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粤教版九年级第四章单元测试卷2(word版附解析).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卷2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长期饮用蒸馏水利于身体健康
B.将河水经过沉淀、过滤、活性吸附等净化处理后,所得的水是纯水
C.实验室用蒸馏和过滤的方法都能使硬水软化
D.在活性炭净水器里,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和过滤水中杂质
【解答】解:
A、蒸馏水中不含矿物质,对人体健康不利,不宜长期饮用蒸馏水,故错误.
B、将河水经过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等净化处理后的水还含有可溶性杂质,所以所得的水不是纯水,故错误.
C、使硬水软水的方法是加热煮沸或蒸馏,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不能使硬水软化,故错误.
D、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等,并能起到过滤水中杂质的作用,故正确.故选:D.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常见净水的方法,掌握相关知识即可顺利解答.
2.在化学反应A+B═C+D中,mg A与ng B完全反应,生成pg C,则同时生成D的质量是()A.(m+n﹣p)g B.(n+p﹣m)g C.(n﹣p﹣m)g D.(p﹣n+m)g
【解答】解:在化学反应A+B═C+D中,mg A与ng B完全反应,生成pg C,由质量守恒定律,则同时生成D的质量是mg+ng﹣pg=(m+n﹣p)g.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煤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能发生反应:SO2+NO2=SO3+X,其中X的化学式为()
A.N2B.NO C.N2O D.N2O3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在SO2+NO2=SO3+X中,左边S、O、N的原子个数分别是:1、4、1,右边S、O的原子个数分别1、3,所以X的化学式为NO.由此可知:
A、X的化学式不是N2,故A错误;
B、X的化学式是NO,故B正确;
C、X的化学式不是N2O,故C错误;
D、X的化学式不是N2O3,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推断,难度不大.
4.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他们的质量如白色条形图所示.反应结束后,他们的质量如黑色条形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甲、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2:3
D.反应过程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2:1
【解答】解:由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可知,甲的质量由3g增加到7g是生成物,生成了4g;乙的质量有8g减少到2g,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6g;丁的质量由4g增加到6g是生成物,生成了2g.丙的质量不变.
A、由分析可知,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说法错误;
B、由分析可知,乙为反应物,甲、丁为生成物,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说法错误;
C、由上分析可知,甲、乙的质量之比为4g:6g=2:3,但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不一定是2:3,故说错误;
D、反应过程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4g:2g=2:1,故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图表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学会去伪存真,挖掘出有效数据.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求解.
5.在反应5X+KIO3+3H2SO4=3K2SO4+3H2O+3I2中,X的化学式是()
A.K2S B.KI C.K2SO3 D.KOH
【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X+KIO3+3H2SO4=3K2SO4+3H2O+3I2,反应后K、S、O、I、H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为6、3、15、6、6,而反应前除5个X分子外K、S、O、I、H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3、15、1、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可判断5个X分子中应含有5个钾原子和5个碘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钾原子、1个碘原子所构成,所以,物质X的化学式为KI;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化学式的能力.此类问题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常见题,根据化学方程式,得出未知的化学式中所含元素的原子个数,即可推断出化学式.
6.下列有关过滤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时,液面不得超过滤纸边缘
B.为了防止液体从漏斗口流出,滤纸边缘应超过漏斗边缘
C.为了方便操作,实验中直接将浑浊的天然水倒人漏斗中
D.为了防止污染漏斗,漏斗下端应处于烧杯中央而不能与烧杯内壁接触
【解答】解:A、倾倒液体时,液面不得超过滤纸边缘,正确;
B、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故错误;
C、为了方便操作,实验中直接将浑浊的天然水倒人漏斗中,会使过滤不彻底,故错误;
D、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不能与烧杯内壁接触,故错误.
故选:A.
【点评】了解过滤的操作要点,并能结合题意分析解答,难度不大.
7.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A.P B.H2C.S D.C
【解答】解:根据所该物质写出这4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按O2的化学计量数为1进行配平;计算每种物质与O2的质量比,然后比较得出答案.
P+O2P2O5、2H2+O22H2O、S+O2SO2、C+O2CO2
消耗32份质量的O2所需4种物质的相对质量分别为:24.8、4、32、12,所以相同质量的这4种物质消耗O2最多的是H2.
故选:B
【点评】解答该题的方法是很多种的,但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我们称之为“归一法”,即假定某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1”,或假定每种物质各1g,写出化学方程式,便可计算比较出结果.
