持正义,夹 在两种势力中间,屡遭贬谪 与磨难。先后贬至黄州、惠 州、儋州,最后病死于常州。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贬调 湖州。贬调的原因是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 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 案”被加以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 (牵连苏轼三十九位亲友,一百多首诗)。 苏辙等拼死上表相救,幸好神宗爱才,不肯 杀轼,神宗才对苏轼从轻处臵。苏轼被囚 128天之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交由本州 安臵,不得干预公事。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 上是一种较自由的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 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的七月,这是苏 政治上失意,行动上不自由,生活贫困,心 情极其苦闷的时期。
的开导之词蓄势。
第三段
1.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什么? 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 本段写“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 之情,感情色彩甚为悲伤。
情 怀 阐 发
对比: 古今人物——曹操,吾与子 赤壁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 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 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 比喻: 人生短暂,感触生悲 蜉蝣(天地) 粟(沧海) 哀(吾 生) 羡(长江)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现实:不可乎骤得
liá o) lú) 8、舳舻千里(zhú
7、山川相缪(
9、旌旗(
16、无尽藏( zà ng )
17、狼籍( 18、枕藉(
jí jiè )

jīng )
朗读课文
第一段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 泛 舟 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 赤 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 壁 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 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 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 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 立,羽化而登仙。 通“凭”,凭
1、第一节描绘了怎样的景与事?此时作者 心情如何? 景: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月出东山 徘徊斗牛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事: 泛舟赤壁 举酒诵诗 情: 遗世独立 羽化登仙
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 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 怀 ? 本段展示了一个宁静空明、 欢快自由、朦胧缥缈、舒畅飘 逸、超然物外的境界。在黄州 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囚犯生 活,处境相当困难。居然有如 此雅兴,夜游赤壁。表现了他 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反映了他超然物外、洒脱不羁 的情怀。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赋体出现于战国后期,
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赋 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 文赋各个阶段。 关于赋的特点:赋在艺术表现上注重铺陈、形容 事物的外象和内理。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 藻。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 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 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 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 文体,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 的诗意 。
赤壁,山名,一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 一般认为孙、刘在此破曹操。一在今湖北黄 冈,即苏轼游览处。有人认为苏轼把黄冈赤 壁误作孙、刘破曹操处,其实他并没有弄错。 苏轼在《书〈赤壁赋〉后序》和〈念奴 娇· 赤壁怀古〉中,分别以“传云”“人道 是”指黄州赤壁是孙、刘败曹之地,并非肯 定。由于两山名同称“赤壁”,作者借黄州 赤壁之名驰骋想象,吊古抒怀。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1、壬戌( rénxū ) 2、桂棹( 10、酾酒(shī ) 11、横槊( shuò ) zhà o) 3、余音袅袅( niǎo) 12、渔樵( qiá o ) 4、幽壑( hè ) 13、扁舟( piān ) o ) 5、嫠妇( lí ) 14、匏尊(pá 6、愀然( qiǎo ) 15、蜉蝣( fú yó u)
古:白茫茫的水汽 今:节气 古:越过 今:欺辱 借 古:旷远的样 今:不知道的样子
翻译与理解
壬戌之秋,七 月既望,苏子 与客泛舟游于 赤壁之下。清 风徐来,水波 不兴。举酒属 客,诵明月之 诗,歌窈窕之 章。
既望:十六日,既,已经,望,农历每月 的十五日 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臵句,应 为:于赤壁之下游.
第二段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 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 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 使动 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动
古: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 常用作圣主贤臣或美极悲来 。先写歌声,后 这时,酒喝得十分欢畅,我 写箫声;歌中的“美人”喻 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词说: 于是饮酒乐甚 ,扣舷而 君,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出 “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 歌之。歌曰:"桂棹兮兰 力;箫声的怨、慕、泣、诉, 划开清澈澄明的江水,迎着 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 抓住了箫声“哀”的特点, 江面浮动的月光。我的情思 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 末尾两句夸张性比喻,写出 啊悠远茫茫,盼望着‘美人’ 天一方。"客有吹洞箫 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 了箫声摄人心魄的感染力。 者 ,倚歌而和之。其声 客人中有位吹洞箫的,随着 呜呜然 ,如怨 ,如慕 , 在苏子看来,与客饮酒正 歌声伴奏。那洞箫声呜呜地 在兴头,客却忽起悲曲,似 如泣 ,如诉 ,余音袅 响,象怨恨,象思慕,象抽 袅 ,不绝如缕。舞幽壑 乎不太合拍,但却有深知其 泣,象倾诉;吹完后,余音 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中道理,于是才有下段的 悠长,象细长的丝线延绵不 “正襟危坐”问客:“何为 断。使得潜藏在深渊中的蛟 其然也?” 龙跳起舞来,使得孤独小船 上的寡妇哭泣起来。
翻译与理解
浩浩乎如冯虚御 风,而不知其所 止;飘飘乎如遗 世独立,羽化而 登仙。
一写夜游之乐 。作者以传神的笔墨,描 述了秋夜赤壁的美丽、静谧以及与客人 夜游的逸兴。本段写赤壁夜景,突出了 月出前的“清风”、“水波”和月出后 的“白露”、“水光”,既烘托了游人 自由愉悦的心绪,又为后文对“水”、 “月 ”的变与不变的议论作了铺垫。
翻译与理解
1.本段可分为几层?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①作者的歌声 ②客人的箫声 营造了一种主客之间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 2.(1)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 来?
