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信任度的调研与分析】大学生人际信任量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人际信任度的调研与分析】大学生人际信
任量表
大学阶段是个体人际信任发展、形成的重要阶段。
人际信任作为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维度,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对其合作精神、共处意识、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直接的影响。
它的发展标志着人际关系的成熟,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抽样与研究方法
(一)被试与抽样方法
在师范大学进行调查,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方法,将师大学生分成文科、理科、体育类、艺术类四个层面,然后分别从这四个子样本中随机抽取被试,大致以2:5的男女比例发放问卷(见表1),以寝室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测试时间为15分钟。
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2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4.6%。
文科31人,理科48人,体育类28人,艺术类20人。
表1
(二)测量工具
本次调查的测量工具选取修订的人际信任量表。
此量表由三个分量表组成,它们分别是大学生人际信任的三个维度:对社会现象的信任(项目3、8、9、21等)、对熟人的信任(项目5、10、17、22等)以及对陌生人的信任(1、2、7、11等)。
经过内部一致性检验发现: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总量表为0.8331,对社会现象信任为0.5017,对熟人信任为0.6994,对一般人的信任为0.8331。
问卷总共25题,采用5级记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记为1-5分,其中14个为反题目。
二、研究内容
本次调查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不同专业以及家庭背景的大学
生在人际信任方面存在怎样的差异。
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如下几点:
第一,探讨重点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特点。
主要从以下维度考虑:所学的专业学科(文科、理科、艺术和体育);不同的家庭背景与家庭情况在人际信任方面存在的差异;我们还要考察他们对熟人、对社会现象以及对陌生人的人际信任程度。
第二,各变量对人际信任度的交互作用。
主要是专业与家庭等变量在人际信任度的交互作用。
三、结果分析
(一)不同专业、家庭背景、家庭情况对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的影响
1.对大学生人际信任总量表、分量表在专业上的差异性检验
表2 大学生人际信任总量表、分量表专业上的差异检验
文=文科理=理科体=体育艺=艺术
表2、表3显示,以社会现象的得分为因变量时,文科、理科、体育都与艺术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以熟人的得分为因变量,只有体育与艺术上存在着差异;以陌生人的得分为因变量时,文科与理科、文科与体育、体育与艺术3种情况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以总分作为因变量时,文科与体育,理科与艺术,体育与艺术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总体上看,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人际信任的得分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尤其是艺术专业在社会现象、熟人和总分上得分较高。
2.对大学生人际信任总量表在家庭条件上的差异性检验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人际信任水平在家庭条件(T=0.026,P0.05)上并不存在显著性的变化。
在表4中显示,来自城镇的学生和来自农村的学生对陌生人的得分最为接近,对待陌生人的信任度最不受家庭条件的影响。
由表5可知,专业与家庭背景变量在人际信任变量上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F=2.951,P0.05)。
进行交互作用的事后比较发现
变量各水平间并没有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这可能与我们的样本情况有关。
在样本分布中,家庭情况变量中被试分布:完整家庭120人,他人照顾组家庭1人,单亲家庭7人,并不是呈正态分布,从而影响了数据的分析和结论。
四、讨论
师范大学学生的总体人际信任水平比量表的理论值高一些。
在本研究中设定了多个自变量,探究其对人际信任变量的影响,然而结果表明除专业变量对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产生一定的作用外,其他变量对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没有太大的影响。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和本次研究取样的代表性有关,被试人均取自师范类大学生,他们本身具有一定的同质性。
而且师范类大学生毕业后将从事教师职业,职业性质要求他们对他人要有良好的人际信任,因此他们平时比较注重人际信任的培养。
所以出现对诸多单个自变量的差异检验并没有太大变化的现象。
家庭背景与家庭情况变量在人际信任变量上不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
本次抽取的学生城镇与农村的生活水平差异并不大,并且大学生多数是成年人,在校居住与同学相处比较多,家长对学生的影响逐渐减弱。
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程度高于实际常规,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也对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师以及心理工作者提了一个挑战。
首先,人际信任度高,说明学生在学校是在一个相互信任的环境中,对学校的人际关系建立,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工作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前提。
其次,学生对社会的信任会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以便今后更好地投入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
但是,对于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人员来说,让大学生对真实的社会有更多的了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社会观,世界观是相当艰巨的一个任务。
同时让大学生能够正确了解自我,适当评价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成功与失败,鼓励他们发扬自身的优点,克服缺点,一旦当现实和期望有所差别,遇到困难或失败的时候,要善于主动进行自我调节,而不是一味
的抱怨环境。
积极参加一些富有时代气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余活动。