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由X、Y、Z、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量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物质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8 10 1 21
反应后质量/g 0 21 未测9
A.反应后反应物质Z的质量为9g
B.反应后物质Y和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1
C.反应中生成的Y的质量为21g
D.若Q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
【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8g﹣0g=8g,故X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8g;Y的质量增加了21g﹣10g=11g,为生成物;同理确定Q的质量减少了21g﹣9g=12g,故Q是反应物;由质量守恒定律,则8g+10g+1g+21g=0g+21g+未测+9g,故待测的数值为10g.
A、由质量守恒定律,则8g+10g+1g+21g=0g+21g+待测+9g,故待测的数值为10g.即反应后物质Z的质量为10g,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反应中物质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21g﹣10g):(21g﹣9g)=11:12,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反应生成Y的质量为21g﹣10g=11g,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Q均为反应物,若Q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9.2016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为生命呐喊”,与之相呼应的中国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B.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C.推广使用节能灯和太阳能路灯
D.尽量不使用一次性木筷
【解答】解:A、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能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故A正确;
B、农药化肥的使用要合理不能禁止,故B错误;
C、推广使用节能灯和太阳能路灯,能减小二氧化碳的排放,故C正确;
D、尽量不使用一次性木筷,能减少树木的砍伐,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绿色的含义,知道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做才能符合绿色消费等.
10.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13.8 6.4 32.5 3.6
反应后质量(g)待测12 22.5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甲一定为催化剂
B.物质丙一定是化合物
C.反应生成的乙与丁的质量比为3:2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解答】解: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物质乙、丁反应后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且乙增加了12g﹣6.4g=5.6g;丁增加了8g﹣g3.6=4.4g,丙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且减少了32.5g﹣22.5g=10g,因为乙、丁增加的质量和为 5.6g+4.4g=10g,等于丙减少的质量.因此甲的质量不变,甲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两种,为分解反应.由此可知:
A.物质甲可能为催化剂.故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丙分解生成了乙、丁,物质丙一定是化合物.故B正确;
C、反应生成的乙与丁的质量比为:5.6g:4.4g=14:11.故C错误;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化学反应的类型,解本题的关键根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
11.对化学反应:2CO+O22C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该反应中,CO、O2、CO2的分子个数比为2:1:2
C.该反应中反应物是CO和O2,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D.该反应中,CO、O2、CO2的质量比为7:8:11
【解答】解:A、该反应满足多变一的条件,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
B、该反应中,CO、O2、CO2的分子个数比为2:1:2,故B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是CO和O2,生成物是二氧化碳,故C正确;
D、该反应中,CO、O2、CO2的质量比为28:32:88=7:8:22,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在化学反应Cu+4HNO3=Cu(NO3)2+2X+2H2O中,X的化学式为()
A.N2O5B.NO C.N2D.NO2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保持不变.所以反应
前铜原子的数目是1个,氢原子的数目是4个,氮原子的数目是4个,氧原子的数目是12个;反应后铜原子的数目是1个,氢原子的数目是4个,氮原子的数目是2个,氧原子的数目是8个.因此反应前后相差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分别是:氮原子2个,氧原子4个,又因为X的系数是2,则说明X的组成是一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即二氧化氮,故选D.
【点评】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应用,学会这种计算物质的化学式的方法.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与外界隔绝的条件下,物质间不论发生何种变化,其总质量保持不变
B.aL氢气和bL氧气完全反应,生成(a+b)L水
C.在化学反应前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D.引燃密闭容器中的ag氢气和bg氧气,冷却后得到水的质量一定等于(a+b)g
【解答】解:
A、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适合于化学变化,A答案不正确;
B、质量守恒定律不是体积守恒,B答案不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C答案正确;
D、ag氢气和bg氧气不知是不是恰好完全反应,若是则正确,若不是则不正确,D答案不正确.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解答时首先分析出反应物与生成物,找准“参加”或“生成”的物质质量.
14.下列是化学式H2O所表示的意义,其中错误的是()
A.表示水这种物质
B.表示1个水分子
C.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表示1个水分子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构成
【解答】解: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可知:
A.H2O可表示水这种物质;
B.H2O可表示1个水分子;
C.H2O可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在化学反应A+2B═3C+D中,6g A与8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g D若反应生成15g C,则生成B的质量为()
A.8g B.24g C.12g D.16g
【解答】解:6gA恰好与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9g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生成的C的质量为:6g+8g﹣9g=5g,所以B与C的质量比为8:5,所那么当生成15gC时,需要的B的质量为x,则:x:15g=8:5,解得:x=24g,分析所给选项可以知道选项B是正确的.
故选B.
【点评】此题是质量守恒定律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确定BC的质量比,主要依据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对第一次反应时C的生成物的质量的计算.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4分)
16.(8分)在反应Mg+CuO MgO+Cu中,分质量的镁跟分质量的氧化铜
反应,生成分质量的氧化镁和分质量的铜.