(1)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 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 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 的哀愁。 (2)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 声 。
宋 苏 轼
·
苏轼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世人称其为“苏东 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 画家、诗人,美食家,豪放 派词人代表。中国文学史上 少有的全才之一。
• • • • •
苏门三学士:苏洵,苏轼,苏辙 散文“欧苏”:欧阳修,苏轼 宋诗“苏黄”:苏轼,黄庭坚 宋词“苏辛”:苏轼,辛弃疾 宋书法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 蔡襄 •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 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 画作:开创了湖州画派
第三段
名 ↓ 状
名 ↓ 意 动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名 ‚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 ↓ 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 状 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名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 ↓ 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 动 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 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 名 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 ↓ 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 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动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兴:起,同风雨兴焉 属:zhǔ,通嘱, 意思是劝,请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 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的 下面游览。清凉的风缓缓吹来, 水面上不起波浪。我端起酒杯 劝客人们喝酒,朗颂吟唱“明 月”的诗歌和“窈窕”的篇章。
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 斗宿和牛宿之间逗留不前。白濛 少焉,月出于东 濛的水气笼罩江面,江水的泛光 山之上,徘徊于 和天空连成一片。任凭小船向何 处漂荡,越过茫茫无边的江面。 斗牛之间。白露 江面是那么浩瀚啊,船儿象凌空 横江,水光接天。乘风而行,不知道将要飞向何方; 纵一苇之所如, 我们轻快地飘起啊,象脱离尘世, 无牵无挂,飞升到仙境的神仙。 凌万顷之茫然。
“尸骨”未寒
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西湖,苏轼 有心捉弄佛印,抬头看见河边一只狗叼 着根骨头,便写道:“狗啃河上(和尚) 骨。”佛印将诗句丢入水中,随即答道: “水漂东坡诗(尸)。”
东坡吃草 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 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 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小沙弥 淡定的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 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 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 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 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赤壁 杜牧 (唐) 折戟沉沙铁未消,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翻译与理解
翻译与理解 三写因悲生议。 利用主客 何况我和您在江中小洲上捕
鱼打柴,和鱼虾做伴侣,与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 对话的形式提出矛盾、解 麋鹿交朋友,驾着一片叶子 决矛盾。文中“客人”之 渚之上 ,侣鱼虾而 似的小船,拿着简陋的酒杯 友麋鹿 ,驾一叶之 悲由三方面的感触产生: 互相劝酒。就象蜉蝣一样, 扁舟 ,举匏樽以相 一是 由历史上的英雄人 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 属。寄蜉蝣于天地 , 间,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 物 的消逝想到自己的渺 米。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 渺沧海之一粟。哀 小,二是由江水无穷想到 吾生之须臾 ,羡长 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希望 人生须臾,三是要摆脱现 拉着神仙飞升遨游,和明月 江之无穷。挟飞仙 一起永世长存。明知道这种 实处境, 却“知不可乎 以遨游 ,抱明月而 想法是不可能轻易实现的, 骤得”。赋写“客人”的 长终。知不可乎骤 只好把感慨寄托在曲调之中, 生悲之因,实为下写苏子 得 ,托遗响于悲风。 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
3词中的"美人"指什么?歌词表达主人怎样的情 怀?
明确: “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 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 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 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 情怀。
4.本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 转折过渡。 乐:饮酒乐甚,扣舷而歌 事:客吹洞箫,倚歌而和 悲:如泣如诉,舞蛟泣妇
江城子· 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 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 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反对 王安石新法,被贬到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 任团练副使。三年后,他曾两次游览黄州城 外的赤壁(也叫赤鼻矶),写下了著名的词 《念奴娇· 赤壁怀古》及两篇赋,即《前赤 壁赋》和《后赤壁赋》。
客人言悲
我顿时脸色改变,整理好衣 服,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 “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呢?” 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而 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人说:“‘月明星稀,乌 鹊南飞’,这不是曹操的诗 客曰:"'月明星稀 ,乌 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 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 望是武昌,山水互相环绕, 诗乎?西望夏口 ,东望 草木茂盛苍翠,这不就是曹 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 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 苍苍 ,此非曹孟德之困 他占领荆州,攻下江陵,顺 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 州 ,下江陵 ,顺流而东 着长江东进的时候,战船连 也 ,舳舻千里 ,旌旗蔽 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他 面对长江斟酒,横握长矛吟 空 ,酾shí 酒临江 ,横 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 , 诗,本是盖世的英雄,如今 在哪里呢? 而今安在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