【解答】解:在反应Mg+CuO MgO+Cu中,反应中镁、氧化铜、氧化镁、铜的质量比
为24:80:40:64;故24份质量的镁与80份质量的氧化铜反应,生成40份质量的氧化镁和64份质量的铜.
故答案为:24;80;40;64.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充分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8分)资料显示:禽流感病毒在高温、碱性环境(如氢氧化钠溶液)、高锰酸钾或次氯酸钠等消毒剂中生存能力较差.请回答:
(1)次氯酸钠(NaClO)是否属于氧化物(填是或否),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2)用加热高锰酸钾熏蒸消毒禽舍,写出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反应的基本类型.
【解答】解:(1)NaClO由三种元素组成,故不属于氧化物;钠显+1价,氧显﹣2价,可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得:(+1)+(﹣2)+X=0,解得X=+1;
(2)根据实验室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可写出其化学方程式:2KMnO4
K2MnO4+MnO2+O2↑,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三种,属于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否;+1;(2)2KMnO4K2MnO4+MnO2+O2↑;分解反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类别、化合价的求法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8.(8分)如图所示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
(1)该实验中,与两个电极相连的a、b两支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和,体积比约为.
(2)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组成的.
(3)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
(4)混有空气(或氧气)的氢气,点燃时易发生,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
【解答】解:(1)由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可知,与负电极相连的a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则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体积比约为2:1.
(2)电解水实验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证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水电解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2H2O2H2↑+O2↑.
(4)氢气属于可燃性的气体,混有空气(或氧气)的氢气,点燃时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故答案为:(1)氢气;氧气;2:1;(2)氢、氧两种元素;(3)2H2O2H2↑+O2↑;(4)
爆炸;纯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电解水试验的现象、结论以及水体的污染源,属于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共12分)
19.(12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硝酸铵样品的纯度,将10g样品溶于30g水后,再加入13.7g氢氧化钠浓溶液共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硝酸铵中的杂质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也不溶于水),硝酸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方程式为:NH4NO3+NaOH NaNO3+H2O+NH3↑).把
产生的所有NH3用足量的硫酸溶液吸收,同时测量2分钟内硫酸溶液增加的质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时间/s 0 20 30 40 60 80 100 120
增加的质量/g 0 0.7 m 1.2 1.5 1.6 1.7 1.7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下面的坐标纸上,以反应时间为横坐标,以产生的NH3质量为纵坐标,画出能够表明产生气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2)表中m约为;
(3)硝酸铵样品的纯度为;
(4)试计算反应后所得硝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水损失的质量).【解答】解:(1)根据测定数据表中的时间与质量数据确定一些点,然后把各点利用平滑曲线图连接;绘制曲线时要做到:曲线平滑、趋势正确、给出平台;
故答案为:
(2)根据所绘制的曲线,可估计反应进行至30s时,增加的质量约为1.0g;
故答案为:1.0g;
(3)放出1.7gNH3消耗硝酸铵的质量为m
NH4NO3+NaOH NaNO3+H2O+NH3↑
80 17
m 1.7g
m=8g
硝酸铵样品的纯度=×100%=80%
故答案为:80%;
(4)设纯净硝酸钠的质量为x
NH4NO3+NaOH NaNO3+H2O+NH3↑
85 17
x 1.7g
x=8.5g
反应后所得硝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X100%=17%
答:反应后所得硝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7%.
【点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所得硝酸钠溶液的质量=样品中硝酸铵的质量+溶解所加水的质量+氢氧化钠浓溶液的质量﹣反应放出氨气的质量.
四、计算题(共19分)
20.(6分)用氢气还原32克氧化铜,可以得到多少克铜,同时需要多少克的氢气?(H2+CuO ═Cu+H2O)
【解答】解:设可以得到铜的质量为x.需要氢气的质量为y;
H2+CuO Cu+H2O
2 80 64
y 32g x
=
x=25.6g,y=0.8g
答:得到25.6克铜,同时需要0.8克的氢气.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保证在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前提下,利用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由反应中任意物质的质量可计算出反应中其它物质的质量.
21.(13分)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现将2.5g二氧化锰放入盛有50g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完全反应后,放出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求
(1)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g.
(2)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并烘干滤渣,称得滤渣的质量为g.
(3)计算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
【解答】解:(1)由图示可得生成氧气质量为1.6g;
(2)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并烘干滤渣,称得滤渣的质量就是二氧化锰的质量,是2.5g;(2)设:生成1.6g气体需要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1.6g
解得 x=3.4g
故答案为:(1)1.6;(2)2.5;(3)原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4g.
【点评】本道题目比较简单,是一道最基本的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解题关键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氧气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